正在阅读:

李兆基的商业王国传奇与李氏家族的交接班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兆基的商业王国传奇与李氏家族的交接班之路

事实上,打下铁桶江山的李兆基,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精神旺盛,依旧身先士卒,征战四方。同时,由于子女年纪渐长,他很早就开始安排接班部署。

图片来源:FREERANCE

作者:郑宏泰  高皓

2019年5月28日,91岁高龄的李兆基在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退休,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诚出任集团联席主席兼总经理。自此,李兆基将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真正地交由两位儿子李家杰、李家诚接手。

事实上,打下铁桶江山的李兆基,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精神旺盛,依旧身先士卒,征战四方。同时,由于子女年纪渐长,他很早就开始安排接班部署。

但是,如一代谏官魏征在回答唐太宗“创业与守业孰难”的问题时所言:“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在魏征看来,守业更难,坐江山之难并不亚于打江山,因此坐江山者不能掉以轻心。这似乎合乎李兆基的想法,虽然他很早就开始接班规划和安排,但在坐江山时期他始终冲锋陷阵在第一线。

子女学成归来先后进入家族企业

我们先回到李兆基如何部署子女接班的问题,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知道,孩子出生时,李兆基妻子刘惠娟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全身心地料理家务,所以子女们得到充分的照料,后来夫妻之间感情生变时,子女大多长大成人,并已先后被送到外国留学,学习独立生活。在夫妻最终离婚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家子女陆续完成学业回港,并先后参与到家族企业中。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李家杰和李家诚这两个儿子。

先说长子李家杰,他自幼喜好国学,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为人也像父亲一样低调。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自英国基尔大学 (Keele University) 学成回港。有趣的是,与不少巨富家族不同的是,李兆基似乎并不十分看重子女的亮丽学历,他自己和一众子女都没有著名大学的学历,都只有学士学位,但他却十分重视让子女们在年轻时就接触商业,这也意味着他认为生意和经营的技能未必能从书本课堂中获得,只有在亲身经历中身临其境以及应对变局,才能更好地磨练意志,建立起企业内外的人脉关系,以及培养出经营上的灵敏度。

李兆基与子女合照。前排右为长子李家杰,后排左起为次女李佩玲、四女李佩仪、幼子李家诚、长女李佩雯。

李家杰毕业以后,李兆基并没立即安排他进入家族企业,而是让他“与友人合伙经营娱乐性质的生意”,在他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与商业经验后,1982年李兆基才让他加入 “恒兆”和“恒地”,接触实务管理工作,开始踏上正式接班之路。

最初,李兆基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安排儿子“由低做起”,并且向儿子灌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营商哲学:“其一是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其二是‘一曰忍,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凡事忍让,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三是生财有方,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功利主义,效果不一定好;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以诚意待人,做好本分,利己利人,有因有果。”当然他也让儿子熟悉企业不同层面的运作。

1985年他认为儿子已经充分了解了企业运营以及熟悉了公司文化后,委任儿子为“恒地”董事,李家杰开始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按李兆基的说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最重要的是令家杰明白,年轻一代入主父系企业,切忌动辄革新以示现代化,以示讲求进步。好大喜功往往是下一代在承接顺境之中最易触犯的大忌”(梁凤仪,1997)。

除了灌输待人接物与管理企业的哲学和价值观念,李兆基还十分重视儿子在实践中学习,尤其是让其在独自担当一些发展项目中积累经验,因为他觉得这样最能考验一个人由0到1、从无到有的领导与应变。

基于这种考虑,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让李家杰负责美国德州的地产发展项目,目的是让他更好地“领会美国市场”,结果这个项目的回报极微,远比不上中国香港及内地的项目,但这也强化了李家杰对市场潜能与营商环境的认识。

1991年,李兆基又让李家杰领军北上内地,既进行地产业务开发,又参与燃气及能源的开采和供应等探索,一来藉此让他更好地了解内地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中的无限商机,二来则让他更好地建立个人领导地位与人脉关系。

在逐步培育长子接班的同时,李兆基仍雄心万丈地保持着不断东征西伐的势头,他生平另一代表作,就是1993年从杨志云家族手中接下了美丽华集团。杨志云家族掌控的美丽华集团拥有美丽华酒店和物业地皮、美丽华大厦物业和地皮,以及中国内地不同投资项目的权益,包括蛇口南海酒店、广州广发花园、上海虹桥美丽华花园等。

1985年杨志云去世后,因其后人无心经营,决定转让美丽华集团,这引起市场高度注视,当时有消息称李嘉诚已联合中信泰富计划收购,但却因杨氏家族与李兆基关系深厚,而李兆基又同意在收购美丽华后保留名称,因此最终李兆基获得控股权,将美丽华集团纳于“恒发”旗下,令家族企业王国增加一块重要版图。李兆基的暗渡陈仓之举,尤其令人赞叹不已 (梁凤仪,1997;冯邦彦,1997;美丽华集团)。

在李兆基成功收购美丽华酒店之时,幼子李家诚从加拿大劳里埃大学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学成回港,他同样在外学艺一段时间后才被李兆基安排进入家族企业 。

在此之前,长女李佩雯及其夫婿李宁,也被安排进入家族企业,协助李兆基处理繁重事务。李佩雯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 (University of London),而丈夫李宁为浙江第一银行创办人李铭的孙子,毕业于美国百森商学院 (Babson College) 。

