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津爆炸调查】瑞海危化品仓库得以过关或因“防线空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津爆炸调查】瑞海危化品仓库得以过关或因“防线空虚”

违规立项,一路绿灯拿到审批,造成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危险品堆垛,是如何冲破1000米刚性监管红线的?

图片来源:CFP

8月12日22时5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在随后引发至少两次巨大的爆炸。截至8月16日上午,爆炸事故共造成112人死亡,另有95人失踪。

就在储藏了大量危险品的爆炸点周围1公里范围内,有3个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商提供的数据显示,合计入住户数超过5600户,此次爆炸事故影响人数将超过1万人。在居住人口如此密集的社区,一个堪比“定时炸弹”的大型危险品仓储项目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查最后顺利获批的?

8月14日下午,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与土地管理局一位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从规划图来看,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所在的土地,规划属性为普通仓储土地。在居民区附近,规划普通仓储基地符合当前监管规范。至于,为何这宗普通仓储土地最终被用作了危险品储存,这不是规划部门的监管职责。

据一位曾介入过天津市城市规划的专家分析,按照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制度,涉及化工等危险品的企业,都要单独选址,这类企业的选址距离居民区的距离要大于5公里,同时,还要考虑风向、河流走向等问题,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但是,当一宗普通仓储用地,获得了城市规划审批以后,其最终承接的营运内容,则不属于规划部门监管。

那么,谁来监管仓储用地作业内容?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设立存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向省一级的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安监部门提出申请,由这两个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也必须由这两个部门颁发。

所以,当一个普通仓储用地被经营危险品的企业获得使用权,就已经绕开了规划层面的选址监管。这家企业只需要获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即可合法运营,其距离居民区的5公里红线限制已经失效。

天津市一高校化工安全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经营化工等危险品的项目只要具有规划许可,即可进入安评、环评环节,这两个环节并不会回溯核实其规划的合理性。

按照国家安监局2001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但是,从本次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的爆炸威力来看,1000米的限制红线远远不够。界面新闻记者现场调查得知,该爆炸源3公里以内的建筑受到爆炸冲击的程度已经造成实际损毁。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2公里以内涉及的住宅项目有6个,1公里以内就有3个,距离爆炸源最近的万科海港城、启航嘉园,均不同程度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部分楼栋甚至造成了主体架构损伤。

和“巧妙绕开”规划层面5公里限制不同,1000米的刚性监管红线也被突破,是明显的违规行为。一位规划专家认为,“1000米是刚性规定,按道理监管部门不可能突破这个红线”。瑞海国际有可能根本没有申请安全资质,属于违规运营。

但是,在14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第二场官方发布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表示,经过前期了解,瑞海公司通过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影响评价手续,取得了安全生产合格报告。瑞海公司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取得了安评报告,这个第三方机构名称为“天津中滨海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有全国甲级安全评价机构资质。

一个甲级安评机构为何敢于突破1000米的刚性红线?天津市一高校化工安全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安评资质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由于已经涉及到第三方,安评环节甚至不需要公示即可拿到许可。但是,国内的安评机构评估流程和国际标准相差太多,很大程度上,这个环节只是“一个过场”。

沦为“走过场”的不止是安评环节。事实上,在项目拿到规划许可后,和安评同步进行的还有环评,这部分报告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以考察瑞海国际项目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

据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环评报告显示,“拟建项目涉及的物料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物料运输、贮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在同步公开的资料里,这个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了公示征求居民意见,发放调查130份,收回了128份,参与调查的公众100%认为这个项目选址合适。

但是,在爆炸事故发生后,这个环评报告里提到的“参与调查的公众100%认为这个项目选址合适”让此次在爆炸事故中受害的社区业主非常愤怒。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距离该项目最近的两个社区里,至少500户业主声称从未听说过这则环评公示,更没有参加过调查报告填写。

界面新闻记者曾在8月16日多次致电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询问环评公示环节操作流程,均未接通电话。

天津区域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投资部负责人称,其所在的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也需要申请环评资质,从他介入的项目环评过程来看,环评审批流程“形同虚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津爆炸调查】瑞海危化品仓库得以过关或因“防线空虚”

违规立项,一路绿灯拿到审批,造成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的危险品堆垛,是如何冲破1000米刚性监管红线的?

