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慢慢来会比较快?《明日之子3》直播模式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慢慢来会比较快?《明日之子3》直播模式观察

没有了后期剪辑的空间取舍,失去了“试错”的可能性,直播考核中明妹们需要直面用户,考验的其实是她们面对市场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用“直播”划上最后句号的说服力。

文|犀牛娱乐 栀梓 

编辑|夏添

“爱我的话给我回答,我的爱丫爱丫没时差……”当BY2再次唱起这首经典的《爱丫爱丫》的时候,腾讯视频《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四强厂牌最终诞生。无论是张钰琪、洪一诺、冯希瑶,还是BY2,她们都在一场没有修音、没有磨皮的直播中,朝着那个“最强厂牌”真实地迈进了一步。

在《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前七期半的录播内容中,几十位“明妹”在这个舞台上轮番露脸,在讲故事的真人秀逻辑里,她们的性格、变化以及成长,都被用户看在眼里、爱在心上;而最后的两期半内容,采用更为严格、容错率极低的直播方式呈现最强厂牌的诞生,这种“7.5+2.5”的播出方式在目前的国内音乐真人秀节目中仅此一家。

而要说到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播出模式,《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制片人多晓萌坦言:“直播的形态是依托于考核的目标来的,不是说节目到了最后我们应该做几场直播。”

直播,为何姗姗来迟?

爬梳《明日之子》的三年旅程,从《明日之子1》时的“3+12”(3场录播12场直播)模式,到《明日之子2》时的“5+7”(5场录播7场直播)模式,再到今年《明日之子3》的“7.5+2.5”(7场半录播2场半直播)模式,《明日之子》的明显变化,除了“由男到女”之外,还有就是“直播”的姗姗来迟。

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节目组最真诚的初心。倘若一定要给这场晚到的直播总结出几大理由,或许在第一顺位的说服力是多晓萌提到的“所有内容的设计都必须遵从整个节目的大故事。”

简单来说,《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开头,讲述的就是一群追梦女孩“肆意生长、热爱无休”的故事。区别于市场上很多人被快速推向市场,却因缺乏了系统、专业、严格的训练导致“出道即巅峰”,《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打破这样的“快”,而是在面向市场之前,“慢慢”地培育选手。

由此,小考+公测舞台的大考就是一个不断激励选手们成长的方式。小考中,选手们要将自己掰碎了进行vocal能力、舞台表现力、创作能力的学习,如果你声乐能力不行,多学习;如果你舞台表现力较弱,多练习;如果你缺乏创作能力,那就多激发自己、学会用音乐进行表达。而在大考舞台,她们又要整合最全面的自己,面对星推官和观众的综合考验。

时间来到《明日之子3》的第九期,当选手们已经经过了一套较完整的系统训练后,最后一步就是面对直播考核。

没有了后期剪辑的空间取舍,失去了“试错”的可能性,直播考核中明妹们需要直面用户,考验的其实是她们面对市场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用“直播”划上最后句号的说服力。

而在第二顺位的说服力,则是“深耕年轻互联网用户的习惯”。如果一定要给互联网用户的观看习惯贴一个标签,或许“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再合适不过了。随时随地,代表着她们可以在地铁上、卧室里打开视频软件观看节目;随心所欲,意味着她们可能一会拖到结局处,一会又返回到开始的地方。而这些使用习惯,决定了对于现在的网综而言,首先需要培养一部分黏性很高的用户,而这显然不是直播能够完成的。

总导演马昊曾表示:“我们选择用前面7.5期录播节目来让用户爱上我们的选手,产生共情和共鸣。就是说先产生一个观看的依赖感,最后一两期你再来重度参与,因为你如果真的爱上了,我相信直播的时候,你会来看她,甚至为她点赞。”

因此看待今年迟到的“直播”,不妨将它看做是一种职场哲学——戒骄戒躁,不要速成,慢慢来可能会比较快。毕竟,在“快餐文化”里,就像有很多在话题与眼球的裹挟下,很快关注上一个人一样,但往往也迅速地的遗忘掉一个人;而在“细水长流”的状态下,某些感情却更能够长久。

所以,《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制作逻辑,其实是在一慢一快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位。学会接受“慢”,就是让互联网的用户能够先全方位的认识、了解这些明妹,知晓她们的才华,当她们在节目中与星推官的互动、与自己的较真、她们自我的表达真的走到用户心里的时候,才最终有了用户在直播当中去支持她们和释放这样的一个能量。

而学会告别“快”,也体现着《明日之子》对最终选出的“唯一最强厂牌”的谨慎,节目去掉竞技化的表现方式,而将重点放置在表现选手们的技能加持上,这对于音乐市场而言,也意味着抛开浮躁,打造更专业更具市场竞争力的solo女歌手,这中间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这也是《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在打造华语乐坛缺位已久的solo女歌手时,所秉持的的负责任态度。

榜样,准备好了吗?