日后,毕业于伦敦城市大学(City of London Polytechnic,也即后来的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李佩玲以及毕业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李佩仪也先后加入家族企业,在不同岗位上协助父亲打理业务。李佩玲嫁给顺豪建筑创始人郑天顺之子郑启文,而李佩仪至今仍单身。对于其他子女李兆基也像教育长子一样,用心传授他们为人处世与经营管理哲学,也让他们在不同层面的实践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据梁凤仪(1997)介绍,李家诚加入家族企业后,被李兆基任命为集团主席 (李兆基)“私人助理”,以便让他更好地参与集团不同部门的事务,而李家诚最初吸引媒体和社会视线的一役,是他在1995年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虽然是刚出道的“生面孔”,但他在竞投时异军突起,成功投得九龙市中心一幅豪宅地皮。从此之后,他的言行——除了生意经营,包括传承接班,甚至感情问题,都开始备受关注。

同样在1995年,由李兆基斥资兴建,位于新界大围的仁安医院在多年修建后宣布落成启用,投入服务,此举标志着李兆基商业王国版图的再扩张,投资更为多元化。翌年,由李家杰主力推动的20多个中国内地的地产投资项目,已经有了丰硕成果,于是在李兆基支持下,这些地产项目被纳于恒基兆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恒中”) 的名下,并宣布将“恒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令家族旗下的上市公司再添一家。

由于商业王国日渐扩大,个人财富自然节节上升,李兆基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同步上升。据《福布斯》杂志1996年统计,在该年“世界十大富豪”中,李兆基排名第四,仅次于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瑞士药业巨擘撒察尔 (Paul Sacher),排在李兆基之后的,则有中国台湾的蔡万霖和中国香港的李嘉诚等。由此可见,当时已年近70的李兆基仍不断东征西伐,令生意版图持续扩大,而其个人在中国香港、内地,甚至世界上的名望及影响力亦日大。

李兆基的中国式传承思维

一般情况下,华人家族企业都会经历传承接班的四个时期:酝酿期、实习期、担任主管期、完成接班期 (郑宏泰、高皓,2017)。即使不包括酝酿期在内,整个传承过程也可以长达半个世纪,这视交棒者的寿命和健康状况而定。上文提及的培养接班,就是由实习进入担任主管的时期,但要真正地完成接班,则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反映出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接班,一方面并非毫无计划或准备,另一方面传承过程是漫长的。

对于李兆基庞大商业王国的接班问题,人们普遍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显然是他的感情问题。

因为李兆基身为世界级亿万巨富,很多人会好奇他会否再婚、是否一直在物色对象等问题。在1997年的一个面对面访问中,梁凤仪直接提出这个敏感问题,李兆基亦率直地回答。对于“会否再婚”问题,他清晰回答“不会”。当被追问原因时,他有如下解释:

不再婚的部分原因,是我离婚时已五十多岁,如果续弦,生育孩子,就会家庭复杂化。生下的孩子,在教养及教育方面,恐因自己年纪老迈,有照料不周不及之弊。而且娶个年轻的,长远而言,精力也不够去陪伴她欢度余生;若是娶个年纪跟我差不多的,单是她的健康问题就可能成为我的包袱。

我其实最怕束缚,我数十年都不戴眼镜、戒指、项链、手表,连西装裤都不用皮带,只用原装布带。我已独身多年,早就习惯并适应了,觉得无牵无挂,无烦恼了。

这意味着在李兆基心目中,续弦再娶会令“家庭复杂化”,背后他所思考的,显然是担忧因此影响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会令传承与分家等问题变得纠缠难解。至于他提到的害怕年纪太大、照顾身边人的精力不够,或者离婚后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等,看来应属较次要的因素。

事实上,李兆基的一众子女似乎并不反对父亲续弦,他们的态度是主要取决于父亲的心意。

例如长女李佩雯曾这样说:

父母离异之后,两人都各自过独身生活,并没有分别嫁娶。我们其实不会反对父亲有很活跃的社交活动,但他明显是个挺爱家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吃顿早餐或晚饭,然后逗着孙儿玩耍。

长子李家杰则这样说:

我们对父亲并无什么特别要求,就算他另外有一个家室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他从来都是每晚回家睡觉,基本上如果不是非赴会不可的应酬,他都宁愿在家吃饭。

李兆基看来心坚意决,既不想令“家庭复杂化”,同时也珍惜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没有束缚。李兆基不再续弦,身边又没有红颜知己,自然减少了传承接班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因应子女的兴趣、才干等作出更直接的安排。

接着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考虑和安排接班。同样在1997年的访问中,当梁凤仪询问李兆基“你的企业王国,将来如何安排” 时,他这样回答:

我非常信服及欣赏故友郭得胜的企业王国安排:他把新鸿基地产传授给他的三个儿子等。由于早期教导有方,令他们能团结一致,各施所长,现在岂不是发展得头头是道吗?现在新鸿基地产已成为全港首名最大的地产公司,他们潜力深厚,青出于蓝,我羡慕之余,我很想将来我的企业王国,能与郭氏家族媲美,更希望我的儿女等,能够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发扬光大─其实企业王国地位与家族事业,若想维持下去,最好不要分家,团结才是力量,好像一束筷子缚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了。(梁凤仪,1997)

很明显,当时的李兆基以郭得胜的传承接班安排为楷模。

李兆基觉得郭得胜去世后,“新地”的发展能更上层楼,是因为郭炳湘三兄弟能同心协力、不分家的结果,所以他也很强调“不要分家”。

在当时 (1997年) 情况而言,具有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李兆基,在传承接班安排上的思考,仍脱离不了如下三个特点:其一是重男轻女,或是传男不传女;其二是强调团结,不要分家;其三是要求儿子接班后能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所以梁凤仪有如下介绍:

