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36岁的郭敬明“长不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36岁的郭敬明“长不大”

年届不惑的郭敬明还在唱“青春调儿”,却已没有人再为“郭氏青春”买单。“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已经到了不得不“长大”的时候。

图片来源:IC Photo

文|燃财经  赵磊

编辑|魏佳

一档新上线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将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郭敬明送回了舆论中心。

作为四位导演导师之一的郭敬明是这部综艺的话题担当,他与助场嘉宾、老戏骨李成儒之间的一段唇枪舌战成功引爆流量,“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的热搜达到1.7亿阅读量和2.2万讨论量,郭敬明由此获封“最佳辩手”,同时将这部导演选秀真人秀带出了圈。

争论源于李成儒对郭敬明小说改编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一个表演片段的质疑,在他看来,从艺术上和主题上这段表演都有很大的问题,即青年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和导演选段不合适,并质疑《悲伤逆流成河》这本曾经的畅销书给年轻人传递了不好的价值取向。

郭敬明面色不善,他抢过主持人沙溢的话头直接发起反击,并说出了网上广泛传播的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这段话成功引起网上争论,有人认为郭敬明的回应有礼有节,也有人认为郭敬明说了“正确的废话”,巧妙回避了“作品品质”这一问题的核心。

自郭敬明出道以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永远是“争议”二字,作品质量、抄袭、性侵传闻等等,凭借这种“争议体质”,他成了中国文化界“黑红”的典范,坐拥4115万微博粉丝,借着名气和流量,从作家先后转型为出版商、导演、经纪人、出品人,不断拓展事业版图。

郭敬明主要身份及商业成绩。制图 / 燃财经

在郭敬明身上,“商人”的标签要大于其他,因为这个身份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这是作为作家和导演的郭敬明不能企及的,但自从《小时代》三部曲之后,《爵迹1》票房口碑双输,《爵迹2》被迫改档,他担任法人的几家公司被注销,旗下多位金牌艺人相继跳槽,郭敬明的商业号召力明显不及以前。

事业遭遇滑铁卢,36岁的郭敬明迎来了“中年危机”,不管作为作家、导演,还是商人,他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演员请就位》只是诸多机会中的一个,但眼光一直盯着“青春市场”,离不开“情情爱爱”,郭敬明的转型将会十分艰难。

“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已经到了不得不“长大”的时候。

从作家到商人

2001年,18岁的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这个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彼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不只是高考蹊径,也成为汇聚国内有文学才华的年轻人、培育新人作家的良圃,一股青春文学的新风从新概念吹出,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压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失语的传统文学,成为市场化的最大受益者。

郭敬明是这批80后作家中借势起飞的佼佼者,从2001年起到2011年12月《小时代3.0刺金时代》出版,这是郭敬明作为作家的黄金十年。他牢牢抓住了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完成了事业的原始积累。

据开卷市场报告分析,从1998年到2008年,国内青春文学走过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2001年到2004年是国内青春文学的成长期,大批80后作者脱颖而出,其中的代表便是出版了《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的韩寒和出版了《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

2007年,郭敬明以2100万版税首次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并在此后的2008年和2011年两度登顶。据燃财经统计,郭敬明连续十二年上榜的版税累计为1.63亿元,即便到了2016年,已经三年未出新书的郭敬明版税收入依然有1500万。不过,其排名早已跌出前十。

燃财经据公开资料整理

2004年起,国内青春文学市场迎来爆发,作者群体扩大,作品数量井喷,青春文学板块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升级,策划与营销领域的创新也达到了高峰。

郭敬明嗅觉敏锐,此时单打独斗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已经成名的他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成立团队势在必行。2004年,由春风文艺投资的“岛”工作室成立,郭敬明任主编,面向青春校园人群,出版“岛”系列杂志型图书。

2006年6月,经过模式验证,郭敬明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单干,正式把文学变成了生意,把个人体验式创作转变为团队集体工业化生产;10月,《岛》书系暂停,新杂志《最小说》创刊,旨在刊登最优秀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力求打造成年轻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杂志。

