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郭敬明是“史诗级产品经理”,作为导演却还是个弟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郭敬明是“史诗级产品经理”,作为导演却还是个弟弟

郭敬明的每句话都有道理,拍出来的还是《小时代》,就像小学生把知识点都背了,却解不开变了形的考题。

文|娱匠 李贝贝

编辑|小飚

近期的话题综艺《演员请就位》开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看到这多达50位的参加竞演的演员阵容,网友们还是被惊了一下。

不过,最大的风云人物还是担任“导师+评审官”双重角色的四位导演,特别是郭敬明。

他在节目中侃侃而谈,展示了极其丰富扎实的影视表演理论知识,与李诚儒的一番争论中更是尽显了他的好口才与好风度。

那么问题来了,郭敬明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为啥他担任导演的作品口碑最高峰也仅是豆瓣评分不到5分的《小时代》系列呢?

《演员请就位》:演技101?

拼演技的综艺节目,最早火起来的是2017年首播的《演员的诞生》,后续还有《我就是演员》(即《演员的诞生》第二季)、《演员的品格》系列等。

为了突破,《演员请就位》把自己定位成了“导演选角真人秀”,看完演员们的介绍,观众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

脸真熟!

名单里有在主持、综艺节目活跃的“综艺咖”们、 有在热播剧或文艺片中崭露头角的“新面孔”、有年纪不大但已经在影视圈打拼多年的“熟脸”、还包括来自港台地区的艺人梯队。

他们当中不乏有与节目中的四位导演合作过的,比如张榕容、刘雅瑟、赵文浩、于小彤等。甚至连明道、钟欣潼、炎亚纶这种曾经在娱乐圈实红的老牌艺人都参加了!

《演员请就位》炎亚纶

看着这乌泱泱落座的一大片人,观众们的第二个感受恐怕就是——

人真多!

而这些演员们说起自己来参加节目的目的,一些为了找突破、一些为了求教育,还有一些干脆就是想找工作。

也是各有各的难处,最叫人觉得心疼的,莫过于明道了。想不到,这竟然是他今年第一次演戏!更有朋友酒后对他说过,明道,你可能以后都没演男一号的机会了。

而明道在落选后自己也说:这些年都没做过什么成功的事情,“自己都有点看不起自己了。”也是real心酸。

看这么一大帮人来竞争“试镜”机会,简直像在看“演技101”。

四大导演同框,郭敬明够格跟陈凯歌、赵薇、李少红一起吗?

演员虽多,但首期节目看下来,最出风头、最有话题的还是导演席上的四位大咖:陈凯歌、赵薇、李少红、郭敬明。

他们既要担负“选角”的任务,为自己的“战队”招兵买马;又要充当“导师”的角色,给演员们说戏、调教演技;还要兼具“评审官”的职能,对演员们试戏的成果进行点评和选择。

前三位的水平,观众们基本上没什么质疑:陈凯歌是知名国际级大导演、赵薇演而优则导并且拥有获奖实绩、李少红资历很深也挖掘过诸多新人。

到了郭敬明这里,大家都不由得冒出一个问号:以他的本事,配和那三位坐一块儿指点演员吗?

您还别说,真比划起来,郭敬明还挺有两把刷子的。

首先他对于影视表演的方法、技巧的确了解很多,发言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且言之有物,一看就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其次,在董力、郭俊辰加上《悲伤逆流成河》电影版女主角任敏一起排练这部戏的片段时,作为原著作者+编剧的郭敬明亲自上阵帮他们讲戏。

整个协助过程中,他指导的内容都非常详细具体,并且陪他们练习了很久。

而当他们仨正式在节目现场表演了《悲伤逆流成河》的片段之后,助演嘉宾李诚儒立马就开炮了(注意,这也是当期节目里最大的爆点):

①指出演员们表演不佳:讲台词的基本功就不过关。

②嫌弃剧作的内容浅薄:可拍的东西太多了,难道现在年轻人都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

③对原著表达不屑:这就是畅销书?(显然,这里有公开diss郭敬明本人之嫌。)

