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报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9上半年于华为而言,显得格外不平静。在这个被外界普遍称为“艰难时刻”的上半年,风口浪尖上的华为本色不改,还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7月30日下午,华为在其深圳总部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状况。作为本轮财报季重头戏,财报显示其主力产品业绩几乎不受影响。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表示,2019年上半年,华为业务运作平稳、组织稳定、管理有效,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了稳健经营: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65亿元。目前,华为已获得了50个5G商用合同,累计发货超过15万个基站;企业业务收入为316亿元。华为不断强化云、AI、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计算等ICT技术和解决方案;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208亿元。智能手机发货量(含荣耀)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24%,平板、PC等发货量实现快速增长。华为终端云服务生态全球注册开发者已超过80万,汇聚了全球5亿用户。
须知,5月16日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其管制黑名单,华为公司海外消费者业务和智能计算、服务器方面均受此波及,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华为2019年上半年增长数据依然远远好于2018年上半年华为15%的营收增长和3257亿元的数据。
值得一提,在外部压力下,华为至今没有一天停产或中断对客户发货。梁华表示,“五月份之前,华为收入增长较快,‘实体清单’之后,因为存在市场惯性,也取得了增长。华为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这些困难,可能会暂时影响我们的前进节奏,但不会改变前进方向,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会持续投资未来,计划2019年研发投入1200亿人民币。相信在克服短期困难和挑战以后,华为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相对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华为不降反增的营收状况,提振了所有关注和支持华为的人们的信心。和上市公司按规定披露财报不同的是,华为的财报足以令人欢欣鼓舞。另外,华为与中国很多巨头企业不同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华为没有选择上市,并且至今都没有上市计划。
目前,许多公司的最大目标就是让公司上市、融资,让世界各国知道自己的企业走向世界的舞台,可华为似乎对此并不太感兴趣。已如此强大地华为,为什么至今不选择上市?任正非又为何如此决定呢?
上市是一笔“精细账”
公司上市,通俗来说,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小份,投入市场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业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开市场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不上市就是不把股权放在公开市场上流通,如果有需求,就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转让。
上市公司承担的东西显然比非上市公司更多:
第一:须向社会公开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年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大小事务都得公告。遇到大事,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表决。
第二:上市公司具有融资优势。上市之后就可以通过再融资、发行债券等渠道获取相对廉价的资金,找银行贷款自然也不是难事。另外,通过并购等方式将企业持续做大,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公司能上市而不选择上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公司不缺钱。目前的现金流非常充裕,自有资金完全可以应对再投资的需求;
二是缺钱,但不想以出让股份的方式筹钱,所以只好去银行借债。
一般来说,企业有资格上市就会尽量上市。因为企业走到某一个阶段,几乎都会面临资金问题,而银行的解决能力有限。日本著名的超市八佰伴就是因为只用公开市场发行短期债券的方式融资,而短期债券面临违约、银行又因为资金面紧张不批贷款,最后申请破产。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公司产权流动性的不同。相比于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产权(股票)流动性非常高,可以很便利的买卖。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融资能力和途径方面也是有差别的。上市公司在IPO时会首次公开发行融资,之后也可以在市场上公开或者非公开进行再融资,还有并购时的配套募集资金,并且因为募集资金的对象范围大了,募资能力也是有增长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没有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融资综合费率是比较低的。
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增强了,相应的决策自由性就减弱了。A股要求同股同权,规范履权。如果老板占股不够,公司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日常运营中很多决策还需要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通过,这样一来,公司的运营就会受到多方掣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市之后需要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公司就很难再有秘密可言。从公司的基础信息,到重大决策,再到财务数据等,必须在相关平台上进行公布,这一切投资者都要知道。
知名度方面,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后打开知名度快速增长。如乐视,不上市前,它只是个小视频网站,上市后,它是一个有故事会讲 PPT 的知名公司。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显而易见的是,华为不上市,并不代表它没有融资能力,而是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现在很多国内外优秀企业都不愿意上市,比如国内老干妈、娃哈哈等企业,国外宜家、亨氏集团、乐高等行业巨头都选择不上市。
企业不融资,很难单靠自己能力对外扩张,而上市融资似乎是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更何况企业一旦上市IPO后,若几年后仍然资金短缺,还可以获得再融资。可是像华为这么大一个公司,为何放弃上市融资的机会?