《最小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在青春文学市场独领风骚,更是在发行量上盖过了传统文学期刊,“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评选投票,《最小说》高登榜首,远超第二名的《读者》,独占四成以上份额。2010年,《最小说》发行量每期超过100万,出版人路金波替郭敬明算过一笔账,《最小说》每发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块钱,每年都是近千万元收入。

由于掌握了“流量入口”,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几乎成了郭敬明的“后花园”,青春文学领域的新人作者都要通过这道门才能走到读者面前,郭敬明由此笼络了一批优秀作者,著名的笛安、落落、安东尼都签在郭敬明旗下,出版事业的稳步发展让郭敬明从作家顺利转型为老板。

生意越做越大,郭敬明在2010年新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更多业务。

据创业邦报道,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艺人经纪公司。郭敬明签约了近百个文字、绘画作者,为每位签约作家配备专职编辑,最世旗下的《最小说》、《最漫画》等平台是他们开设专栏、接受采访、发表连载的平台。同时,还安排不同的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漫画家等组合合作出书。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丝也会帮着摇旗呐喊。

此时的郭敬明如日中天,2010年,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新公司最世文化成立,原公司成为子公司。2013年,A股上市公司华策影视欲以1.8亿人民币金额投资最世文化,获得后者26%的股权,按照华策当时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达到6.92亿,是当初注册资本的138倍。华策的年报显示,这笔交易最终没有完成,仅仅支付2000万,华策持股为零,但未披露更详细的原因。

青春文学市场终究还是块小蛋糕,郭敬明深知作家的版税收入有天花板,而且青春文学作为一种市场化消费品,生命力并不长久,要想让自己的作品价值最大化,必须从文学这个源头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此时的郭老板,已经通过青春文学领域的布局积累了资金、IP作品和粉丝人气,可谓万事俱备。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

2012年底,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出版一年后,《小时代》改编电影就被搬上日程,郭敬明正式从作家、出版人转型,亲自担任编剧、导演,半年后的2013年6月27日,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上映,首日放映总计约3.5万场,观影人次超210万,影片单日拿下7300万元,打破国内2D电影首日的纪录。

在2013年票房排行榜上,《小时代》位列第九,总票房4.84亿。仅仅一个半月后,《小时代 2 :青木时代》上映,收获2.96亿票房,排在当年的国产片票房榜上第11位。

从票房来看,郭敬明成功了,作为套拍电影,《小时代》和《小时代2:青木时代》加起来的总制作成本只有6500万,用一部电影的成本拍了两部电影,赚了两部电影的票房,1.95亿票房就能回本,却收获了7.8亿,投资回报率高达400%。

但从口碑来看,郭敬明一如既往地惨败,行业内和观众都骂声不绝,审美畸形,叙事浅薄,无不在挑战受众对电影的认知,《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的豆瓣均分4.7,有影评称《小时代》是一部90分钟的MV,奢华炫目,但没有内涵,郭敬明也被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

糟糕的口碑无法阻挡商业的成功,郭敬明又拍了两部《小时代》,分别豪取5.21亿和4.85亿票房,《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加在一起的票房接近18亿元,总投资7亿,制作成本只有大约2.2亿元,意味着这个电影系列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250%。

资本从郭敬明这里尝到了甜头,根据出品方和力辰光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2013年公司主要收入为《小时代》前两部的分账收入,占总收入的84%,两部影片的毛利率高达69.52%。2013年11月,华策影视投资最世文化,除了股权外还有一个重要权益,即郭敬明作品的优先投资权。这又一次证明了郭敬明的商业价值。

郭敬明也由此成功转型成一个导演,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不仅如此,《小时代》的成功让郭敬明全情投入影视行业,2015年郭敬明投资和力辰光,获得999万股,持股4.05%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同时,郭敬明还以1元/股的价格入股了乐视影业500万股,持股0.6%。

最世文化也开展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旗下签约了一批青年艺人,培养郭敬明导演作品的御用演员,此前文学梦工厂的造星模式给郭敬明积累了不少经验,只是文学出版已不是郭敬明的事业重心。