这段表演,李诚儒用“如坐针毡”来形容自己观看时的感受。对于他的点评,网友们有的认同,“话糙理不糙”;有的则认为李有“倚老卖老”、“特意搞针对”之嫌。

在补录的小黑屋访谈环节里,李诚儒自己也补充了一下,承认当时的发言有不妥当的地方,并强调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想法是:“不能用廉价的表达,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面对“老戏骨”的全方位开炮,郭敬明的脸色显得并不好看。

但随后的回应,却显得有理有节,既针锋相对,又保持了风度。他首先把“演员表现不佳”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护犊子”的发言颇拉现场其他人的好感,并针对“剧作内容浅薄”这一点展开针锋相对的辩驳,称《逆流成河》是“中国第一部讨论校园霸凌的小说(电影)”,主题并非只是“高中生谈恋爱”这么简单。

同时,他还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表示应该先去了解一个东西再去评判,要允许有与自己喜好不同的东西存在。

这波回应,说实话还是很拉好感的。再挑剔的观众也必须承认,在节目上,郭敬明说的话几乎每一句都是有道理的,不光口才出众,对影视表演的理论也有足够的了解,并不是来“混事儿”的。

理论知识这么足,为何实际作品口碑差?

和三位有实绩、有资历、有奖项的前辈们坐在一起,郭敬明并不因为自己的资历最浅而畏首畏尾,仔细算下来,他对于节目上演员们的表演点评,反而比其他人更多更详细。

但回过头来想想,以《小时代》为例,在他亲自下场指导的电影作品中,充斥的是怎样的场面呢?

卧室里扯头花

雪地上大撕哔

光着脚跑高架

“时代姐妹花”要么放肆欢笑,要么放肆哭泣,角色情绪始终在两个极端互相徘徊。以至于现在一搜索《小时代》就会自动关联上“撕*”这个关键词。

这跟郭敬明自己说的那些理论不一样啊!

等到了他化身技术控打造出来的玄幻巨制《爵迹》,更是直接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所有的演员在电影中都是以虚拟形象出现的,各个表情呆板,让人深陷“恐怖谷”,更是看不出来所谓的“演技”。

《爵迹》剧照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陈凯歌曾让香港巨星张国荣完全变成了京剧名伶程蝶衣、让混血面孔的张榕容成了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李少红则发掘出了周迅、陈坤,连赵薇也带出了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杨子姗……

《霸王别姬》剧照

以上提到的这些演员,要么在他们的作品中贡献了职业生涯中最具光彩的演出,要么在随后的演艺生涯中以“演技”见长,那么经过郭敬明之手塑造出的一众演员呢?

郭碧婷还是那个“木头美人”,陈学冬转型演主旋律都被吐槽“面瘫机器人”,郭采洁虽有天分但后续始终没有出色作品……

至于其中演艺成绩最出众的杨幂(最早还是李少红带她入行),曾经宣称要做“人民的演员”,可演技多年来一直被诟病,连她的亲粉丝都看不下去了。

可见,和郭敬明的合作,并没有让他们的演技在当时及以后获得成长。带给他们的,或许只是一时的热度与流量。

《小时代》系列4部平均豆瓣得分才4.7(第2部是系列中得分最高的,4.9分),《爵迹》才3.8分,郭敬明为之奋起辩护的《悲伤逆流成河》(他担任编剧)是他参与制作的作品中得分最高的,但也仅仅是5.9分而已。

懂了那么多大道理,然而还是导不出好戏。

真正的大导演是怎么调教演员的?