首先,华为不上市是要保留原来的股权架构。之前任正非把股权分配给职工,自己只拿了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华为依靠这样的方式来激励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所以华为在通讯、芯片等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若是华为上市后,华为的股权结构势必产生变化。任正非恐怕就无法再通过股权方式激励员工。
再者,华为看到了上市融资的好处,但也有当年宝能姚振华通过旗下两家保险公司,高调收购万科,一度让万科有被姚振华控股之危。而对于华为来说,一旦上市后就有可能被别人控股,甚至有交权的风险。届时,华为就会背离原来发展轨道。事实上,华为是离不开任正非来掌舵的。
最后,我们知道,华为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现在华为走的是技工贸路线,一旦上市之后,肯定要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很有可能参与金融等虚拟经济的领域了,我国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据统计,其中大概有1000多家把1.3万亿的钱投入到理财,还投了1.2万亿的房地产,这种情况在股市简直是司空见惯。而对于华为来说,只想走技工贸路线,不想背离原来的原则。
关于华为不上市这个问题,任正非也曾经说过: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我们是为了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任正非的这段话信息含量丰富,假如公司上市是为了钱,华为一直都不怎么缺钱,自然也就没有上市的必要。华为一旦上市,就难免会受到股东的影响,为了赚钱而改变公司长期战略目标,这样对华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定力,不为利益所动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样的企业家真是凤毛麟角。
不上市的华为,又是靠什么途径来解决融资问题?
第一,华为与房企不同,房企是高负债经营,而华为业绩年年增长,信用度较高,完全可以发行债券。之前华为发行了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而且发行圆满成功,由此可见其信用度高。
第二,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问题。华为长期给予内部股份和分红,员工对股份和所得分红的信用非常高,如果华为要内部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可以得到新老员工的积极支持。而且职工的收入也比较高,华为每年支出的员工薪资应该在600多亿的水平,要想内部集资也并非难事。
第三,华为若是要融资,还可以向银行借贷,像华为这样的优质企业,银行也会奉为上宾。在向银行借钱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减弱了上市的欲望。
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市公司,就没办法去穷国搞网络、建基站
在任正非的看来,有些公司一心谋求上市,既不增加企业竞争力,也不发展科技技术,却能赚到大笔财富,这让真正埋头苦干的企业家感到委屈。
任正非在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华为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客户作为第一要素。有人把客户理解为有钱的才是客户,我不认同。非洲没钱,我们派到非洲去的员工工资是在中国的三倍多,我们在非洲赚不到多少钱,但是钱比在中国发得多,但我们还是要去非洲。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追求资本报表的漂亮,而是追求为人类服务,为理想奋斗。
任正非说过,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家被资本左右的公司,他们就没办法去穷国搞网络,就不能去落后地区建基站,因为那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逻辑。正因为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才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和主航道,不畏商业舆论的天风海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资本市场即使盛衰新灭,也伤不到它一分一毫。
任正非对资本的禀性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他认为资本是比较贪婪的,如果它有利益就赶快拿走,就失去对理想的追求。即便是华为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任正非仍然认为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任正非说,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也会失去大的机会。
尼采有一个的观点:不被人了解是一件好事,因为你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上市”能带给企业的,除了资金之外,还能带来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化以及品牌的传播,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国内,许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就是有朝一天可以把企业运作上市。华为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跟上不上市没有必然联系,这么多年来,在不上市的情况下,华为也很好地解决了许多上市公司也不一定能解决好的内部控制问题。
翻开华为的历史,你会发现,它现在所坚持的东西跟20年前甚至30年前所坚持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差别。换句话说,华为一直坚持在最初坚持的路线上不动摇,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对准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20多年来,华为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提倡精神激励,以制度为核心,让规则守望公司的发展,这些东西让不上市的华为,解决了许多上市公司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它的制度设计超越了许多上市公司,所以,不缺钱的华为,也就无需为了解决公司治理的普遍难题而随大溜去上市。
科创板的正式开板,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的愿景又朝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资本市场也不是万能的,科创板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期望凭借科创板的一己之力,来解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所有问题,同样是不现实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