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何汇率破“7”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却好于预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何汇率破“7”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却好于预期?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认为,这主要与中美经济走势由分化走向收敛、市场适应汇率波动能力增强有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管涛

从2015年“8.11”汇改到2019年5月,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3次逼近7比1。每遇此关口,市场就会激辩守“7”还是破“7”。担心破“7”后汇率一泻千里,曾经是主张守“7”的一个重要理由。

然而,2019年8月5日和8日,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和中间价先后破“7”。之后,汇率振幅趋于收敛、市场预期基本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破“7”冲击波迅速为市场消化和吸收,这与四年前“8.11”汇改相比结果迥异。

诚然,现在说大功告成为时尚早,但初步总结此次汇率政策调整的经验,对于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中美经济走势由分化走向收敛。  

“8.11”汇改时,中国经济正处于2012年开始的经济下行阶段的初期,而美国处于2009年以来战后最长扩张周期的中期。

2019年8月,当人民币汇率破“7”时,中国经济已进入震荡筑底阶段,而美国经济处于扩张周期的尾声,面临经济下行甚至衰退的风险。

2.  中美货币政策由分化走向同步。  

“8.11”汇改前后,为应对国内股市异动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央行采取了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2016年底转向稳健中性。而美联储2013年中释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信号后,自2014年初起开始减少购债,2015年底起开始加息和缩表。

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保持松紧适度。而美联储自2018年底以来逐步转向,2019年7月底启动了首次预防性降息。

3.  强势美元冲高的动能减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受低利率、宽流动性影响,美联储编制的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但自2011年7月起触底回升,2014年下半年升势加快,这带动了人民币随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而美元继续走强,造成人民币汇率走低。

进入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有涨有跌,总体趋于贬值,加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已有一定幅度调整,较多释放了前期积累的压力。

4.  货币错配改善缓解贬值恐慌。  

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单边升值,中国市场积累了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8.11”汇改后,因为坚持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浮动,而当时美元指数正处于强周期,这造成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触发了市场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和加快美元债务偿还的行为。中国一度出现资本流向逆转、外汇储备下降。

然而,由于前期的藏汇于民和债务偿还,近年来民间部门货币错配得到较大改善,对外净负债较汇改前夕减少了上万亿美元,这降低了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敏感性。

5.  市场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  

“8.11”汇改前夕,中国遭遇了股市异动,在外汇市场触发了恐慌性抢购和囤积外汇的行为。汇改后,境内股市与汇市交叉传染,又形成了两波股汇双杀。其后,经过数年调整,中国股市的估值趋于合理。

近年来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曾经引起了流动性收紧和局部金融震荡。之后,更加强调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注意把握监管节奏和力度,令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6.  市场适应汇率波动能力增强。  

2017年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打破了单边预期,促成了汇率双向波动和市场预期分化。从此,人民币初步具备了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成熟货币特征。

在2018年底和2019年5月两次遭遇心理关口,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外汇供求趋于基本平衡,凸显了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坚定了政府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增强了政策上尝试破“7”的勇气。

7.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开放,便利海外投资者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2016年底人民币正式“入篮”,成为国际认可的国际化货币。

此后,人民币股票和债券陆续纳入全球指数且权重逐步提高,加之人民币债券高收益和股票低市盈率的价值洼地效应,吸引了境外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外来证券投资净流入,现已成为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力量。

8.  政策调整的各种准备更加充分。  

虽然“8.11”汇改以来三次遇“7”不过,但市场对于破不破“7”有过较为充分的讨论,使得破“7”并不令市场感到意外。政府牢牢把握了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事前事中事后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对外宣传解释,安抚市场情绪、引导市场预期。对于政策调整的后果也有预案,及时反击了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此次政策调整还与国际组织有过沟通并获得了支持。

9.  贸易摩擦的汇市冲击总体可控。  

中美经贸冲突升级以来,对中国外汇市场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冲击。随着市场对于中美贸易纠纷从缺乏心理准备到逐渐适应,意味着美方极限施压的政策效果减弱,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冲击降低。

鉴于中美经贸纷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其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将是多空交织、事件驱动。与此同时,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吸引了境外长钱和聪明钱的进入。

10. 央行外汇政策信誉进一步增强。  

“8.11”汇改以来,央行通过不断优化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了有管理浮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还通过实施外汇风险准备等宏观审慎措施,有效地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了逆周期调节。破“7”之后,市场依然存在央行信仰,相信央行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管涛:为何汇率破“7”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却好于预期?