纵观郭敬明的实际导演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画面极其精致、人物设定极其刻板、情感表达极其夸张、情节设置极其狗血。

或许如今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展示的那些对影视表演的理论知识,是他痛定思痛后认真学习研读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来说,郭敬明知耻而后勇,学习精神值得称赞。

只是,同场和陈凯歌等人调教演员的方式一对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同样是给演员说戏,郭敬明对董力等人的指导非常具体详细,甚至连表演的物理范围都给划定了。

郭敬明的指导普遍是在讲理论,像做数学题一样,分析了题干过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从这一点上看,郭敬明是非常称职的老板和产品经理,对下属提出清晰明确的需求,和他这样的人共事绝对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作为导演,作为艺术家,他显得过于工业化、模式化,没有给演员自行理解发挥的余地,也少了艺术的那份灵感。

而到了陈凯歌这里,他强调最多的是“想想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指导陈若轩时,他说想想对面的人是你的父亲,你会有什么感受。陈凯歌在意的是情感。

而李少红、赵薇也始终强调,让演员们自己多想想,多悟一下。

对于资历尚浅的新人(或者不想动脑思考的演员)来说,或许郭敬明的讲戏方式更具有指导性——毕竟人家都给你画好重点了。但仔细琢磨一下,被导演点明但不说破之后悟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表演毕竟不是数学题,只要套公式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答案,对于演员来说是如此,对于导演来说更是如此。

郭敬明是史诗级的产品经理,但真的论导演,他还是个弟弟

郭敬明懂了很多道理,然而并导不出让人心服口服的好戏。这让人想起春秋战国时留下了“纸上谈兵”这个笑柄的赵括。

但术业有专攻,让军事理论大师亲临战场指挥战斗,本身就是很荒唐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说,不谈作家这个本业,郭敬明是个成功的商人,是优秀的营销专家,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如果他做产品经理,那将是史诗级的人才。这样的才能,或许做制片人更加适合。

但真的以作品来论成败,虽然在风口上推出的《小时代》系列赢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口碑一塌糊涂,依仗得更多的是看《小时代》系列长大的一代青少年的力挺。

《小时代》海报

等到了野心更大、成本更高的《爵迹》,年少情怀的红利吃完,作为导演信用透支的郭敬明就遭遇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那一次的失败,曾让一向表现得自信强势的他当众落泪。

当然,审美方面表现得日常在线的他,究竟是真的实际水平就到这儿了,还是认为只有这些才能有效打动观众收割票房,这个答案,恐怕就只有郭敬明自己心里才最清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敬明

  • 郭敬明新戏开机 00小花饶嘉迪挑梁女二
  • 《月鳞绮纪》官宣演员阵容,新人演员饶嘉迪女二惊喜亮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郭敬明是“史诗级产品经理”,作为导演却还是个弟弟

郭敬明的每句话都有道理,拍出来的还是《小时代》,就像小学生把知识点都背了,却解不开变了形的考题。

文|娱匠 李贝贝

编辑|小飚

近期的话题综艺《演员请就位》开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看到这多达50位的参加竞演的演员阵容,网友们还是被惊了一下。

不过,最大的风云人物还是担任“导师+评审官”双重角色的四位导演,特别是郭敬明。

他在节目中侃侃而谈,展示了极其丰富扎实的影视表演理论知识,与李诚儒的一番争论中更是尽显了他的好口才与好风度。

那么问题来了,郭敬明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为啥他担任导演的作品口碑最高峰也仅是豆瓣评分不到5分的《小时代》系列呢?

《演员请就位》:演技101?

拼演技的综艺节目,最早火起来的是2017年首播的《演员的诞生》,后续还有《我就是演员》(即《演员的诞生》第二季)、《演员的品格》系列等。

为了突破,《演员请就位》把自己定位成了“导演选角真人秀”,看完演员们的介绍,观众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

脸真熟!

名单里有在主持、综艺节目活跃的“综艺咖”们、 有在热播剧或文艺片中崭露头角的“新面孔”、有年纪不大但已经在影视圈打拼多年的“熟脸”、还包括来自港台地区的艺人梯队。

他们当中不乏有与节目中的四位导演合作过的,比如张榕容、刘雅瑟、赵文浩、于小彤等。甚至连明道、钟欣潼、炎亚纶这种曾经在娱乐圈实红的老牌艺人都参加了!

《演员请就位》炎亚纶

看着这乌泱泱落座的一大片人,观众们的第二个感受恐怕就是——

人真多!