李兆基是传统的中国生意人,他对儿子继承家族事业一直都有殷切期望,也觉得儿子有责任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故而现今李家杰是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副主席,恒基兆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诚则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是父亲的得力助手,且已开始独当一面,表现出色。

长女李佩雯和次女李佩玲均已婚,并有幸福家庭,李佩雯还在恒地出任市场拓展总经理。幼女李佩仪对商业也有兴趣,在恒地任营业部副经理,勤奋地随父兄学习。

就是说,那时的传承安排,基本上应该朝着以上三个方向前进,核心所在当然是强调“不要分家”,希望两个儿子互相合作,让家业可以更加辉煌,而女儿 (包括女婿) 只是扮演象征角色。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当一个家族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后,内部关系也必然随之改变,因此李兆基的看法日后或者会有所调整。正如李兆基所“羡慕”的郭氏三兄弟,当他们的下一代长大成人,到筹划他们的下一代传承接班之时,加上一些婚姻感情冲突的出现,李兆基所说的“家庭复杂化”问题便浮现出来,给家族关系带来冲击,最后成了“不分还须分”的结局。

进一步交托大权

在此,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新地”的传承到了后期发生的变故如何影响李兆基的深入思考,自从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后,尽管经济曾因“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而迅速回落,不少企业关张倒闭,但一直作风稳健的李兆基,在进入千禧世纪后则仍然保持不断开拓发展态势,例如他于2000年成立了恒基数码科技,简称“恒科”,进军方兴未艾的科技业,并申请在创业板挂牌。

两个儿子也被交托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主导业务开拓,令家族企业的生意版图有增无减。

虽然如此,但商业必然有起有落。1996年“恒中”在李家杰的大力推动下上市,可是,股价却表现低迷,故虽然旗下物业的价格持续上扬,但股价却未能充分反映企业投资价值,2005年8月在市场仍处低迷时期,李兆基将“恒中”私有化,成为“恒地”全资拥有的企业。同时,由于“恒科”挂牌后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李兆基同样果断地在市值欠佳时将其私有化,暂停这次科技业务的探索。

私有化以后,原来属于“恒中”的内地物业地产,自然全由“恒地”拥有。从资料上看,现在“恒地”拥有的内地物业地产及拥有部分股权的项目,几乎遍及全国各大都市,例如北京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的星扬西岸中心和淮海中路项目、广州的恒宝广场、苏州的水漾花城、西安的御锦城、徐州的恒基雍景新城、宜兴的恒基誉珑湖滨、长沙的恒基凯旋门、成都的环贸广场、大连的恒基碧桂园金石滩项目、南京的玲珑翠谷等。显然集团在内地投资了大量物业地产,资产值也相当高。这意味着,将“恒中”私有化并非家族收缩投资,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充分说明对负责人李家杰的肯定。

完成了“恒中”私有化两年后的2007年,年近80的李兆基仍不言休,虽说实质管理工作已交托给两子及一众追随多年的大臣,但他仍保持征战四方的魄力,其中最让市场瞩目的例子,包括在2007年利用中华煤气以换股及注资方式,获取了中华大地燃气巨企─百江燃气的控股权。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兆基已利用中华煤气开始开拓中华大地的燃气市场,且不断加大与不同省市的燃气业务合作,然后促成了百江燃气2001年在港上市。自掌控了百江燃气后,他宣布进行架构重组,提升治理,并易名港华燃气,令“恒地”旗下又多了一家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的资料显示,港华燃气在内地19个省拥有超过100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服务超过1170万户,若以每户平均人口四人计算,则有近4500万人口依赖其燃气供应,服务层面之广,可想而知。

漫长的交接班过程

毫无疑问,郭得胜去世后的“新地”,在郭炳湘三兄弟接班后更为突出的发展,相信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李兆基在传承接班方面的看法,认为只要两子同心一德、共同努力,“不要分家”,家族企业必然可以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李家杰和李家诚自加入家族企业后,虽有某些职位上的分野,但在生意上并没有分割,避免留下分家的可能性,因此就算后来郭炳湘三兄弟出现变故,以分家收场,以及李嘉诚在九十岁时宣布退休,并为两子做出了分家安排,李兆基似乎都没有受影响,仍旧按自己的思路和目标前进。

事实上,在“香港首富”位置上与李嘉诚斗得难分难解的李兆基,自从进入耄耋之年后,也经常会被追问何时完全退休?怎样交棒给儿子?甚至于他的两个儿子的感情、家庭,甚至是生儿育女的问题,也会不时地出现在八卦杂志或娱乐新闻上。显然,最令李兆基欣慰的,相信是2006年12月幼子李家诚成家立室,迎娶影星徐子淇为妻,结束王老五生活,儿媳先后为他诞下四名孙子孙女 。

李兆基与李家诚夫妇及孙儿

而由于个人性格及信念,长子李家杰一直保持单身,拒绝结婚。2010年7月,一直单身、潜心信佛的长子李家杰,在美国以代孕的方式诞下了三子,成为当时轰动中外的消息。这也令李兆基大为欢喜,在接受采访时更表现得十分雀跃,并为三名孙子取名李智信、李智仁、李智勇。由于李家杰以代孕生育延续血脉的做法引来不少争议 (《东周刊》,2010年10月28日),家族日后也三缄其口,不再作出任何回应,但这三名孩子成年后,尤其在进入继承接班的轨道之后,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问题,仍值得关注。

