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稻盛和夫研究(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稻盛和夫研究(下)

对稻盛先生的一些经营方法和理念为什么会产生争议?

文|蓝海经济观察  李方

如果说之前稻盛和夫成功地把他创办的两家企业做成了世界500强,大家还没有过于崇拜他,至少还不是群众运动式的膜拜。

可是在他78岁高龄接手日本航空并成功扭亏为盈后,对稻盛和夫的“造神”运动才大张旗鼓起来。

可是即便是在这种近乎“山呼海啸”般的顶礼膜拜下,仍然有一定的“不同声音”在徘徊。

而且题目都是相当的“醒目”与“刺耳”。

如“稻盛和夫,你这个骗子”,“别被稻盛和夫给忽悠了”,“警惕稻盛和夫热的两大陷阱”,“中小企业别被阿米巴忽悠了”等等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扎心”文章的存在?

笔者分析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刷存在感,标新立异,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二是确实有知内情者披露了一些有事实依据的情况。

对于前者不理睬就是了。对于后者则是要正视并认真研究的!

比如《别被稻盛和夫给忽悠了》一文就有一定代表性。

此文作者是一位在日本创业上市的中国企业家,与稻盛和夫共同参加过一些活动。他的几个主要观点如下:

1.稻盛的理念只有他自己能实现

他认为:稻盛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天赋、细致加上运气。而绝对不是他的理论。他的那些听起来崇高的理念,读起来有理的管理方法,对那些还没有在实践中还没有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确实头头是道,但也仅此而已。

2.稻盛重振日本航空的秘密

在接手日航前,稻盛在重组一家京瓷投资的企业willcom。但是他失败了。之后他找来了孙正义入股,京瓷得以把投资变现。此事被低调处理,因为不能让人知道他在接手日航前,连自己投资的企业都没有救活。让日航起死回生是真的。主要原因是他名声很大,日航几十万员工服气,他说什么人家不打折扣执行,大大减少了内耗。加之政府与银行对挽救日航的大力支持等条件,成功是必然的。

3.稻盛为什么要著书立传

文章作者参加了一次稻盛主持的晚宴,主人安排他这唯一外国企业家坐在旁边。问他对经济与经营的看法。作者知道他与孙正义不和的传闻,就说了一些孙的缺点。稻盛听后夸他年轻有为,看问题深刻。作者知道稻盛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经营之道的评价。但他认为企业家著书立说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免费宣传,二是满足对名誉的偏好。

实话实说,这位作者所述是有参考价值的,也是在研究稻盛和夫时要注意避开的陷阱。

关于第一点没有什么争议。

笔者也认为稻盛的理念只有他自己能实现。

这点在“阿米巴经营”上尤其明显。“阿米巴”方法在稻盛的两家公司都运用过,且取得了好效果。可是在日本其他企业推广时,并非都成功了。在中国推广时,成功率只有不到20%。笔者做咨询服务的一家公司在采用此法一年后,基本上宣告失败。

我认为中国企业搞“阿米巴”有几点重大差异。

一是整体管理水平很低;二是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企业领导人做此事的目的就是急功近利的;而恰好稻盛创立的两家企业在这几点上都是加分的,自然成功。

关于第二点,如果文章作者所述都是事实的话,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稻盛接手日航有一定的机会、条件和偶然性。

否则怎么解释之前指导自己投资的企业失败了?还把那企业推给了他“不喜欢的”投资家。这符合他“敬天爱人”的理念吗?

关于第三点争议性更大。

企业家成功了自然是“成王败寇”,在著书立说中难免只说“温酒斩华雄”,而不提“走麦城”的事。此举最大的隐患是很容易被那批“成功学”忽悠者们所利用。

我们注意到:中国自10年前引自台湾的几个“成功学大师”后,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就再没消停过。那之后,什么“中国执行力第一”、“中国营销大师”等名号此起彼落。

这些所谓名师们特别喜欢用一些国际上的企业家名人来做案例,稻盛和夫就是每每会用来做铁杆案例的。

你现在在百度上查稻盛的资料,都能看到他和一些当年跳上跳下的“名师”的合影。应该说,稻盛和夫在此事上有一点点无辜。

可是细究为什么这些人特别愿意引用稻盛和夫的案例?

难道与他本身喜欢被“神话”无关吗?

也与他的“神话”很容易迎合“名师”们的口味无关吗?

至少他的“阿米巴”从8年前就被中国的“金牌讲师”们炒作无数轮了!

