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真香”怪象研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真香”怪象研究

如今,“真香”几乎已经成了各家剧集吆喝质量以至沾沾自喜的高频用词。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越来越高频出现的“真香”现象,在暑期剧的“改分潮”中再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真香党”的四处横行,意味着两个潜台词:一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预设偏见。二是世界如此美妙,给TA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

就像一个月前还在排队给《陈情令》、《宸汐缘》打低分的观众,纷纷一星改五星,追剧到深夜。而前三集还在吐槽《亲爱的,热爱的》中李现演技退步的妹子,到剧集完结时已经是新上任的“现女友”。

囿于各种原因,今年的暑期档剧集普遍是“冷启动”模式,开播前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可以说,这一系列从“丑拒”到“真香”的转变,就算随后有片方、平台、经纪公司的推波助澜,起码最初都是真实的用户行为反馈——群众没露出“真香”的苗头,人家公司也不会硬砸资源,毕竟今年大家钱都挺紧的。

如今,“真香”几乎已经成了各家剧集吆喝质量以至沾沾自喜的高频用词。能逆风翻盘当然是好事,但扪心自问,为啥让观众看到海报、宣传、第一集时“丑拒”,咱们是不是也得检讨检讨?

“熬过第N集就好看了”,这年头,娱乐内容领域也只有剧集敢给用户提出这种高要求了吧。人家页游N年前可就“点击就送屠龙宝刀”了,确保您来了就爽。短视频更是随时点开随时爽,一直点开一直爽。

影视泡沫的苦果,IP剧PTSD的观众

预设偏见是不是我们的错?硬糖君还真不这么认为。

事实上,保持偏见是现代人生活的必备技能。如此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花样百出的种种选择,你没点偏见,简直要头痛死了,分分钟选择障碍,时间都被杂事占去。

就说看剧这种娱乐小事,暑期档一窝蜂上那么多剧。不靠点预设偏见选剧,难道部部都要点开看看,再认真评议?那不如直接来硬糖编辑部入职好了,这样干的硬糖君都快要工伤了。

而观众的偏见,本身也是这五六年以来影视业泡沫带来的后遗症。2014年前后,影视业的高速增长吸引外部资本和新兴公司大量涌入,也给整个影视行业的玩法带来颠覆式创新。其中最王牌的组合就是大IP+流量艺人=IP剧。

IP概念和流量鲜肉概念几乎同时爆发,本质都是粉丝经济、互联网唯数据论的产物。这一阶段,观众也确实对IP剧相当买账。虽然可能会边看边吐槽,起码收视点击还不算差。

但IP剧按照这一路径继续发展,便是越来越高的演员片酬、捉襟见肘的制作经费和粗制滥造的最终成品,以及越来越不肯“上当”的观众。

湖南卫视2017年的开年大戏《孤芳不自赏》是IP剧最大规模的一次口碑坍塌。这部剧虽然凭借演员和IP加持,一开播就拿下卫视收视冠军,但最终成为一堂面向观众的“绿幕”“抠图”普及课。

观众对这一阶段剧集的糟糕印象延续至今。谈到小鲜肉就是“没演技”,大女主必然“玛丽苏”,古偶肯定“绿幕抠图”,IP剧则一定是“毁原著”。

但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市场上剧集质量的提升。人家拍剧也是希望口碑收视双丰收,谁又非要和观众对着干呢?

只是被伤害了的观众,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建对影视工作者们的信任了。通常大家还是会对IP剧根据过往经验做出预判。而怀着这样先入为主的情绪看剧,也就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出“丑拒”的结论。

而具体到《陈情令》和《宸汐缘》,开播伊始被打低分的情况又略有不同。

《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原著小说《魔道祖师》。在改编为IP剧前,已经有了广播剧、动画等一系列衍生,是耽美圈腥风血雨的大IP,原著党高标准严要求就不难理解了。

《宸汐缘》虽然有同名小说,但本质是原创剧。可凭这掉在红袖、潇湘首页就找不出来的土得掉渣的名字;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高度相似的设定,还是《三生三世》原班人马;再加上丑到不忍直视的海报和预告片,最后还坚持点开该剧的观众,绝对是真爱了。

