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碧蓝之中,与浪花偷情:英国泳池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碧蓝之中,与浪花偷情:英国泳池史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同举办了“碧蓝之中”展览,讲述了英国游泳风俗的故事。

位于布莱顿市和霍夫市附近的索丁泳池,图为该泳池的花样游泳俱乐部。图片来源:Alamy Stock Photo

我是在阿伯丁的邦·阿科德浴场(Bon Accord Baths)学会游泳的,它建于1937年,是一处冷峻的花岗石建筑群,装修上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苏格兰都市风格。虽然谈不上有多奢华,但它确实给人一种空间和社会意义上的戏剧感。浴场内设有四层高的跳水台,深水区有15英尺(约4.5米)深——“苏格兰最深的深水区”——池里的玩法经常是五花八门,既有在水下闪转腾挪的,也有从跳台上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很像本月初刚去世的知名画家莱昂·科索夫(Leon Kossoff)1971年的作品里所描绘的伦敦北部的一处游泳池:里边挤满了嬉戏打闹的泳客,余氯气味也一下就能闻出来。科索夫笔下这种略显粗俗的集体性,与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所描绘的同时代的、豪华而优雅的加州泳池及其不无自恋气息的、形单影只的泳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公共与私人游泳活动之间的天壤之别。

无论是为了生存、竞技还是消遣,人类总是能找到游泳的理由。它有利于健康且有助于交际,对个人和集体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适于一切年龄段、体型和性情的人。此外,它还是最具感官冲击力的锻炼活动。法国诗人、哲学家保罗·瓦莱里(Paul Valéry)更称之为“与浪花偷情”(fornication avec l’onde)。

每到夏天,寻欢作乐的泳客就倾巢而出,在公共泳池、人工水塘和海水浴场里的凉爽怀抱里尽情玩乐。去年,密集的热浪袭击了伦敦的布罗克威尔泳池(Brockwell Lido),这里是伦敦最热门的露天泳池之一。本月,在碰巧一样的时间点上,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一同举办了“碧蓝之中”(Into the Blue)展览,讲述了英国游泳风俗的故事。从罗马时期的浴场到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伦敦水上运动中心,碧蓝之梦正是通过皇家建筑师协会所收藏的一系列建筑绘画、摄影和模型一步步成为现实。

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借助于推测而重建了卡拉卡拉浴场(Baths of Calacala),它是古罗马时期的第二大温泉浴场,正式的游泳文化可以在古典时期的遗迹中找到其根基,尽管游泳本身的起源要久远得多。该浴场设有热水、冷水和温水浴,配备健身房和图书室,是专为休养身心而建立的享乐胜地。通过铜镜的折射,阳光可以直达泳池(拉丁文:nanatio),全场可容纳1600人。

罗马的浴场为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室内浴场提供了范本。后来它们渐渐演变为现代的、更适于体育竞技的(sportif)泳池。《泳技》(De Arte Natandi)于1658年以《游泳好手》(The Compleat Swimmer)之名出版了英文本,为游泳技术的早期教材,以木刻印版展示了多种蛙泳和仰泳的技巧。话说回来,作为一种多少有情色成分的活动——只穿很少衣服或全裸的一大群人摩肩接踵——游泳尤其受到了教会的蔑视和打压。

洁净总是近乎于神性的。随着1846年《浴场与澡堂法》(The Baths and Wash-houses Act)的施行,全英的城市与乡镇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公共设施,这主要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消灭肮脏运动。在人们眼里,肮脏(dirt)不仅与无知和不道德联系在一起,也妨碍了一个人成为有效率的劳动力。得益于维多利亚时期日渐考究的浴场,游泳尽管还是二等活动,但也逐渐开始赢得认可。

其中的顶峰之一,是1875年于泰晤士河的亨格福德大桥(Hungerford Bridge)旁建立的查令十字船上浴场(Charing Cross floating bath)。当时的雕刻品显示,满脸胡须、皮肤白皙且身材壮硕的泳客们(无疑都是男性)在一条设有泳池的船上畅游,泳池顶上则是类似于温室大棚的结构。赞助者希望它能为在泰晤士河上经营船上浴场开个好头,但它到了1884年却倒闭了。伦敦依然等待着现代船上泳池的问世,而巴黎的塞纳河上已经有了约瑟芬·贝克游泳池(Piscine Joséphine Baker)。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层级化愈发加强,一级和二级的浴场分别有其对应的行政区域。当时女性地位不高,通常只负责洗衣服,很少有学习游泳的机会。1878年,泰晤士河上发生了灾难性的“爱丽丝公主号”游船沉没事件,凸显了这一尖锐的、存在性的不平等。有600多人溺毙,其中多数为女性乘客,她们大都不会游泳且受其厚重的服装牵累。