虽然李兆基仍然紧紧地掌控着“恒地”这艘家族旗舰,但毕竟他已进一步放权,将绝大多数管理任务交到儿子和跟随他多年的大臣手上。自进入千禧世纪以来,他无论是生意开拓或股票投资,均表现得随心随意,有媒体因他投资大获厚利而冠以“亚洲股神”雅号,他也是一笑置之,显示他的从容,以及不再有压力。虽然如此,由于李兆基事业心强,一生热爱工作,并且身体仍然健康,他自然乐意留在集团主席的位置上,指点江山,因为看着不同生意持续壮大发展,显然能给他带来无可取代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尽管整个商业王国的表现一直很突出,身家财富又不断上涨,就连孙子的数目也多了,自年过80后─尤其当同列“地产四巨子”合作伙伴或好友们逝的逝、退的退——郭得胜、郑裕彤先后去世、李嘉诚则在做好一切接班安排后宣布全面退休——李兆基自然更常被记者追问他何时才会全面退下火线等,而他的惯常答案,像他在2015年6月1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要“食埋糊先走” (胜出才离开),或是“尽量做多三、五、七年”,显然李兆基的打拼事业精神仍十分旺盛,雄心壮志不减当年,是名符其实的永不言休——当时年过86岁的李兆基,宣布辞任恒基发展公司主席及总经理,由长子李家杰主管中国内地业务,次子李家诚接掌香港业务。

李兆基不言休,主要原因可能是他觉得身体仍然壮健,而且是 “孤家寡人”,所以他想在这个位置上“再坐一会”,不想那么快退下来。

事实上对于那些热爱工作的企业家而言,在身体仍壮健之时就退休,反而会加快衰老,也会让他们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和意义。当然,也不排除在李兆基心目中,儿子仍年轻,经验不足,未必有能力掌管千亿企业王国,所以他一直不敢言退。事实上,不少创业家都抱持着同样想法,怕子女历练不足,一旦遇上大风大浪便会令公司没顶。如郑裕彤曾在1989年64岁之时高调决定退居二线,把新世界集团交给长子郑家纯打理,但郑家纯掌舵不到两年集团便陷入财政危机,负债累累,令郑裕彤不得不复出。

打江山与坐江山的思考

在本案例的上半部分,我们知道出身于商贾之家的李兆基,凭借自小协助父亲打理业务的过程中培养起商业能力和独有的经营哲学,联合群雄进军开拓地产行业─万丈高楼平地起,此后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剑侠”的“三位一体、各展所长、全力打拼”使新鸿基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在理性分手,自立门户后,李兆基继续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建立自己庞大的企业王国。

经济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Clelland) 在其重要著作《成就社会》(The Achieving Society) 一书中提到,经济增长主要由企业家带动,企业家积极打拼、努力创新、不怕冒险的精神,又取决于他们内心是否有一股强烈成就动机,因此成就动机乃推动个人、家族,甚至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极决定性因素(McClelland, 1961)。毫无疑问,要打天下,建立个人或家族的商业王国,需要有一种取得成绩、建立事业的成就动机,不能在面对困难之时弃兵卸甲、半途而废,当然也需要有团结伙伴的亲和力,号令四方的权力,以及东征西讨的魄力。

无论是李兆基或是其他顶级巨富如李嘉诚、郭得胜等,尤其是第一代创业者,其实均有这种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不甘于现状,两者成为其打江山的最大力量泉源。所谓工作狂,就是不但每天早出晚归不断工作─一般人只是朝九晚五,他们是朝五晚九,还有周末及公众假期也在无休止地工作。在这些人的字典里,成就是在汗水灌溉下成长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满足感,而财富的日益积累就如奖项,只是锦上添花。

所谓不甘于现状,就是贫穷匮乏时他们会发奋图强,因为对他们来说贫穷匮乏如同一种耻辱,因此要想方设法摆脱克服,但即使取得了成就,获得了巨大财富,他们还是会不甘于现状,时刻要寻求新挑战与新突破,更具体来说就是他们不断地追求发展,一步一步地提高目标,并且不断挑战未知,不断寻找发展机会,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助于拓展业务的投资机会,而其本人则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因为能够更具体地证明自己的才干与能力,得到更大的满足感,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在个人实践中肯定了人生,并最终成就了人生。

李兆基能打下铁桶商业江山,拥有强烈成就动机自然是关键,而其与生俱来的营商天分及生于商人家族,有充沛资本及人脉网络配合亦是不可少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李兆基能够因应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手段─例如初出道时依赖父母,之后团结朋友伙伴,到羽翼已丰时自立门户,再视乎发展状况按不同项目需要召集其他财团合作,共同开发,或是独力发展,总之就是不自满,时刻打拼,最终取得了亮丽成就,建立了个人的商业王国,登上了世界富豪榜前列,备受中外社会称颂。

在传承接班方面,同无数华人家族企业一样,李兆基的观念无疑十分传统,他既重视血脉,亦重男轻女,但与社会经常批评华人家族企业缺乏接班计划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他对接班传承早有规划,只是下一代实习与接班时间相当长,同时他重视实战经验多于书本学历。如果以1982年李家杰加入“恒地”到作为董事,开始迈出实质接班步伐计起,到2019年已长达37年。2019年5月28日,91岁高龄的李兆基最后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恒基地产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在股东纪念册里,李兆基写道:“集团业务稳健,两位接任之联席主席家杰与家诚,既已独当一面,兼且合作无间,本人深信于他俩领导之下,必能带领集团承先启后,续创高峰。”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李兆基商业王国传奇 坐江山:李氏家族的交接班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兆基的商业王国传奇与李氏家族的交接班之路

