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吴晓波前仆,罗振宇后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吴晓波前仆,罗振宇后继

罗辑思维能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吗?

文|刺猬公社 语境

编辑|Tim

10月15日,罗辑思维预告了罗振宇跨年演讲的主题——“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是什么”,同时也公布了第一位学术团队嘉宾,经济学家何帆。

从2016年起,新年跨年节目逐渐在娱乐版图的基础上,被开拓出一片思想领地。罗振宇和吴晓波就是两位开拓者代表。

去年的跨年大战中,吴晓波担任了浙江卫视“思想跨年”的节目总策划,同时也在个人年终秀上,连续第四年对一年的经济形势做了总结。

罗振宇则是第三年和深圳卫视合作,他为准备长达4小时的跨年演讲,筹备数月之久。

跨年演讲的老朋友吴晓波,刚刚经历了一场上市“滑铁卢”。他旗下的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预案,在拉锯大半年后,最终在今年9月底以终止交易告终。

巴九灵方面表示依然会在资本市场上前进,继续并购或独立IPO都是选项,具体需视情况而定。

而罗振宇也要忙着上市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10月15日公布的一项文件显示,由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上市进程终于有了实质进展:正在接受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目标是冲刺科创板。

罗振宇会先人一步,打响知识付费股的第一枪吗?

罗辑思维IPO终提上日程

10月15日晚,北京证监局公布了最新的辅导信息情况: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辑思维)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截自证监会网站

罗辑思维最早被传出IPO的消息是在2017年7月。

当时,罗辑思维被爆出将启动Pre-IPO融资,一份网传的罗辑思维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显示,罗辑思维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请,目标于2019年底前登陆创业板。

图片来源:雷帝触网

文件截图还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季度,罗辑思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亿、2.89亿及1.51亿;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及3805万元。

罗振宇对此大方回应:用心做,有愿景,没计划。

他表示,“罗辑思维还是个初创公司,当前一切的中心都是做好产品,伺候好用户”,还顺便给得到App打了个广告,“欢迎每周二晚八点参加我们公司的直播例会,心大、嘴漏、啥都说”。

不过,根据天眼查上罗辑思维的融资信息,罗辑思维的确在2017年9月,被爆出Pre-IPO消息不久,就获得了来自腾讯、红杉资本、英雄互娱等机构的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

此次中金公司提交的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首次公布了罗辑思维的拟上市路线:辅导前期准备工作始于2018年12月,持续至今年8月,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这个时间线与当初媒体爆出的消息“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请,目标于2019年底前登陆创业板”,相去不远。

由此,当初网传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北京证监局的公开文件相当于官宣。从目前知识付费公司发展情况来看,罗辑思维也确实是最有希望冲击“知识付费第一股”的企业。

从罗胖到“去罗胖”

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而罗振宇的生意始于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他的个人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在YouTube、优酷上首播,以周播的形式更新,同名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也开通运营,每天推送一条罗振宇的60秒语音。

作为经验丰富的财经媒体人,罗振宇对书籍内容的分享与解读,迅速俘获了一批具有强烈知识需求的年轻用户。节目上线半年后,陆续获得了顺为资本、启明创投的投资,并在2015年10月完成了数亿级的B轮融资。

2015年12月,得到App上线。这是由罗辑思维团队打造了一款主打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的APP,涵盖商业、互联网、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多个领域内容。至此,罗振宇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的“主讲人”,而是超脱出个人层面,走向更开阔的商业空间。

作为最早实行知识付费变现的平台之一,得到App对于开启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功不可没。

据公开资料,《李翔商业内参》上线3个月,7万用户订阅,营收1400万元;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1个月内订阅量突破5万,收入达1000万元。得到App更是在上线1年后,注册用户超过300万,实现营收过亿。

罗辑思维方面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得到APP总用户已突破3000万。

2018年,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和“得到App”两大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罗振宇和团队又推出了“少年得到App”,专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

虽然商业化道路还算顺风顺水,但罗振宇一路走来也没少挨骂。

2017年3月,《罗辑思维》节目暂停了视频形式的更新,并以日播的音频形式在得到App上播出,不再全平台分发。不少老粉丝不满于节目时长的缩短和内容质量的下降。

就在前不久,因为暴风影音冯鑫被抓一事,有人总结了罗振宇近年来的“打脸史”——罗振宇曾经在不同场合力挺过黄太吉、暴风影音、锤子、OFO,后来这些被预测的公司在2019年相继摔了跟头,也让他颇受质疑。