而这些演员们说起自己来参加节目的目的,一些为了找突破、一些为了求教育,还有一些干脆就是想找工作。

也是各有各的难处,最叫人觉得心疼的,莫过于明道了。想不到,这竟然是他今年第一次演戏!更有朋友酒后对他说过,明道,你可能以后都没演男一号的机会了。

而明道在落选后自己也说:这些年都没做过什么成功的事情,“自己都有点看不起自己了。”也是real心酸。

看这么一大帮人来竞争“试镜”机会,简直像在看“演技101”。

四大导演同框,郭敬明够格跟陈凯歌、赵薇、李少红一起吗?

演员虽多,但首期节目看下来,最出风头、最有话题的还是导演席上的四位大咖:陈凯歌、赵薇、李少红、郭敬明。

他们既要担负“选角”的任务,为自己的“战队”招兵买马;又要充当“导师”的角色,给演员们说戏、调教演技;还要兼具“评审官”的职能,对演员们试戏的成果进行点评和选择。

前三位的水平,观众们基本上没什么质疑:陈凯歌是知名国际级大导演、赵薇演而优则导并且拥有获奖实绩、李少红资历很深也挖掘过诸多新人。

到了郭敬明这里,大家都不由得冒出一个问号:以他的本事,配和那三位坐一块儿指点演员吗?

您还别说,真比划起来,郭敬明还挺有两把刷子的。

首先他对于影视表演的方法、技巧的确了解很多,发言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且言之有物,一看就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其次,在董力、郭俊辰加上《悲伤逆流成河》电影版女主角任敏一起排练这部戏的片段时,作为原著作者+编剧的郭敬明亲自上阵帮他们讲戏。

整个协助过程中,他指导的内容都非常详细具体,并且陪他们练习了很久。

而当他们仨正式在节目现场表演了《悲伤逆流成河》的片段之后,助演嘉宾李诚儒立马就开炮了(注意,这也是当期节目里最大的爆点):

①指出演员们表演不佳:讲台词的基本功就不过关。

②嫌弃剧作的内容浅薄:可拍的东西太多了,难道现在年轻人都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

③对原著表达不屑:这就是畅销书?(显然,这里有公开diss郭敬明本人之嫌。)

这段表演,李诚儒用“如坐针毡”来形容自己观看时的感受。对于他的点评,网友们有的认同,“话糙理不糙”;有的则认为李有“倚老卖老”、“特意搞针对”之嫌。

在补录的小黑屋访谈环节里,李诚儒自己也补充了一下,承认当时的发言有不妥当的地方,并强调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想法是:“不能用廉价的表达,来引起广泛的共鸣”。

面对“老戏骨”的全方位开炮,郭敬明的脸色显得并不好看。

但随后的回应,却显得有理有节,既针锋相对,又保持了风度。他首先把“演员表现不佳”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护犊子”的发言颇拉现场其他人的好感,并针对“剧作内容浅薄”这一点展开针锋相对的辩驳,称《逆流成河》是“中国第一部讨论校园霸凌的小说(电影)”,主题并非只是“高中生谈恋爱”这么简单。

同时,他还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表示应该先去了解一个东西再去评判,要允许有与自己喜好不同的东西存在。

这波回应,说实话还是很拉好感的。再挑剔的观众也必须承认,在节目上,郭敬明说的话几乎每一句都是有道理的,不光口才出众,对影视表演的理论也有足够的了解,并不是来“混事儿”的。

理论知识这么足,为何实际作品口碑差?

和三位有实绩、有资历、有奖项的前辈们坐在一起,郭敬明并不因为自己的资历最浅而畏首畏尾,仔细算下来,他对于节目上演员们的表演点评,反而比其他人更多更详细。

但回过头来想想,以《小时代》为例,在他亲自下场指导的电影作品中,充斥的是怎样的场面呢?

卧室里扯头花

雪地上大撕哔

光着脚跑高架

“时代姐妹花”要么放肆欢笑,要么放肆哭泣,角色情绪始终在两个极端互相徘徊。以至于现在一搜索《小时代》就会自动关联上“撕*”这个关键词。

这跟郭敬明自己说的那些理论不一样啊!