事实上,打下铁桶江山的李兆基,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精神旺盛,依旧身先士卒,征战四方。同时,由于子女年纪渐长,他很早就开始安排接班部署。

图片来源:FREERANCE

作者:郑宏泰  高皓

2019年5月28日,91岁高龄的李兆基在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退休,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诚出任集团联席主席兼总经理。自此,李兆基将他创立的商业王国真正地交由两位儿子李家杰、李家诚接手。

事实上,打下铁桶江山的李兆基,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精神旺盛,依旧身先士卒,征战四方。同时,由于子女年纪渐长,他很早就开始安排接班部署。

但是,如一代谏官魏征在回答唐太宗“创业与守业孰难”的问题时所言:“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在魏征看来,守业更难,坐江山之难并不亚于打江山,因此坐江山者不能掉以轻心。这似乎合乎李兆基的想法,虽然他很早就开始接班规划和安排,但在坐江山时期他始终冲锋陷阵在第一线。

子女学成归来先后进入家族企业

我们先回到李兆基如何部署子女接班的问题,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知道,孩子出生时,李兆基妻子刘惠娟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全身心地料理家务,所以子女们得到充分的照料,后来夫妻之间感情生变时,子女大多长大成人,并已先后被送到外国留学,学习独立生活。在夫妻最终离婚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家子女陆续完成学业回港,并先后参与到家族企业中。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李家杰和李家诚这两个儿子。

先说长子李家杰,他自幼喜好国学,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为人也像父亲一样低调。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自英国基尔大学 (Keele University) 学成回港。有趣的是,与不少巨富家族不同的是,李兆基似乎并不十分看重子女的亮丽学历,他自己和一众子女都没有著名大学的学历,都只有学士学位,但他却十分重视让子女们在年轻时就接触商业,这也意味着他认为生意和经营的技能未必能从书本课堂中获得,只有在亲身经历中身临其境以及应对变局,才能更好地磨练意志,建立起企业内外的人脉关系,以及培养出经营上的灵敏度。

李兆基与子女合照。前排右为长子李家杰,后排左起为次女李佩玲、四女李佩仪、幼子李家诚、长女李佩雯。

李家杰毕业以后,李兆基并没立即安排他进入家族企业,而是让他“与友人合伙经营娱乐性质的生意”,在他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与商业经验后,1982年李兆基才让他加入 “恒兆”和“恒地”,接触实务管理工作,开始踏上正式接班之路。

最初,李兆基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安排儿子“由低做起”,并且向儿子灌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营商哲学:“其一是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其二是‘一曰忍,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凡事忍让,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三是生财有方,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功利主义,效果不一定好;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以诚意待人,做好本分,利己利人,有因有果。”当然他也让儿子熟悉企业不同层面的运作。

1985年他认为儿子已经充分了解了企业运营以及熟悉了公司文化后,委任儿子为“恒地”董事,李家杰开始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按李兆基的说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最重要的是令家杰明白,年轻一代入主父系企业,切忌动辄革新以示现代化,以示讲求进步。好大喜功往往是下一代在承接顺境之中最易触犯的大忌”(梁凤仪,1997)。

除了灌输待人接物与管理企业的哲学和价值观念,李兆基还十分重视儿子在实践中学习,尤其是让其在独自担当一些发展项目中积累经验,因为他觉得这样最能考验一个人由0到1、从无到有的领导与应变。

基于这种考虑,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让李家杰负责美国德州的地产发展项目,目的是让他更好地“领会美国市场”,结果这个项目的回报极微,远比不上中国香港及内地的项目,但这也强化了李家杰对市场潜能与营商环境的认识。

1991年,李兆基又让李家杰领军北上内地,既进行地产业务开发,又参与燃气及能源的开采和供应等探索,一来藉此让他更好地了解内地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中的无限商机,二来则让他更好地建立个人领导地位与人脉关系。

在逐步培育长子接班的同时,李兆基仍雄心万丈地保持着不断东征西伐的势头,他生平另一代表作,就是1993年从杨志云家族手中接下了美丽华集团。杨志云家族掌控的美丽华集团拥有美丽华酒店和物业地皮、美丽华大厦物业和地皮,以及中国内地不同投资项目的权益,包括蛇口南海酒店、广州广发花园、上海虹桥美丽华花园等。

1985年杨志云去世后,因其后人无心经营,决定转让美丽华集团,这引起市场高度注视,当时有消息称李嘉诚已联合中信泰富计划收购,但却因杨氏家族与李兆基关系深厚,而李兆基又同意在收购美丽华后保留名称,因此最终李兆基获得控股权,将美丽华集团纳于“恒发”旗下,令家族企业王国增加一块重要版图。李兆基的暗渡陈仓之举,尤其令人赞叹不已 (梁凤仪,1997;冯邦彦,1997;美丽华集团)。

在李兆基成功收购美丽华酒店之时,幼子李家诚从加拿大劳里埃大学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学成回港,他同样在外学艺一段时间后才被李兆基安排进入家族企业 。

在此之前,长女李佩雯及其夫婿李宁,也被安排进入家族企业,协助李兆基处理繁重事务。李佩雯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 (University of London),而丈夫李宁为浙江第一银行创办人李铭的孙子,毕业于美国百森商学院 (Babson College) 。

