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0%好评,这部「成人片」要封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0%好评,这部「成人片」要封神

整部剧,8集两个半小时,就围绕着父亲的这桩“未了之事”。看剧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坐过山车,惶恐而兴奋地期待着,不知道下一秒的刺激将来自于哪里。

文 | 电影头条

当代青年的日常:

丧。

当代青年丧的源头:

过着比毒鸡汤更毒的生活。

或许外加看着一部有毒的电视剧。

2014年,网飞推出了一部成人向动画。

别家动画励志,他丧志。

别家动画用鸡汤浇灌心灵,他用毒鸡汤揭示残酷世界。

但,就是这么一部动画,五季每季9分+,养活了微博上百个营销号。

就是它,丧届的扛把子《马男波杰克》。

这部动画的主演,就是一个长着马头的好莱坞过气男星,整部动画就是通过讲述它的日常生活,来戳穿人生中的一个个真相。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马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而这整个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都离不开《马男》之父——编剧拉尔菲尔·鲍勃-瓦克斯伯格。

他曾经说过——

我认为《马男》潜在的核心是:存在是艰难的。关于这一点,我们都被太多的虚构故事蒙骗太久。

现实就是很复杂的,有些时候,你会觉得:“这很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生活”,然而有些时候你会觉得:“我在干什么,与我同床共枕的人是谁。”

我不确定我是否相信人有好坏之分。我认为我们都是在尽我们所能生活,我们的确能做得更好。

带着这种复杂理解,拉尔菲尔和自己的团队又来了。

这回的主角不是马也不是鸟,而是真正的人,阿尔玛

她想把这一切——

《抹去重来》。

这部剧的神奇,从片名开始。

三天,豆瓣上中文名换了三次。

未了之事→未完→心结新解→抹去重来。

至于最后亚马逊敲定的官方译名“抹去重来”,不仅是和英文名“undone”最为接近的一个。

更是直接对应了整部动画的技术——

ROTO(Rotoscoping),转描技术。

它的方式就是先将拍摄好的真人影像画面逐帧投射到毛玻璃或者其他材质上。

动画师再将每一帧的镜头临摹,一帧一帧的绘成平面动画,真人抹去。

最后的效果就如同这样。

这种技术放在现在来说其实并不新鲜。

转描动画诞生于1914年,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应用了这种技术。

林克莱特的《黑暗扫描仪》更是转描技术的典范之作。

能看出来是真人吗?

《黑暗扫描仪》中的真人原型是小罗伯特·唐尼。

《抹去重来》就更好认了,女主角阿尔玛的扮演者是战斗天使阿丽塔,罗莎·萨拉查。

男主角父亲的扮演者则是《绝命毒师》中的索尔,鲍勃·奥登科克

那么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什么呢?除了省钱,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真人影像,能让人沉浸于故事中。

转成动画,又多了几分迷幻。

演员的神态和动作被高度还原,无比接近三次元的真人,可周围的场景又是各种充满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画作。

这就构成了一种狡猾的障眼法,虚虚实实,在真与假的边界混淆。

比如跑向银河尽头的空房间。

比如身体的无限轮回与重生。

精致又诡异。

而这种迷离的画风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整个团队在二个人身上受到了极大地启发——

菲利普·迪克和英国摇滚音乐史上最牛逼的乐队之一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

菲利普·迪克,一个爱嗑药的科幻鬼才,最喜欢在书中讨论的就是精神病患的心态和他们毒品诱发的状态。

而PinkFloyd,1982年,他们曾拍过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传奇MTV作品《TheWall》(《迷墙》)。

《迷墙》讲述的就是摇滚巨星Pink一生的锥转命运和悲哀的人性。

这部MTV从头到尾充斥着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

以至于有人说音乐一响起就想把自己杀掉。

“墙”的象征意义就更加明显,这不止是墙更是Pink给自己强行上的一道精神上的枷锁。

他只想在嘶吼中挣脱。

就像阿尔玛

正因为导演组有了如此灵感,《抹去重来》才会如此风格强烈,并且在大洋彼岸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烂番茄新鲜度100%,Meta评分高达88。

并且,它的故事包括但不限于——

理查德·林克莱特《半梦半醒的人生》《黑暗扫描仪》的氛围,但更加类型化的感觉,有种今敏《未麻的部屋》+伍迪·艾伦《午夜巴黎》+诺兰《盗梦空间》。

那么,究竟讲了什么?

