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乐队的夏天》收官,马东却说不知道还要不要办下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乐队的夏天》收官,马东却说不知道还要不要办下去

即使《乐队的夏天》没有带来乐队的夏天,也让其从冬天走到了播种的春天,而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耐心一点给它一些时间。

文|猫影文娱 程梦

编辑 | Amy Wang

《乐队的夏天》收官赛的最后,马东说白岩松曾在现场问过一句“摇滚乐都去综艺节目了,还评奖、还得第一,这是不是一件特别土的事情?”他说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这个节目还应不应该继续办下去。

但紧接着他宣布即将开启的《乐队的夏天》全国巡演计划以及为第二季做准备的“乐夏巡星计划”时,就暴露出对于继续掀起这场乐队的浪潮,他的内心不像是他口中说的那么犹豫。

《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刺猬乐队说:“它在加重‘乐队’这两个字的内涵,让人觉得乐队是该被重视的存在。”

痛仰乐队说:“通过这个节目会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乐队能登上更大的舞台,会有更多年轻人去livehouse看现场。”

新裤子乐队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对乐队感兴趣。”

而最重要的是台下的乐迷们也高喊着:“《乐队的夏天》还要继续。”

乐迷眼中乐队火了整个夏季

一个朋友曾经提到过,最初打算来追《乐队的夏天》时还以为这个综艺至少已经播到中期,因为感觉像是从很久前开始,就时常能在社交渠道上看到与其相关的字眼,而事实那个时候节目的第二期才刚刚播完。

其实不怪她会有这种感觉,在Q2整个综艺市场几乎被恋爱观察节目霸屏,音乐类综艺无甚新意的的情况下,《乐队的夏天》的到来让大众耳目一新。

节目开播前两期上微博热搜9次,节目话题阅读量达到6.5亿,从知乎豆瓣到微博微信都备受大家热议。百度搜索指数峰值为也一度高达845825。从那时开始,类似于乐队“夏天”来临的呼声就未曾间断。

《乐队的夏天》最直观的火热是这群参赛乐队的走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就时常能听到以下这些讨论:喜欢新裤子还是刺猬乐队?Click#15与盘尼西宁谁更酷?想学海龟先生的穿搭,面孔乐队的主唱陈辉是如何保养的?九连真人如何将客家话唱的这么好听......

第三期节目中新裤子乐队曾被问来参加这档综艺的原因,主唱彭磊回答是节目组答应他能涨粉百万,参赛前新裤子微博粉丝4万左右。如今节目结束,他也如愿涨粉到112万。

当然粉丝涨到百万的不止新裤子乐队一个,还有118万的痛仰以及110万的刺猬乐队,以及在百万粉丝边缘徘徊的盘尼西宁、旅行团。而像目前微博粉丝21.5万的Click#15粉丝增加到以前的75倍。

当然乐队的人气高涨不止是体现在微博涨粉上,还有巡演门票粉售卖。Click#15曾在节目中谈到过参赛前的乐队商演情况,经常出没于DDC等中小型Live house的拼盘演出中,门票50元左右,观众在几十人到一百人左右。而如今他们不仅开启了八月全国巡演,京沪杭蓉等6所城市迅速在开票的后半日内售罄。

此外,其还登上过《时尚芭莎》《男人装》《嘉人》《时尚先生》《时另》等时尚刊例,人气已经今非昔比。

乐迷们一边小小介意自己深藏多年的乐队要开始被大众分享,一边又着实期待着乐队的今夏烧起的这团火能一直延续。

市场口中乐队的夏天还很远

总决赛录制一半,到点要回家睡觉的朴树离场时还不忘补充一句:“乐队太不容易了,这个夏天他们等了很久。”而《乐队的夏天》真的能带来摇滚乐的夏天吗?