大型真香现场,逆风靠啥翻盘

就在外界以为这两部剧要扑街的时候,《陈情令》与《宸汐缘》的口碑开始逐渐逆转。

《陈情令》从开播初期的4.8分一路逆袭至7.5分,其中五星评分超过36.1%,超过32万人参与该剧打分。主演肖战王一博更是跻身于新晋当红小生行列,代言邀约接踵而至。

《宸汐缘》开播后被戏称为“土味缘”,张震倪妮两大电影咖主演也只拿下了5分的评分,更有人预测这部剧将会以2分低分收官。

然而,播出大半的《宸汐缘》评分也在悄然上升,5.2万人参与评分,目前得分数为7.2分。

同样是低分逆袭,但两部剧的逆袭方式并不同。

《陈情令》主要还是靠圈层文化发酵,通过观众自发安利而出圈;《宸汐缘》则靠着演员演技,撑起后期口碑逆袭。从整个市场的影响力来看,《陈情令》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宸汐缘》,这一点从打分人数就足以证明,《陈情令》的观众体量是《宸汐缘》的六倍之多。

先说说《陈情令》是如何完成口碑逆转的。与暑期档其他电视剧不同,《陈情令》的原著本身是耽美作品,最大的看点就是双男主之间的感情纠葛。耽美作品只要主角颜值过硬,有“糖”可磕,就会有一批耽美圈层爱好者被吸引观看。

这些圈层爱好者们,不仅仅只会对着屏幕喊“真甜”,因为其所处圈层的特殊性,大部分耽美爱好者都深谙二次传播之道。在Lofter、B站等二次元大本营通过tag搜索可以发现,耽美爱好者作为该剧的核心圈层贡献极大。CP文、剪刀手视频、画手大触二次创作,成为该剧的安利利器。

表情包、#陈情令101#、配音秀等延伸活动,则将进一步将该剧从核心耽美圈层推向二次元爱好者这一二级圈层,通过二级圈层的再创作传播,最终完全向大众圈层传播出圈的目的。

与《陈情令》的花式出圈逆袭之路相比,《宸汐缘》则更加中规中矩一些。该剧最大的看点就是演员阵容,电影咖“下凡”仙侠剧,展现什么叫做“教科书般的演技”。

另外,硬糖君注意了一下《宸汐缘》口碑回暖的时间节点,恰好是《亲爱的,热爱的》及《长安十二时辰》等暑期档强剧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张震与倪妮的组合,虽然在造型上备受诟病,但是电影咖下凡本身就是一种噱头。对于追剧到了最后阶段,急于寻觅新剧的观众来说,《宸汐缘》比起其他剧集还是有演技保障。

《宸汐缘》的真香评论,基本都是围绕着演员演技展开。张震与倪妮都是出道多年又在大银幕上历练过的选手,演技超出同期其他演员是正常现象。但真想让作品出圈,仅靠演员演技似乎也并不够。

眼下,虽然《宸汐缘》口碑逆袭,但也只有“倪妮手语”、“倪妮演技”等寥寥数条热搜。比起《陈情令》的花式宣传,纯靠演技或许能够打动一部分观众,但难以引起现象级关注。

撑过第N集就好看了,“真香”的危机

逆袭当然是好事,但硬糖君也发现了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去年的《如懿传》开始,粉丝在自发宣传的时候,就很爱使用“撑过第N集就好看了”这个句式,鼓励路人坚持看下去。

但作为只是想找点乐子的普通观众,我为什么要为“撑过某集就好看了”的现象买单?我干点别的不好吗。

制作方及剧粉往往是这样开脱的:“电视剧不同于电影,电影的时长有限需要在一开始把最燃最炸的内容展现出来,让观众迅速被剧情所吸引,进入电影营造的世界。电视剧不一样,大部分电视剧长度基本在40集以上,前面几集内容只是起铺垫作用,用来阐述人物关系和世界观,平淡一些很正常。”

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诚然电视剧与电影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一部电视剧哪怕长达上百集,最该做的不也是在第一集把观众留住吗。

三大视频网站都发布过类似数据,观众的弃剧率是年年攀升,弃剧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三集,甚至7分钟,已足够让我们为一部剧“定生死”。

