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共享单车涨价: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单车涨价: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

用户会对接二连三的调价买账吗?

文|东哥解读电商 朱柳香

2018年共享单车从资本市场断奶,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烧钱竞争,开始收割战果。在今年年初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让各大企业信心满满,而八月份开始的二轮涨价似乎在寻找盈利和掉粉的平衡价位。用户会对接二连三的调价买账吗?

头部共享单车运营状况及用户规模现状

据新京报报道:“托管小蓝单车的滴滴出行,2018年呈现亏损。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此外,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也没有联手创造奇迹,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贡献亏损45.5亿元,占据了美团整体净亏损85.2亿的一半还多。哈啰单车也表示:“目前仍处于微亏状态”。

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减少,2019年Q1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仅4050万人,同比减少24.4%。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经连续3个季度下滑。

数据来源:比达数据中心,制图:海豚智库

2019年3月21日,小蓝单车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收费0.5元,即骑行1小时需要2.5元。

4月8日,摩拜单车陆续在各城市实行新计费规则,收费标准同小蓝单车。

4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从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实施新的计费规则,骑行费每15分钟1元,即骑行1小时需要花费4元,是原来的2倍。

统计数据表明,影响用户骑行体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价格。

数据来源:比达数据中心,制图:海豚智库

新价格实行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摩拜单车各平台月活规模约4800万,哈啰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超6300万。共享单车的活跃用户依旧有回暖趋势。大多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常在15分钟以内,而长时间骑行用户可以购买月卡,所以一轮调价并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大影响。相反地,涨价影响供需关系,可以筛选出一批愿意支付相对高价格的用户,而这批用户的守法意识和素质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用户骑行,减少运维成本。所以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开源节流,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才是关键。

利润差异大,亟待寻求平衡点

  • 收入组成

(出行讨论群,成员主要来自一线相关行业从业者、券商和投资机构从业者,欢迎加入交流~名额有限,加满为止!如不能进群请添加分析师微信:zhixianzhai2017)

目前共享单车收入方式单一,仅靠骑行收费,主要取决于客单价,上限较低。共享单车被明令禁止在车身投放商业广告,而且运营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用户押金。新政出台,共享单车企业无法挪用押金投资创收,共享单车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

  • 成本组成

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一辆车的成本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涉及搬运调配和后台运算、管理的成本,折旧等。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的维修率和盗窃率一直不低。这些都决定了单车的周转率。依据《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共享单车连续使用3年强制报废,一年平均至少损减33.33%。

共享单车的质量和通讯芯片的技术高低也决定了后期的运维投入,意识到这一点的哈啰单车,其运维人数仅是摩拜单车的四分之一。因为芯片的差异,让摩拜等单车每日数以次计的数据反馈错失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哈啰使用的能即时反馈数据的芯片,让后台实时掌握单车状况,提高运维效率,总部可以更精准的进行大数据计算,优化成本。其中,每台摩拜一天的运维成本约八毛钱,每台哈啰一天的运营成本只有三毛。

数据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公众号

  • 利润差异

收入和成本造成了利润的差异。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平均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这意味着目前被投放的单车每天最多只被使用了1次,车辆投放量严重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哈啰单车在北京昌平、大兴每日骑行周转率可达6次/辆,在国内其它中小城市最高可达18次/辆。同样的日单量下,哈啰用更少的车就做到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摩拜和小蓝亏损严重,哈啰还能做到部分城市盈利。

烧钱竞争更像个无底洞,所以在资本叫停后,共享单车企业寻求盈利平衡点迫在眉睫。

开源节流,精细化运营

  • 涨收入

涨价是普遍趋势,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的理性发展。经历过跑马圈地后,骑行需求等上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用户提供服务,涨价不仅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今年年初开始的第一轮涨价,将15分钟作为起步计时,并没有让大多数用户脱粉,也没有阻碍活跃用户随季节变化回暖。因为出行痛点主要在“最后一公里”,而远途用户可以购买更优惠的月卡。而且,减少的多为薅羊毛用户。

今年八月份开始各共享单车企业将迎来二次涨价。此次调价主要针对起步价和时长费,每阶段均涨0.5元。如果说第一轮调价让行业信心大增,那么第二轮调价更像是在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