日后,毕业于伦敦城市大学(City of London Polytechnic,也即后来的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李佩玲以及毕业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的李佩仪也先后加入家族企业,在不同岗位上协助父亲打理业务。李佩玲嫁给顺豪建筑创始人郑天顺之子郑启文,而李佩仪至今仍单身。对于其他子女李兆基也像教育长子一样,用心传授他们为人处世与经营管理哲学,也让他们在不同层面的实践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据梁凤仪(1997)介绍,李家诚加入家族企业后,被李兆基任命为集团主席 (李兆基)“私人助理”,以便让他更好地参与集团不同部门的事务,而李家诚最初吸引媒体和社会视线的一役,是他在1995年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虽然是刚出道的“生面孔”,但他在竞投时异军突起,成功投得九龙市中心一幅豪宅地皮。从此之后,他的言行——除了生意经营,包括传承接班,甚至感情问题,都开始备受关注。

同样在1995年,由李兆基斥资兴建,位于新界大围的仁安医院在多年修建后宣布落成启用,投入服务,此举标志着李兆基商业王国版图的再扩张,投资更为多元化。翌年,由李家杰主力推动的20多个中国内地的地产投资项目,已经有了丰硕成果,于是在李兆基支持下,这些地产项目被纳于恒基兆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恒中”) 的名下,并宣布将“恒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令家族旗下的上市公司再添一家。

由于商业王国日渐扩大,个人财富自然节节上升,李兆基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同步上升。据《福布斯》杂志1996年统计,在该年“世界十大富豪”中,李兆基排名第四,仅次于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瑞士药业巨擘撒察尔 (Paul Sacher),排在李兆基之后的,则有中国台湾的蔡万霖和中国香港的李嘉诚等。由此可见,当时已年近70的李兆基仍不断东征西伐,令生意版图持续扩大,而其个人在中国香港、内地,甚至世界上的名望及影响力亦日大。

李兆基的中国式传承思维

一般情况下,华人家族企业都会经历传承接班的四个时期:酝酿期、实习期、担任主管期、完成接班期 (郑宏泰、高皓,2017)。即使不包括酝酿期在内,整个传承过程也可以长达半个世纪,这视交棒者的寿命和健康状况而定。上文提及的培养接班,就是由实习进入担任主管的时期,但要真正地完成接班,则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反映出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接班,一方面并非毫无计划或准备,另一方面传承过程是漫长的。

对于李兆基庞大商业王国的接班问题,人们普遍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显然是他的感情问题。

因为李兆基身为世界级亿万巨富,很多人会好奇他会否再婚、是否一直在物色对象等问题。在1997年的一个面对面访问中,梁凤仪直接提出这个敏感问题,李兆基亦率直地回答。对于“会否再婚”问题,他清晰回答“不会”。当被追问原因时,他有如下解释:

不再婚的部分原因,是我离婚时已五十多岁,如果续弦,生育孩子,就会家庭复杂化。生下的孩子,在教养及教育方面,恐因自己年纪老迈,有照料不周不及之弊。而且娶个年轻的,长远而言,精力也不够去陪伴她欢度余生;若是娶个年纪跟我差不多的,单是她的健康问题就可能成为我的包袱。

我其实最怕束缚,我数十年都不戴眼镜、戒指、项链、手表,连西装裤都不用皮带,只用原装布带。我已独身多年,早就习惯并适应了,觉得无牵无挂,无烦恼了。

这意味着在李兆基心目中,续弦再娶会令“家庭复杂化”,背后他所思考的,显然是担忧因此影响家人之间的关系,尤其会令传承与分家等问题变得纠缠难解。至于他提到的害怕年纪太大、照顾身边人的精力不够,或者离婚后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等,看来应属较次要的因素。

事实上,李兆基的一众子女似乎并不反对父亲续弦,他们的态度是主要取决于父亲的心意。

例如长女李佩雯曾这样说:

父母离异之后,两人都各自过独身生活,并没有分别嫁娶。我们其实不会反对父亲有很活跃的社交活动,但他明显是个挺爱家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吃顿早餐或晚饭,然后逗着孙儿玩耍。

长子李家杰则这样说:

我们对父亲并无什么特别要求,就算他另外有一个家室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他从来都是每晚回家睡觉,基本上如果不是非赴会不可的应酬,他都宁愿在家吃饭。

李兆基看来心坚意决,既不想令“家庭复杂化”,同时也珍惜单身生活的自由自在、没有束缚。李兆基不再续弦,身边又没有红颜知己,自然减少了传承接班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因应子女的兴趣、才干等作出更直接的安排。

接着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考虑和安排接班。同样在1997年的访问中,当梁凤仪询问李兆基“你的企业王国,将来如何安排” 时,他这样回答:

我非常信服及欣赏故友郭得胜的企业王国安排:他把新鸿基地产传授给他的三个儿子等。由于早期教导有方,令他们能团结一致,各施所长,现在岂不是发展得头头是道吗?现在新鸿基地产已成为全港首名最大的地产公司,他们潜力深厚,青出于蓝,我羡慕之余,我很想将来我的企业王国,能与郭氏家族媲美,更希望我的儿女等,能够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发扬光大─其实企业王国地位与家族事业,若想维持下去,最好不要分家,团结才是力量,好像一束筷子缚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了。(梁凤仪,1997)

很明显,当时的李兆基以郭得胜的传承接班安排为楷模。

李兆基觉得郭得胜去世后,“新地”的发展能更上层楼,是因为郭炳湘三兄弟能同心协力、不分家的结果,所以他也很强调“不要分家”。

在当时 (1997年) 情况而言,具有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李兆基,在传承接班安排上的思考,仍脱离不了如下三个特点:其一是重男轻女,或是传男不传女;其二是强调团结,不要分家;其三是要求儿子接班后能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所以梁凤仪有如下介绍:

