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开心麻花”的包袱更新,看产品如何迭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开心麻花”的包袱更新,看产品如何迭代

用户研究和产品设计相辅相成,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拥有的属性,明白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将需求与产品设计相融。

文|analysys易观 周佳桔

编辑|何垚垚

聊天的时候,有朋友问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我想了一下,问他“你看过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吗?”

“有数据显示,开心麻花系列舞台剧在北京及全国中心城市上演超过4000场,为百余万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而他们的特色在于,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每一场都在根据观众的现场反馈,对需要修改的包袱进行更新或调整。

通常意义上来讲,舞台剧在巡演之前,会研究不同地区的语言、地区特色等,并对剧本进行调整,在接下来的表演过程中根据观众的互动与评价反馈对剧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进一步完善之前,主创们一般会做三件事:用户研究、产品设计和数据跟踪。

▌如何进行用户分析

“用户”这一群体,可以细分成目标用户、新用户、活跃用户、核心用户、召回用户和流失用户。

对于“开心麻花”这类主打喜剧形式的舞台剧来说,

  • 每一个想要在休息日开怀大笑的人,都可能成为目标用户;

  • 订票平台上第一次出现的购票ID就可能是新用户;

  • 平台上频繁出现的ID属于活跃用户甚至核心用户;

  • 较少活动甚至不再出现的ID都属于需要召回的用户。

要研究上述用户,首先要分析每一阶段用户的情况,包括用户行为特征、用户常用功能、用户转化情况。然后才能根据用户问卷与反馈分析去梳理完整的产品需求。比如:

  • B站的目标用户整体年龄偏小;

  • 微博最早的目标用户是白领阶层;

  • 知乎最早的注册方式表明目标用户需要拥有某知识领域的垂直度。

在用户研究这一点上,开心麻花可谓经验满满:主创们在表演开始之前,会根据不同的地区观众的方言、风俗等情况对原剧本进行创作或调整,带给不同地区的人们量身定制的独特体验。

用户研究和产品设计相辅相成,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拥有的属性,明白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将需求与产品设计相融。

▌数据跟踪的作用是什么

产品设计完成并上线之后,数据跟踪成为产品迭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跟踪中所得到的信息,找到用户流失或转化的原因,帮助产品迭代,提升用户体验与用户留存,从而提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空间的可视化让主创们可以通过观众的行为多年工作这一“数据”来实时检验表演问题,包括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度,鼓掌次数与欢笑程度等多方面,记录整合之后,在接下来的场次中进行修改。

而观众在某一场中多数开始玩手机甚至中途离场时,就是一种用户流失的预警。

产品在迭代中的数据跟踪运用,跟这样的修改剧本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话剧场景布置照)

数据跟踪的目的在于,每一次的跟踪与分析,都是在验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与运营策略的可行性。在搜集到用户评价与反馈之后,用改版之后的数据与改版之前做对比,找到迭代的核心与最优解。

对于有技术能力、APP和网站但处在数据量不大的业务早期的团队来说,想要快速获客、促活与转化来促进产品发展,就需要全端数据采集,快速并私有化部署。

我们认为数据驱动是一种基础能力,且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仅包括数据,还有产品、运营及整个生态的发展。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的方式拥有这样的能力。

▌互动中的产品迭代启示

产品迭代的来源:用户需求及产品评价反馈。

产品迭代的动力: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留存率及活跃度。

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来说,每一次成功的产品迭代都意味着双方互动的进一步融洽。

以微信为例:

  • 微信7.0.0版本,可以在聊天详情页里,给单聊设置强提醒。

  • 微信7.0.4版本,增加“仅展示一个月”朋友圈功能,解决了三天和半年之间时间跨度太大的问题。

  • 微信7.0.6版本,可以将收藏的笔记、文件预览等页面设为浮窗。

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如果拥有自身的创新,迭代后的体验感超出用户原本的期待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惊喜,提升用户留存甚至扩大目标用户的群体。

关于迭代,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不仅会根据观众的实时反应进行自我的调整与完善,还可以用精彩的故事和表演来引导观众,塑造人物形象,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在这场互动中,用户的反馈会直接影响产品迭代的方向和细节的处理。而迭代的产品会直观影响用户的留存、转化与活跃度。

正确使用数据分析,形成产品与用户的正向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开心麻花”的包袱更新,看产品如何迭代

用户研究和产品设计相辅相成,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拥有的属性,明白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将需求与产品设计相融。

文|analysys易观 周佳桔

编辑|何垚垚

聊天的时候,有朋友问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我想了一下,问他“你看过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吗?”