下图为哈啰单车最新计费规则:

  • 降成本

为了降低运维成本,企业们一方面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以降低损耗速度,如哈啰单车使用实心胎、青桔单车只要超过18公里左右时速,基本就无法再加速了。

另一方面借助智能化的手段提升管理能力、提高运维效率,例如为车辆加装定位芯片实时采集。这样一来,根据系统监测情况,企业在发现乱停乱放、破损废弃等问题时,可在15分钟内派运维人员到场处理,1小时内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减少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各共享单车企业今年推出的“调度费”规则,通过收费的方式规范用户骑行,也可以降低运维难度,为管理单车节约成本。

不同阶段策略不同,开源还是节流,都要顺应市场。共享单车为了活下来,通过节流做减法是获胜的原因。但如今局势逆转,资本归于冷静,开源则是最重要的。

  • 用户是核心

以哈啰单车融资情况为例,自2016年到2018年共经历7轮融资的支持,换来了目前超6300万规模的月活,哈啰用专注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俘获了用户的青睐,成为行业头部玩家。

数据来源:桔子IT,制图:海豚智库

在多轮涨价之后,在给企业带来不小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会流失大量用户。因为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条件。摩拜,小蓝等前期靠资本“买”来的用户,因为提升获利而流失用户,这明显是一单不划算的生意。而前期烧钱最少的哈啰,将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显得更加明智。

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处于高度竞争、替代性强的态势,直接制约了共享单车涨价的上限。如果价格上涨过快过高,而没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独特的体验,那么涨价就是持续‘掉粉’、自掘坟墓的做法。

海豚智库认为,开源的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周转率。通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用户体验感,合理规划单车投放数量和地点,规范用户习惯,让单车在有限的折旧年限里提供更高的周转率。

结语

共享单车涨价一方面规范了用户骑行,但也面临了掉粉的风险。其调价“上限”决定了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二轮调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有待验证。共享单车行业的开源节流还能跑出一条新的赛道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单车涨价: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

用户会对接二连三的调价买账吗?

文|东哥解读电商 朱柳香

2018年共享单车从资本市场断奶,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烧钱竞争,开始收割战果。在今年年初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让各大企业信心满满,而八月份开始的二轮涨价似乎在寻找盈利和掉粉的平衡价位。用户会对接二连三的调价买账吗?

头部共享单车运营状况及用户规模现状

据新京报报道:“托管小蓝单车的滴滴出行,2018年呈现亏损。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此外,美团以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也没有联手创造奇迹,据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贡献亏损45.5亿元,占据了美团整体净亏损85.2亿的一半还多。哈啰单车也表示:“目前仍处于微亏状态”。

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减少,2019年Q1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仅4050万人,同比减少24.4%。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经连续3个季度下滑。

数据来源:比达数据中心,制图:海豚智库

2019年3月21日,小蓝单车在北京实行新计费规则: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收费0.5元,即骑行1小时需要2.5元。

4月8日,摩拜单车陆续在各城市实行新计费规则,收费标准同小蓝单车。

4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从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实施新的计费规则,骑行费每15分钟1元,即骑行1小时需要花费4元,是原来的2倍。

统计数据表明,影响用户骑行体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价格。

数据来源:比达数据中心,制图:海豚智库

新价格实行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摩拜单车各平台月活规模约4800万,哈啰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超6300万。共享单车的活跃用户依旧有回暖趋势。大多用户使用共享单车时常在15分钟以内,而长时间骑行用户可以购买月卡,所以一轮调价并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大影响。相反地,涨价影响供需关系,可以筛选出一批愿意支付相对高价格的用户,而这批用户的守法意识和素质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用户骑行,减少运维成本。所以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开源节流,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才是关键。

利润差异大,亟待寻求平衡点

  • 收入组成

(出行讨论群,成员主要来自一线相关行业从业者、券商和投资机构从业者,欢迎加入交流~名额有限,加满为止!如不能进群请添加分析师微信:zhixianzhai2017)

目前共享单车收入方式单一,仅靠骑行收费,主要取决于客单价,上限较低。共享单车被明令禁止在车身投放商业广告,而且运营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用户押金。新政出台,共享单车企业无法挪用押金投资创收,共享单车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

