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如何带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中克服差异、创新发展?|聚焦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如何带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中克服差异、创新发展?|聚焦上海两会

辽阔的黄金三角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污染防治、河湖生态治理、倾倒固废处理、空气质量改善这些生态问题,不同的是区域标准规范和发展水平。示范区究竟要如何在克服差异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来源:Unsplash

实习记者:杨蓉

编辑:徐菲

1月15日举行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涉及哪些区域?具体将如何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阻碍和挑战?1月16日下午,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等五位市政协委员与市民在线进行了交流。

网上交流的短短45分钟内,市民们向五位委员提出了916个问题。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这一主题,委员们解答了其中的25个。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示范区由上海的青浦区、苏州的吴江区、嘉兴的嘉善区组成。按照示范区总体方案,确定青浦的朱家角镇、金泽镇,吴江的黎里镇,嘉善的西塘镇、姚庄镇为先行启动区。

为什么要把示范区选在这两区一县?

陆月星认为,这些地方的主要优势有三点:

第一,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吴根越角,水网密布、古镇密集,并且积淀了非常浓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

第二,是重要的黄金三角区。两区一县处在两省一市交界处,距离上海、嘉兴、苏州三个城市约六十公里,三个区城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些地方历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联系,有很多合作。

第三,两区一县都是重要的节点城市。从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来看,它们一方面接受核心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也处在重要的枢纽地位,有利于集聚和辐射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示范区的创新之处在于?

去年10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示范区的初心是生态绿色和一体化发展,使命是实现“两个率先”。

对此,陆月星解释,生态绿色是中央对示范区的明确定位。

“它首先要求率先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放在优先的地位。其次,是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先行一步,特别是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形成经验和标杆。再次,是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绿色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示范。”

而一体化,是要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在不打破行政边界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各种影响资源要素流动的壁垒。

“制度创新包括法治、体制、机制和政策。”陆月星解释道,“首要的是法治,要通过顶层设计为制度创新提供法律空间和法律保障。体制、机制创新要更多考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策创新要重在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形成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示范区合作的原则是?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遵循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

一是共同研究制定实施各阶段区域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协同方案,按照共同改善的目标落实相应任务共同推进,根据一体化纲要,目前又在共同编制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规划。

二是落实联合行动措施。对于改善效果明显、普遍较为认可而且必须相互协同密切配合的先行落实,如统一高污染车管控信息平台、建设区域统一实施船舶低排放控制区、跨界河道协同治理等。

三是强化合作基础,共同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在共同研究中形成共识,加强政策标准的逐步对接。

示范区如何克服差异?

如此辽阔的黄金三角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污染防治、河湖生态治理、倾倒固废处理、空气质量改善这些生态问题,不同的是区域标准规范和发展水平。许多市民好奇,示范区究竟要如何在克服差异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柏国强回应道,不同行政区域的标准和规范上的差异确实存在;不过,一体化示范区所需要探索的主要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监控、执法监管“三统一”制度。

柏国强还透露,这项工作已经纳入示范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计划,有望加快落地取得突破。

此外,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处长杨文悦也提到了地区间交流和示范的重要性。

杨文悦表示,对于上海绿化市容局而言,就是要做好示范、率先推进重大改革,并促进合作交流,最终放大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的溢出带动效应。

市政协为一体化提出了哪些建议?

市政协副主席、提案委员会主任李逸平表示,2018年以来,市政协在形形色色的实地调研、民主监督以及建言基础上,连续两年与苏浙皖三省政协合作,开展联动民主监督。“这种联动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还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他认为,在制度创新层面,一体化应着重处理好四大关系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足江南水乡本底,做好水文章,将生态环境优势的势能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建设成为知名湖区。

二是协调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形成做精启动区、做实示范区、做强协同区三个圈层的空间发展格局。

四是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加强制度供给能力、以制度创新撬动市场力量,在示范区率先建立跨省区、跨地界的开放、高效、透明的一体化市场。

此外,李逸平指出,示范区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应抓好机遇,一方面,深度融合“绿色科技化”和“科技绿色化”,支持符合绿色导向的新技术、新业态,做大增量;另一方面,大力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核心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新型数字化产业,不断创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如何带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中克服差异、创新发展?|聚焦上海两会

