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朋友圈被什么刷屏了?花千骨?旋风少女?盗墓笔记?华胥引?小时代?大圣归来?还是栀子花开?
“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2015,静候灵归”
“小时代:我去赴十年青春之约”
在这个炙热的夏天,刮起一股怀旧热潮。从电视剧《花千骨》到电影《栀子花开》,无论是哪个名字,都在我们青春岁月里留下深刻印记。那些深夜躲在宿舍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看《小时代》的日子,那些午休时和好闺蜜散步在校园林荫道,听广播放着《栀子花开》的日子,那些有一只猴子叫“孙悟空”陪伴成长的岁月,小时候爷爷给我们买街边小泥人,我们一定会选调皮但法力高强的孙悟空……
说到底,我们消费的不过是一种情怀
《大圣归来》、《旋风少女》、《小时代》等,在我们心里更多是童年回忆、初中回忆和高中回忆的象征物。我们长大后,再次把这些象征物拿出来,缅怀过去,缅怀逝去的美好时光。也许并不完全是美好的。那个小时候给你买大圣爷小泥人的爷爷不在身边了,甚至记忆里已经模糊了他的脸容;那个不谙世事,对高中生活充满幻想,以为就像言情剧里一样有个帅气霸道的学长,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从灰姑娘变成公主的小女孩现在被现实打败了,每天不得不为考研埋头苦读,为生计四处奔波;那个陪你一起花痴一起上课穿小纸条一起到校外书店租傻白甜校园言情小说的闺蜜成为过去,现在关系淡漠,失去联系。
当惨淡的现实遇上懵懂无知却意外快乐的青春,发生了化学反应,它的生成物就是“情怀”。
情怀,是纯真的感情,不应该被贩卖和购买。可是,在现今商品化的焦虑时代,没有不能商品化的东西,就连感情,也成了贩卖的商品,被高高悬挂在商品展示架上。情怀,终难逃厄运,被卑劣的商人贴上明码实价,忽悠消费者。
我们的情怀被谁消费了?
我们自己吗?不,不,不!是投资商和出品人。他们利用我们的情怀,狠狠赚了一笔,不管拍出来的片子是好是坏,好的固然赢得一片赞誉,冲击2015年各种奖项,坏的也不怕,还有一群愿意花钱买情怀,缅怀逝去青春的人,他们只需把钱好好装进袋子里就行。这种情怀销售战略,无疑是成功的,从收视率、票房和各大媒体头条率看,投资商赚了利润,出品人赚了名声。
难道国内影视业就只能贩卖情怀吗?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倒不值得争论,但是国内影视行业真的就只能靠贩卖情怀存活吗?回顾近年来较为出色的电视剧,绝大部分植根于观众的怀旧情怀,难有像韩剧《学校2015》、《heal me,kill me》等剧情出色,演员颜值又高的。即使部分演员颜值一般,尚有剧情弥补。但是,在大陆,恰恰相反,剧情不够看颜值补。多少年轻一代观众,追的就是自己喜欢的偶像,才不是追一部剧。
中国缺少的不是颜值高的偶像,和值得追忆、缅怀的青春岁月,真正缺少的是鬼才编剧和创造现今值得以后十年或者五十年作为青春记忆的痕迹。过分消费情怀,甚至是挥霍情怀,然并卵,十年后回首看看,再值得我们缅怀的却仍然是二十年前的情怀残渣,空白了的十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