近期,罗振宇参加了新一季《奇葩说》的节目录制,有一位现场观众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gnshe),录制时听到其他观众表达自己对罗振宇的反感,感觉他的套路特别深,很像给你洗脑的奸商。

罗振宇一直不避讳谈自己商人的角色。在此前播出的《奇葩说》一期节目,对于网友对自己“兜售知识的臭奸商”一称,罗振宇回应称“感到很光荣”。

作为一个企业家,罗振宇的确是成功的。从罗辑思维的上市准备足以说明公司良好的盈利状况。

从36Kr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互联网商学院好评榜可以看出,用户整体对得到App的满意度颇高,好评率高达66.7%,排在榜单第二。

图片来源:36Kr

新一期得到大学秋季班开学典礼将在10月27日举行。在新的课程表下方有老学员留言:“一贯的高品控,促成了每届课程高迭代率的标准,从另一方面更好地启发了不同的学员。出来得到大学的时候,只以为它是在传授知识。即将毕业时才明白,它是建立了一个系统。”

知识付费的正名一跃

从内容到平台,从IP到公司,罗辑思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组织架构和健康的商业模式,谋求上市是合理的。

知识付费行业始终没有出现一家上市公司,与其本身的行业性质有关。

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分析师张鹏翼向科创板日报表示,“知识付费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纯知识付费,一类是运营成一个圈子。如果做单纯知识付费,生命周期可能会很短。”

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创始人景奉平补充,“很多个人IP、大V,后期增长难以为继,就是这个原因。客户粘性不佳,就得引流,而现如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其成长的天花板也就显现了。”

罗辑思维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头部公司,在今年已经出现了天花板。刺猬公社此前在《「得到」遭遇第一层天花板》一文中曾分析过,由于平台头部大V的透支等原因,用户增长陷入瓶颈期,平台在内容输出上不能满足用户的知识诉求。

罗振宇有着把知识付费这个赛道做大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延伸方向就是教育。在他和团队的规划下,罗辑思维不仅打造了像得到App这样的中坚力量产品,而且正在从单纯的线上知识服务产品,向教育属性更强的实体“得到大学”拓展,并依靠线上线下联动。这一部分弥补了得到App上对于圈子运营的欠缺。

此外,相比于吴晓波频道对吴晓波个人IP的依赖,罗辑思维基本实现了去罗振宇化。

今年3月份,全通教育披露收购巴九灵的预案后,深交所问询函提及的重点之一,就是此次重组是否有吴晓波 “个人IP证券化”的嫌疑。

尽管吴晓波频道已经搭建了自己的内容生产流水线、扩充团队,比较吴晓波对四个业务板块的影响力和各板块的营收能力,不难发现,吴晓波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吴晓波对各业务板块影响力

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截自全通教育对重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樊登读书也是如此,《得到向左,樊登向右》一文曾对比过得到与樊登读书的区别:得到活成了系统,“樊登”却离不开樊登。樊登读书的公司壁垒完全基于樊登个人,内容输出即从选书到讲书,都完全依赖于樊登个人。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风险极高。

如果日后樊登读书想要IPO,首先要解决的如何“去樊登化”。

而罗振宇个人对于公司的存在不强,能够弱化“个人IP证券化”嫌疑。比如,打开得到App,有没有罗振宇,似乎都不会影响用户使用App。

罗辑思维冲刺的科创板。今年6月13日正式开板,面向的是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在政策上处于利好环境。

同花顺财经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国庆假期后科创板审核加速,未来两个多月科创板公司数量或迎来一波明显“扩容”。

但在科创板日报的报道中,有来自投资、券商等领域的多个专家并不看好罗辑思维冲刺科创板。

其中一个原因是,科创板对于行业要求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六大行业,罗辑思维整体的经营模式与其聚焦硬科技行业有较大的差距,不符合当前定位。

另一个原因是,上交所对拟上市企业的科技含量审核要求很高,罗辑思维不符合科技含量要求,除非在未来,科创板上市的要求降低。

同时,该报道中也有数位专家认为软科学也是科技,科创板的初期以硬科技为主,但也需要接纳模式创新类企业。

从2015年开始起步到现在的短短4年,从得到、樊登、知乎的萌芽生长,到各类平台都在开发自己的内容付费版块,知识付费经历了内容形式、服务方式、社群组织形态等变化甚至变革。

今年的上海文创节上,有书创始人雷文涛这样评价中国的知识付费产业:“我们是率先的探路者,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尝试。在美国、在欧洲,都没有一种教育的产品形态像中国的知识付费产品一样。”

如果罗辑思维能够成功冲击科创板,对于中国独特的知识付费行业来说,都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吴晓波前仆,罗振宇后继

罗辑思维能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吗?

