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探墨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然后,将咱们俩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我侬词》
鹊桥与银河的传奇,在七夕的日子里静静栖息,一抹柔情一抹重,这首词,成就了一番爱情佳话,仍叫人歌颂至今。
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秋深帖》 纸本,册页,纵26.9cm,横53.3cm,行书,18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管道昇《与中峰禅师尺牍 》局部纸本 31.7×72.9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法界的这一对“神仙眷侣”,想来人尽皆闻,赵孟頫与管道升,二人皆爱好书画,可谓笔墨落处,红颜又知己。
《我侬词》便是由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妻子——管道升所写,这一首词写出了管氏的绵绵爱意,也道出了相伴的艰涩,字里行间透着万般深情,这首词一直都被誉为伉俪情深的千古绝唱。
元 赵孟頫《洛神赋》卷 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局部 纸本,册页 (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赵孟頫与妻管道昇感情致深,曾赞曰:“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则内外整肃,……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又尝画《墨竹》,及设色《竹图》以进,亦蒙圣奖,赐内府上尊酒,尝谒兴圣宫,皇太后命坐赐食,恩意优渥。受知两官,可谓荣矣。”
赵孟頫与管道昇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在书画界一直为人传颂,相伴二十余载,赵孟頫心思有些漂离,便有意纳妾,随后有了管道升的《我侬词》,在赵孟頫见了这至情至性泣血的《我侬词》后,心下顿时懊悔不已,“有妻若此,夫复何求”。从那天起,赵孟頫和管道升就把这两张字笺工整地誊写下来,贴在案旁,时时引为笑语,二人之间再无间隙。
元赵孟頫 《书欧阳修秋声赋卷》纸本 行书 34.8×182.2cm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元 赵孟頫《归去来辞》 行书(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管道昇《与中峰禅师尺牍 》局部纸本 31.7×72.9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情一命永相怜,白头共咏。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
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
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
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张伯驹《鹊桥仙》
这是年迈之时张伯驹写给夫人潘素的诗词,寄托着对夫人潘素的牵念。
张伯驹与潘素,这对神仙眷侣,一人作画,一人题字,一人吟诗,一人作对,成就一段又一段浪漫故事。
张伯驹书法 镜片 纸本(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书画集》)
张伯驹书法题跋陆机《平复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十年代初,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到上海前来游玩,听说了“潘妃”的名头,便前去观看。
初见潘素,才华横溢的张伯驹便立即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张伯驹将她比作千里和亲的王昭君,并发誓定要娶她。
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之时,便结为连理。张伯驹还曾说“本人生来爱女人爱文物,但自此以后只心系潘妃一人!”从那以后,不管命运如何变幻,两人都不离不弃。
在《身世自述》里,张伯驹还严肃地称呼前几房姨太太和太太为妻为妾,说起潘素时,他却用了一个词:“爱人”。
潘素 《云峰春江》(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书画集》)
潘素 《松岭初雪》(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书画集》)
每逢夫人生辰,张公子必将用心填度的新词,当作礼物,献给潘素。
1953年,两人定情20年之后的一个生日,张公子以一阙《水调歌头》,再表诚挚心意。其中吟咏道:
“当时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双碧玉,人望若神仙。经惯桑田沧海,踏遍千山万水,壮采入毫端。白眼看世界,梁孟日随肩。”
张伯驹 书法(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书画集》)
潘素 《翠嶂春晴》(图片来源:《张伯驹、潘素书画集》)
笔墨丹青绘衷情。
书画界里的浪漫因子从来都不少,夫妻书画家不在少数,但恩爱且互相进步,成就颇然的神仙眷侣,最为使人津津乐道。
齐白石与胡宝珠,这对神仙眷侣,因笔墨丹青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的绘画作品,一直为人称道。
胡宝珠 齐白石 《老鼠偷书》
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齐白石《八十八岁》
齐白石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齐白石品评。齐白石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齐白石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57岁的齐白石与18岁胡宝珠,这对相差近40岁的忘年夫妻恩爱可见一斑。齐白石怀着既感激又内疚的心情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题毕觉意犹未尽又加题:“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郑重地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胡宝珠 《虾蟹图》
齐白石题:此幅乃宝珠初学时作,求予书数字,即可令儿女笑存,老夫应之。丙子四月,白石记。钤印:齐大
胡宝珠《佛手双鼠图》
艺术相结,发乎情,发乎艺。
谢稚柳 陈佩秋 合作《鸳鸯嘉藕图》(保利2013春拍 成交价:437万元人民币)
陈佩秋与谢稚柳的相识相熟,一开始纯粹是艺术的探讨,发乎情,也发乎艺,他们的艺术是相得益彰的,这对神仙眷侣的故事也一直为人称颂。
谢稚柳《荷花》(现藏于吴昌硕纪念馆)
谢稚柳 《山居图》(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画坛,夫妇两人旗鼓相当,并肩称雄,谢稚柳是一位崇尚实际的传统画家,而陈佩秋的特点则在于超越传统,尤其善于将工笔和写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晚年,她更是破除古法,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
据说,陈佩秋个性倔强,她的名言是:“老头子是老头子,我是我。”她不愿沾其先生的名声。有一次,有位主持人称其为谢太太,令她拂袖而去。一生傲骨如此,被称为画坛“女飞将”。
陈佩秋《熊猫》
陈佩秋《鱼乐图》
在艺术的长途中,他们相互搀扶,人世间,遇一人,相守相惜,白首终老。这些亦师亦友亦伴侣之人,不可不称之“灵魂伴侣”。
常言道:只羡鸳鸯不羡仙。
七夕时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