对比乐迷们的高度兴奋,另一部分人的态度就相对消极。

一个观点是认为《乐队的夏天》这档综艺是好看,但是却并没有为乐队带来资本关注的裂变。

同样是将一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对陌生的音乐风格带入了公众的眼前收获到流量,《中国有嘻哈》节目确实给rapper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从商演、线上线下活动到影视综艺等,他们的商业化路径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拓展,嘻哈音乐也开始出现在各大音乐节、影视综艺以及与主流音乐实现融合。

然而相对而言,《乐队的夏天》目前却没让大家看到它对于乐队有太多的商业化运作,参赛的乐队选手们是获得了热度和流量,但是乐队的商业化形式却没有得到创新改变。节目过后,乐队们的商演依旧还是以前的音乐节或者演唱会,除了更有名气一点,而这一点或许会给乐迷们带来音乐节门票上涨的恐慌,商业化上似乎没有新的突破发展。

有媒体也曾调侃道:节目过后只是少数乐队能过夏天,而很多乐队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钱。中国摇滚乐队的赛道并没有拓宽,少数有名气的选手能过上短暂的夏天,但其他没有名气的乐队依然不能靠音乐吃饱饭。

另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乐队的夏天》依旧只是圈内火热,并未“出圈”。

不少人表示,对于《乐队的夏天》的火热讨论也仅限乐迷圈内,他并未像《中国有嘻哈》一样圈出一堆圈外的粉丝来。没有造星成功就是最大的区别点,就比如《乐队的夏天》里未能出现像《有嘻哈》里GAI、PG one等一样高话题度选手。

《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是播种的春天

关于《乐队的夏天》是否出圈其实难以定论。从乐队的市场反响来看,它虽并未带来如同《中国有嘻哈》一样现象级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讨好”了本该“讨好”的所有人,吸引到周边人群的关注,同时更让部分非乐迷的大众们开始为摇滚侧目,当然这种关注度还很微弱。

但真的只有出圈才意味着爆款?爆款才意味着综艺成功吗?这是猫影文娱(ID:maoyingtv)给出的追问。

摩登天空CEO沈黎晖说:“破圈是在一个点上打破,扩圈是做系统,可以把消费者的体验、消费都拉进来,《乐队的夏天》让独立音乐有了更多的年轻听众,同时撬动更大的年轻消费市场。”

而《乐队的夏天》没有拓展出乐队更多商业玩法这一点是事实。看到过《中国有嘻哈》完成了嘻哈音乐从0到1完整的商业规划,实现了rapper们在市场上更多的商业可能,他们也希望《乐队的夏天》能彻底改变国内摇滚乐队地下的局面,成为能带来乐队产业链良性发展的IP综艺。

这是好事,因为这也说明综艺的制作质量在提高,大众的意识形态里综艺的市场影响力在提升。人们不再只将其当做简单的流量节目,仅看其广告售卖或者版权,而是以IP的思维来要求它要有完整的商业化运作,后续可持续发展。

但是却忽略了一点,目前这样成功的IP综艺案例还只是少数,市场还在探索,以此要求所有综艺都实现这种飞跃,似乎有些难。

诚然,《乐队的夏天》没能像《中国有嘻哈》一样完成乐队从0到1完整的商业规划,但也未必能说它不能为乐队带来夏天。正如马东所说:“《乐队的夏天》是和未来的一场对话,它在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独立音乐、感受乐队文化,而从从节目受到的观众和市场反馈来看,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成长型IP。”

至少《乐队的夏天》的出现已经为乐队带来了一定的流量,纵使还没有规划出更多的流量变现的可能,但有了流量也意味着有了商业价值。

如此来看《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就不只是圈内乐迷们的一场狂欢,它将乐队这块冷僻的“荒地”拎到大众眼前,注入流量也让市场看到这块地的升值空间,只等资本的下一步的挖掘。虽然如今还未看到有何新动作,但是以后未必不会出现商业新玩法。

《乐队的夏天》过后,还有即将上线的《一起乐队吧》已经确定筹备的《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已经燃起了火星,谁又能说这把火不会烧起。

总之不用那么消极悲观,即使《乐队的夏天》没有带来乐队的夏天,也让其从冬天走到了播种的春天,而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耐心一点给它一些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乐队的夏天》收官,马东却说不知道还要不要办下去

