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根筋”的孤独症少年如何融入社会?教他们学编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根筋”的孤独症少年如何融入社会?教他们学编程

智商水平较高的孤独症孩子思维特点与计算机高度相似,学习编程课程或可助力未来就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1988年,一部讲述孤独症人群的电影《雨人》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31年过去了,他们仍旧面临融入社会的难题。

从致病原因来看,孤独症(自闭症)是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患病人群常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缺失,无法理解人情世故、社会规则或潜规则。目前,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这些孩子不仅在成长期面临教育难题,在未来就业时也难以完全发挥价值。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下称“中国精协”)主席温洪称,目前中国孤独症人群大多从事低端工作,如环卫工或保洁员等,家长也未对子女职业有过高期待。“这些孩子的价值是被忽略、被掩埋的。”她强调。

但事实上,很多孤独症青少年的潜能仍有机会被挖掘。中国精协副主席郭德华告诉界面教育,孤独症人群的智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特征,30%的人智商偏低,10-15%智商超群,而中间人群智商在平均值左右。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自闭症群体具备正常工作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难题,企业提供一些新思路,比如教孤独症青少年学编程。今年4月,德国IT企业SAP与中国精协面向12-15岁孤独症青少年开启一项教育项目,提供科技英语与以乐高为载体的编程课。今年8月11日,首批实验班学员顺利毕业。

自闭症群体有着特殊的认知模式,他们往往在视觉学习、模式识别等方面具备潜力。而软件结构化的特征、清晰和可预测的结果,也使得很多自闭症人群可以深入理解软件背后的设计巧思。

“自闭群体的思维方式规整、甚至有些刻板,像一个编写严密的程序,一个命令都不能出错。”温洪认为,这些群体特质与编程学科有天然接近性,也是该项目的切入点。

为了让自闭症青少年在放松、自在的社交氛围中学习,在开展项目时,SAP中国招募了与学生年纪相仿,并精通编程的同龄人。在编程课的设计上,也针对孤独症人群做出调整。

郭德华向界面教育解释,考虑到孤独症群体偏好视觉化认知,其注意力也常常容易分散,在设计教案时,他们采取不少视觉提示、视频等辅助效果,并加入大量操作性内容,如让孩子完成小车绕过障碍物、遇光减速、小车推物等任务,在实践中学习。

编程老师在指导孤独症少年编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一位学员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编程课后,学会将“并行”和“分支”思维运用到生活里,例如煮面条时可以一边烧水一边擀面,解决某一问题可以预备多种方案。“孤独症孩子常常一根筋、比较轴,非常需要这种编程思想。”家长说。

在持续培养青少年编程思维及能力后,如何将更多孤独症人才输送到企业中则是另一个难题。温洪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残联出台了《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十三五”规划中也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支持性就业的课题,但现有政策依然难成体系,孤独症人群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更需要社会参与。

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玉兰称,他们也尝试通过类似项目招聘与岗位匹配的自闭症患者。在她看来:“孤独症群体在某些方面特别有才华。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帮更多企业丰富自己的人才库,让更多人看到孤独症群体的可能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根筋”的孤独症少年如何融入社会?教他们学编程

智商水平较高的孤独症孩子思维特点与计算机高度相似,学习编程课程或可助力未来就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1988年,一部讲述孤独症人群的电影《雨人》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31年过去了,他们仍旧面临融入社会的难题。

从致病原因来看,孤独症(自闭症)是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患病人群常在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缺失,无法理解人情世故、社会规则或潜规则。目前,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

这些孩子不仅在成长期面临教育难题,在未来就业时也难以完全发挥价值。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下称“中国精协”)主席温洪称,目前中国孤独症人群大多从事低端工作,如环卫工或保洁员等,家长也未对子女职业有过高期待。“这些孩子的价值是被忽略、被掩埋的。”她强调。

但事实上,很多孤独症青少年的潜能仍有机会被挖掘。中国精协副主席郭德华告诉界面教育,孤独症人群的智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特征,30%的人智商偏低,10-15%智商超群,而中间人群智商在平均值左右。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自闭症群体具备正常工作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难题,企业提供一些新思路,比如教孤独症青少年学编程。今年4月,德国IT企业SAP与中国精协面向12-15岁孤独症青少年开启一项教育项目,提供科技英语与以乐高为载体的编程课。今年8月11日,首批实验班学员顺利毕业。

自闭症群体有着特殊的认知模式,他们往往在视觉学习、模式识别等方面具备潜力。而软件结构化的特征、清晰和可预测的结果,也使得很多自闭症人群可以深入理解软件背后的设计巧思。

“自闭群体的思维方式规整、甚至有些刻板,像一个编写严密的程序,一个命令都不能出错。”温洪认为,这些群体特质与编程学科有天然接近性,也是该项目的切入点。

为了让自闭症青少年在放松、自在的社交氛围中学习,在开展项目时,SAP中国招募了与学生年纪相仿,并精通编程的同龄人。在编程课的设计上,也针对孤独症人群做出调整。

郭德华向界面教育解释,考虑到孤独症群体偏好视觉化认知,其注意力也常常容易分散,在设计教案时,他们采取不少视觉提示、视频等辅助效果,并加入大量操作性内容,如让孩子完成小车绕过障碍物、遇光减速、小车推物等任务,在实践中学习。

编程老师在指导孤独症少年编程。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一位学员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编程课后,学会将“并行”和“分支”思维运用到生活里,例如煮面条时可以一边烧水一边擀面,解决某一问题可以预备多种方案。“孤独症孩子常常一根筋、比较轴,非常需要这种编程思想。”家长说。

在持续培养青少年编程思维及能力后,如何将更多孤独症人才输送到企业中则是另一个难题。温洪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残联出台了《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十三五”规划中也对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支持性就业的课题,但现有政策依然难成体系,孤独症人群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更需要社会参与。

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陈玉兰称,他们也尝试通过类似项目招聘与岗位匹配的自闭症患者。在她看来:“孤独症群体在某些方面特别有才华。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帮更多企业丰富自己的人才库,让更多人看到孤独症群体的可能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