直播,会让明妹的优点得到凸显的同时,暴露缺点,但《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坚持直播的方式呈现最后2期半的内容,意味着它要做到尽可能的透明化与公开公平。再加上结果完全由观众点赞数决定,意味着观众不仅和明妹们一起在成长,更意味着观众对明妹们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节目满足的是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双重感知。

当然,除此之外,《明日之子》水晶时代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是对于用户的“陪伴感”的塑造。这种陪伴感的打造,一方面是在7.5期的录播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真人秀的部分,这并不是说真人秀占据了所谓的比赛空间,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选拔节目的叙事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毕竟,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在看节目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再仅仅喜欢某位选手唱的某一首歌,而是用户期待能够全方位了解这个人,因此,真人秀部分的呈现,能够让选手们的性格、音乐态度、音乐表达、和其他人的关系等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明日之子》选拔的恰恰是“未来音乐榜样”,而榜样的魅力,应该是立体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内容与模式也在随着这个变化而变化。星推官龙丹妮和孙燕姿在节目中常说到的“准备好了再出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节目花了更多的耐心与时间来培育这种陪伴感,也是希望用户能够用心真正爱上这些选手,进而为后续的直播、运营奠定良好的陪伴基础。

就这样,“直播”与“陪伴”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双翼,在它们的奋力挥舞下,《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也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水晶舞台。

唯一最强厂牌,是谁?

从男生到女生,《明日之子》三年来一直在改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它强调“年轻价值观碰撞”的核心,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找寻独特的个体,不管是她在音乐上面有独特的表达,或者她的人物性格具有独特性,都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挖掘方向。

在《明日之子3》的三个月里,明妹们都卯足了劲,奋力成长。苏北北,一个唱着《Opera2》来面试的明妹,开始的她稍显浮躁,也有着一丝虚无缥缈的野心。三个月时间里,她让自己沉静了下来,并尝试创作、尝试唱更多走心表达的歌曲,在9进4直播舞台上,获得了星推官的“六星”好评,同时她也收获了那份对音乐久违的单纯热爱。

叶禹含,一个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过的创作歌手,经过了星推官的重重培训后,学习到了乐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大胆地放声歌唱,以及如何真正的表达自我,这些都为她的原创歌曲赋予了更多能量。当明妹们的各种成长、进步与反思都在《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镜头下被一一记录的时候,这样的群像也成为指引大众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标本,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

而从最终的四强厂牌来说,年仅18岁的张钰琪,会写歌会唱歌,极具磁性的嗓音是她的独特之处;喜欢摩登复古的洪一诺,单纯却又感情真挚,“反潮流”或许也是她独一无二的魅力;白纸一般的冯希瑶,唱功不俗,清新可人,谁也不知道她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而早已久经沙场的BY2重新出发,站在这个舞台的她们就已经赢得了尊重与掌声。

四位有着鲜明个性的明妹,即将在本周六晚的总决赛直播上向最强厂牌发起冲击,经历了三个月的肆意生长,明妹们的每一次准备,都在让自己变得更好。

庆幸的是就像在星推官集结篇片所言:“《明日之子》是鼓励热爱和真诚这件事情的音乐表达上一定要绝对真实。”我们仍能在四强厂牌身上看到最初她们对音乐梦想的热爱与真诚。如果说《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是带着市场对solo女歌手的思考在制作,那么最后的这个水晶舞台,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打破迷茫,给音乐市场一个回答。

冲击最强厂牌的决战即将在本周六打响,抛开了浮躁,告别了“快”的《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正在完成一场“慢”的进化,回归初心,我们期待最强厂牌的诞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慢慢来会比较快?《明日之子3》直播模式观察