在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推动下,伴随着城市化、进步主义改革和大众娱乐活动的诞生,泳池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男女混浴的兴起以及公共文化的性别化更让人们有了一种充满淫秽意味的狂喜。当时,曾为战地艺术家的福图尼诺·马塔尼亚(Fortunino Matania)于1925年为南港泳池(Southport lido)设计了一幅海报,图中身材颀长的泳客在阳光明媚的海边纵情玩乐,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正经和刻板无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泳池开遍了英国的海岸线,其中就有著名的索丁泳池(Saltdean)和普利茅斯的廷赛德泳池(Tinside)。某幅画描绘了温布利帝国泳池(Wembley’s Empire Pool)的内景,它于1934年开业,并承办了1948年的奥运会,更吸引来了一群与之相配的、无须为衣食操劳的上流阶层人士,身穿男女晚礼服出席的观众的大有人在。

战后重建的急迫需要,将游泳池从天上带回了地下。市政服务和平等主义的精神繁荣了起来,1960至1970年代间新建的公共泳池有将近200处。东基尔布莱德的多兰浴场(Dollan baths)就是当时的典型,其拱形结构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丹下健三(Tange Kenzo)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设计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如今,英国的公共泳池必须应付地方政府预算削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老旧建筑的难题。邦·阿科德浴场——也就是我初次下水的地方——于2008年关闭,虽然阿伯丁市议会曾设法为其谋一条出路,但自那以后它还是衰落了。如今它已经上了苏格兰史迹保护协会(Historic Environment Scotland)的濒危建筑名单,未来如何仍然难有定论。雷蒙德·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里简练生动地指出“没有比一座空的游泳池更显空荡的东西了”。

不过,皇家建筑师协会的展览也表明,更乐观的故事还是有得讲的。彭赞斯的禧年泳池(Jubilee Pool)最近在翻修后又重新开张了,现在它可以利用地热能来加热泳池的部分区域,这样就可以维持全年开张了。为吸引观光客以及改善居民生活设施,由斯科特·惠特比工作室(Scott Whitby Studio)负责改造的新泳池还扩建了咖啡厅、酒吧和新的社区活动中心。禧年泳池最初由该区的工程师弗兰克·莱瑟姆上校(Captain Frank Latham)设计,是海滨式装修风格的杰作,其亮丽的白色结构就好比一艘停泊在英格兰最南端的海轮。

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水泳池,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凸显出对现代性的坚信以及公共休闲活动的益处。“很难说有比游泳更好的身体锻炼手段了,”彭赞斯的市长在1935年的开业仪式上说。保罗·瓦莱里对此有另一个说法。“对我而言,每当我回到这一普遍的元素,我就能找到和认识自己,”他写道,“跃入水中……其愉悦程度对我来说唯有爱可以与之相比。”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A bigger splash: Britain’s love affair with the swimming pool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碧蓝之中,与浪花偷情:英国泳池史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同举办了“碧蓝之中”展览,讲述了英国游泳风俗的故事。

位于布莱顿市和霍夫市附近的索丁泳池,图为该泳池的花样游泳俱乐部。图片来源:Alamy Stock Photo

我是在阿伯丁的邦·阿科德浴场(Bon Accord Baths)学会游泳的,它建于1937年,是一处冷峻的花岗石建筑群,装修上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苏格兰都市风格。虽然谈不上有多奢华,但它确实给人一种空间和社会意义上的戏剧感。浴场内设有四层高的跳水台,深水区有15英尺(约4.5米)深——“苏格兰最深的深水区”——池里的玩法经常是五花八门,既有在水下闪转腾挪的,也有从跳台上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很像本月初刚去世的知名画家莱昂·科索夫(Leon Kossoff)1971年的作品里所描绘的伦敦北部的一处游泳池:里边挤满了嬉戏打闹的泳客,余氯气味也一下就能闻出来。科索夫笔下这种略显粗俗的集体性,与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所描绘的同时代的、豪华而优雅的加州泳池及其不无自恋气息的、形单影只的泳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公共与私人游泳活动之间的天壤之别。

无论是为了生存、竞技还是消遣,人类总是能找到游泳的理由。它有利于健康且有助于交际,对个人和集体而言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适于一切年龄段、体型和性情的人。此外,它还是最具感官冲击力的锻炼活动。法国诗人、哲学家保罗·瓦莱里(Paul Valéry)更称之为“与浪花偷情”(fornication avec l’onde)。

每到夏天,寻欢作乐的泳客就倾巢而出,在公共泳池、人工水塘和海水浴场里的凉爽怀抱里尽情玩乐。去年,密集的热浪袭击了伦敦的布罗克威尔泳池(Brockwell Lido),这里是伦敦最热门的露天泳池之一。本月,在碰巧一样的时间点上,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一同举办了“碧蓝之中”(Into the Blue)展览,讲述了英国游泳风俗的故事。从罗马时期的浴场到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伦敦水上运动中心,碧蓝之梦正是通过皇家建筑师协会所收藏的一系列建筑绘画、摄影和模型一步步成为现实。

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借助于推测而重建了卡拉卡拉浴场(Baths of Calacala),它是古罗马时期的第二大温泉浴场,正式的游泳文化可以在古典时期的遗迹中找到其根基,尽管游泳本身的起源要久远得多。该浴场设有热水、冷水和温水浴,配备健身房和图书室,是专为休养身心而建立的享乐胜地。通过铜镜的折射,阳光可以直达泳池(拉丁文:nanatio),全场可容纳1600人。