2016年国庆档,郭敬明导演的新作《爵迹》上映,这部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国内首部真人CG电影”大腕云集,范冰冰、吴亦凡、杨幂领衔,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几乎一边倒的差评让《爵迹》票房快速跳水,收官3.82亿,这部电影制作成本超1.5亿,回本票房高达5-6亿,亏本已成定局。

该片投资方乐视影业、原力动画等曾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双方设想,“《爵迹》系列电影预期票房收入将会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或者至少“复制并扩大《小时代》的票房奇迹,同时与年末上映的《长城》共同成就乐视影业下半年最后的业绩冲刺。”

舆论都在唱衰郭敬明,在一次路演中,他情绪崩溃,哭着说“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这与曾经十分自信并屡次强势回应外界质疑的郭敬明形成了鲜明反差。

《爵迹》的失败有多重因素,但大众对郭敬明的固有印象让《爵迹》先天不利,在《爵迹》前期宣传时,投资方乐视影业在未通知郭敬明方的情况下,撤下了郭敬明在电影海报上的导演署名,理由是弱化“郭敬明导演”的标签,以保证票房。来自社会主流的舆论压力、负面评价,郭敬明“争议性”带来的弊端,已经打乱了发行方的步伐。

以《爵迹》为分水岭,郭敬明这几年都不太顺。电影方面,《爵迹2》因不可抗力改档,上线遥遥无期。出版业务由于受到互联网阅读的冲击,《最小说》从一月两刊、一月一刊到2017年改版为选题书,至今每逢双月出版。曾经签在最世文化旗下的明星作者也都各自成熟,与郭敬明分道扬镳。

郭敬明担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继注销。来源 / 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郭敬明担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继注销。这些公司大都成立于2010年-2015年郭敬明事业最鼎盛的时期,另外,郭敬明一手捧红的陈学冬等金牌艺人相继与其他经纪公司签约,一时间,曾经手握资源的文娱商业大佬变成了孤家寡人。

从前是“黑红”,后来只剩下“黑”,郭敬明在作家时代积累的粉丝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逐渐回归理性。从各个维度上看,郭敬明的事业都遭遇了瓶颈。

郭敬明的“最终身份”

从畅销书作家到出版商人再到导演,郭敬明的事业曲线是十分顺畅的,但在导演这个身份上,他遭遇了最多的质疑,也是从这个身份开始,郭敬明的商业雄心遭遇了现实的狠击。

猫眼专业版显示,除了《小时代》系列和《爵迹》系列,郭敬明担任过多部影视剧的制片人、编剧、艺术指导,如电视剧《幻城》《是!尚先生》《夏至未至》《幻城凡世》,多数是其自己的作品改编,但也都在收视率和口碑上表现不佳。

与徐峥、赵薇等在行业内历练多年,有丰富的片场经验和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新导演相比,郭敬明的跨界和零基础让他的摸索十分艰难,而由于他的争议性,观众和市场又不会给他足够的宽容和成长的时间,逼着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郭敬明只能走一些捷径,经过《小时代》的摸索,制定各种时间表成了郭敬明保证电影能成功上映的主要手段。在《小时代3》中,这种流程化做到了极致,根据《小时代3》营销负责人的说法,在项目开机前,所有的大的时间节点,包括拍摄周期、营销宣传中各种物料的制作周期和发布时间都已经被确定下来,有的甚至被确定到某个时刻——比如选择微博活跃度最高的时间发布。

《小时代》系列的营销公司麦特文化CEO对郭敬明“事无巨细都会管”印象深刻,“大到营销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小到海报字体和位置的确定。在电影上映前一两个月,每天都会开2-5个小时的会议,而不开会的时候,郭敬明也会在微信群里‘发号施令’或者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

郭敬明的总票房已经超20亿,但在导演这个身份上,郭敬明还是一个学员。与六年前拍《小时代》时相比,郭敬明的境遇大不相同,彼时他是成功的作家、出版商,拍电影只是事业的拓展和新的尝试,但转型六年还没成功,原来的事业逐渐凋敝,留给郭敬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比之下,和郭敬明同期的80后作家大多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韩寒现在一方面继续拍电影,追求商业和深度的平衡,导演的三部作品《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取得33.91亿票房,豆瓣均分6.9,在正常水平,另一方面继续追求自己的赛车爱好。

