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如此动荡不安,不公、仇恨和偏狭还在威胁着这个世界,难道人们只知道关心那只长得像小女孩一样的凯蒂猫吗?难道没有更严肃的事情值得我们关注吗?还有精灵宝可梦,2019年美英合作为这只啮齿类的动物合拍了一部大电影《大侦探皮卡丘》,让这款电子游戏再次火爆了一把,其预告片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6500万次。为什么emoji会这么流行?为什么从电脑到手机、枪支、食物,从儿童玩具到日历、避孕套、隐形眼镜,无数的产品上都带有可爱的标识?
人们对一切可爱的事物都无比狂热,这背后最明显的动机就是想要逃离充满威胁的世界,走进纯真的花园,孩子般美好的品质可以激起人们的保护欲,并带来满足和安慰。可爱的特质包括柔弱无助、人畜无害、迷人乖巧的行为,也包括解剖学方面的特质,比如头大、前额饱满、眼睛圆、下巴后缩、步态笨拙。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在1943年提出,我们对于可爱的狂热也许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激励,促使我们给予后代大量的关怀与照顾,让他们得以健康成长。洛伦茨认为,有的时候这些可爱的特征可能会激发我们更加强烈的关怀,夸张或简化的动物形象就是如此,比如小鸟和小狗,甚至人形玩偶也是如此,比如娃娃和泰迪熊。
弗吉尼亚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加里·舍曼和乔纳森·海特认为对可爱的反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人类社会性的直接释放”,它能够刺激我们将无私的关怀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但是,如果可爱仅仅代表了迷人、无辜、不具威胁,如果我们被可爱所吸引仅仅是出于保护的本能,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逃离现实世界的焦虑,找寻婴儿般的、给人带来安慰的事物,那么它就不会如此普遍。这些因素只能说明可爱当中“甜美”的那一面,当我们走向“神秘”的那一面,甜美的特质就会变成更黑暗、更模糊、更伤痛的东西。就像杰夫·昆斯的“气球狗”系列(1994-2000),看起来既强大(由不锈钢制成)又弱小(内部中空,没有脸,没有嘴,也没有眼睛)。它笨重却又脆弱,熟悉却又陌生,它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天真,却又不安、世故、满身缺陷。它能在充满不安和不确定的世界里为我们带来些许安慰,同时也在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为世界发声。

它略带威胁地颠覆了一切界限——脆弱与坚韧、安心与不安、天真与世故,用轻浮戏谑的方式来表达可爱是这件作品大受欢迎的核心。
可爱用戏谑的方式表达了事物的不清晰、不确定、神秘模糊和不断变化,它一直在“生成”那个时代一切存在的核心,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不断变化的风格和事物证明了,可爱是转瞬即逝的,不具有永恒的意义。此外,当不确定性浓缩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得有威胁,可爱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它之所以能够让人着迷,正是因为它琐碎、迷人、没有威胁。可爱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直觉,即生命没有坚实的基础,没有持久稳定的“存在”,正如哲学家海丁格尔所说,生命的唯一根基就在于接受它的无根基性。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这样形容过坎普风:它经常会以“技巧和夸张”的形式呈现,这种表达方式“贬低了严肃”,也或者根本严肃不起来。
可爱充满了不确定性,过去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如今界限正在被侵蚀,比如童年和成年。性别界限也被模糊了,很多可爱的事物如气球狗和精灵宝可梦都没有明确的性别。人类和非人类的形态被频繁地混合,比如又像猫又像小女孩的Hello Kitty。它们的年龄往往也无法确定,可爱的东西看起来可能很像小孩,但实际上却很难说,就像ET,你很难说它是年轻还是老,有时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它似乎两者皆是。

神圣的二分法曾经是一种理想的结构,但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多元流动了。于是乎可爱也与时代相协调,不再拘泥于男性或女性、性或无性、成人或儿童、存在或生成、瞬间或永恒、身体或灵魂、必然或偶然,甚至是好或坏。
此外,作为一种情感,可爱与现代社会狂热追求的“做自己”是不相容的。18世纪起,人们开始崇拜真诚和真实,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真实自我,或者至少每个人的信仰、感受、欲望和品味都是不同的,这些独特的元素定义了我们,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并且真实地表达出来。而可爱与展现我们的内在毫无关系,至少,它神秘的那一面完全背离了我们的普遍信念——只要我们保持真诚、真实,我们就可以了解并控制自己。
人们喜欢没有嘴巴、没有手指的Hello Kitty可能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但可爱本身也可以通过玩弄观众的感受来模仿甚至颠覆权力。一会把她画成主导的姿势,一会又抛出悬念不确定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一会让她意识到,可爱者的屈服其实是一种诱骗的手段,一会又要求她的照顾或保护。
因此,可爱也是在探索权力的范式能否被打破,以及如何被打破,尽管这种方式只是在试探,微不足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可爱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席卷了流行文化——比如美国,欧洲,尤其是日本。虽然屡屡碰壁,但是自二战以来,这些国家一直在试图削弱权力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作用。
本文改编自Simon May《可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Cute ),201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翻译:都述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