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备受瞩目的重点监控用药目录,是怎样在医院中实现落地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备受瞩目的重点监控用药目录,是怎样在医院中实现落地的?

在去年医保局成立后,带量采购全面推进,如何保障入选品种用量,确保前期上报的数据与真实使用数据的准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谢欣

7月1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在目录基础上,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

虽然并未把“辅助用药”直接写入名称中,但众所周知的是,这便是使业内千呼万唤而又紧张不安的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不过这份目录仅覆盖了化药和生物药,而此前呼声最高的中药注射液等一众中药品种故不在其内,有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后面会再另外出台中药的重点监控目录。

而名单实施的结果也将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医疗机构校验、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公示。一方面防止药物滥用保障患者健康,一方面减轻医保不必要的负担和患者负担,目录的出台将使得国内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198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对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1997年修订后的合理用药定义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其中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经济性是指按疗程用药的效果与投入的时间、精力、费用、成本相比尽可能低廉。

除此还可加上美国学者特别强调的处方正确性(适当性)要素即选用正确(Right)的药品,以正确(Right)的剂量,在正确(Right)的时间,经正确(Right)的途径,给予正确(Right)的患者,使用正确(Right)的疗程,达到正确(Right)的治疗目标,这样的药疗才算圆满
(All Right)。

那么在医院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目录内品种的严控将如何进行操作实现?

从国内合理化用药的历史来看,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处方把控,辅以处方点评是目前国内普遍做法。不过期间也经历了一段发展。

在2011年以前,合理用药安全软件当时从本质上还只是临床辅助知识类软件,并不是医院发展的“刚需”,因此只能等待医院信息化建设后期才会去考虑;合理用药的整体观念尚没有在医疗行业落地生根,固有的“以药养医”的思维模式,也让医院的管理者对合理用药概念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在数据上也存在准确性较差,无法满足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算。

总体上看,该阶段的合理用药软件能够提供丰富的药品信息查询功能,在功能上也逐步实现提供了处方抽样点评、实时审核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但真正能为医疗机构认可而且在实际中能够提供帮助的部分唯有药品信息查询功能,而其他真正能够体现合理用药管理的功能基本都只是流于形式。

但目前,随着对合理化用药的重视,合理用药软件的真正需求上升。

瑞康医药互联网医疗板块副总裁王龙对界面新闻表示,合理用药软件首先需要专业的药学知识库,处方是否安全有效,是不是合理,用一套通用规则加上各家医院的特定规则,辅助人工智能引擎进行判断处理。尤为重要的是,此前通行的系统审核提醒加事后处方点评实际上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合理用药需求。而实行“两审两拦截”,系统审核系统拦截,药师审核药师拦截,把药师审方前置,在医生开药时就避免不合理的处方出现是合理化用药的趋势所在。

在医生开药时就避免不合理的处方出现是合理化用药的趋势所在。以瑞康医药旗下天际健康目前所开发的一套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学部主任江来表示,传统的药师人工审核情况下,新华医院的处方合格率在95%左右,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前置审核后,新华医院门诊的处方合格率由77.04%提高到了96.49%。

传统的处方审核模式
“两审两拦截”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

传统的处方审核软件由于规则统一,并不适合每家医院,进而导致弹窗率高,给医生工作带来打扰,在流程上也没有药师参与。

而处方前置审核之下实行“两审两拦截”,医生开方后可在30毫秒内收到系统反馈,对于严重不合理或违反规定的规范系统可直接拦截;而如果医生在收到第一次反馈后不认可系统判断,处方将被提交到审方药师处进行人工审核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但这并非易事。

医药投资人芮伟认为,由于存在利益驱动因素,合理用药软件必须在专业性上让医生心服口服,同样,如果由于药学知识库不够专业而导致经常出现弹窗拦截处方,这也会使得医生对一款合理用药软件失去耐心与信任。如美国的PBM也只是进行费用的合规性审核,而非用药合理性审核,其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知识库,技术上的难度也不容忽视,芮伟表示一家三甲医院一天的门诊处方量要达到一万张,“大三甲”可能达到三万张,系统如何能确保快速反应并不容易。“医生的耐心只有两秒钟,如果两秒钟内无法得到准确的响应结果,这个页面就会被关掉。”

因此,这也一套系统也并不便宜,如天际健康的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价格要到百万以上,但瑞康医药资本运营副总裁秦晓华认为,对于医院会更看重用药安全问题可能造成影响,而非一套系统的费用。

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做的还不止这些,如果在数据上做到足够准确,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全处方的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所有处方问题,了解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平台和药学专家的点评结果反映医院关于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解决措施或政策,并下发给医院;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挖掘,了解医院对政策的落实进度,能监督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在去年医保局成立后,带量采购全面推进,如何保障入选品种用量,确保前期上报的数据与真实使用数据的准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软件数据足够精准的情况下,监管方在事实上也可以利用合理用药软件对品种实际用量进行监控,甚至也可以通过对非“4+7”品种的用量市场监控来跟进集采,达到以市场空间换价格的目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备受瞩目的重点监控用药目录,是怎样在医院中实现落地的?

