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雷军投资芯原微电子后,小米冲击中高端处理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雷军投资芯原微电子后,小米冲击中高端处理器

冲向中高端芯片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只有小米一家。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阿里巴巴于2018年收购中天微电子,并与达摩芯片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成立了属于阿里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文 | AI报道

先是花费46亿在海淀上地“安家”,结束5年的“北漂”生活,后又投资获得芯原微电子约6%的股份,雷布斯掌舵的小米将走向何方呢?

小米正在跟随三星电子、苹果、华为等对手的步伐,进入自有芯片设计领域。如今,小米仍然在壮大半导体相关业务。据国外媒体报道,小米近日收购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约6%的股份,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因为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调整多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策略。

据外媒报道,小米此次投资举动的大背景,是中国越来越重视半导体业务,我国希望在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多个产业上实现自给自足。

芯原微电子总部位于上海,在美国和国内都设有研发中心,该公司将半导体视为推动其创新的核心,一般作为其他芯片公司的承包商,帮助他们完成半导体设计的部分工作。目前,芯原微电子的科创板上市进程稳步推进,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6月,这也是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据芯原微电子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披露,小米运营的一只基金今年6月成为其第二大外部股东。小米方面向国外媒体证实了这笔投资,但具体的投资金额双方均未披露。

小米曲折的“造芯”之路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自本世纪初发布首款智能手机以来,小米实现迅速增长,并在今年第一季度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销售商。然而,其在芯片方面的成功要少一些。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一个半导体部门,短短三年后,宣布了第一款系统级芯片Surge S1的诞生。这款芯片在小米Mi 5智能手机中也有应用,但是并没有得到更广泛推广。2018年4月份,有消息称台积电正在使用16纳米制程为小米生产澎湃S2处理器。不过此后再无小米澎湃处理器的消息。

在那之后,直到今年4月份,小米才有重大芯片消息公布。小米集团发布内部信,表示为了配合公司AIoT战略加速落地,推动芯片研发业务更快发展,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企业质权人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8月21日,松果电子申请了最新的一批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的商品为数据处理设备、电子信号发射器、遥控信号用电动装置、音频视频接收器、电影摄影机、照相机(摄影)、探测器、光学镜头、印刷电路板、遥控装置等。据不完全统计,松果在2018年总共获得26项发明专利,主要面向手机通信领域以及图像采集领域。

雷军表示,小米给予大鱼团队控股地位并鼓励独立融资,是小米在研发技术投入领域中持续走向深水区的最新探索。除了对大鱼“扶上马、送一程”之外,对于芯片研发,小米还将在更多维度上进行更大、更多样、更长远的持续投入。随着AIoT成为行业新风口,小米更将AIoT升格为集团战略。

近日,小米更是加紧布局芯片业务,一口气投两家。本月12日,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经历了一系列工商变革,新增股东就包括湖北小米长江实业基金合伙(有限合伙)。该机构由小米和长江实业基金共同设立,其中,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2265%。

对于这家恒玄科技公司,很多网友可能会比较陌生,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系统级芯片(SoC)研发公司。其主要的产品是芯片上的音频系统,具有无线/蓝牙无线连接。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手持、智能硬件、消费电子等领域。

除了投资这家公司之外,上文提到的芯原微电子投资也是小米频繁布局芯片业务的表现。从产业角度而言,随着AIoT时代的到来, AIoT芯片产业拥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巨大市场空间。而SoC一直是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限制之一。因此,华为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自己研究芯片,而小米是继华为之后另一家押注芯片业务的手机制造商。看来小米已经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现在开始布局也很是时候。

高端芯片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冲向中高端芯片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只有小米一家。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阿里巴巴于2018年收购中天微电子,并与达摩芯片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成立了属于阿里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华为芯片制造子公司海思公司为母公司的智能手机生产麒麟处理器。有关专家称,麒麟处理器与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的顶级芯片能够同台较量。

无独有偶,百度、格力、澳柯玛、康佳、美的等各行各业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继华为自研芯片之后,逐渐步上了造“芯”之路。

而小米此次投资芯原微电子以及之前将大鱼半导体拆分建立,不单单是手机跨行造芯的一种趋势,更是小米扩展发展领域,进军AIoT的实际措施。

“手机厂商投入芯片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强化手机系统整体表现。然而,投入手机处理器或是其他芯片的开发,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与人力,芯片与手机部门之间也必须要有高度的讨论与互动,借此优化手机整体的性能表现,这是与其他手机业者较为不同的地方。”

此次,小米投资一家成熟临上市的芯片公司,对在上游的科技研发或者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上无疑具有巨大潜在的帮助作用。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小米投资芯原微电子,后者即将登陆科创板,很可能会成为第一批在科创板挂牌的芯片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小米系也向着芯片领域发力,有望在国产芯片的风口上释放出更多潜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k
  • 海信Vidda电视被判诋毁小米,相关负责人:将补足营销方面的不足
  • 小米诉聚好看公司商业诋毁案二审维持原判,获赔55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雷军投资芯原微电子后,小米冲击中高端处理器

冲向中高端芯片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只有小米一家。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阿里巴巴于2018年收购中天微电子,并与达摩芯片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成立了属于阿里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文 | AI报道

先是花费46亿在海淀上地“安家”,结束5年的“北漂”生活,后又投资获得芯原微电子约6%的股份,雷布斯掌舵的小米将走向何方呢?