张悦然现在是大学讲师,一边授课,一边搞文学创作。2017年12月,她凭借作品《大乔小乔》,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曾和郭敬明一起并肩作战的笛安也回归传统文学创作,离商业越来越远。

这些十多年前意气风发的文学骄子从青春文学的领域中走出,平稳过渡到中年,眼界、阅历、人生经验沉淀为作品的厚度和内涵,指向更普世的命题。

但郭敬明还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去的辉煌和经验所束缚,他导演、编剧的影视作品都是基于自己的青春文学,而且他的创作力正在严重下滑。他曾在《爵迹》南京书籍签售会接受采访时表示,“过了30岁,精力没有年轻时旺盛,写作冲动也大不如前”。随着最世文化创造IP能力的下降,郭敬明手里可用的资源将越来越少。

人民日报曾评价小时代,“十八九岁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场域,‘80后’作家郭敬明虽年岁增长,从小说、杂志到电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调儿’,并且再一次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

从畅销书到高票房电影,“郭氏青春”的影响力被反复验证,曾经一度,郭敬明对自己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十分自信,他说过“没有人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郭敬明”,只要他还在为青春造梦,就永远有人沉浸在他的梦里。

随着郭敬明粉丝群体逐渐步入中年,新的青春场域上出现的受众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由此产生了属于95后和00后的独特表达体系、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不再是郭敬明“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忧伤”,而是表情包、颜文字和花式用梗,是弹幕和二次元小众文化,是多元的人生选择。语境改变后,“郭敬明式”青春已经很难引起95后、00后的情感共鸣。

当连青少年群体都抓不住的时候,“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又该何去何从?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你看过郭敬明的哪些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敬明

  • 郭敬明能靠“审美”翻身吗?
  • 郭敬明举着“镰刀”进军美妆赛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36岁的郭敬明“长不大”

年届不惑的郭敬明还在唱“青春调儿”,却已没有人再为“郭氏青春”买单。“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已经到了不得不“长大”的时候。

图片来源:IC Photo

文|燃财经  赵磊

编辑|魏佳

一档新上线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将在大众视野中消失已久的郭敬明送回了舆论中心。

作为四位导演导师之一的郭敬明是这部综艺的话题担当,他与助场嘉宾、老戏骨李成儒之间的一段唇枪舌战成功引爆流量,“想看郭敬明上奇葩说”的热搜达到1.7亿阅读量和2.2万讨论量,郭敬明由此获封“最佳辩手”,同时将这部导演选秀真人秀带出了圈。

争论源于李成儒对郭敬明小说改编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一个表演片段的质疑,在他看来,从艺术上和主题上这段表演都有很大的问题,即青年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和导演选段不合适,并质疑《悲伤逆流成河》这本曾经的畅销书给年轻人传递了不好的价值取向。

郭敬明面色不善,他抢过主持人沙溢的话头直接发起反击,并说出了网上广泛传播的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它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你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它的喜欢”。

这段话成功引起网上争论,有人认为郭敬明的回应有礼有节,也有人认为郭敬明说了“正确的废话”,巧妙回避了“作品品质”这一问题的核心。

自郭敬明出道以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永远是“争议”二字,作品质量、抄袭、性侵传闻等等,凭借这种“争议体质”,他成了中国文化界“黑红”的典范,坐拥4115万微博粉丝,借着名气和流量,从作家先后转型为出版商、导演、经纪人、出品人,不断拓展事业版图。

郭敬明主要身份及商业成绩。制图 / 燃财经

在郭敬明身上,“商人”的标签要大于其他,因为这个身份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这是作为作家和导演的郭敬明不能企及的,但自从《小时代》三部曲之后,《爵迹1》票房口碑双输,《爵迹2》被迫改档,他担任法人的几家公司被注销,旗下多位金牌艺人相继跳槽,郭敬明的商业号召力明显不及以前。

事业遭遇滑铁卢,36岁的郭敬明迎来了“中年危机”,不管作为作家、导演,还是商人,他都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演员请就位》只是诸多机会中的一个,但眼光一直盯着“青春市场”,离不开“情情爱爱”,郭敬明的转型将会十分艰难。

