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9分,国产综艺就缺这样的“傻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9分,国产综艺就缺这样的“傻瓜”

你真没这样读过诗。

文|电影头条

要论追综艺,勇哥自问也是个中老手。

可最近一档国综,还是挑战了勇哥对“耿直”这个词的认知。

流量保底的艺人主咖,它不请。

花里胡哨的宣发话题,它不做。

官V佛系的不行,节目播了一多半,才7000多个粉丝。

就连粉丝都看不下去:

“就不能给我们安排个热搜吗!”

可越追你越会发现。

不上热搜,正是它存在的意义——

《邻家诗话》。

节目的主题大意用一句话就解释得清:

文化类,带你读诗。

读的还都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

你可能会发出一声大大的“嘁”——

诗嘛,谁没读过?

不光读过,学生时代被“熟读并背诵全文”统治的恐惧还历历在目。

但勇哥敢这么说。

你真没这样读过诗。

一首古诗,就得邀来一班顶级配置。

讲师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常驻嘉宾。

乐师方锦龙,琵琶国手,精通300多种乐器。

舞师王金玉,青年舞蹈家,出身总政歌舞团。

主持王劲松,无冕在身的老戏骨。

据说他自打《破冰行动》拍完,就一门心思扑倒了这里。

看到这阵容,你应该就明白。

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拿《蒹葭》这首诗来说。

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早就滚瓜烂熟。

但你看《诗话》是怎么表现的?

先找来一群小朋友,边读诗,边在宣纸上发挥自己的想象。

紧接着镜头一转,活生生的蒹葭就种植在庭院里。

飘摇的姿态,跟清水石潭交相呼应。

流转千年的浪漫意象,就这么凝实在眼前。

精彩。

但勇哥有担忧。

就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具象化的表达,会不会抑制了无形意蕴的感染力?

《诗话》又给出惊喜:

它把单首诗词表现形式的整个链条拉长。

平仄起伏,抑扬顿挫。

台词朗诵,是王劲松的拿手本领。

朗诵完毕,列席的学界大儒顺势挑起话题,补充背景知识。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

那么接下来,才是超脱。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秦地风貌。

在当时,诗乐合一,每首诗都有专属于它的旋律。

但可惜,在历史更迭中,大部分的旋律已经遗失。

所幸。

历朝历代,都有人在从事着恢复韵律的工作。

而在座最年轻的小伙子,同时也担任节目的音乐总监。

他肩上的一件重任,正是继承发扬遗失的古律。

所以,我们得以看见这样一幅场景:

轻柔的歌声娓娓道来,曼妙的舞姿随之摇摆。

而在一旁。

古筝轻抚,秦人最擅长的缶嗡嗡作响。

而这幅盛景,又被一个摇臂镜头细腻地捕捉下来。

画面上升,收束在雅致的庭院当中。

还没完。

曲终人未散,一幅画卷在侧边的草坪展开。

蔓草,微风,伊人的衣摆轻轻吹起。

从诗,到舞,再到画。

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

这一番感官马杀鸡下来。

你对这首诗歌的解读,变得无比清晰。

但同时它的意境和美感,变得悠远而朦胧。

似懂,又非懂。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给张无忌施展过太极剑法后,反倒鼓励他忘掉:

不坏不坏,忘得真快!

阴阳转化,抱朴守拙。

既是祖宗的智慧,又是节目的初心。

《诗话》比寻常的科普类综艺又往前走了一小步。

它既有干货,又有私货。

聊到朋友。

王劲松毫不避讳地拿出自己十年前写给朋友的一封私人书信,读给大家听。

聊到项羽。

方锦龙大师抱起琵琶,用两首古曲来表达楚汉之争的白热战事。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同样的故事,作战双方不同的视角。

一气势昂扬,一深沉晦暗。

四五弦间,何以刻画出这么丰沛的情感?

曰“韵无穷”。

这不正也是诗中真意吗?

孔子云,诗可“兴观群怨”。

既能安邦济世,又能识得草木鸟兽之名。

读诗,是君子如龙的修为之道。

这是往大了说。

往小了说,它还是个人情感的载体。

过去,人们的生活半径很小,情感半径很大。

一次别离,很可能余生再不相见。

所以甲骨文中的“”字,原意为从肉里抽出骨头。

每次别离,都有骨肉分离的痛感。

每次告别,都需诗酒尽欢。

看到这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像勇哥一样,有古语开始在脑海里浮现。

比如《陋室铭》里的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比如《兰亭集序》里的那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每位来到《诗话》茶桌上的嘉宾,都竭尽才能,为诗句的呈现添砖加瓦。

从这个角度来看,《诗话》好像把自己也拍成了一首诗。

“邻家诗话”四个字,既是节目名字,又是一首再贴切不过的诗题。

对勇哥来说,一档节目赏心悦目已经足够。

但如果说到现实意义的话,不妨再回到开始的《蒹葭》。

席间有一位法国女孩,名叫白露娜。

整首诗聊完,她激动地站起身来,又朗诵了两遍。

一遍国语,一遍法语。

无人能听懂,但是无人不鼓掌。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晚年苦心孤诣,写下一句话——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传遍全球,不分种族,不分肤色。

因为每个人都是诗人,诗和笑一样,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这档节目也在温柔地提醒我们: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9分,国产综艺就缺这样的“傻瓜”

你真没这样读过诗。

文|电影头条

要论追综艺,勇哥自问也是个中老手。

可最近一档国综,还是挑战了勇哥对“耿直”这个词的认知。

流量保底的艺人主咖,它不请。

花里胡哨的宣发话题,它不做。

官V佛系的不行,节目播了一多半,才7000多个粉丝。

就连粉丝都看不下去:

“就不能给我们安排个热搜吗!”

