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周财经声音】易纲: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周财经声音】易纲: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易纲: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

8月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骤然波动,离岸、在岸美元对人民币均升破“7”元整数关口。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当晚通过央行微信公众号指出,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此影响,8月以来许多货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易纲表示,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还是从市场供求平衡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都处于合适水平。虽然近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人民银行完全有经验、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王春英:美国认定中国“汇率操纵”根本站不住脚

对于美国财政部在8月5日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8月7日表示,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汇率操纵的做法完全与事实背离,根本站不住脚。她在接受中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美方自己制订的“汇率操纵国”量化标准。至于美方这次引用的1988年法案,没有具体标准,更加随意任性。“这种不理性、不负责任的做法将严重恶化全球经贸环境,阻碍全球经济增长。谁是汇率的操纵者?谁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破坏者?不言自明。王春英说,外汇局将继续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持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投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同时也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马骏:人民币汇率“破7”与“8·11”汇改有五点不同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市场是否会重现2015年“8·11”汇改后的持续贬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与“8·11”期间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至少有五点不同。第一,“8·11”汇改前人民币跟随美元大幅升值,而今年并没有。第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主体适应汇率波动能力也明显提高,行为更加理性。第三,2015年前,资本流入总体较多,一旦汇率预期出现变化,流出就会比较明显。第四,与2015年相比,目前中国企业和居民资产配置更为均衡,进一步调整的需求相对有限。第五,“8·11”汇改前股市经历了剧烈波动,而今年股市运行相对平稳。基于以上理由,马骏认为,与四年前相比,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底气更足。

魏建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有三大使命

8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并在关于新片区的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临港新片区有三大使命:第一是全球化的新支撑。中国积极支持全球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第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需要推动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第三是金融开放的新高地。自贸区是“大引擎”,金融是“燃料”,现有的12个自贸区在金融领域都有一些探索,但实际上与伦敦金融城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临港自贸区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程实:“破7”之后底线犹存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称,与以往不同,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破7”压力是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具有自我稳定的能力。从成因上看,全球贸易博弈的持续升级客观上导致中国经济多维承压。基于调节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汇率的适时调整势在必然。从结果上看,由于当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有韧性,因此汇率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同时汇率的适度调整也有助于充分缓冲经济压力,加速基本面和汇率自身的企稳。他表示,“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料将较快形成新的合理均衡水平,以此为基础的新底线亦不会缺席。在这种情况下,坚守“7”非但无必要,还可能阻滞经济的自我修复和稳定。

彭文生:数字经济是未来十年影响中国经济的新的重大因素

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日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首期“金思汇”沙龙上指出,数字经济将是未来十年影响中国经济的新的重大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供给效率的提升,抑制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物价和利率上升压力,但也可能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维持经济增长有两个路径,一是放松货币政策,另一个是放松财政政策。彭文生更认同财政扩张,因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太依赖信贷了”,需要从信贷投放货币这个极端往后退一些,更多依靠财政投放货币。他认为,财政扩张可以通过央行扩表来实现,而央行可以通过发行数字货币来扩表。即使不直接通过数字货币弥补财政赤字,一旦一般投资者参与到央行的数字货币,他们对利率不是那么敏感,政府的融资成本会下降的,实际上把商业银行获取的部分铸币税回归给政府。

王辉耀:中国将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催化剂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日前在“全球经济论坛”撰文指出,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中国坚定地在亚洲世纪发挥其关键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关键是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催化剂。他表示,经济上,中国仍是亚洲和世界增长的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增至28%以上。在全球化4.0时代,随着中国跨国公司在亚洲和全世界的投资,中国的进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现在起至2030年,中国的消费增长预计将超过美国与西欧的总和。中国驱动商品、专业知识及资本的流动将为当地社区与生产者创造机会,并有助于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到亚洲各个角落。这与中国在支持亚洲更深层次一体化所必需的“体制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周财经声音】易纲: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易纲: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