“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已经到了不得不“长大”的时候。

从作家到商人

2001年,18岁的郭敬明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这个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彼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不只是高考蹊径,也成为汇聚国内有文学才华的年轻人、培育新人作家的良圃,一股青春文学的新风从新概念吹出,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压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失语的传统文学,成为市场化的最大受益者。

郭敬明是这批80后作家中借势起飞的佼佼者,从2001年起到2011年12月《小时代3.0刺金时代》出版,这是郭敬明作为作家的黄金十年。他牢牢抓住了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完成了事业的原始积累。

据开卷市场报告分析,从1998年到2008年,国内青春文学走过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2001年到2004年是国内青春文学的成长期,大批80后作者脱颖而出,其中的代表便是出版了《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的韩寒和出版了《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

2007年,郭敬明以2100万版税首次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并在此后的2008年和2011年两度登顶。据燃财经统计,郭敬明连续十二年上榜的版税累计为1.63亿元,即便到了2016年,已经三年未出新书的郭敬明版税收入依然有1500万。不过,其排名早已跌出前十。

燃财经据公开资料整理

2004年起,国内青春文学市场迎来爆发,作者群体扩大,作品数量井喷,青春文学板块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升级,策划与营销领域的创新也达到了高峰。

郭敬明嗅觉敏锐,此时单打独斗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已经成名的他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成立团队势在必行。2004年,由春风文艺投资的“岛”工作室成立,郭敬明任主编,面向青春校园人群,出版“岛”系列杂志型图书。

2006年6月,经过模式验证,郭敬明成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单干,正式把文学变成了生意,把个人体验式创作转变为团队集体工业化生产;10月,《岛》书系暂停,新杂志《最小说》创刊,旨在刊登最优秀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力求打造成年轻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杂志。

《最小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在青春文学市场独领风骚,更是在发行量上盖过了传统文学期刊,“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十强”评选投票,《最小说》高登榜首,远超第二名的《读者》,独占四成以上份额。2010年,《最小说》发行量每期超过100万,出版人路金波替郭敬明算过一笔账,《最小说》每发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块钱,每年都是近千万元收入。

由于掌握了“流量入口”,国内青春文学市场几乎成了郭敬明的“后花园”,青春文学领域的新人作者都要通过这道门才能走到读者面前,郭敬明由此笼络了一批优秀作者,著名的笛安、落落、安东尼都签在郭敬明旗下,出版事业的稳步发展让郭敬明从作家顺利转型为老板。

生意越做越大,郭敬明在2010年新成立了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更多业务。

据创业邦报道,与传统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艺人经纪公司。郭敬明签约了近百个文字、绘画作者,为每位签约作家配备专职编辑,最世旗下的《最小说》、《最漫画》等平台是他们开设专栏、接受采访、发表连载的平台。同时,还安排不同的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漫画家等组合合作出书。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丝也会帮着摇旗呐喊。

此时的郭敬明如日中天,2010年,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新公司最世文化成立,原公司成为子公司。2013年,A股上市公司华策影视欲以1.8亿人民币金额投资最世文化,获得后者26%的股权,按照华策当时的公告,最世文化的估值达到6.92亿,是当初注册资本的138倍。华策的年报显示,这笔交易最终没有完成,仅仅支付2000万,华策持股为零,但未披露更详细的原因。

青春文学市场终究还是块小蛋糕,郭敬明深知作家的版税收入有天花板,而且青春文学作为一种市场化消费品,生命力并不长久,要想让自己的作品价值最大化,必须从文学这个源头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此时的郭老板,已经通过青春文学领域的布局积累了资金、IP作品和粉丝人气,可谓万事俱备。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

2012年底,在《小时代3.0刺金时代》出版一年后,《小时代》改编电影就被搬上日程,郭敬明正式从作家、出版人转型,亲自担任编剧、导演,半年后的2013年6月27日,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上映,首日放映总计约3.5万场,观影人次超210万,影片单日拿下7300万元,打破国内2D电影首日的纪录。