没有了后期剪辑的空间取舍,失去了“试错”的可能性,直播考核中明妹们需要直面用户,考验的其实是她们面对市场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用“直播”划上最后句号的说服力。

文|犀牛娱乐 栀梓 

编辑|夏添

“爱我的话给我回答,我的爱丫爱丫没时差……”当BY2再次唱起这首经典的《爱丫爱丫》的时候,腾讯视频《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四强厂牌最终诞生。无论是张钰琪、洪一诺、冯希瑶,还是BY2,她们都在一场没有修音、没有磨皮的直播中,朝着那个“最强厂牌”真实地迈进了一步。

在《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前七期半的录播内容中,几十位“明妹”在这个舞台上轮番露脸,在讲故事的真人秀逻辑里,她们的性格、变化以及成长,都被用户看在眼里、爱在心上;而最后的两期半内容,采用更为严格、容错率极低的直播方式呈现最强厂牌的诞生,这种“7.5+2.5”的播出方式在目前的国内音乐真人秀节目中仅此一家。

而要说到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播出模式,《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制片人多晓萌坦言:“直播的形态是依托于考核的目标来的,不是说节目到了最后我们应该做几场直播。”

直播,为何姗姗来迟?

爬梳《明日之子》的三年旅程,从《明日之子1》时的“3+12”(3场录播12场直播)模式,到《明日之子2》时的“5+7”(5场录播7场直播)模式,再到今年《明日之子3》的“7.5+2.5”(7场半录播2场半直播)模式,《明日之子》的明显变化,除了“由男到女”之外,还有就是“直播”的姗姗来迟。

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节目组最真诚的初心。倘若一定要给这场晚到的直播总结出几大理由,或许在第一顺位的说服力是多晓萌提到的“所有内容的设计都必须遵从整个节目的大故事。”

简单来说,《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开头,讲述的就是一群追梦女孩“肆意生长、热爱无休”的故事。区别于市场上很多人被快速推向市场,却因缺乏了系统、专业、严格的训练导致“出道即巅峰”,《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打破这样的“快”,而是在面向市场之前,“慢慢”地培育选手。

由此,小考+公测舞台的大考就是一个不断激励选手们成长的方式。小考中,选手们要将自己掰碎了进行vocal能力、舞台表现力、创作能力的学习,如果你声乐能力不行,多学习;如果你舞台表现力较弱,多练习;如果你缺乏创作能力,那就多激发自己、学会用音乐进行表达。而在大考舞台,她们又要整合最全面的自己,面对星推官和观众的综合考验。

时间来到《明日之子3》的第九期,当选手们已经经过了一套较完整的系统训练后,最后一步就是面对直播考核。

没有了后期剪辑的空间取舍,失去了“试错”的可能性,直播考核中明妹们需要直面用户,考验的其实是她们面对市场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用“直播”划上最后句号的说服力。

而在第二顺位的说服力,则是“深耕年轻互联网用户的习惯”。如果一定要给互联网用户的观看习惯贴一个标签,或许“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再合适不过了。随时随地,代表着她们可以在地铁上、卧室里打开视频软件观看节目;随心所欲,意味着她们可能一会拖到结局处,一会又返回到开始的地方。而这些使用习惯,决定了对于现在的网综而言,首先需要培养一部分黏性很高的用户,而这显然不是直播能够完成的。

总导演马昊曾表示:“我们选择用前面7.5期录播节目来让用户爱上我们的选手,产生共情和共鸣。就是说先产生一个观看的依赖感,最后一两期你再来重度参与,因为你如果真的爱上了,我相信直播的时候,你会来看她,甚至为她点赞。”

因此看待今年迟到的“直播”,不妨将它看做是一种职场哲学——戒骄戒躁,不要速成,慢慢来可能会比较快。毕竟,在“快餐文化”里,就像有很多在话题与眼球的裹挟下,很快关注上一个人一样,但往往也迅速地的遗忘掉一个人;而在“细水长流”的状态下,某些感情却更能够长久。

所以,《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制作逻辑,其实是在一慢一快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位。学会接受“慢”,就是让互联网的用户能够先全方位的认识、了解这些明妹,知晓她们的才华,当她们在节目中与星推官的互动、与自己的较真、她们自我的表达真的走到用户心里的时候,才最终有了用户在直播当中去支持她们和释放这样的一个能量。

而学会告别“快”,也体现着《明日之子》对最终选出的“唯一最强厂牌”的谨慎,节目去掉竞技化的表现方式,而将重点放置在表现选手们的技能加持上,这对于音乐市场而言,也意味着抛开浮躁,打造更专业更具市场竞争力的solo女歌手,这中间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这也是《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在打造华语乐坛缺位已久的solo女歌手时,所秉持的的负责任态度。

榜样,准备好了吗?