硬糖君看来,目前市面上这些所谓“撑过某集就好看了”的电视剧,一个普遍问题是开局主线模糊不清、出场人物太多太乱,令观众摸不着头脑。

此前我们解析过的《九州缥缈录》便是个例子,剧方显然想在第一集营造一种恢弘庞大的气势,却导致出场角色太多,人物关系纷杂,主角虽然出现,但是观众并不明白该剧的主题是什么,主角要做什么。花了几十分钟看剧,仍旧一头雾水,自然会有部分观众选择弃剧不看。

剧集长就必须要这样拖沓吗?以同样百集的电视剧《第八号当铺》为例,这部电视剧长达116集,涉及的大小角色比大IP们只多不少,但是在第一集便交代清楚了主角阿精和韩诺各自的身世与遭遇,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八号当铺又是做什么的。有了这个大主线,观众也不至于被繁多的出场人物弄得摸不清头脑。

《陈情令》和《宸汐缘》的前期“劝退”则本应更容易规避。

仙侠古偶,有“颜值”你就赢了一半啊。而《陈情令》前几集双男主的颜值,一个被丑面具遮住,一个被丑头套勒住。王一博还因为头套太紧问题被大家吐槽为没睡醒的“小吴”。直到后面,男主们的颜值才一路飙升,不断美出新高度,咱们非得这样玩“欲扬先抑”吗?

《宸汐缘》则不知是是排播问题导致的赶工期还是被特效公司骗了,第一集的特效场景简直让人梦回十年前的页游。这场景是不是还没做完啊喂!就这还一集连转换N张副本地图,生怕不能充分露怯。

就如当年大家对“顶流+IP”的组合也一度能半推半就一样,“撑过N集就好看了”的真香剧,观众如今会乖乖买单,甚至甘当自来水。然而时间宝贵、耐心有限,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趋于“短平快”,保不齐哪天就忽然失掉了耐心。别忘了,剧集可是和能让人即看即爽的综艺、电影、短视频、游戏……等等速效快乐剂一起抢用户时间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真香”怪象研究

如今,“真香”几乎已经成了各家剧集吆喝质量以至沾沾自喜的高频用词。

文|娱乐硬糖 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越来越高频出现的“真香”现象,在暑期剧的“改分潮”中再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真香党”的四处横行,意味着两个潜台词:一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预设偏见。二是世界如此美妙,给TA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

就像一个月前还在排队给《陈情令》、《宸汐缘》打低分的观众,纷纷一星改五星,追剧到深夜。而前三集还在吐槽《亲爱的,热爱的》中李现演技退步的妹子,到剧集完结时已经是新上任的“现女友”。

囿于各种原因,今年的暑期档剧集普遍是“冷启动”模式,开播前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可以说,这一系列从“丑拒”到“真香”的转变,就算随后有片方、平台、经纪公司的推波助澜,起码最初都是真实的用户行为反馈——群众没露出“真香”的苗头,人家公司也不会硬砸资源,毕竟今年大家钱都挺紧的。

如今,“真香”几乎已经成了各家剧集吆喝质量以至沾沾自喜的高频用词。能逆风翻盘当然是好事,但扪心自问,为啥让观众看到海报、宣传、第一集时“丑拒”,咱们是不是也得检讨检讨?

“熬过第N集就好看了”,这年头,娱乐内容领域也只有剧集敢给用户提出这种高要求了吧。人家页游N年前可就“点击就送屠龙宝刀”了,确保您来了就爽。短视频更是随时点开随时爽,一直点开一直爽。

影视泡沫的苦果,IP剧PTSD的观众

预设偏见是不是我们的错?硬糖君还真不这么认为。

事实上,保持偏见是现代人生活的必备技能。如此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花样百出的种种选择,你没点偏见,简直要头痛死了,分分钟选择障碍,时间都被杂事占去。

就说看剧这种娱乐小事,暑期档一窝蜂上那么多剧。不靠点预设偏见选剧,难道部部都要点开看看,再认真评议?那不如直接来硬糖编辑部入职好了,这样干的硬糖君都快要工伤了。

而观众的偏见,本身也是这五六年以来影视业泡沫带来的后遗症。2014年前后,影视业的高速增长吸引外部资本和新兴公司大量涌入,也给整个影视行业的玩法带来颠覆式创新。其中最王牌的组合就是大IP+流量艺人=IP剧。