即使《乐队的夏天》没有带来乐队的夏天,也让其从冬天走到了播种的春天,而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耐心一点给它一些时间。

文|猫影文娱 程梦

编辑 | Amy Wang

《乐队的夏天》收官赛的最后,马东说白岩松曾在现场问过一句“摇滚乐都去综艺节目了,还评奖、还得第一,这是不是一件特别土的事情?”他说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这个节目还应不应该继续办下去。

但紧接着他宣布即将开启的《乐队的夏天》全国巡演计划以及为第二季做准备的“乐夏巡星计划”时,就暴露出对于继续掀起这场乐队的浪潮,他的内心不像是他口中说的那么犹豫。

《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刺猬乐队说:“它在加重‘乐队’这两个字的内涵,让人觉得乐队是该被重视的存在。”

痛仰乐队说:“通过这个节目会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乐队能登上更大的舞台,会有更多年轻人去livehouse看现场。”

新裤子乐队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对乐队感兴趣。”

而最重要的是台下的乐迷们也高喊着:“《乐队的夏天》还要继续。”

乐迷眼中乐队火了整个夏季

一个朋友曾经提到过,最初打算来追《乐队的夏天》时还以为这个综艺至少已经播到中期,因为感觉像是从很久前开始,就时常能在社交渠道上看到与其相关的字眼,而事实那个时候节目的第二期才刚刚播完。

其实不怪她会有这种感觉,在Q2整个综艺市场几乎被恋爱观察节目霸屏,音乐类综艺无甚新意的的情况下,《乐队的夏天》的到来让大众耳目一新。

节目开播前两期上微博热搜9次,节目话题阅读量达到6.5亿,从知乎豆瓣到微博微信都备受大家热议。百度搜索指数峰值为也一度高达845825。从那时开始,类似于乐队“夏天”来临的呼声就未曾间断。

《乐队的夏天》最直观的火热是这群参赛乐队的走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就时常能听到以下这些讨论:喜欢新裤子还是刺猬乐队?Click#15与盘尼西宁谁更酷?想学海龟先生的穿搭,面孔乐队的主唱陈辉是如何保养的?九连真人如何将客家话唱的这么好听......

第三期节目中新裤子乐队曾被问来参加这档综艺的原因,主唱彭磊回答是节目组答应他能涨粉百万,参赛前新裤子微博粉丝4万左右。如今节目结束,他也如愿涨粉到112万。

当然粉丝涨到百万的不止新裤子乐队一个,还有118万的痛仰以及110万的刺猬乐队,以及在百万粉丝边缘徘徊的盘尼西宁、旅行团。而像目前微博粉丝21.5万的Click#15粉丝增加到以前的75倍。

当然乐队的人气高涨不止是体现在微博涨粉上,还有巡演门票粉售卖。Click#15曾在节目中谈到过参赛前的乐队商演情况,经常出没于DDC等中小型Live house的拼盘演出中,门票50元左右,观众在几十人到一百人左右。而如今他们不仅开启了八月全国巡演,京沪杭蓉等6所城市迅速在开票的后半日内售罄。

此外,其还登上过《时尚芭莎》《男人装》《嘉人》《时尚先生》《时另》等时尚刊例,人气已经今非昔比。

乐迷们一边小小介意自己深藏多年的乐队要开始被大众分享,一边又着实期待着乐队的今夏烧起的这团火能一直延续。

市场口中乐队的夏天还很远

总决赛录制一半,到点要回家睡觉的朴树离场时还不忘补充一句:“乐队太不容易了,这个夏天他们等了很久。”而《乐队的夏天》真的能带来摇滚乐的夏天吗?

