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抗VEGF带来的眼病变革,如何才能惠及更多患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抗VEGF带来的眼病变革,如何才能惠及更多患者?

国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预计会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加,作为目前治疗手段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抗VEGF类药物,其能否进入医保,关系到患者的可及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金淼

世界卫生组织和和国际防盲协会将每年十月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视力日,呼吁民众关注失明及视力障碍,今年这一天是10月10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目前约有3700万人处于目盲,其中四分之三的盲症病例可以治疗或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国内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为23%,而其中三分之一则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截至2017年,国内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数量约为71万。预计随着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上升,DME患者也会随之增加。

“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已经影响到视力,才到医院来看,我们叫它有临床意义,如果是患者觉得黄斑水肿对他生活影响不大,但是还没有去接受检查,我们叫它非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这部分患者的人群可能会更大。”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城乡、不同区域间的患者对于DME的认识程度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国内DME患者也呈现出不同区域患者就诊率的差异问题。“早期筛查发现的患者,治疗效果远远好于晚期病人,这也是我们呼吁借助医保力量的一个原因,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治疗。”戴虹表示。

在抗VEGF药物问世前,早期治疗DME多使用激光光凝医疗和激素治疗,“激光是延缓患者的疾病的发展,视力不能恢复,或者恢复情况比较差。”戴虹表示。

而激素治疗注射后出现的峰值药物浓度会对视网膜产生较大的毒性作用,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需要进行反复的玻璃体内注射,增加了发生操作性并发症的可能。

“激素治疗的缺点会引起白内障,还有三分之一患者会引起青光眼,但是肯定是比不治疗要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接受采访时表示。

“使用抗VEGF治疗后,能够使患者视力上升,这是抗VEGF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相比,最大的区别。”戴虹说。

在今年5月康柏西普获批DME适应症前,阿柏西普为国内唯一获批用于DME的抗VEGF类药物。阿柏西普2014年被欧洲、美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用于DME引起的视觉障碍,国内DME适应症于2018年2月获批。

“阿柏西普的优势,第一点是它是一个融合性蛋白,除了抗VEGF外,还抗PIGF等,对于几个靶点有拮抗,是一个多把点的药物。而且和VEGF的结合率目前是最高的,这样药物作用就很强。另外阿柏西普药物浓度比市场上其他药物浓度要高,药物浓度高了后,会增加疗效。”孙晓东表示。

但由于经济因素及医疗水平差异,目前在DME中,国内抗VEGF药物使用情况分布也不同,“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不一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不一样,老百姓的认识也不一样。在一些大城市,患者可能为了0.1的视力,花费几万块钱进行治疗。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患者可能会觉得还没有盲,只是视力下降,要掏几万块钱,很难做到。”戴虹说。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因素仍选择激光或激素治疗。

由于患者群体大,考虑到经济负担等因素,不少专家呼吁将针对DME治疗的抗VEGF药物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从而使得患者及早治疗,避免失去视力。毕竟相较于由DME引起的失明,药物投入成本低、患者及社会获益更大。

“在一些国家由于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患者一经发现就开始治疗。国内现在是发现不了那么多、那么早,并且在早发现的病人中也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戴虹说。

孙晓东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此前上海地区的数据显示,DME患者每年接受两针以上的抗VEGF治疗,已经达到了卫生经济学中灾难性的卫生经济支出。

目前针对眼部疾病的其他适应症,已经有抗VEGF药物进入医保,虽然有严格的使用针数的限制,但是通过进入医保,不仅能够使患者得到报销,也能降低药物价格,增加药物可及性。

孙晓东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也有针对DME的新药开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中心研究,未来国内DME患者也能够尽早用上新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抗VEGF带来的眼病变革,如何才能惠及更多患者?

国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预计会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加,作为目前治疗手段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抗VEGF类药物,其能否进入医保,关系到患者的可及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金淼

世界卫生组织和和国际防盲协会将每年十月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视力日,呼吁民众关注失明及视力障碍,今年这一天是10月10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目前约有3700万人处于目盲,其中四分之三的盲症病例可以治疗或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国内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为23%,而其中三分之一则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截至2017年,国内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数量约为71万。预计随着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上升,DME患者也会随之增加。

“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已经影响到视力,才到医院来看,我们叫它有临床意义,如果是患者觉得黄斑水肿对他生活影响不大,但是还没有去接受检查,我们叫它非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这部分患者的人群可能会更大。”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城乡、不同区域间的患者对于DME的认识程度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国内DME患者也呈现出不同区域患者就诊率的差异问题。“早期筛查发现的患者,治疗效果远远好于晚期病人,这也是我们呼吁借助医保力量的一个原因,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治疗。”戴虹表示。

在抗VEGF药物问世前,早期治疗DME多使用激光光凝医疗和激素治疗,“激光是延缓患者的疾病的发展,视力不能恢复,或者恢复情况比较差。”戴虹表示。

而激素治疗注射后出现的峰值药物浓度会对视网膜产生较大的毒性作用,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需要进行反复的玻璃体内注射,增加了发生操作性并发症的可能。

“激素治疗的缺点会引起白内障,还有三分之一患者会引起青光眼,但是肯定是比不治疗要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接受采访时表示。

“使用抗VEGF治疗后,能够使患者视力上升,这是抗VEGF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相比,最大的区别。”戴虹说。

在今年5月康柏西普获批DME适应症前,阿柏西普为国内唯一获批用于DME的抗VEGF类药物。阿柏西普2014年被欧洲、美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用于DME引起的视觉障碍,国内DME适应症于2018年2月获批。

“阿柏西普的优势,第一点是它是一个融合性蛋白,除了抗VEGF外,还抗PIGF等,对于几个靶点有拮抗,是一个多把点的药物。而且和VEGF的结合率目前是最高的,这样药物作用就很强。另外阿柏西普药物浓度比市场上其他药物浓度要高,药物浓度高了后,会增加疗效。”孙晓东表示。

但由于经济因素及医疗水平差异,目前在DME中,国内抗VEGF药物使用情况分布也不同,“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不一样,大城市和小城市不一样,老百姓的认识也不一样。在一些大城市,患者可能为了0.1的视力,花费几万块钱进行治疗。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患者可能会觉得还没有盲,只是视力下降,要掏几万块钱,很难做到。”戴虹说。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因素仍选择激光或激素治疗。

由于患者群体大,考虑到经济负担等因素,不少专家呼吁将针对DME治疗的抗VEGF药物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内,从而使得患者及早治疗,避免失去视力。毕竟相较于由DME引起的失明,药物投入成本低、患者及社会获益更大。

“在一些国家由于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患者一经发现就开始治疗。国内现在是发现不了那么多、那么早,并且在早发现的病人中也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接受治疗。”戴虹说。

孙晓东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此前上海地区的数据显示,DME患者每年接受两针以上的抗VEGF治疗,已经达到了卫生经济学中灾难性的卫生经济支出。

目前针对眼部疾病的其他适应症,已经有抗VEGF药物进入医保,虽然有严格的使用针数的限制,但是通过进入医保,不仅能够使患者得到报销,也能降低药物价格,增加药物可及性。

孙晓东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也有针对DME的新药开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中心研究,未来国内DME患者也能够尽早用上新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