一开始,就一个字,

阿尔玛,28岁,大龄女青年。

工作,幼教女教师,稳定。

但,也就是因为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稳定生活,让她感到焦虑甚至是绝望。

她的第一段台词,让屏幕这边的我们都局促不安——

我对生活充满了厌倦,

我每天早上从同一张床上醒来,

醒来时,身边躺着的是同一个人,

然后冲淋浴,刷牙,穿衣服,

吃同样的早餐,

沿着同样的线路去上班。

就好像代入了自己的生活。

三点一线,过的毫无波澜。

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超市中对着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进行着选择恐惧。

她不想过得乏味,所以要把死心塌地的男友蹬掉

她不想过的乏味,所以当有一天,妹妹来告诉她,我要结婚了,要过你最不想过的生活时,她满是惊讶与嫌弃。

她极力的劝妹妹不要走上这条路,因为她把自己和妹妹定义为“Broken people break people”,残缺之人。

可想过正常生活的妹妹并不领情,反而觉得是姐姐在嫉妒她。

跟男友分手,跟妹妹争吵,气急攻心的阿尔玛流着泪开着车在大道上,不知该开往何处。

就在这时,她往旁边的路上一瞄,惊呆了。

父亲在旁边。

可她的父亲早就死了。

惊讶惶恐,咣当,被旁边飞驰过来的车撞翻。

醒来之后,阿尔玛的世界彻底变了。

难道父亲没有死?

不,他确实去世了,阿尔玛看到的就是亡父。

而之所以能看到,是因为她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能力——

“以非线性的方式看待事物”。

也就是操纵时间,时空瞬移

比如瞬间飞向外太空。

比如灵魂的穿越。

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父亲。

这就要回到之前阿尔玛形容自己的一个词,破碎的人

为何年纪轻轻要如此悲观?

第一是一副残缺的身体,3岁时就双耳失聪,只能靠人工耳蜗生活。

第二则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庭,而阿尔玛把这个原因归咎为自己。

小时候,一个万圣节,父亲陪她去买糖果,中途被一通电话叫走,她一直在原地等待,第二天才知道父亲已经不幸去世。

阿尔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性格大变,不仅退学还企图割腕自杀。

因此时常精神崩溃。

妈妈说父亲是因为意外出车祸去世,可这次,亡父回来却说,他的死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要谋杀他

但他,不知道凶手是谁。

父亲给了她两个选择。

你可以无视我,回归你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可以教你,如何控制超能力。

喜欢打破常规的阿尔玛自然是选择了后者。

她想帮父亲查明真相,就算母亲和男友都认为她得了精神病

整部剧,8集两个半小时,就围绕着父亲的这桩“未了之事”。

看剧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坐过山车,惶恐而兴奋地期待着,不知道下一秒的刺激将来自于哪里。

至于“父亲之死”的真相,我只能说结局——

你想不到。

这里我用到了“结局”二字。

不过,结局也正是它最大的争议点。

阿尔玛到底经历了什么?

是时光旅行还是精神分裂?

是正统科学还是边缘科学?

不管是哪一种在之前其实都做足了铺垫。

有关阿尔玛的血统和出身

还有父亲说通灵的巫师脑室都会比常人大,他做过实验,阿尔玛的确实比常人的大。

但,如果真的如此,家族的遗传病史怎么解释?

还有那和PTSD相同的症状。

患有PTSD的病人

经常使用道具来创造他们和世界之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结尾处,一道灿烂的阳光照向阿尔玛惊愕的脸庞,留下大片的想象空间。

不管是哪种,我愿意相信阿尔玛已经在时空隧道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那么你,愿意相信哪种?