IP概念和流量鲜肉概念几乎同时爆发,本质都是粉丝经济、互联网唯数据论的产物。这一阶段,观众也确实对IP剧相当买账。虽然可能会边看边吐槽,起码收视点击还不算差。

但IP剧按照这一路径继续发展,便是越来越高的演员片酬、捉襟见肘的制作经费和粗制滥造的最终成品,以及越来越不肯“上当”的观众。

湖南卫视2017年的开年大戏《孤芳不自赏》是IP剧最大规模的一次口碑坍塌。这部剧虽然凭借演员和IP加持,一开播就拿下卫视收视冠军,但最终成为一堂面向观众的“绿幕”“抠图”普及课。

观众对这一阶段剧集的糟糕印象延续至今。谈到小鲜肉就是“没演技”,大女主必然“玛丽苏”,古偶肯定“绿幕抠图”,IP剧则一定是“毁原著”。

但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市场上剧集质量的提升。人家拍剧也是希望口碑收视双丰收,谁又非要和观众对着干呢?

只是被伤害了的观众,却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建对影视工作者们的信任了。通常大家还是会对IP剧根据过往经验做出预判。而怀着这样先入为主的情绪看剧,也就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出“丑拒”的结论。

而具体到《陈情令》和《宸汐缘》,开播伊始被打低分的情况又略有不同。

《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原著小说《魔道祖师》。在改编为IP剧前,已经有了广播剧、动画等一系列衍生,是耽美圈腥风血雨的大IP,原著党高标准严要求就不难理解了。

《宸汐缘》虽然有同名小说,但本质是原创剧。可凭这掉在红袖、潇湘首页就找不出来的土得掉渣的名字;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高度相似的设定,还是《三生三世》原班人马;再加上丑到不忍直视的海报和预告片,最后还坚持点开该剧的观众,绝对是真爱了。

大型真香现场,逆风靠啥翻盘

就在外界以为这两部剧要扑街的时候,《陈情令》与《宸汐缘》的口碑开始逐渐逆转。

《陈情令》从开播初期的4.8分一路逆袭至7.5分,其中五星评分超过36.1%,超过32万人参与该剧打分。主演肖战王一博更是跻身于新晋当红小生行列,代言邀约接踵而至。

《宸汐缘》开播后被戏称为“土味缘”,张震倪妮两大电影咖主演也只拿下了5分的评分,更有人预测这部剧将会以2分低分收官。

然而,播出大半的《宸汐缘》评分也在悄然上升,5.2万人参与评分,目前得分数为7.2分。

同样是低分逆袭,但两部剧的逆袭方式并不同。

《陈情令》主要还是靠圈层文化发酵,通过观众自发安利而出圈;《宸汐缘》则靠着演员演技,撑起后期口碑逆袭。从整个市场的影响力来看,《陈情令》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宸汐缘》,这一点从打分人数就足以证明,《陈情令》的观众体量是《宸汐缘》的六倍之多。

先说说《陈情令》是如何完成口碑逆转的。与暑期档其他电视剧不同,《陈情令》的原著本身是耽美作品,最大的看点就是双男主之间的感情纠葛。耽美作品只要主角颜值过硬,有“糖”可磕,就会有一批耽美圈层爱好者被吸引观看。

这些圈层爱好者们,不仅仅只会对着屏幕喊“真甜”,因为其所处圈层的特殊性,大部分耽美爱好者都深谙二次传播之道。在Lofter、B站等二次元大本营通过tag搜索可以发现,耽美爱好者作为该剧的核心圈层贡献极大。CP文、剪刀手视频、画手大触二次创作,成为该剧的安利利器。

表情包、#陈情令101#、配音秀等延伸活动,则将进一步将该剧从核心耽美圈层推向二次元爱好者这一二级圈层,通过二级圈层的再创作传播,最终完全向大众圈层传播出圈的目的。