罗马的浴场为发端于17世纪的英国室内浴场提供了范本。后来它们渐渐演变为现代的、更适于体育竞技的(sportif)泳池。《泳技》(De Arte Natandi)于1658年以《游泳好手》(The Compleat Swimmer)之名出版了英文本,为游泳技术的早期教材,以木刻印版展示了多种蛙泳和仰泳的技巧。话说回来,作为一种多少有情色成分的活动——只穿很少衣服或全裸的一大群人摩肩接踵——游泳尤其受到了教会的蔑视和打压。

洁净总是近乎于神性的。随着1846年《浴场与澡堂法》(The Baths and Wash-houses Act)的施行,全英的城市与乡镇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公共设施,这主要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消灭肮脏运动。在人们眼里,肮脏(dirt)不仅与无知和不道德联系在一起,也妨碍了一个人成为有效率的劳动力。得益于维多利亚时期日渐考究的浴场,游泳尽管还是二等活动,但也逐渐开始赢得认可。

其中的顶峰之一,是1875年于泰晤士河的亨格福德大桥(Hungerford Bridge)旁建立的查令十字船上浴场(Charing Cross floating bath)。当时的雕刻品显示,满脸胡须、皮肤白皙且身材壮硕的泳客们(无疑都是男性)在一条设有泳池的船上畅游,泳池顶上则是类似于温室大棚的结构。赞助者希望它能为在泰晤士河上经营船上浴场开个好头,但它到了1884年却倒闭了。伦敦依然等待着现代船上泳池的问世,而巴黎的塞纳河上已经有了约瑟芬·贝克游泳池(Piscine Joséphine Baker)。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层级化愈发加强,一级和二级的浴场分别有其对应的行政区域。当时女性地位不高,通常只负责洗衣服,很少有学习游泳的机会。1878年,泰晤士河上发生了灾难性的“爱丽丝公主号”游船沉没事件,凸显了这一尖锐的、存在性的不平等。有600多人溺毙,其中多数为女性乘客,她们大都不会游泳且受其厚重的服装牵累。

在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推动下,伴随着城市化、进步主义改革和大众娱乐活动的诞生,泳池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男女混浴的兴起以及公共文化的性别化更让人们有了一种充满淫秽意味的狂喜。当时,曾为战地艺术家的福图尼诺·马塔尼亚(Fortunino Matania)于1925年为南港泳池(Southport lido)设计了一幅海报,图中身材颀长的泳客在阳光明媚的海边纵情玩乐,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正经和刻板无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泳池开遍了英国的海岸线,其中就有著名的索丁泳池(Saltdean)和普利茅斯的廷赛德泳池(Tinside)。某幅画描绘了温布利帝国泳池(Wembley’s Empire Pool)的内景,它于1934年开业,并承办了1948年的奥运会,更吸引来了一群与之相配的、无须为衣食操劳的上流阶层人士,身穿男女晚礼服出席的观众的大有人在。

战后重建的急迫需要,将游泳池从天上带回了地下。市政服务和平等主义的精神繁荣了起来,1960至1970年代间新建的公共泳池有将近200处。东基尔布莱德的多兰浴场(Dollan baths)就是当时的典型,其拱形结构的灵感来自于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丹下健三(Tange Kenzo)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设计的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如今,英国的公共泳池必须应付地方政府预算削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维护老旧建筑的难题。邦·阿科德浴场——也就是我初次下水的地方——于2008年关闭,虽然阿伯丁市议会曾设法为其谋一条出路,但自那以后它还是衰落了。如今它已经上了苏格兰史迹保护协会(Historic Environment Scotland)的濒危建筑名单,未来如何仍然难有定论。雷蒙德·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里简练生动地指出“没有比一座空的游泳池更显空荡的东西了”。

不过,皇家建筑师协会的展览也表明,更乐观的故事还是有得讲的。彭赞斯的禧年泳池(Jubilee Pool)最近在翻修后又重新开张了,现在它可以利用地热能来加热泳池的部分区域,这样就可以维持全年开张了。为吸引观光客以及改善居民生活设施,由斯科特·惠特比工作室(Scott Whitby Studio)负责改造的新泳池还扩建了咖啡厅、酒吧和新的社区活动中心。禧年泳池最初由该区的工程师弗兰克·莱瑟姆上校(Captain Frank Latham)设计,是海滨式装修风格的杰作,其亮丽的白色结构就好比一艘停泊在英格兰最南端的海轮。

作为全国最大的海水泳池,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凸显出对现代性的坚信以及公共休闲活动的益处。“很难说有比游泳更好的身体锻炼手段了,”彭赞斯的市长在1935年的开业仪式上说。保罗·瓦莱里对此有另一个说法。“对我而言,每当我回到这一普遍的元素,我就能找到和认识自己,”他写道,“跃入水中……其愉悦程度对我来说唯有爱可以与之相比。”

(翻译:林达)

来源:卫报

原标题:A bigger splash: Britain’s love affair with the swimming pool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