直播,会让明妹的优点得到凸显的同时,暴露缺点,但《明日之子》水晶时代坚持直播的方式呈现最后2期半的内容,意味着它要做到尽可能的透明化与公开公平。再加上结果完全由观众点赞数决定,意味着观众不仅和明妹们一起在成长,更意味着观众对明妹们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节目满足的是用户参与和互动的双重感知。

当然,除此之外,《明日之子》水晶时代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是对于用户的“陪伴感”的塑造。这种陪伴感的打造,一方面是在7.5期的录播内容中,增加了大量真人秀的部分,这并不是说真人秀占据了所谓的比赛空间,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选拔节目的叙事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毕竟,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在看节目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再仅仅喜欢某位选手唱的某一首歌,而是用户期待能够全方位了解这个人,因此,真人秀部分的呈现,能够让选手们的性格、音乐态度、音乐表达、和其他人的关系等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明日之子》选拔的恰恰是“未来音乐榜样”,而榜样的魅力,应该是立体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内容与模式也在随着这个变化而变化。星推官龙丹妮和孙燕姿在节目中常说到的“准备好了再出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节目花了更多的耐心与时间来培育这种陪伴感,也是希望用户能够用心真正爱上这些选手,进而为后续的直播、运营奠定良好的陪伴基础。

就这样,“直播”与“陪伴”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双翼,在它们的奋力挥舞下,《明日之子》水晶时代也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水晶舞台。

唯一最强厂牌,是谁?

从男生到女生,《明日之子》三年来一直在改变,但唯独不变的是它强调“年轻价值观碰撞”的核心,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找寻独特的个体,不管是她在音乐上面有独特的表达,或者她的人物性格具有独特性,都成为《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挖掘方向。

在《明日之子3》的三个月里,明妹们都卯足了劲,奋力成长。苏北北,一个唱着《Opera2》来面试的明妹,开始的她稍显浮躁,也有着一丝虚无缥缈的野心。三个月时间里,她让自己沉静了下来,并尝试创作、尝试唱更多走心表达的歌曲,在9进4直播舞台上,获得了星推官的“六星”好评,同时她也收获了那份对音乐久违的单纯热爱。

叶禹含,一个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过的创作歌手,经过了星推官的重重培训后,学习到了乐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大胆地放声歌唱,以及如何真正的表达自我,这些都为她的原创歌曲赋予了更多能量。当明妹们的各种成长、进步与反思都在《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的镜头下被一一记录的时候,这样的群像也成为指引大众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标本,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

而从最终的四强厂牌来说,年仅18岁的张钰琪,会写歌会唱歌,极具磁性的嗓音是她的独特之处;喜欢摩登复古的洪一诺,单纯却又感情真挚,“反潮流”或许也是她独一无二的魅力;白纸一般的冯希瑶,唱功不俗,清新可人,谁也不知道她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而早已久经沙场的BY2重新出发,站在这个舞台的她们就已经赢得了尊重与掌声。

四位有着鲜明个性的明妹,即将在本周六晚的总决赛直播上向最强厂牌发起冲击,经历了三个月的肆意生长,明妹们的每一次准备,都在让自己变得更好。

庆幸的是就像在星推官集结篇片所言:“《明日之子》是鼓励热爱和真诚这件事情的音乐表达上一定要绝对真实。”我们仍能在四强厂牌身上看到最初她们对音乐梦想的热爱与真诚。如果说《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是带着市场对solo女歌手的思考在制作,那么最后的这个水晶舞台,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打破迷茫,给音乐市场一个回答。

冲击最强厂牌的决战即将在本周六打响,抛开了浮躁,告别了“快”的《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正在完成一场“慢”的进化,回归初心,我们期待最强厂牌的诞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