对比乐迷们的高度兴奋,另一部分人的态度就相对消极。

一个观点是认为《乐队的夏天》这档综艺是好看,但是却并没有为乐队带来资本关注的裂变。

同样是将一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对陌生的音乐风格带入了公众的眼前收获到流量,《中国有嘻哈》节目确实给rapper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从商演、线上线下活动到影视综艺等,他们的商业化路径得到了更加丰富的拓展,嘻哈音乐也开始出现在各大音乐节、影视综艺以及与主流音乐实现融合。

然而相对而言,《乐队的夏天》目前却没让大家看到它对于乐队有太多的商业化运作,参赛的乐队选手们是获得了热度和流量,但是乐队的商业化形式却没有得到创新改变。节目过后,乐队们的商演依旧还是以前的音乐节或者演唱会,除了更有名气一点,而这一点或许会给乐迷们带来音乐节门票上涨的恐慌,商业化上似乎没有新的突破发展。

有媒体也曾调侃道:节目过后只是少数乐队能过夏天,而很多乐队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钱。中国摇滚乐队的赛道并没有拓宽,少数有名气的选手能过上短暂的夏天,但其他没有名气的乐队依然不能靠音乐吃饱饭。

另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乐队的夏天》依旧只是圈内火热,并未“出圈”。

不少人表示,对于《乐队的夏天》的火热讨论也仅限乐迷圈内,他并未像《中国有嘻哈》一样圈出一堆圈外的粉丝来。没有造星成功就是最大的区别点,就比如《乐队的夏天》里未能出现像《有嘻哈》里GAI、PG one等一样高话题度选手。

《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是播种的春天

关于《乐队的夏天》是否出圈其实难以定论。从乐队的市场反响来看,它虽并未带来如同《中国有嘻哈》一样现象级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讨好”了本该“讨好”的所有人,吸引到周边人群的关注,同时更让部分非乐迷的大众们开始为摇滚侧目,当然这种关注度还很微弱。

但真的只有出圈才意味着爆款?爆款才意味着综艺成功吗?这是猫影文娱(ID:maoyingtv)给出的追问。

摩登天空CEO沈黎晖说:“破圈是在一个点上打破,扩圈是做系统,可以把消费者的体验、消费都拉进来,《乐队的夏天》让独立音乐有了更多的年轻听众,同时撬动更大的年轻消费市场。”

而《乐队的夏天》没有拓展出乐队更多商业玩法这一点是事实。看到过《中国有嘻哈》完成了嘻哈音乐从0到1完整的商业规划,实现了rapper们在市场上更多的商业可能,他们也希望《乐队的夏天》能彻底改变国内摇滚乐队地下的局面,成为能带来乐队产业链良性发展的IP综艺。

这是好事,因为这也说明综艺的制作质量在提高,大众的意识形态里综艺的市场影响力在提升。人们不再只将其当做简单的流量节目,仅看其广告售卖或者版权,而是以IP的思维来要求它要有完整的商业化运作,后续可持续发展。

但是却忽略了一点,目前这样成功的IP综艺案例还只是少数,市场还在探索,以此要求所有综艺都实现这种飞跃,似乎有些难。

诚然,《乐队的夏天》没能像《中国有嘻哈》一样完成乐队从0到1完整的商业规划,但也未必能说它不能为乐队带来夏天。正如马东所说:“《乐队的夏天》是和未来的一场对话,它在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独立音乐、感受乐队文化,而从从节目受到的观众和市场反馈来看,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成长型IP。”

至少《乐队的夏天》的出现已经为乐队带来了一定的流量,纵使还没有规划出更多的流量变现的可能,但有了流量也意味着有了商业价值。

如此来看《乐队的夏天》之于乐队就不只是圈内乐迷们的一场狂欢,它将乐队这块冷僻的“荒地”拎到大众眼前,注入流量也让市场看到这块地的升值空间,只等资本的下一步的挖掘。虽然如今还未看到有何新动作,但是以后未必不会出现商业新玩法。

《乐队的夏天》过后,还有即将上线的《一起乐队吧》已经确定筹备的《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已经燃起了火星,谁又能说这把火不会烧起。

总之不用那么消极悲观,即使《乐队的夏天》没有带来乐队的夏天,也让其从冬天走到了播种的春天,而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耐心一点给它一些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