  • 成本组成

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一辆车的成本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涉及搬运调配和后台运算、管理的成本,折旧等。更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的维修率和盗窃率一直不低。这些都决定了单车的周转率。依据《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共享单车连续使用3年强制报废,一年平均至少损减33.33%。

共享单车的质量和通讯芯片的技术高低也决定了后期的运维投入,意识到这一点的哈啰单车,其运维人数仅是摩拜单车的四分之一。因为芯片的差异,让摩拜等单车每日数以次计的数据反馈错失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哈啰使用的能即时反馈数据的芯片,让后台实时掌握单车状况,提高运维效率,总部可以更精准的进行大数据计算,优化成本。其中,每台摩拜一天的运维成本约八毛钱,每台哈啰一天的运营成本只有三毛。

数据来源:东哥解读电商公众号

  • 利润差异

收入和成本造成了利润的差异。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平均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这意味着目前被投放的单车每天最多只被使用了1次,车辆投放量严重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哈啰单车在北京昌平、大兴每日骑行周转率可达6次/辆,在国内其它中小城市最高可达18次/辆。同样的日单量下,哈啰用更少的车就做到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摩拜和小蓝亏损严重,哈啰还能做到部分城市盈利。

烧钱竞争更像个无底洞,所以在资本叫停后,共享单车企业寻求盈利平衡点迫在眉睫。

开源节流,精细化运营

  • 涨收入

涨价是普遍趋势,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的理性发展。经历过跑马圈地后,骑行需求等上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为用户提供服务,涨价不仅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今年年初开始的第一轮涨价,将15分钟作为起步计时,并没有让大多数用户脱粉,也没有阻碍活跃用户随季节变化回暖。因为出行痛点主要在“最后一公里”,而远途用户可以购买更优惠的月卡。而且,减少的多为薅羊毛用户。

今年八月份开始各共享单车企业将迎来二次涨价。此次调价主要针对起步价和时长费,每阶段均涨0.5元。如果说第一轮调价让行业信心大增,那么第二轮调价更像是在寻求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

下图为哈啰单车最新计费规则:

  • 降成本

为了降低运维成本,企业们一方面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以降低损耗速度,如哈啰单车使用实心胎、青桔单车只要超过18公里左右时速,基本就无法再加速了。

另一方面借助智能化的手段提升管理能力、提高运维效率,例如为车辆加装定位芯片实时采集。这样一来,根据系统监测情况,企业在发现乱停乱放、破损废弃等问题时,可在15分钟内派运维人员到场处理,1小时内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减少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各共享单车企业今年推出的“调度费”规则,通过收费的方式规范用户骑行,也可以降低运维难度,为管理单车节约成本。

不同阶段策略不同,开源还是节流,都要顺应市场。共享单车为了活下来,通过节流做减法是获胜的原因。但如今局势逆转,资本归于冷静,开源则是最重要的。

  • 用户是核心

以哈啰单车融资情况为例,自2016年到2018年共经历7轮融资的支持,换来了目前超6300万规模的月活,哈啰用专注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俘获了用户的青睐,成为行业头部玩家。

数据来源:桔子IT,制图:海豚智库

在多轮涨价之后,在给企业带来不小利益的同时,也可能会流失大量用户。因为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条件。摩拜,小蓝等前期靠资本“买”来的用户,因为提升获利而流失用户,这明显是一单不划算的生意。而前期烧钱最少的哈啰,将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显得更加明智。

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处于高度竞争、替代性强的态势,直接制约了共享单车涨价的上限。如果价格上涨过快过高,而没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独特的体验,那么涨价就是持续‘掉粉’、自掘坟墓的做法。

海豚智库认为,开源的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周转率。通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用户体验感,合理规划单车投放数量和地点,规范用户习惯,让单车在有限的折旧年限里提供更高的周转率。

结语

共享单车涨价一方面规范了用户骑行,但也面临了掉粉的风险。其调价“上限”决定了盈利和掉粉的平衡点,二轮调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有待验证。共享单车行业的开源节流还能跑出一条新的赛道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