精神分裂or时空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0%好评,这部「成人片」要封神

整部剧,8集两个半小时,就围绕着父亲的这桩“未了之事”。看剧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坐过山车,惶恐而兴奋地期待着,不知道下一秒的刺激将来自于哪里。

文 | 电影头条

当代青年的日常:

丧。

当代青年丧的源头:

过着比毒鸡汤更毒的生活。

或许外加看着一部有毒的电视剧。

2014年,网飞推出了一部成人向动画。

别家动画励志,他丧志。

别家动画用鸡汤浇灌心灵,他用毒鸡汤揭示残酷世界。

但,就是这么一部动画,五季每季9分+,养活了微博上百个营销号。

就是它,丧届的扛把子《马男波杰克》。

这部动画的主演,就是一个长着马头的好莱坞过气男星,整部动画就是通过讲述它的日常生活,来戳穿人生中的一个个真相。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马男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而这整个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都离不开《马男》之父——编剧拉尔菲尔·鲍勃-瓦克斯伯格。

他曾经说过——

我认为《马男》潜在的核心是:存在是艰难的。关于这一点,我们都被太多的虚构故事蒙骗太久。

现实就是很复杂的,有些时候,你会觉得:“这很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生活”,然而有些时候你会觉得:“我在干什么,与我同床共枕的人是谁。”

我不确定我是否相信人有好坏之分。我认为我们都是在尽我们所能生活,我们的确能做得更好。

带着这种复杂理解,拉尔菲尔和自己的团队又来了。

这回的主角不是马也不是鸟,而是真正的人,阿尔玛

她想把这一切——

《抹去重来》。

这部剧的神奇,从片名开始。

三天,豆瓣上中文名换了三次。

未了之事→未完→心结新解→抹去重来。

至于最后亚马逊敲定的官方译名“抹去重来”,不仅是和英文名“undone”最为接近的一个。

更是直接对应了整部动画的技术——

ROTO(Rotoscoping),转描技术。

它的方式就是先将拍摄好的真人影像画面逐帧投射到毛玻璃或者其他材质上。

动画师再将每一帧的镜头临摹,一帧一帧的绘成平面动画,真人抹去。

最后的效果就如同这样。

这种技术放在现在来说其实并不新鲜。

转描动画诞生于1914年,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应用了这种技术。

林克莱特的《黑暗扫描仪》更是转描技术的典范之作。

能看出来是真人吗?

《黑暗扫描仪》中的真人原型是小罗伯特·唐尼。

《抹去重来》就更好认了,女主角阿尔玛的扮演者是战斗天使阿丽塔,罗莎·萨拉查。

男主角父亲的扮演者则是《绝命毒师》中的索尔,鲍勃·奥登科克

那么用这种技术的好处是什么呢?除了省钱,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真人影像,能让人沉浸于故事中。

转成动画,又多了几分迷幻。

演员的神态和动作被高度还原,无比接近三次元的真人,可周围的场景又是各种充满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画作。

这就构成了一种狡猾的障眼法,虚虚实实,在真与假的边界混淆。

比如跑向银河尽头的空房间。

比如身体的无限轮回与重生。

精致又诡异。

而这种迷离的画风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整个团队在二个人身上受到了极大地启发——

菲利普·迪克和英国摇滚音乐史上最牛逼的乐队之一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

菲利普·迪克,一个爱嗑药的科幻鬼才,最喜欢在书中讨论的就是精神病患的心态和他们毒品诱发的状态。

而PinkFloyd,1982年,他们曾拍过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传奇MTV作品《TheWall》(《迷墙》)。

《迷墙》讲述的就是摇滚巨星Pink一生的锥转命运和悲哀的人性。

这部MTV从头到尾充斥着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

以至于有人说音乐一响起就想把自己杀掉。

“墙”的象征意义就更加明显,这不止是墙更是Pink给自己强行上的一道精神上的枷锁。

他只想在嘶吼中挣脱。

就像阿尔玛

正因为导演组有了如此灵感,《抹去重来》才会如此风格强烈,并且在大洋彼岸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烂番茄新鲜度100%,Meta评分高达88。

并且,它的故事包括但不限于——

理查德·林克莱特《半梦半醒的人生》《黑暗扫描仪》的氛围,但更加类型化的感觉,有种今敏《未麻的部屋》+伍迪·艾伦《午夜巴黎》+诺兰《盗梦空间》。

那么,究竟讲了什么?