李兆基是传统的中国生意人,他对儿子继承家族事业一直都有殷切期望,也觉得儿子有责任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故而现今李家杰是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副主席,恒基兆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诚则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是父亲的得力助手,且已开始独当一面,表现出色。

长女李佩雯和次女李佩玲均已婚,并有幸福家庭,李佩雯还在恒地出任市场拓展总经理。幼女李佩仪对商业也有兴趣,在恒地任营业部副经理,勤奋地随父兄学习。

就是说,那时的传承安排,基本上应该朝着以上三个方向前进,核心所在当然是强调“不要分家”,希望两个儿子互相合作,让家业可以更加辉煌,而女儿 (包括女婿) 只是扮演象征角色。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当一个家族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后,内部关系也必然随之改变,因此李兆基的看法日后或者会有所调整。正如李兆基所“羡慕”的郭氏三兄弟,当他们的下一代长大成人,到筹划他们的下一代传承接班之时,加上一些婚姻感情冲突的出现,李兆基所说的“家庭复杂化”问题便浮现出来,给家族关系带来冲击,最后成了“不分还须分”的结局。

进一步交托大权

在此,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新地”的传承到了后期发生的变故如何影响李兆基的深入思考,自从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后,尽管经济曾因“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而迅速回落,不少企业关张倒闭,但一直作风稳健的李兆基,在进入千禧世纪后则仍然保持不断开拓发展态势,例如他于2000年成立了恒基数码科技,简称“恒科”,进军方兴未艾的科技业,并申请在创业板挂牌。

两个儿子也被交托了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主导业务开拓,令家族企业的生意版图有增无减。

虽然如此,但商业必然有起有落。1996年“恒中”在李家杰的大力推动下上市,可是,股价却表现低迷,故虽然旗下物业的价格持续上扬,但股价却未能充分反映企业投资价值,2005年8月在市场仍处低迷时期,李兆基将“恒中”私有化,成为“恒地”全资拥有的企业。同时,由于“恒科”挂牌后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李兆基同样果断地在市值欠佳时将其私有化,暂停这次科技业务的探索。

私有化以后,原来属于“恒中”的内地物业地产,自然全由“恒地”拥有。从资料上看,现在“恒地”拥有的内地物业地产及拥有部分股权的项目,几乎遍及全国各大都市,例如北京的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的星扬西岸中心和淮海中路项目、广州的恒宝广场、苏州的水漾花城、西安的御锦城、徐州的恒基雍景新城、宜兴的恒基誉珑湖滨、长沙的恒基凯旋门、成都的环贸广场、大连的恒基碧桂园金石滩项目、南京的玲珑翠谷等。显然集团在内地投资了大量物业地产,资产值也相当高。这意味着,将“恒中”私有化并非家族收缩投资,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充分说明对负责人李家杰的肯定。

完成了“恒中”私有化两年后的2007年,年近80的李兆基仍不言休,虽说实质管理工作已交托给两子及一众追随多年的大臣,但他仍保持征战四方的魄力,其中最让市场瞩目的例子,包括在2007年利用中华煤气以换股及注资方式,获取了中华大地燃气巨企─百江燃气的控股权。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兆基已利用中华煤气开始开拓中华大地的燃气市场,且不断加大与不同省市的燃气业务合作,然后促成了百江燃气2001年在港上市。自掌控了百江燃气后,他宣布进行架构重组,提升治理,并易名港华燃气,令“恒地”旗下又多了一家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的资料显示,港华燃气在内地19个省拥有超过100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服务超过1170万户,若以每户平均人口四人计算,则有近4500万人口依赖其燃气供应,服务层面之广,可想而知。

漫长的交接班过程

毫无疑问,郭得胜去世后的“新地”,在郭炳湘三兄弟接班后更为突出的发展,相信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李兆基在传承接班方面的看法,认为只要两子同心一德、共同努力,“不要分家”,家族企业必然可以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李家杰和李家诚自加入家族企业后,虽有某些职位上的分野,但在生意上并没有分割,避免留下分家的可能性,因此就算后来郭炳湘三兄弟出现变故,以分家收场,以及李嘉诚在九十岁时宣布退休,并为两子做出了分家安排,李兆基似乎都没有受影响,仍旧按自己的思路和目标前进。

事实上,在“香港首富”位置上与李嘉诚斗得难分难解的李兆基,自从进入耄耋之年后,也经常会被追问何时完全退休?怎样交棒给儿子?甚至于他的两个儿子的感情、家庭,甚至是生儿育女的问题,也会不时地出现在八卦杂志或娱乐新闻上。显然,最令李兆基欣慰的,相信是2006年12月幼子李家诚成家立室,迎娶影星徐子淇为妻,结束王老五生活,儿媳先后为他诞下四名孙子孙女 。

李兆基与李家诚夫妇及孙儿

而由于个人性格及信念,长子李家杰一直保持单身,拒绝结婚。2010年7月,一直单身、潜心信佛的长子李家杰,在美国以代孕的方式诞下了三子,成为当时轰动中外的消息。这也令李兆基大为欢喜,在接受采访时更表现得十分雀跃,并为三名孙子取名李智信、李智仁、李智勇。由于李家杰以代孕生育延续血脉的做法引来不少争议 (《东周刊》,2010年10月28日),家族日后也三缄其口,不再作出任何回应,但这三名孩子成年后,尤其在进入继承接班的轨道之后,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问题,仍值得关注。