等到了他化身技术控打造出来的玄幻巨制《爵迹》,更是直接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所有的演员在电影中都是以虚拟形象出现的,各个表情呆板,让人深陷“恐怖谷”,更是看不出来所谓的“演技”。

《爵迹》剧照

而从另一个维度来看,陈凯歌曾让香港巨星张国荣完全变成了京剧名伶程蝶衣、让混血面孔的张榕容成了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李少红则发掘出了周迅、陈坤,连赵薇也带出了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杨子姗……

《霸王别姬》剧照

以上提到的这些演员,要么在他们的作品中贡献了职业生涯中最具光彩的演出,要么在随后的演艺生涯中以“演技”见长,那么经过郭敬明之手塑造出的一众演员呢?

郭碧婷还是那个“木头美人”,陈学冬转型演主旋律都被吐槽“面瘫机器人”,郭采洁虽有天分但后续始终没有出色作品……

至于其中演艺成绩最出众的杨幂(最早还是李少红带她入行),曾经宣称要做“人民的演员”,可演技多年来一直被诟病,连她的亲粉丝都看不下去了。

可见,和郭敬明的合作,并没有让他们的演技在当时及以后获得成长。带给他们的,或许只是一时的热度与流量。

《小时代》系列4部平均豆瓣得分才4.7(第2部是系列中得分最高的,4.9分),《爵迹》才3.8分,郭敬明为之奋起辩护的《悲伤逆流成河》(他担任编剧)是他参与制作的作品中得分最高的,但也仅仅是5.9分而已。

懂了那么多大道理,然而还是导不出好戏。

真正的大导演是怎么调教演员的?

纵观郭敬明的实际导演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画面极其精致、人物设定极其刻板、情感表达极其夸张、情节设置极其狗血。

或许如今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展示的那些对影视表演的理论知识,是他痛定思痛后认真学习研读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来说,郭敬明知耻而后勇,学习精神值得称赞。

只是,同场和陈凯歌等人调教演员的方式一对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同样是给演员说戏,郭敬明对董力等人的指导非常具体详细,甚至连表演的物理范围都给划定了。

郭敬明的指导普遍是在讲理论,像做数学题一样,分析了题干过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从这一点上看,郭敬明是非常称职的老板和产品经理,对下属提出清晰明确的需求,和他这样的人共事绝对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作为导演,作为艺术家,他显得过于工业化、模式化,没有给演员自行理解发挥的余地,也少了艺术的那份灵感。

而到了陈凯歌这里,他强调最多的是“想想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指导陈若轩时,他说想想对面的人是你的父亲,你会有什么感受。陈凯歌在意的是情感。

而李少红、赵薇也始终强调,让演员们自己多想想,多悟一下。

对于资历尚浅的新人(或者不想动脑思考的演员)来说,或许郭敬明的讲戏方式更具有指导性——毕竟人家都给你画好重点了。但仔细琢磨一下,被导演点明但不说破之后悟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表演毕竟不是数学题,只要套公式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答案,对于演员来说是如此,对于导演来说更是如此。

郭敬明是史诗级的产品经理,但真的论导演,他还是个弟弟

郭敬明懂了很多道理,然而并导不出让人心服口服的好戏。这让人想起春秋战国时留下了“纸上谈兵”这个笑柄的赵括。

但术业有专攻,让军事理论大师亲临战场指挥战斗,本身就是很荒唐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说,不谈作家这个本业,郭敬明是个成功的商人,是优秀的营销专家,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如果他做产品经理,那将是史诗级的人才。这样的才能,或许做制片人更加适合。

但真的以作品来论成败,虽然在风口上推出的《小时代》系列赢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口碑一塌糊涂,依仗得更多的是看《小时代》系列长大的一代青少年的力挺。

《小时代》海报

等到了野心更大、成本更高的《爵迹》,年少情怀的红利吃完,作为导演信用透支的郭敬明就遭遇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滑铁卢,那一次的失败,曾让一向表现得自信强势的他当众落泪。

当然,审美方面表现得日常在线的他,究竟是真的实际水平就到这儿了,还是认为只有这些才能有效打动观众收割票房,这个答案,恐怕就只有郭敬明自己心里才最清楚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