一开始,就一个字,

阿尔玛,28岁,大龄女青年。

工作,幼教女教师,稳定。

但,也就是因为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稳定生活,让她感到焦虑甚至是绝望。

她的第一段台词,让屏幕这边的我们都局促不安——

我对生活充满了厌倦,

我每天早上从同一张床上醒来,

醒来时,身边躺着的是同一个人,

然后冲淋浴,刷牙,穿衣服,

吃同样的早餐,

沿着同样的线路去上班。

就好像代入了自己的生活。

三点一线,过的毫无波澜。

唯一的乐趣就是在超市中对着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进行着选择恐惧。

她不想过得乏味,所以要把死心塌地的男友蹬掉

她不想过的乏味,所以当有一天,妹妹来告诉她,我要结婚了,要过你最不想过的生活时,她满是惊讶与嫌弃。

她极力的劝妹妹不要走上这条路,因为她把自己和妹妹定义为“Broken people break people”,残缺之人。

可想过正常生活的妹妹并不领情,反而觉得是姐姐在嫉妒她。

跟男友分手,跟妹妹争吵,气急攻心的阿尔玛流着泪开着车在大道上,不知该开往何处。

就在这时,她往旁边的路上一瞄,惊呆了。

父亲在旁边。

可她的父亲早就死了。

惊讶惶恐,咣当,被旁边飞驰过来的车撞翻。

醒来之后,阿尔玛的世界彻底变了。

难道父亲没有死?

不,他确实去世了,阿尔玛看到的就是亡父。

而之所以能看到,是因为她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能力——

“以非线性的方式看待事物”。

也就是操纵时间,时空瞬移

比如瞬间飞向外太空。

比如灵魂的穿越。

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父亲。

这就要回到之前阿尔玛形容自己的一个词,破碎的人

为何年纪轻轻要如此悲观?

第一是一副残缺的身体,3岁时就双耳失聪,只能靠人工耳蜗生活。

第二则是一个不完美的家庭,而阿尔玛把这个原因归咎为自己。

小时候,一个万圣节,父亲陪她去买糖果,中途被一通电话叫走,她一直在原地等待,第二天才知道父亲已经不幸去世。

阿尔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性格大变,不仅退学还企图割腕自杀。

因此时常精神崩溃。

妈妈说父亲是因为意外出车祸去世,可这次,亡父回来却说,他的死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要谋杀他

但他,不知道凶手是谁。

父亲给了她两个选择。

你可以无视我,回归你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可以教你,如何控制超能力。

喜欢打破常规的阿尔玛自然是选择了后者。

她想帮父亲查明真相,就算母亲和男友都认为她得了精神病

整部剧,8集两个半小时,就围绕着父亲的这桩“未了之事”。

看剧时,就像是在黑暗中坐过山车,惶恐而兴奋地期待着,不知道下一秒的刺激将来自于哪里。

至于“父亲之死”的真相,我只能说结局——

你想不到。

这里我用到了“结局”二字。

不过,结局也正是它最大的争议点。

阿尔玛到底经历了什么?

是时光旅行还是精神分裂?

是正统科学还是边缘科学?

不管是哪一种在之前其实都做足了铺垫。

有关阿尔玛的血统和出身

还有父亲说通灵的巫师脑室都会比常人大,他做过实验,阿尔玛的确实比常人的大。

但,如果真的如此,家族的遗传病史怎么解释?

还有那和PTSD相同的症状。

患有PTSD的病人

经常使用道具来创造他们和世界之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结尾处,一道灿烂的阳光照向阿尔玛惊愕的脸庞,留下大片的想象空间。

不管是哪种,我愿意相信阿尔玛已经在时空隧道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那么你,愿意相信哪种?

精神分裂or时空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