虽然李兆基仍然紧紧地掌控着“恒地”这艘家族旗舰,但毕竟他已进一步放权,将绝大多数管理任务交到儿子和跟随他多年的大臣手上。自进入千禧世纪以来,他无论是生意开拓或股票投资,均表现得随心随意,有媒体因他投资大获厚利而冠以“亚洲股神”雅号,他也是一笑置之,显示他的从容,以及不再有压力。虽然如此,由于李兆基事业心强,一生热爱工作,并且身体仍然健康,他自然乐意留在集团主席的位置上,指点江山,因为看着不同生意持续壮大发展,显然能给他带来无可取代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尽管整个商业王国的表现一直很突出,身家财富又不断上涨,就连孙子的数目也多了,自年过80后─尤其当同列“地产四巨子”合作伙伴或好友们逝的逝、退的退——郭得胜、郑裕彤先后去世、李嘉诚则在做好一切接班安排后宣布全面退休——李兆基自然更常被记者追问他何时才会全面退下火线等,而他的惯常答案,像他在2015年6月1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要“食埋糊先走” (胜出才离开),或是“尽量做多三、五、七年”,显然李兆基的打拼事业精神仍十分旺盛,雄心壮志不减当年,是名符其实的永不言休——当时年过86岁的李兆基,宣布辞任恒基发展公司主席及总经理,由长子李家杰主管中国内地业务,次子李家诚接掌香港业务。

李兆基不言休,主要原因可能是他觉得身体仍然壮健,而且是 “孤家寡人”,所以他想在这个位置上“再坐一会”,不想那么快退下来。

事实上对于那些热爱工作的企业家而言,在身体仍壮健之时就退休,反而会加快衰老,也会让他们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和意义。当然,也不排除在李兆基心目中,儿子仍年轻,经验不足,未必有能力掌管千亿企业王国,所以他一直不敢言退。事实上,不少创业家都抱持着同样想法,怕子女历练不足,一旦遇上大风大浪便会令公司没顶。如郑裕彤曾在1989年64岁之时高调决定退居二线,把新世界集团交给长子郑家纯打理,但郑家纯掌舵不到两年集团便陷入财政危机,负债累累,令郑裕彤不得不复出。

打江山与坐江山的思考

在本案例的上半部分,我们知道出身于商贾之家的李兆基,凭借自小协助父亲打理业务的过程中培养起商业能力和独有的经营哲学,联合群雄进军开拓地产行业─万丈高楼平地起,此后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剑侠”的“三位一体、各展所长、全力打拼”使新鸿基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在理性分手,自立门户后,李兆基继续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建立自己庞大的企业王国。

经济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McClelland) 在其重要著作《成就社会》(The Achieving Society) 一书中提到,经济增长主要由企业家带动,企业家积极打拼、努力创新、不怕冒险的精神,又取决于他们内心是否有一股强烈成就动机,因此成就动机乃推动个人、家族,甚至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极决定性因素(McClelland, 1961)。毫无疑问,要打天下,建立个人或家族的商业王国,需要有一种取得成绩、建立事业的成就动机,不能在面对困难之时弃兵卸甲、半途而废,当然也需要有团结伙伴的亲和力,号令四方的权力,以及东征西讨的魄力。

无论是李兆基或是其他顶级巨富如李嘉诚、郭得胜等,尤其是第一代创业者,其实均有这种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不甘于现状,两者成为其打江山的最大力量泉源。所谓工作狂,就是不但每天早出晚归不断工作─一般人只是朝九晚五,他们是朝五晚九,还有周末及公众假期也在无休止地工作。在这些人的字典里,成就是在汗水灌溉下成长的,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满足感,而财富的日益积累就如奖项,只是锦上添花。

所谓不甘于现状,就是贫穷匮乏时他们会发奋图强,因为对他们来说贫穷匮乏如同一种耻辱,因此要想方设法摆脱克服,但即使取得了成就,获得了巨大财富,他们还是会不甘于现状,时刻要寻求新挑战与新突破,更具体来说就是他们不断地追求发展,一步一步地提高目标,并且不断挑战未知,不断寻找发展机会,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助于拓展业务的投资机会,而其本人则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因为能够更具体地证明自己的才干与能力,得到更大的满足感,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在个人实践中肯定了人生,并最终成就了人生。

李兆基能打下铁桶商业江山,拥有强烈成就动机自然是关键,而其与生俱来的营商天分及生于商人家族,有充沛资本及人脉网络配合亦是不可少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李兆基能够因应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手段─例如初出道时依赖父母,之后团结朋友伙伴,到羽翼已丰时自立门户,再视乎发展状况按不同项目需要召集其他财团合作,共同开发,或是独力发展,总之就是不自满,时刻打拼,最终取得了亮丽成就,建立了个人的商业王国,登上了世界富豪榜前列,备受中外社会称颂。

在传承接班方面,同无数华人家族企业一样,李兆基的观念无疑十分传统,他既重视血脉,亦重男轻女,但与社会经常批评华人家族企业缺乏接班计划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他对接班传承早有规划,只是下一代实习与接班时间相当长,同时他重视实战经验多于书本学历。如果以1982年李家杰加入“恒地”到作为董事,开始迈出实质接班步伐计起,到2019年已长达37年。2019年5月28日,91岁高龄的李兆基最后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恒基地产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在股东纪念册里,李兆基写道:“集团业务稳健,两位接任之联席主席家杰与家诚,既已独当一面,兼且合作无间,本人深信于他俩领导之下,必能带领集团承先启后,续创高峰。”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原标题:李兆基商业王国传奇 坐江山:李氏家族的交接班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