“有数据显示,开心麻花系列舞台剧在北京及全国中心城市上演超过4000场,为百余万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而他们的特色在于,每一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每一场都在根据观众的现场反馈,对需要修改的包袱进行更新或调整。

通常意义上来讲,舞台剧在巡演之前,会研究不同地区的语言、地区特色等,并对剧本进行调整,在接下来的表演过程中根据观众的互动与评价反馈对剧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在进一步完善之前,主创们一般会做三件事:用户研究、产品设计和数据跟踪。

▌如何进行用户分析

“用户”这一群体,可以细分成目标用户、新用户、活跃用户、核心用户、召回用户和流失用户。

对于“开心麻花”这类主打喜剧形式的舞台剧来说,

  • 每一个想要在休息日开怀大笑的人,都可能成为目标用户;

  • 订票平台上第一次出现的购票ID就可能是新用户;

  • 平台上频繁出现的ID属于活跃用户甚至核心用户;

  • 较少活动甚至不再出现的ID都属于需要召回的用户。

要研究上述用户,首先要分析每一阶段用户的情况,包括用户行为特征、用户常用功能、用户转化情况。然后才能根据用户问卷与反馈分析去梳理完整的产品需求。比如:

  • B站的目标用户整体年龄偏小;

  • 微博最早的目标用户是白领阶层;

  • 知乎最早的注册方式表明目标用户需要拥有某知识领域的垂直度。

在用户研究这一点上,开心麻花可谓经验满满:主创们在表演开始之前,会根据不同的地区观众的方言、风俗等情况对原剧本进行创作或调整,带给不同地区的人们量身定制的独特体验。

用户研究和产品设计相辅相成,只有明确了目标用户拥有的属性,明白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将需求与产品设计相融。

▌数据跟踪的作用是什么

产品设计完成并上线之后,数据跟踪成为产品迭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原因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跟踪中所得到的信息,找到用户流失或转化的原因,帮助产品迭代,提升用户体验与用户留存,从而提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空间的可视化让主创们可以通过观众的行为多年工作这一“数据”来实时检验表演问题,包括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度,鼓掌次数与欢笑程度等多方面,记录整合之后,在接下来的场次中进行修改。

而观众在某一场中多数开始玩手机甚至中途离场时,就是一种用户流失的预警。

产品在迭代中的数据跟踪运用,跟这样的修改剧本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话剧场景布置照)

数据跟踪的目的在于,每一次的跟踪与分析,都是在验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与运营策略的可行性。在搜集到用户评价与反馈之后,用改版之后的数据与改版之前做对比,找到迭代的核心与最优解。

对于有技术能力、APP和网站但处在数据量不大的业务早期的团队来说,想要快速获客、促活与转化来促进产品发展,就需要全端数据采集,快速并私有化部署。

我们认为数据驱动是一种基础能力,且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仅包括数据,还有产品、运营及整个生态的发展。我们想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的方式拥有这样的能力。

▌互动中的产品迭代启示

产品迭代的来源:用户需求及产品评价反馈。

产品迭代的动力: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留存率及活跃度。

从产品与用户的关系来说,每一次成功的产品迭代都意味着双方互动的进一步融洽。

以微信为例:

  • 微信7.0.0版本,可以在聊天详情页里,给单聊设置强提醒。

  • 微信7.0.4版本,增加“仅展示一个月”朋友圈功能,解决了三天和半年之间时间跨度太大的问题。

  • 微信7.0.6版本,可以将收藏的笔记、文件预览等页面设为浮窗。

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如果拥有自身的创新,迭代后的体验感超出用户原本的期待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带来惊喜,提升用户留存甚至扩大目标用户的群体。

关于迭代,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不仅会根据观众的实时反应进行自我的调整与完善,还可以用精彩的故事和表演来引导观众,塑造人物形象,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在这场互动中,用户的反馈会直接影响产品迭代的方向和细节的处理。而迭代的产品会直观影响用户的留存、转化与活跃度。

正确使用数据分析,形成产品与用户的正向互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