图片来源:CFP

8月12日22时5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在随后引发至少两次巨大的爆炸。截至8月16日上午,爆炸事故共造成112人死亡,另有95人失踪。

就在储藏了大量危险品的爆炸点周围1公里范围内,有3个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商提供的数据显示,合计入住户数超过5600户,此次爆炸事故影响人数将超过1万人。在居住人口如此密集的社区,一个堪比“定时炸弹”的大型危险品仓储项目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查最后顺利获批的?

8月14日下午,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与土地管理局一位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从规划图来看,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所在的土地,规划属性为普通仓储土地。在居民区附近,规划普通仓储基地符合当前监管规范。至于,为何这宗普通仓储土地最终被用作了危险品储存,这不是规划部门的监管职责。

据一位曾介入过天津市城市规划的专家分析,按照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制度,涉及化工等危险品的企业,都要单独选址,这类企业的选址距离居民区的距离要大于5公里,同时,还要考虑风向、河流走向等问题,避免产生环境污染。

但是,当一宗普通仓储用地,获得了城市规划审批以后,其最终承接的营运内容,则不属于规划部门监管。

那么,谁来监管仓储用地作业内容?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设立存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向省一级的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安监部门提出申请,由这两个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也必须由这两个部门颁发。

所以,当一个普通仓储用地被经营危险品的企业获得使用权,就已经绕开了规划层面的选址监管。这家企业只需要获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即可合法运营,其距离居民区的5公里红线限制已经失效。

天津市一高校化工安全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经营化工等危险品的项目只要具有规划许可,即可进入安评、环评环节,这两个环节并不会回溯核实其规划的合理性。

按照国家安监局2001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但是,从本次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的爆炸威力来看,1000米的限制红线远远不够。界面新闻记者现场调查得知,该爆炸源3公里以内的建筑受到爆炸冲击的程度已经造成实际损毁。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2公里以内涉及的住宅项目有6个,1公里以内就有3个,距离爆炸源最近的万科海港城、启航嘉园,均不同程度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部分楼栋甚至造成了主体架构损伤。

和“巧妙绕开”规划层面5公里限制不同,1000米的刚性监管红线也被突破,是明显的违规行为。一位规划专家认为,“1000米是刚性规定,按道理监管部门不可能突破这个红线”。瑞海国际有可能根本没有申请安全资质,属于违规运营。

但是,在14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第二场官方发布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表示,经过前期了解,瑞海公司通过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影响评价手续,取得了安全生产合格报告。瑞海公司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取得了安评报告,这个第三方机构名称为“天津中滨海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有全国甲级安全评价机构资质。

一个甲级安评机构为何敢于突破1000米的刚性红线?天津市一高校化工安全专家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安评资质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由于已经涉及到第三方,安评环节甚至不需要公示即可拿到许可。但是,国内的安评机构评估流程和国际标准相差太多,很大程度上,这个环节只是“一个过场”。

沦为“走过场”的不止是安评环节。事实上,在项目拿到规划许可后,和安评同步进行的还有环评,这部分报告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以考察瑞海国际项目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

据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瑞海国际危化品堆垛环评报告显示,“拟建项目涉及的物料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物料运输、贮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在同步公开的资料里,这个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了公示征求居民意见,发放调查130份,收回了128份,参与调查的公众100%认为这个项目选址合适。

但是,在爆炸事故发生后,这个环评报告里提到的“参与调查的公众100%认为这个项目选址合适”让此次在爆炸事故中受害的社区业主非常愤怒。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距离该项目最近的两个社区里,至少500户业主声称从未听说过这则环评公示,更没有参加过调查报告填写。

界面新闻记者曾在8月16日多次致电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询问环评公示环节操作流程,均未接通电话。

天津区域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投资部负责人称,其所在的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也需要申请环评资质,从他介入的项目环评过程来看,环评审批流程“形同虚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