这些“讲师”们在意点不是阿米巴能否在中国企业落地,而是他们在现场能忽悠多少中小企业主们刷卡买单。

这样一来,不得不倒逼稻盛和夫的研究者们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客观客观再客观。

首先,我们要说稻盛和夫是个人,不是神,要把他作为和所有人一样的常人来研究。

既然是常人就有他的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就像我们对一些伟人的评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不惜一再神话,像神一样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千千万万百姓对他的理解。

中国是一个特别喜欢造神的国家,自古如此。

现在中国的神不够造,还要搬一些外国的神。这不,稻盛和夫在中国已经是大神级的企业家了。

我们还是希望把他“神”的外衣脱下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稻盛和夫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创造的业绩有目共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稻盛和夫取得的业绩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正好是战后百废待兴,

正好是日本处于赶超世界水平时代,

正好是在日本人民凝聚力聚焦的点上,

正好是他是个认真做事的领导人……

就是这样了,不要刻意夸大他的“哲学”,他的“神”的旨意,那些都是事后讲故事了。

如果把“讲故事”的谈资作为研究结果,就要闹笑话了。

比如我们怎么解释近年无论京瓷还是KDDI都业绩平平,再无可圈可点的“故事”?

又如“经营四圣”之一的索尼创始人盛田为何没有选好接班人,使索尼业绩大幅下滑,近年一直在破产边缘?

可见,没有永远成功的“神人”,也没有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优秀企业家固然优秀,可是一般都不可复制。中国只有一个华为一个任正非,连之一都不存在。

我们还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稻盛和夫,而不是一个神。

我们承认稻盛和夫是个伟大的企业家,在他手里创造了两个全球500强,还挽救了一个日本航空。

当然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稻盛不是神仙,他除了“过五关斩六将”之外,也有“走麦城”的经历。

让大众了解这点并不影响稻盛的“光环”。反而使得他作为一代大师更具可信度,更有真实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稻盛和夫,而不是那个被人过度神话了的那个人。

特别不希望看到被一些“忽悠”机构为了推销自己的“私货”,而刻意夸大了稻盛的“光环”,把他捧为了一尊佛摆在天上。

那样的话恰恰是毁了稻盛和夫的应有地位。

祝愿稻盛和夫长寿!祝愿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稻盛和夫

  • 稻盛和夫著作全球累计发行量超2500万册
  • 稻盛和夫: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实现目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稻盛和夫研究(下)

对稻盛先生的一些经营方法和理念为什么会产生争议?

文|蓝海经济观察  李方

如果说之前稻盛和夫成功地把他创办的两家企业做成了世界500强,大家还没有过于崇拜他,至少还不是群众运动式的膜拜。

可是在他78岁高龄接手日本航空并成功扭亏为盈后,对稻盛和夫的“造神”运动才大张旗鼓起来。

可是即便是在这种近乎“山呼海啸”般的顶礼膜拜下,仍然有一定的“不同声音”在徘徊。

而且题目都是相当的“醒目”与“刺耳”。

如“稻盛和夫,你这个骗子”,“别被稻盛和夫给忽悠了”,“警惕稻盛和夫热的两大陷阱”,“中小企业别被阿米巴忽悠了”等等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扎心”文章的存在?

笔者分析不外乎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刷存在感,标新立异,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二是确实有知内情者披露了一些有事实依据的情况。

对于前者不理睬就是了。对于后者则是要正视并认真研究的!

比如《别被稻盛和夫给忽悠了》一文就有一定代表性。

此文作者是一位在日本创业上市的中国企业家,与稻盛和夫共同参加过一些活动。他的几个主要观点如下:

1.稻盛的理念只有他自己能实现

他认为:稻盛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天赋、细致加上运气。而绝对不是他的理论。他的那些听起来崇高的理念,读起来有理的管理方法,对那些还没有在实践中还没有摸爬滚打的人来说,确实头头是道,但也仅此而已。

2.稻盛重振日本航空的秘密

在接手日航前,稻盛在重组一家京瓷投资的企业willcom。但是他失败了。之后他找来了孙正义入股,京瓷得以把投资变现。此事被低调处理,因为不能让人知道他在接手日航前,连自己投资的企业都没有救活。让日航起死回生是真的。主要原因是他名声很大,日航几十万员工服气,他说什么人家不打折扣执行,大大减少了内耗。加之政府与银行对挽救日航的大力支持等条件,成功是必然的。

