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侃爷遭抵制一事透视西方社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侃爷遭抵制一事透视西方社会

侃爷已经成了某种邪恶概念的化身

 

这还得从今年3月的一件事说起。当时有超过13万人联名请愿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主办方,要求取消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的表演。请愿活动的组织者认为侃爷“的存在是对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侮辱”。

紧接着在渥太华爵士音乐节上,作为音乐节的最大咖,侃爷的表演也因请愿活动被临时取缔。组织者告诉渥太华地铁报:“我觉得钱应该花在其他更伟大的摇滚明星上”,侃爷大可以开个人演唱会,但是“不应该来沾这个顶级音乐节的光”。

最近,在多伦多举行的泛美运动会又收到了一份5万人署名的请愿书,要求取消侃爷在闭幕式上的表演,因为他并不是并不是多伦多人。

尽管在表演完3首歌后,侃爷依然赢得了群众的掌声,就连像前绿洲乐队词曲作者Noel Gallagher这样刻薄的评论家也盛赞了他的演出。但是这不仅仅关涉到观众是否能够理解侃爷的才华。在反对者眼中,侃爷已经成了某种邪恶概念的化身,对他的厌恶在过去6年中也早已滋长成了一种强烈的感受。

同样,以下两件事可谓是触发抵制侃爷狂潮的诱因:2009年,在美国音乐录像带大奖上,侃爷在霉霉领奖致辞时夺下了她的话筒,认为年度最佳录影带不应该由她拿,碧姐才是最佳人选,而当时霉霉已经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白人女歌手,拥有众多萝莉粉。紧接着,侃爷又同美国人最讨厌的白人名媛侃大山(Kim Kardashian)相恋并结婚,两重厌恶加诸一身,侃爷不臭也难。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讨厌侃爷的合理理由。从他2000年成为公众人物后,这些问题一直存在。首先是自大,侃爷在2006年表示,“我人生最大的痛苦就在于不能坐在台下看我表演。”他会因为自己没有得奖而怒砸音乐颁奖礼的场,在2006年欧洲音乐大奖上,他说,如果没有得奖,那么表示这个奖没有公信力。侃爷甚至以穆罕默德和耶稣的形象登上《滚石》杂志封面,在此之前他就曾在巡演中将自己自比成上帝。

假使你承认在过去十年中其他肤色的音乐家创造出了大量杰出的流行音乐,你将依然很难平常心地评价侃爷。侃爷似乎没有做他应该做的事,他并不像其他乐手那样“安静地创造音乐、娱乐听众。”他大可以靠着自己的才华做着杰出的事,尽量远离那些让公众可能不舒服的事;然而,他却总是聒噪不休,甚至把自己称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明星(当然他是),这同样惹恼了老一辈的摇滚乐人。

更进一步来看,尽管美国社会在诞生了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族关系也趋于进一步缓和,但是公众对于侃爷的不待见其实也同样来源于一直以来存在于公众心中的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和执意无知。这种零容忍几乎是不昭彰的——它隐藏在合情合理的争论以及将信将疑的阴霾中。我们的社会话语已经成了一个充斥着偏见和事实的矛盾体,我们的社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矛盾一触即发、种族关系紧张的风险社会。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请愿者声称他们在捍卫音乐节的品格,泛美运动会请愿者打着国家主义的旗号却能够容忍同台表演的Pitbull(他同样不是多伦多人)。这种请愿的潜台词听起来就像是:“你不属于这里。”要知道,种族隔离早在50年前就已经被废止了。

当西方媒体用白人惯用的隐喻来教育不规矩的黑人,让侃爷注意自己的行为时,他们的真实感情这才真的彰显出来。其实,侃爷的个人品行在过去十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然而公众对于他却掀起了抵制的狂潮。这种抵制越多,抵制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也会越大。

(翻译:韩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侃爷遭抵制一事透视西方社会

侃爷已经成了某种邪恶概念的化身

 

这还得从今年3月的一件事说起。当时有超过13万人联名请愿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主办方,要求取消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的表演。请愿活动的组织者认为侃爷“的存在是对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侮辱”。

紧接着在渥太华爵士音乐节上,作为音乐节的最大咖,侃爷的表演也因请愿活动被临时取缔。组织者告诉渥太华地铁报:“我觉得钱应该花在其他更伟大的摇滚明星上”,侃爷大可以开个人演唱会,但是“不应该来沾这个顶级音乐节的光”。

最近,在多伦多举行的泛美运动会又收到了一份5万人署名的请愿书,要求取消侃爷在闭幕式上的表演,因为他并不是并不是多伦多人。

尽管在表演完3首歌后,侃爷依然赢得了群众的掌声,就连像前绿洲乐队词曲作者Noel Gallagher这样刻薄的评论家也盛赞了他的演出。但是这不仅仅关涉到观众是否能够理解侃爷的才华。在反对者眼中,侃爷已经成了某种邪恶概念的化身,对他的厌恶在过去6年中也早已滋长成了一种强烈的感受。

同样,以下两件事可谓是触发抵制侃爷狂潮的诱因:2009年,在美国音乐录像带大奖上,侃爷在霉霉领奖致辞时夺下了她的话筒,认为年度最佳录影带不应该由她拿,碧姐才是最佳人选,而当时霉霉已经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白人女歌手,拥有众多萝莉粉。紧接着,侃爷又同美国人最讨厌的白人名媛侃大山(Kim Kardashian)相恋并结婚,两重厌恶加诸一身,侃爷不臭也难。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讨厌侃爷的合理理由。从他2000年成为公众人物后,这些问题一直存在。首先是自大,侃爷在2006年表示,“我人生最大的痛苦就在于不能坐在台下看我表演。”他会因为自己没有得奖而怒砸音乐颁奖礼的场,在2006年欧洲音乐大奖上,他说,如果没有得奖,那么表示这个奖没有公信力。侃爷甚至以穆罕默德和耶稣的形象登上《滚石》杂志封面,在此之前他就曾在巡演中将自己自比成上帝。

假使你承认在过去十年中其他肤色的音乐家创造出了大量杰出的流行音乐,你将依然很难平常心地评价侃爷。侃爷似乎没有做他应该做的事,他并不像其他乐手那样“安静地创造音乐、娱乐听众。”他大可以靠着自己的才华做着杰出的事,尽量远离那些让公众可能不舒服的事;然而,他却总是聒噪不休,甚至把自己称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明星(当然他是),这同样惹恼了老一辈的摇滚乐人。

更进一步来看,尽管美国社会在诞生了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族关系也趋于进一步缓和,但是公众对于侃爷的不待见其实也同样来源于一直以来存在于公众心中的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和执意无知。这种零容忍几乎是不昭彰的——它隐藏在合情合理的争论以及将信将疑的阴霾中。我们的社会话语已经成了一个充斥着偏见和事实的矛盾体,我们的社会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矛盾一触即发、种族关系紧张的风险社会。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请愿者声称他们在捍卫音乐节的品格,泛美运动会请愿者打着国家主义的旗号却能够容忍同台表演的Pitbull(他同样不是多伦多人)。这种请愿的潜台词听起来就像是:“你不属于这里。”要知道,种族隔离早在50年前就已经被废止了。

当西方媒体用白人惯用的隐喻来教育不规矩的黑人,让侃爷注意自己的行为时,他们的真实感情这才真的彰显出来。其实,侃爷的个人品行在过去十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然而公众对于他却掀起了抵制的狂潮。这种抵制越多,抵制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也会越大。

(翻译:韩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