辽阔的黄金三角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污染防治、河湖生态治理、倾倒固废处理、空气质量改善这些生态问题,不同的是区域标准规范和发展水平。示范区究竟要如何在克服差异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来源:Unsplash

实习记者:杨蓉

编辑:徐菲

1月15日举行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涉及哪些区域?具体将如何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阻碍和挑战?1月16日下午,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等五位市政协委员与市民在线进行了交流。

网上交流的短短45分钟内,市民们向五位委员提出了916个问题。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这一主题,委员们解答了其中的25个。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示范区由上海的青浦区、苏州的吴江区、嘉兴的嘉善区组成。按照示范区总体方案,确定青浦的朱家角镇、金泽镇,吴江的黎里镇,嘉善的西塘镇、姚庄镇为先行启动区。

为什么要把示范区选在这两区一县?

陆月星认为,这些地方的主要优势有三点:

第一,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吴根越角,水网密布、古镇密集,并且积淀了非常浓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

第二,是重要的黄金三角区。两区一县处在两省一市交界处,距离上海、嘉兴、苏州三个城市约六十公里,三个区城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些地方历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联系,有很多合作。

第三,两区一县都是重要的节点城市。从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来看,它们一方面接受核心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也处在重要的枢纽地位,有利于集聚和辐射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示范区的创新之处在于?

去年10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了示范区的初心是生态绿色和一体化发展,使命是实现“两个率先”。

对此,陆月星解释,生态绿色是中央对示范区的明确定位。

“它首先要求率先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放在优先的地位。其次,是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先行一步,特别是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形成经验和标杆。再次,是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绿色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示范。”

而一体化,是要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在不打破行政边界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各种影响资源要素流动的壁垒。

“制度创新包括法治、体制、机制和政策。”陆月星解释道,“首要的是法治,要通过顶层设计为制度创新提供法律空间和法律保障。体制、机制创新要更多考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策创新要重在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形成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示范区合作的原则是?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遵循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

一是共同研究制定实施各阶段区域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协同方案,按照共同改善的目标落实相应任务共同推进,根据一体化纲要,目前又在共同编制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规划。

二是落实联合行动措施。对于改善效果明显、普遍较为认可而且必须相互协同密切配合的先行落实,如统一高污染车管控信息平台、建设区域统一实施船舶低排放控制区、跨界河道协同治理等。

三是强化合作基础,共同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开展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在共同研究中形成共识,加强政策标准的逐步对接。

示范区如何克服差异?

如此辽阔的黄金三角区,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污染防治、河湖生态治理、倾倒固废处理、空气质量改善这些生态问题,不同的是区域标准规范和发展水平。许多市民好奇,示范区究竟要如何在克服差异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

柏国强回应道,不同行政区域的标准和规范上的差异确实存在;不过,一体化示范区所需要探索的主要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监控、执法监管“三统一”制度。

柏国强还透露,这项工作已经纳入示范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计划,有望加快落地取得突破。

此外,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处长杨文悦也提到了地区间交流和示范的重要性。

杨文悦表示,对于上海绿化市容局而言,就是要做好示范、率先推进重大改革,并促进合作交流,最终放大上海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的溢出带动效应。

市政协为一体化提出了哪些建议?

市政协副主席、提案委员会主任李逸平表示,2018年以来,市政协在形形色色的实地调研、民主监督以及建言基础上,连续两年与苏浙皖三省政协合作,开展联动民主监督。“这种联动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还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他认为,在制度创新层面,一体化应着重处理好四大关系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足江南水乡本底,做好水文章,将生态环境优势的势能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建设成为知名湖区。

二是协调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形成做精启动区、做实示范区、做强协同区三个圈层的空间发展格局。

四是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加强制度供给能力、以制度创新撬动市场力量,在示范区率先建立跨省区、跨地界的开放、高效、透明的一体化市场。

此外,李逸平指出,示范区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应抓好机遇,一方面,深度融合“绿色科技化”和“科技绿色化”,支持符合绿色导向的新技术、新业态,做大增量;另一方面,大力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核心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新型数字化产业,不断创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