在2013年票房排行榜上,《小时代》位列第九,总票房4.84亿。仅仅一个半月后,《小时代 2 :青木时代》上映,收获2.96亿票房,排在当年的国产片票房榜上第11位。

从票房来看,郭敬明成功了,作为套拍电影,《小时代》和《小时代2:青木时代》加起来的总制作成本只有6500万,用一部电影的成本拍了两部电影,赚了两部电影的票房,1.95亿票房就能回本,却收获了7.8亿,投资回报率高达400%。

但从口碑来看,郭敬明一如既往地惨败,行业内和观众都骂声不绝,审美畸形,叙事浅薄,无不在挑战受众对电影的认知,《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的豆瓣均分4.7,有影评称《小时代》是一部90分钟的MV,奢华炫目,但没有内涵,郭敬明也被认为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

糟糕的口碑无法阻挡商业的成功,郭敬明又拍了两部《小时代》,分别豪取5.21亿和4.85亿票房,《小时代》系列四部电影加在一起的票房接近18亿元,总投资7亿,制作成本只有大约2.2亿元,意味着这个电影系列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了250%。

资本从郭敬明这里尝到了甜头,根据出品方和力辰光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披露,2013年公司主要收入为《小时代》前两部的分账收入,占总收入的84%,两部影片的毛利率高达69.52%。2013年11月,华策影视投资最世文化,除了股权外还有一个重要权益,即郭敬明作品的优先投资权。这又一次证明了郭敬明的商业价值。

郭敬明也由此成功转型成一个导演,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不仅如此,《小时代》的成功让郭敬明全情投入影视行业,2015年郭敬明投资和力辰光,获得999万股,持股4.05%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同时,郭敬明还以1元/股的价格入股了乐视影业500万股,持股0.6%。

最世文化也开展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旗下签约了一批青年艺人,培养郭敬明导演作品的御用演员,此前文学梦工厂的造星模式给郭敬明积累了不少经验,只是文学出版已不是郭敬明的事业重心。

2016年国庆档,郭敬明导演的新作《爵迹》上映,这部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的“国内首部真人CG电影”大腕云集,范冰冰、吴亦凡、杨幂领衔,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几乎一边倒的差评让《爵迹》票房快速跳水,收官3.82亿,这部电影制作成本超1.5亿,回本票房高达5-6亿,亏本已成定局。

该片投资方乐视影业、原力动画等曾对这部电影寄予厚望。双方设想,“《爵迹》系列电影预期票房收入将会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或者至少“复制并扩大《小时代》的票房奇迹,同时与年末上映的《长城》共同成就乐视影业下半年最后的业绩冲刺。”

舆论都在唱衰郭敬明,在一次路演中,他情绪崩溃,哭着说“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这与曾经十分自信并屡次强势回应外界质疑的郭敬明形成了鲜明反差。

《爵迹》的失败有多重因素,但大众对郭敬明的固有印象让《爵迹》先天不利,在《爵迹》前期宣传时,投资方乐视影业在未通知郭敬明方的情况下,撤下了郭敬明在电影海报上的导演署名,理由是弱化“郭敬明导演”的标签,以保证票房。来自社会主流的舆论压力、负面评价,郭敬明“争议性”带来的弊端,已经打乱了发行方的步伐。

以《爵迹》为分水岭,郭敬明这几年都不太顺。电影方面,《爵迹2》因不可抗力改档,上线遥遥无期。出版业务由于受到互联网阅读的冲击,《最小说》从一月两刊、一月一刊到2017年改版为选题书,至今每逢双月出版。曾经签在最世文化旗下的明星作者也都各自成熟,与郭敬明分道扬镳。

郭敬明担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继注销。来源 / 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郭敬明担任法人的6家公司中,4家已相继注销。这些公司大都成立于2010年-2015年郭敬明事业最鼎盛的时期,另外,郭敬明一手捧红的陈学冬等金牌艺人相继与其他经纪公司签约,一时间,曾经手握资源的文娱商业大佬变成了孤家寡人。