3.稻盛为什么要著书立传

文章作者参加了一次稻盛主持的晚宴,主人安排他这唯一外国企业家坐在旁边。问他对经济与经营的看法。作者知道他与孙正义不和的传闻,就说了一些孙的缺点。稻盛听后夸他年轻有为,看问题深刻。作者知道稻盛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经营之道的评价。但他认为企业家著书立说无非两个目的:一是免费宣传,二是满足对名誉的偏好。

实话实说,这位作者所述是有参考价值的,也是在研究稻盛和夫时要注意避开的陷阱。

关于第一点没有什么争议。

笔者也认为稻盛的理念只有他自己能实现。

这点在“阿米巴经营”上尤其明显。“阿米巴”方法在稻盛的两家公司都运用过,且取得了好效果。可是在日本其他企业推广时,并非都成功了。在中国推广时,成功率只有不到20%。笔者做咨询服务的一家公司在采用此法一年后,基本上宣告失败。

我认为中国企业搞“阿米巴”有几点重大差异。

一是整体管理水平很低;二是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企业领导人做此事的目的就是急功近利的;而恰好稻盛创立的两家企业在这几点上都是加分的,自然成功。

关于第二点,如果文章作者所述都是事实的话,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稻盛接手日航有一定的机会、条件和偶然性。

否则怎么解释之前指导自己投资的企业失败了?还把那企业推给了他“不喜欢的”投资家。这符合他“敬天爱人”的理念吗?

关于第三点争议性更大。

企业家成功了自然是“成王败寇”,在著书立说中难免只说“温酒斩华雄”,而不提“走麦城”的事。此举最大的隐患是很容易被那批“成功学”忽悠者们所利用。

我们注意到:中国自10年前引自台湾的几个“成功学大师”后,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就再没消停过。那之后,什么“中国执行力第一”、“中国营销大师”等名号此起彼落。

这些所谓名师们特别喜欢用一些国际上的企业家名人来做案例,稻盛和夫就是每每会用来做铁杆案例的。

你现在在百度上查稻盛的资料,都能看到他和一些当年跳上跳下的“名师”的合影。应该说,稻盛和夫在此事上有一点点无辜。

可是细究为什么这些人特别愿意引用稻盛和夫的案例?

难道与他本身喜欢被“神话”无关吗?

也与他的“神话”很容易迎合“名师”们的口味无关吗?

至少他的“阿米巴”从8年前就被中国的“金牌讲师”们炒作无数轮了!

这些“讲师”们在意点不是阿米巴能否在中国企业落地,而是他们在现场能忽悠多少中小企业主们刷卡买单。

这样一来,不得不倒逼稻盛和夫的研究者们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客观客观再客观。

首先,我们要说稻盛和夫是个人,不是神,要把他作为和所有人一样的常人来研究。

既然是常人就有他的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就像我们对一些伟人的评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不惜一再神话,像神一样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千千万万百姓对他的理解。

中国是一个特别喜欢造神的国家,自古如此。

现在中国的神不够造,还要搬一些外国的神。这不,稻盛和夫在中国已经是大神级的企业家了。

我们还是希望把他“神”的外衣脱下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稻盛和夫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创造的业绩有目共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稻盛和夫取得的业绩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

正好是战后百废待兴,

正好是日本处于赶超世界水平时代,

正好是在日本人民凝聚力聚焦的点上,

正好是他是个认真做事的领导人……

就是这样了,不要刻意夸大他的“哲学”,他的“神”的旨意,那些都是事后讲故事了。

如果把“讲故事”的谈资作为研究结果,就要闹笑话了。

比如我们怎么解释近年无论京瓷还是KDDI都业绩平平,再无可圈可点的“故事”?

又如“经营四圣”之一的索尼创始人盛田为何没有选好接班人,使索尼业绩大幅下滑,近年一直在破产边缘?

可见,没有永远成功的“神人”,也没有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优秀企业家固然优秀,可是一般都不可复制。中国只有一个华为一个任正非,连之一都不存在。

我们还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稻盛和夫,而不是一个神。

我们承认稻盛和夫是个伟大的企业家,在他手里创造了两个全球500强,还挽救了一个日本航空。

当然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稻盛不是神仙,他除了“过五关斩六将”之外,也有“走麦城”的经历。

让大众了解这点并不影响稻盛的“光环”。反而使得他作为一代大师更具可信度,更有真实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稻盛和夫,而不是那个被人过度神话了的那个人。

特别不希望看到被一些“忽悠”机构为了推销自己的“私货”,而刻意夸大了稻盛的“光环”,把他捧为了一尊佛摆在天上。

那样的话恰恰是毁了稻盛和夫的应有地位。

祝愿稻盛和夫长寿!祝愿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