在去年医保局成立后,带量采购全面推进,如何保障入选品种用量,确保前期上报的数据与真实使用数据的准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谢欣

7月1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在目录基础上,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

虽然并未把“辅助用药”直接写入名称中,但众所周知的是,这便是使业内千呼万唤而又紧张不安的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不过这份目录仅覆盖了化药和生物药,而此前呼声最高的中药注射液等一众中药品种故不在其内,有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后面会再另外出台中药的重点监控目录。

而名单实施的结果也将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医疗机构校验、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公示。一方面防止药物滥用保障患者健康,一方面减轻医保不必要的负担和患者负担,目录的出台将使得国内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198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内为最低廉”。对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1997年修订后的合理用药定义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其中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经济性是指按疗程用药的效果与投入的时间、精力、费用、成本相比尽可能低廉。

除此还可加上美国学者特别强调的处方正确性(适当性)要素即选用正确(Right)的药品,以正确(Right)的剂量,在正确(Right)的时间,经正确(Right)的途径,给予正确(Right)的患者,使用正确(Right)的疗程,达到正确(Right)的治疗目标,这样的药疗才算圆满
(All Right)。

那么在医院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目录内品种的严控将如何进行操作实现?

从国内合理化用药的历史来看,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处方把控,辅以处方点评是目前国内普遍做法。不过期间也经历了一段发展。

在2011年以前,合理用药安全软件当时从本质上还只是临床辅助知识类软件,并不是医院发展的“刚需”,因此只能等待医院信息化建设后期才会去考虑;合理用药的整体观念尚没有在医疗行业落地生根,固有的“以药养医”的思维模式,也让医院的管理者对合理用药概念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在数据上也存在准确性较差,无法满足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算。

总体上看,该阶段的合理用药软件能够提供丰富的药品信息查询功能,在功能上也逐步实现提供了处方抽样点评、实时审核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但真正能为医疗机构认可而且在实际中能够提供帮助的部分唯有药品信息查询功能,而其他真正能够体现合理用药管理的功能基本都只是流于形式。

但目前,随着对合理化用药的重视,合理用药软件的真正需求上升。

瑞康医药互联网医疗板块副总裁王龙对界面新闻表示,合理用药软件首先需要专业的药学知识库,处方是否安全有效,是不是合理,用一套通用规则加上各家医院的特定规则,辅助人工智能引擎进行判断处理。尤为重要的是,此前通行的系统审核提醒加事后处方点评实际上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合理用药需求。而实行“两审两拦截”,系统审核系统拦截,药师审核药师拦截,把药师审方前置,在医生开药时就避免不合理的处方出现是合理化用药的趋势所在。

在医生开药时就避免不合理的处方出现是合理化用药的趋势所在。以瑞康医药旗下天际健康目前所开发的一套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学部主任江来表示,传统的药师人工审核情况下,新华医院的处方合格率在95%左右,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前置审核后,新华医院门诊的处方合格率由77.04%提高到了96.49%。

传统的处方审核模式
“两审两拦截”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

传统的处方审核软件由于规则统一,并不适合每家医院,进而导致弹窗率高,给医生工作带来打扰,在流程上也没有药师参与。

而处方前置审核之下实行“两审两拦截”,医生开方后可在30毫秒内收到系统反馈,对于严重不合理或违反规定的规范系统可直接拦截;而如果医生在收到第一次反馈后不认可系统判断,处方将被提交到审方药师处进行人工审核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但这并非易事。

医药投资人芮伟认为,由于存在利益驱动因素,合理用药软件必须在专业性上让医生心服口服,同样,如果由于药学知识库不够专业而导致经常出现弹窗拦截处方,这也会使得医生对一款合理用药软件失去耐心与信任。如美国的PBM也只是进行费用的合规性审核,而非用药合理性审核,其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知识库,技术上的难度也不容忽视,芮伟表示一家三甲医院一天的门诊处方量要达到一万张,“大三甲”可能达到三万张,系统如何能确保快速反应并不容易。“医生的耐心只有两秒钟,如果两秒钟内无法得到准确的响应结果,这个页面就会被关掉。”

因此,这也一套系统也并不便宜,如天际健康的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价格要到百万以上,但瑞康医药资本运营副总裁秦晓华认为,对于医院会更看重用药安全问题可能造成影响,而非一套系统的费用。

合理用药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做的还不止这些,如果在数据上做到足够准确,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全处方的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所有处方问题,了解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根据平台和药学专家的点评结果反映医院关于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解决措施或政策,并下发给医院;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挖掘,了解医院对政策的落实进度,能监督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在去年医保局成立后,带量采购全面推进,如何保障入选品种用量,确保前期上报的数据与真实使用数据的准确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软件数据足够精准的情况下,监管方在事实上也可以利用合理用药软件对品种实际用量进行监控,甚至也可以通过对非“4+7”品种的用量市场监控来跟进集采,达到以市场空间换价格的目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