与《陈情令》的花式出圈逆袭之路相比,《宸汐缘》则更加中规中矩一些。该剧最大的看点就是演员阵容,电影咖“下凡”仙侠剧,展现什么叫做“教科书般的演技”。

另外,硬糖君注意了一下《宸汐缘》口碑回暖的时间节点,恰好是《亲爱的,热爱的》及《长安十二时辰》等暑期档强剧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张震与倪妮的组合,虽然在造型上备受诟病,但是电影咖下凡本身就是一种噱头。对于追剧到了最后阶段,急于寻觅新剧的观众来说,《宸汐缘》比起其他剧集还是有演技保障。

《宸汐缘》的真香评论,基本都是围绕着演员演技展开。张震与倪妮都是出道多年又在大银幕上历练过的选手,演技超出同期其他演员是正常现象。但真想让作品出圈,仅靠演员演技似乎也并不够。

眼下,虽然《宸汐缘》口碑逆袭,但也只有“倪妮手语”、“倪妮演技”等寥寥数条热搜。比起《陈情令》的花式宣传,纯靠演技或许能够打动一部分观众,但难以引起现象级关注。

撑过第N集就好看了,“真香”的危机

逆袭当然是好事,但硬糖君也发现了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去年的《如懿传》开始,粉丝在自发宣传的时候,就很爱使用“撑过第N集就好看了”这个句式,鼓励路人坚持看下去。

但作为只是想找点乐子的普通观众,我为什么要为“撑过某集就好看了”的现象买单?我干点别的不好吗。

制作方及剧粉往往是这样开脱的:“电视剧不同于电影,电影的时长有限需要在一开始把最燃最炸的内容展现出来,让观众迅速被剧情所吸引,进入电影营造的世界。电视剧不一样,大部分电视剧长度基本在40集以上,前面几集内容只是起铺垫作用,用来阐述人物关系和世界观,平淡一些很正常。”

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诚然电视剧与电影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一部电视剧哪怕长达上百集,最该做的不也是在第一集把观众留住吗。

三大视频网站都发布过类似数据,观众的弃剧率是年年攀升,弃剧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三集,甚至7分钟,已足够让我们为一部剧“定生死”。

硬糖君看来,目前市面上这些所谓“撑过某集就好看了”的电视剧,一个普遍问题是开局主线模糊不清、出场人物太多太乱,令观众摸不着头脑。

此前我们解析过的《九州缥缈录》便是个例子,剧方显然想在第一集营造一种恢弘庞大的气势,却导致出场角色太多,人物关系纷杂,主角虽然出现,但是观众并不明白该剧的主题是什么,主角要做什么。花了几十分钟看剧,仍旧一头雾水,自然会有部分观众选择弃剧不看。

剧集长就必须要这样拖沓吗?以同样百集的电视剧《第八号当铺》为例,这部电视剧长达116集,涉及的大小角色比大IP们只多不少,但是在第一集便交代清楚了主角阿精和韩诺各自的身世与遭遇,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八号当铺又是做什么的。有了这个大主线,观众也不至于被繁多的出场人物弄得摸不清头脑。

《陈情令》和《宸汐缘》的前期“劝退”则本应更容易规避。

仙侠古偶,有“颜值”你就赢了一半啊。而《陈情令》前几集双男主的颜值,一个被丑面具遮住,一个被丑头套勒住。王一博还因为头套太紧问题被大家吐槽为没睡醒的“小吴”。直到后面,男主们的颜值才一路飙升,不断美出新高度,咱们非得这样玩“欲扬先抑”吗?

《宸汐缘》则不知是是排播问题导致的赶工期还是被特效公司骗了,第一集的特效场景简直让人梦回十年前的页游。这场景是不是还没做完啊喂!就这还一集连转换N张副本地图,生怕不能充分露怯。

就如当年大家对“顶流+IP”的组合也一度能半推半就一样,“撑过N集就好看了”的真香剧,观众如今会乖乖买单,甚至甘当自来水。然而时间宝贵、耐心有限,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趋于“短平快”,保不齐哪天就忽然失掉了耐心。别忘了,剧集可是和能让人即看即爽的综艺、电影、短视频、游戏……等等速效快乐剂一起抢用户时间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