从前是“黑红”,后来只剩下“黑”,郭敬明在作家时代积累的粉丝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逐渐回归理性。从各个维度上看,郭敬明的事业都遭遇了瓶颈。

郭敬明的“最终身份”

从畅销书作家到出版商人再到导演,郭敬明的事业曲线是十分顺畅的,但在导演这个身份上,他遭遇了最多的质疑,也是从这个身份开始,郭敬明的商业雄心遭遇了现实的狠击。

猫眼专业版显示,除了《小时代》系列和《爵迹》系列,郭敬明担任过多部影视剧的制片人、编剧、艺术指导,如电视剧《幻城》《是!尚先生》《夏至未至》《幻城凡世》,多数是其自己的作品改编,但也都在收视率和口碑上表现不佳。

与徐峥、赵薇等在行业内历练多年,有丰富的片场经验和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新导演相比,郭敬明的跨界和零基础让他的摸索十分艰难,而由于他的争议性,观众和市场又不会给他足够的宽容和成长的时间,逼着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郭敬明只能走一些捷径,经过《小时代》的摸索,制定各种时间表成了郭敬明保证电影能成功上映的主要手段。在《小时代3》中,这种流程化做到了极致,根据《小时代3》营销负责人的说法,在项目开机前,所有的大的时间节点,包括拍摄周期、营销宣传中各种物料的制作周期和发布时间都已经被确定下来,有的甚至被确定到某个时刻——比如选择微博活跃度最高的时间发布。

《小时代》系列的营销公司麦特文化CEO对郭敬明“事无巨细都会管”印象深刻,“大到营销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小到海报字体和位置的确定。在电影上映前一两个月,每天都会开2-5个小时的会议,而不开会的时候,郭敬明也会在微信群里‘发号施令’或者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

郭敬明的总票房已经超20亿,但在导演这个身份上,郭敬明还是一个学员。与六年前拍《小时代》时相比,郭敬明的境遇大不相同,彼时他是成功的作家、出版商,拍电影只是事业的拓展和新的尝试,但转型六年还没成功,原来的事业逐渐凋敝,留给郭敬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比之下,和郭敬明同期的80后作家大多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韩寒现在一方面继续拍电影,追求商业和深度的平衡,导演的三部作品《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取得33.91亿票房,豆瓣均分6.9,在正常水平,另一方面继续追求自己的赛车爱好。

张悦然现在是大学讲师,一边授课,一边搞文学创作。2017年12月,她凭借作品《大乔小乔》,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曾和郭敬明一起并肩作战的笛安也回归传统文学创作,离商业越来越远。

这些十多年前意气风发的文学骄子从青春文学的领域中走出,平稳过渡到中年,眼界、阅历、人生经验沉淀为作品的厚度和内涵,指向更普世的命题。

但郭敬明还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去的辉煌和经验所束缚,他导演、编剧的影视作品都是基于自己的青春文学,而且他的创作力正在严重下滑。他曾在《爵迹》南京书籍签售会接受采访时表示,“过了30岁,精力没有年轻时旺盛,写作冲动也大不如前”。随着最世文化创造IP能力的下降,郭敬明手里可用的资源将越来越少。

人民日报曾评价小时代,“十八九岁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电影《小时代》的取景场域,‘80后’作家郭敬明虽年岁增长,从小说、杂志到电影,唱的依然是‘青春调儿’,并且再一次聪明地抓住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群体。”

从畅销书到高票房电影,“郭氏青春”的影响力被反复验证,曾经一度,郭敬明对自己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十分自信,他说过“没有人永远需要郭敬明,但永远有人正需要着郭敬明”,只要他还在为青春造梦,就永远有人沉浸在他的梦里。

随着郭敬明粉丝群体逐渐步入中年,新的青春场域上出现的受众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丰富、便捷,由此产生了属于95后和00后的独特表达体系、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不再是郭敬明“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忧伤”,而是表情包、颜文字和花式用梗,是弹幕和二次元小众文化,是多元的人生选择。语境改变后,“郭敬明式”青春已经很难引起95后、00后的情感共鸣。

当连青少年群体都抓不住的时候,“不愿长大”的郭敬明又该何去何从?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你看过郭敬明的哪些作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