可越追你越会发现。

不上热搜,正是它存在的意义——

《邻家诗话》。

节目的主题大意用一句话就解释得清:

文化类,带你读诗。

读的还都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

你可能会发出一声大大的“嘁”——

诗嘛,谁没读过?

不光读过,学生时代被“熟读并背诵全文”统治的恐惧还历历在目。

但勇哥敢这么说。

你真没这样读过诗。

一首古诗,就得邀来一班顶级配置。

讲师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常驻嘉宾。

乐师方锦龙,琵琶国手,精通300多种乐器。

舞师王金玉,青年舞蹈家,出身总政歌舞团。

主持王劲松,无冕在身的老戏骨。

据说他自打《破冰行动》拍完,就一门心思扑倒了这里。

看到这阵容,你应该就明白。

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拿《蒹葭》这首诗来说。

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早就滚瓜烂熟。

但你看《诗话》是怎么表现的?

先找来一群小朋友,边读诗,边在宣纸上发挥自己的想象。

紧接着镜头一转,活生生的蒹葭就种植在庭院里。

飘摇的姿态,跟清水石潭交相呼应。

流转千年的浪漫意象,就这么凝实在眼前。

精彩。

但勇哥有担忧。

就像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说,“所谓诗,就是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具象化的表达,会不会抑制了无形意蕴的感染力?

《诗话》又给出惊喜:

它把单首诗词表现形式的整个链条拉长。

平仄起伏,抑扬顿挫。

台词朗诵,是王劲松的拿手本领。

朗诵完毕,列席的学界大儒顺势挑起话题,补充背景知识。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

那么接下来,才是超脱。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秦地风貌。

在当时,诗乐合一,每首诗都有专属于它的旋律。

但可惜,在历史更迭中,大部分的旋律已经遗失。

所幸。

历朝历代,都有人在从事着恢复韵律的工作。

而在座最年轻的小伙子,同时也担任节目的音乐总监。

他肩上的一件重任,正是继承发扬遗失的古律。

所以,我们得以看见这样一幅场景:

轻柔的歌声娓娓道来,曼妙的舞姿随之摇摆。

而在一旁。

古筝轻抚,秦人最擅长的缶嗡嗡作响。

而这幅盛景,又被一个摇臂镜头细腻地捕捉下来。

画面上升,收束在雅致的庭院当中。

还没完。

曲终人未散,一幅画卷在侧边的草坪展开。

蔓草,微风,伊人的衣摆轻轻吹起。

从诗,到舞,再到画。

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

这一番感官马杀鸡下来。

你对这首诗歌的解读,变得无比清晰。

但同时它的意境和美感,变得悠远而朦胧。

似懂,又非懂。

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给张无忌施展过太极剑法后,反倒鼓励他忘掉:

不坏不坏,忘得真快!

阴阳转化,抱朴守拙。

既是祖宗的智慧,又是节目的初心。

《诗话》比寻常的科普类综艺又往前走了一小步。

它既有干货,又有私货。

聊到朋友。

王劲松毫不避讳地拿出自己十年前写给朋友的一封私人书信,读给大家听。

聊到项羽。

方锦龙大师抱起琵琶,用两首古曲来表达楚汉之争的白热战事。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同样的故事,作战双方不同的视角。

一气势昂扬,一深沉晦暗。

四五弦间,何以刻画出这么丰沛的情感?

曰“韵无穷”。

这不正也是诗中真意吗?

孔子云,诗可“兴观群怨”。

既能安邦济世,又能识得草木鸟兽之名。

读诗,是君子如龙的修为之道。

这是往大了说。

往小了说,它还是个人情感的载体。

过去,人们的生活半径很小,情感半径很大。

一次别离,很可能余生再不相见。

所以甲骨文中的“”字,原意为从肉里抽出骨头。

每次别离,都有骨肉分离的痛感。

每次告别,都需诗酒尽欢。

看到这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像勇哥一样,有古语开始在脑海里浮现。

比如《陋室铭》里的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比如《兰亭集序》里的那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每位来到《诗话》茶桌上的嘉宾,都竭尽才能,为诗句的呈现添砖加瓦。

从这个角度来看,《诗话》好像把自己也拍成了一首诗。

“邻家诗话”四个字,既是节目名字,又是一首再贴切不过的诗题。

对勇哥来说,一档节目赏心悦目已经足够。

但如果说到现实意义的话,不妨再回到开始的《蒹葭》。

席间有一位法国女孩,名叫白露娜。

整首诗聊完,她激动地站起身来,又朗诵了两遍。

一遍国语,一遍法语。

无人能听懂,但是无人不鼓掌。

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晚年苦心孤诣,写下一句话——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传遍全球,不分种族,不分肤色。

因为每个人都是诗人,诗和笑一样,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这档节目也在温柔地提醒我们: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