小米正在跟随三星电子、苹果、华为等对手的步伐,进入自有芯片设计领域。如今,小米仍然在壮大半导体相关业务。据国外媒体报道,小米近日收购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约6%的股份,成为后者第四大股东,因为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调整多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策略。

据外媒报道,小米此次投资举动的大背景,是中国越来越重视半导体业务,我国希望在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多个产业上实现自给自足。

芯原微电子总部位于上海,在美国和国内都设有研发中心,该公司将半导体视为推动其创新的核心,一般作为其他芯片公司的承包商,帮助他们完成半导体设计的部分工作。目前,芯原微电子的科创板上市进程稳步推进,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今年6月,这也是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据芯原微电子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披露,小米运营的一只基金今年6月成为其第二大外部股东。小米方面向国外媒体证实了这笔投资,但具体的投资金额双方均未披露。

小米曲折的“造芯”之路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自本世纪初发布首款智能手机以来,小米实现迅速增长,并在今年第一季度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销售商。然而,其在芯片方面的成功要少一些。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一个半导体部门,短短三年后,宣布了第一款系统级芯片Surge S1的诞生。这款芯片在小米Mi 5智能手机中也有应用,但是并没有得到更广泛推广。2018年4月份,有消息称台积电正在使用16纳米制程为小米生产澎湃S2处理器。不过此后再无小米澎湃处理器的消息。

在那之后,直到今年4月份,小米才有重大芯片消息公布。小米集团发布内部信,表示为了配合公司AIoT战略加速落地,推动芯片研发业务更快发展,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

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企业质权人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8月21日,松果电子申请了最新的一批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的商品为数据处理设备、电子信号发射器、遥控信号用电动装置、音频视频接收器、电影摄影机、照相机(摄影)、探测器、光学镜头、印刷电路板、遥控装置等。据不完全统计,松果在2018年总共获得26项发明专利,主要面向手机通信领域以及图像采集领域。

雷军表示,小米给予大鱼团队控股地位并鼓励独立融资,是小米在研发技术投入领域中持续走向深水区的最新探索。除了对大鱼“扶上马、送一程”之外,对于芯片研发,小米还将在更多维度上进行更大、更多样、更长远的持续投入。随着AIoT成为行业新风口,小米更将AIoT升格为集团战略。

近日,小米更是加紧布局芯片业务,一口气投两家。本月12日,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经历了一系列工商变革,新增股东就包括湖北小米长江实业基金合伙(有限合伙)。该机构由小米和长江实业基金共同设立,其中,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2265%。

对于这家恒玄科技公司,很多网友可能会比较陌生,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系统级芯片(SoC)研发公司。其主要的产品是芯片上的音频系统,具有无线/蓝牙无线连接。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手持、智能硬件、消费电子等领域。

除了投资这家公司之外,上文提到的芯原微电子投资也是小米频繁布局芯片业务的表现。从产业角度而言,随着AIoT时代的到来, AIoT芯片产业拥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巨大市场空间。而SoC一直是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限制之一。因此,华为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自己研究芯片,而小米是继华为之后另一家押注芯片业务的手机制造商。看来小米已经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现在开始布局也很是时候。

高端芯片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冲向中高端芯片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只有小米一家。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阿里巴巴于2018年收购中天微电子,并与达摩芯片研发团队达成合作,成立了属于阿里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华为芯片制造子公司海思公司为母公司的智能手机生产麒麟处理器。有关专家称,麒麟处理器与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的顶级芯片能够同台较量。

无独有偶,百度、格力、澳柯玛、康佳、美的等各行各业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继华为自研芯片之后,逐渐步上了造“芯”之路。

而小米此次投资芯原微电子以及之前将大鱼半导体拆分建立,不单单是手机跨行造芯的一种趋势,更是小米扩展发展领域,进军AIoT的实际措施。

“手机厂商投入芯片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强化手机系统整体表现。然而,投入手机处理器或是其他芯片的开发,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与人力,芯片与手机部门之间也必须要有高度的讨论与互动,借此优化手机整体的性能表现,这是与其他手机业者较为不同的地方。”

此次,小米投资一家成熟临上市的芯片公司,对在上游的科技研发或者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上无疑具有巨大潜在的帮助作用。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小米投资芯原微电子,后者即将登陆科创板,很可能会成为第一批在科创板挂牌的芯片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小米系也向着芯片领域发力,有望在国产芯片的风口上释放出更多潜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