文|刺猬公社 语境

编辑|Tim

10月15日,罗辑思维预告了罗振宇跨年演讲的主题——“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是什么”,同时也公布了第一位学术团队嘉宾,经济学家何帆。

从2016年起,新年跨年节目逐渐在娱乐版图的基础上,被开拓出一片思想领地。罗振宇和吴晓波就是两位开拓者代表。

去年的跨年大战中,吴晓波担任了浙江卫视“思想跨年”的节目总策划,同时也在个人年终秀上,连续第四年对一年的经济形势做了总结。

罗振宇则是第三年和深圳卫视合作,他为准备长达4小时的跨年演讲,筹备数月之久。

跨年演讲的老朋友吴晓波,刚刚经历了一场上市“滑铁卢”。他旗下的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预案,在拉锯大半年后,最终在今年9月底以终止交易告终。

巴九灵方面表示依然会在资本市场上前进,继续并购或独立IPO都是选项,具体需视情况而定。

而罗振宇也要忙着上市了。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10月15日公布的一项文件显示,由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上市进程终于有了实质进展:正在接受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目标是冲刺科创板。

罗振宇会先人一步,打响知识付费股的第一枪吗?

罗辑思维IPO终提上日程

10月15日晚,北京证监局公布了最新的辅导信息情况: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辑思维)选择在科创板上市,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截自证监会网站

罗辑思维最早被传出IPO的消息是在2017年7月。

当时,罗辑思维被爆出将启动Pre-IPO融资,一份网传的罗辑思维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显示,罗辑思维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请,目标于2019年底前登陆创业板。

图片来源:雷帝触网

文件截图还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季度,罗辑思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亿、2.89亿及1.51亿;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60万元、4462万元及3805万元。

罗振宇对此大方回应:用心做,有愿景,没计划。

他表示,“罗辑思维还是个初创公司,当前一切的中心都是做好产品,伺候好用户”,还顺便给得到App打了个广告,“欢迎每周二晚八点参加我们公司的直播例会,心大、嘴漏、啥都说”。

不过,根据天眼查上罗辑思维的融资信息,罗辑思维的确在2017年9月,被爆出Pre-IPO消息不久,就获得了来自腾讯、红杉资本、英雄互娱等机构的融资,交易金额未披露。

此次中金公司提交的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首次公布了罗辑思维的拟上市路线:辅导前期准备工作始于2018年12月,持续至今年8月,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这个时间线与当初媒体爆出的消息“2018年下半年提交A股IPO申请,目标于2019年底前登陆创业板”,相去不远。

由此,当初网传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北京证监局的公开文件相当于官宣。从目前知识付费公司发展情况来看,罗辑思维也确实是最有希望冲击“知识付费第一股”的企业。

从罗胖到“去罗胖”

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而罗振宇的生意始于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他的个人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在YouTube、优酷上首播,以周播的形式更新,同名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也开通运营,每天推送一条罗振宇的60秒语音。

作为经验丰富的财经媒体人,罗振宇对书籍内容的分享与解读,迅速俘获了一批具有强烈知识需求的年轻用户。节目上线半年后,陆续获得了顺为资本、启明创投的投资,并在2015年10月完成了数亿级的B轮融资。

2015年12月,得到App上线。这是由罗辑思维团队打造了一款主打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的APP,涵盖商业、互联网、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多个领域内容。至此,罗振宇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的“主讲人”,而是超脱出个人层面,走向更开阔的商业空间。

作为最早实行知识付费变现的平台之一,得到App对于开启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功不可没。

据公开资料,《李翔商业内参》上线3个月,7万用户订阅,营收1400万元;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1个月内订阅量突破5万,收入达1000万元。得到App更是在上线1年后,注册用户超过300万,实现营收过亿。

罗辑思维方面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得到APP总用户已突破3000万。

2018年,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和“得到App”两大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罗振宇和团队又推出了“少年得到App”,专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

虽然商业化道路还算顺风顺水,但罗振宇一路走来也没少挨骂。

2017年3月,《罗辑思维》节目暂停了视频形式的更新,并以日播的音频形式在得到App上播出,不再全平台分发。不少老粉丝不满于节目时长的缩短和内容质量的下降。

就在前不久,因为暴风影音冯鑫被抓一事,有人总结了罗振宇近年来的“打脸史”——罗振宇曾经在不同场合力挺过黄太吉、暴风影音、锤子、OFO,后来这些被预测的公司在2019年相继摔了跟头,也让他颇受质疑。