最新更新时间:09/27 12: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何汇率破“7”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却好于预期?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认为,这主要与中美经济走势由分化走向收敛、市场适应汇率波动能力增强有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管涛

从2015年“8.11”汇改到2019年5月,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3次逼近7比1。每遇此关口,市场就会激辩守“7”还是破“7”。担心破“7”后汇率一泻千里,曾经是主张守“7”的一个重要理由。

然而,2019年8月5日和8日,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和中间价先后破“7”。之后,汇率振幅趋于收敛、市场预期基本稳定、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破“7”冲击波迅速为市场消化和吸收,这与四年前“8.11”汇改相比结果迥异。

诚然,现在说大功告成为时尚早,但初步总结此次汇率政策调整的经验,对于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中美经济走势由分化走向收敛。  

“8.11”汇改时,中国经济正处于2012年开始的经济下行阶段的初期,而美国处于2009年以来战后最长扩张周期的中期。

2019年8月,当人民币汇率破“7”时,中国经济已进入震荡筑底阶段,而美国经济处于扩张周期的尾声,面临经济下行甚至衰退的风险。

2.  中美货币政策由分化走向同步。  

“8.11”汇改前后,为应对国内股市异动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央行采取了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2016年底转向稳健中性。而美联储2013年中释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信号后,自2014年初起开始减少购债,2015年底起开始加息和缩表。

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保持松紧适度。而美联储自2018年底以来逐步转向,2019年7月底启动了首次预防性降息。

3.  强势美元冲高的动能减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受低利率、宽流动性影响,美联储编制的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但自2011年7月起触底回升,2014年下半年升势加快,这带动了人民币随美元兑其他货币升值。“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而美元继续走强,造成人民币汇率走低。

进入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有涨有跌,总体趋于贬值,加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已有一定幅度调整,较多释放了前期积累的压力。

4.  货币错配改善缓解贬值恐慌。  

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单边升值,中国市场积累了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8.11”汇改后,因为坚持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浮动,而当时美元指数正处于强周期,这造成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触发了市场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和加快美元债务偿还的行为。中国一度出现资本流向逆转、外汇储备下降。

然而,由于前期的藏汇于民和债务偿还,近年来民间部门货币错配得到较大改善,对外净负债较汇改前夕减少了上万亿美元,这降低了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敏感性。

5.  市场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  

“8.11”汇改前夕,中国遭遇了股市异动,在外汇市场触发了恐慌性抢购和囤积外汇的行为。汇改后,境内股市与汇市交叉传染,又形成了两波股汇双杀。其后,经过数年调整,中国股市的估值趋于合理。

近年来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曾经引起了流动性收紧和局部金融震荡。之后,更加强调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注意把握监管节奏和力度,令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6.  市场适应汇率波动能力增强。  

2017年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打破了单边预期,促成了汇率双向波动和市场预期分化。从此,人民币初步具备了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成熟货币特征。

在2018年底和2019年5月两次遭遇心理关口,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外汇供求趋于基本平衡,凸显了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坚定了政府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增强了政策上尝试破“7”的勇气。

7.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开放,便利海外投资者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2016年底人民币正式“入篮”,成为国际认可的国际化货币。

此后,人民币股票和债券陆续纳入全球指数且权重逐步提高,加之人民币债券高收益和股票低市盈率的价值洼地效应,吸引了境外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外来证券投资净流入,现已成为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力量。

8.  政策调整的各种准备更加充分。  

虽然“8.11”汇改以来三次遇“7”不过,但市场对于破不破“7”有过较为充分的讨论,使得破“7”并不令市场感到意外。政府牢牢把握了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事前事中事后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对外宣传解释,安抚市场情绪、引导市场预期。对于政策调整的后果也有预案,及时反击了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无端指责。同时,此次政策调整还与国际组织有过沟通并获得了支持。

9.  贸易摩擦的汇市冲击总体可控。  

中美经贸冲突升级以来,对中国外汇市场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冲击。随着市场对于中美贸易纠纷从缺乏心理准备到逐渐适应,意味着美方极限施压的政策效果减弱,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冲击降低。

鉴于中美经贸纷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其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将是多空交织、事件驱动。与此同时,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吸引了境外长钱和聪明钱的进入。

10. 央行外汇政策信誉进一步增强。  

“8.11”汇改以来,央行通过不断优化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了有管理浮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还通过实施外汇风险准备等宏观审慎措施,有效地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了逆周期调节。破“7”之后,市场依然存在央行信仰,相信央行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管涛:为何汇率破“7”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却好于预期?

最新更新时间:09/27 12:5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