8月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骤然波动,离岸、在岸美元对人民币均升破“7”元整数关口。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当晚通过央行微信公众号指出,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此影响,8月以来许多货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易纲表示,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还是从市场供求平衡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都处于合适水平。虽然近期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但“我对人民币继续作为强势货币充满信心”。人民银行完全有经验、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王春英:美国认定中国“汇率操纵”根本站不住脚

对于美国财政部在8月5日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做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8月7日表示,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汇率操纵的做法完全与事实背离,根本站不住脚。她在接受中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美国的做法违背了美方自己制订的“汇率操纵国”量化标准。至于美方这次引用的1988年法案,没有具体标准,更加随意任性。“这种不理性、不负责任的做法将严重恶化全球经贸环境,阻碍全球经济增长。谁是汇率的操纵者?谁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破坏者?不言自明。王春英说,外汇局将继续保持外汇管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持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投资者投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同时也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马骏:人民币汇率“破7”与“8·11”汇改有五点不同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市场是否会重现2015年“8·11”汇改后的持续贬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与“8·11”期间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至少有五点不同。第一,“8·11”汇改前人民币跟随美元大幅升值,而今年并没有。第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主体适应汇率波动能力也明显提高,行为更加理性。第三,2015年前,资本流入总体较多,一旦汇率预期出现变化,流出就会比较明显。第四,与2015年相比,目前中国企业和居民资产配置更为均衡,进一步调整的需求相对有限。第五,“8·11”汇改前股市经历了剧烈波动,而今年股市运行相对平稳。基于以上理由,马骏认为,与四年前相比,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底气更足。

魏建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有三大使命

8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并在关于新片区的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临港新片区有三大使命:第一是全球化的新支撑。中国积极支持全球化,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第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需要推动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第三是金融开放的新高地。自贸区是“大引擎”,金融是“燃料”,现有的12个自贸区在金融领域都有一些探索,但实际上与伦敦金融城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临港自贸区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程实:“破7”之后底线犹存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分析称,与以往不同,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破7”压力是由经济基本面驱动的,具有自我稳定的能力。从成因上看,全球贸易博弈的持续升级客观上导致中国经济多维承压。基于调节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汇率的适时调整势在必然。从结果上看,由于当前中国经济依然保有韧性,因此汇率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同时汇率的适度调整也有助于充分缓冲经济压力,加速基本面和汇率自身的企稳。他表示,“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料将较快形成新的合理均衡水平,以此为基础的新底线亦不会缺席。在这种情况下,坚守“7”非但无必要,还可能阻滞经济的自我修复和稳定。

彭文生:数字经济是未来十年影响中国经济的新的重大因素

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日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首期“金思汇”沙龙上指出,数字经济将是未来十年影响中国经济的新的重大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供给效率的提升,抑制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物价和利率上升压力,但也可能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维持经济增长有两个路径,一是放松货币政策,另一个是放松财政政策。彭文生更认同财政扩张,因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太依赖信贷了”,需要从信贷投放货币这个极端往后退一些,更多依靠财政投放货币。他认为,财政扩张可以通过央行扩表来实现,而央行可以通过发行数字货币来扩表。即使不直接通过数字货币弥补财政赤字,一旦一般投资者参与到央行的数字货币,他们对利率不是那么敏感,政府的融资成本会下降的,实际上把商业银行获取的部分铸币税回归给政府。

王辉耀:中国将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催化剂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日前在“全球经济论坛”撰文指出,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中国坚定地在亚洲世纪发挥其关键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关键是成为亚洲及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催化剂。他表示,经济上,中国仍是亚洲和世界增长的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增至28%以上。在全球化4.0时代,随着中国跨国公司在亚洲和全世界的投资,中国的进口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现在起至2030年,中国的消费增长预计将超过美国与西欧的总和。中国驱动商品、专业知识及资本的流动将为当地社区与生产者创造机会,并有助于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到亚洲各个角落。这与中国在支持亚洲更深层次一体化所必需的“体制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