近期,罗振宇参加了新一季《奇葩说》的节目录制,有一位现场观众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gnshe),录制时听到其他观众表达自己对罗振宇的反感,感觉他的套路特别深,很像给你洗脑的奸商。

罗振宇一直不避讳谈自己商人的角色。在此前播出的《奇葩说》一期节目,对于网友对自己“兜售知识的臭奸商”一称,罗振宇回应称“感到很光荣”。

作为一个企业家,罗振宇的确是成功的。从罗辑思维的上市准备足以说明公司良好的盈利状况。

从36Kr最新发布的2019年度互联网商学院好评榜可以看出,用户整体对得到App的满意度颇高,好评率高达66.7%,排在榜单第二。

图片来源:36Kr

新一期得到大学秋季班开学典礼将在10月27日举行。在新的课程表下方有老学员留言:“一贯的高品控,促成了每届课程高迭代率的标准,从另一方面更好地启发了不同的学员。出来得到大学的时候,只以为它是在传授知识。即将毕业时才明白,它是建立了一个系统。”

知识付费的正名一跃

从内容到平台,从IP到公司,罗辑思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组织架构和健康的商业模式,谋求上市是合理的。

知识付费行业始终没有出现一家上市公司,与其本身的行业性质有关。

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分析师张鹏翼向科创板日报表示,“知识付费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纯知识付费,一类是运营成一个圈子。如果做单纯知识付费,生命周期可能会很短。”

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创始人景奉平补充,“很多个人IP、大V,后期增长难以为继,就是这个原因。客户粘性不佳,就得引流,而现如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其成长的天花板也就显现了。”

罗辑思维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头部公司,在今年已经出现了天花板。刺猬公社此前在《「得到」遭遇第一层天花板》一文中曾分析过,由于平台头部大V的透支等原因,用户增长陷入瓶颈期,平台在内容输出上不能满足用户的知识诉求。

罗振宇有着把知识付费这个赛道做大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延伸方向就是教育。在他和团队的规划下,罗辑思维不仅打造了像得到App这样的中坚力量产品,而且正在从单纯的线上知识服务产品,向教育属性更强的实体“得到大学”拓展,并依靠线上线下联动。这一部分弥补了得到App上对于圈子运营的欠缺。

此外,相比于吴晓波频道对吴晓波个人IP的依赖,罗辑思维基本实现了去罗振宇化。

今年3月份,全通教育披露收购巴九灵的预案后,深交所问询函提及的重点之一,就是此次重组是否有吴晓波 “个人IP证券化”的嫌疑。

尽管吴晓波频道已经搭建了自己的内容生产流水线、扩充团队,比较吴晓波对四个业务板块的影响力和各板块的营收能力,不难发现,吴晓波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吴晓波对各业务板块影响力

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截自全通教育对重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樊登读书也是如此,《得到向左,樊登向右》一文曾对比过得到与樊登读书的区别:得到活成了系统,“樊登”却离不开樊登。樊登读书的公司壁垒完全基于樊登个人,内容输出即从选书到讲书,都完全依赖于樊登个人。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风险极高。

如果日后樊登读书想要IPO,首先要解决的如何“去樊登化”。

而罗振宇个人对于公司的存在不强,能够弱化“个人IP证券化”嫌疑。比如,打开得到App,有没有罗振宇,似乎都不会影响用户使用App。

罗辑思维冲刺的科创板。今年6月13日正式开板,面向的是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在政策上处于利好环境。

同花顺财经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国庆假期后科创板审核加速,未来两个多月科创板公司数量或迎来一波明显“扩容”。

但在科创板日报的报道中,有来自投资、券商等领域的多个专家并不看好罗辑思维冲刺科创板。

其中一个原因是,科创板对于行业要求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六大行业,罗辑思维整体的经营模式与其聚焦硬科技行业有较大的差距,不符合当前定位。

另一个原因是,上交所对拟上市企业的科技含量审核要求很高,罗辑思维不符合科技含量要求,除非在未来,科创板上市的要求降低。

同时,该报道中也有数位专家认为软科学也是科技,科创板的初期以硬科技为主,但也需要接纳模式创新类企业。

从2015年开始起步到现在的短短4年,从得到、樊登、知乎的萌芽生长,到各类平台都在开发自己的内容付费版块,知识付费经历了内容形式、服务方式、社群组织形态等变化甚至变革。

今年的上海文创节上,有书创始人雷文涛这样评价中国的知识付费产业:“我们是率先的探路者,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尝试。在美国、在欧洲,都没有一种教育的产品形态像中国的知识付费产品一样。”

如果罗辑思维能够成功冲击科创板,对于中国独特的知识付费行业来说,都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