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遏制药价上涨,就是要动企业的利益奶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遏制药价上涨,就是要动企业的利益奶酪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必须确保执行到位,不仅见行动,而且见成效。它事关民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必须确保公众的用药需求,减轻公众的用药负担,提升公众的获得感。

文|法治周末报 何勇海

责编|马蓉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频繁遭患者诟病的一些药品涨价问题,《意见》特别提出,要加大药品价格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配送情况严重不良或连续多次预警等情况的药品,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息披露、暂停挂网等措施,坚决予以约束。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必须确保执行到位,不仅见行动,而且见成效。它事关民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必须确保公众的用药需求,减轻公众的用药负担,提升公众的获得感。

如何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呢?上述《意见》提出,分类妥善处理一些药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对涨价不合理且违法的,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对涨价不合理但尚不构成违法的,约谈督促企业主动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

实际上,对涨价不合理且违法的,在依法依规实施处罚时,还要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这样才能以儆效尤、惩前毖后;对涨价不合理但尚不构成违法的,除了督促企业主动纠正、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还应当像国外一些国家那样,在相当长时期内,要求企业将总体利润空间控制在某个区间,超过的部分利润返还给政府。一句话,遏制药价过快上涨,无论违法与否,都要大动生产企业的利益奶酪。

当然,药品生产企业涨价,也有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等涨价的客观因素。比如,在生产成本上涨中,原料药短缺及涨价是一大因素。如今在我国,能够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比较集中,企业批文少,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现象;而成品药生产企业批文多、企业多,在原料药对成品药几乎是“一对百”的情况下,原料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使得原料药价格大幅涨价,或者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成品药生产企业也就会跟着涨。

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在要求原料药企业合理定价、降低价格,严禁哄抬价格之外,要逐步放开原料药生产的审批,鼓励原料药和成品药一体化生产。这也是降低药价的可行之路。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还必须真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多年来,在我国药品销售领域,中间环节太多,药企生产出药品后,必须卖给医药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卖给医院、药店,医药销售公司又分全国、省级、地市级,再往下是医药代表,因此有些药出厂价10多元,零售就是一百多元。

虽然国家这些年在出台政策,压缩中间环节,但出于垄断、操控药品市场价格的目的,一些地方中间环节并没有被压缩掉,只是相对隐蔽。在有的地方,即使减少了中间环节,原来存在于中间环节的灰色利益被医院、药店吞噬,并没有让利给患者。如何降低中间环节对药品利润的大量侵吞,是当下必须考虑的。

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也要齐头并进。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鼓励其他医疗机构推行“两票制”。这是一种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以“两票”替代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

去年,4个直辖市和广州等7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通俗讲,就是国家组织多个城市地区进行“团购”药品,申报最低价格的企业中标,实现以量换价,降低药品价格。在这次试点国家“团购”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2%,在11个城市形成价格洼地。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到全国,力图让更多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这恐怕是药品流通领域的一次大改革。期待这样的改革更多更猛。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需要努力的方向、需要下的功夫还有许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8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我们常常讲‘医者仁心’,卖药也要讲良心。因为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特殊商品,不能说涨价就涨价。”

(作者系时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遏制药价上涨,就是要动企业的利益奶酪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必须确保执行到位,不仅见行动,而且见成效。它事关民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必须确保公众的用药需求,减轻公众的用药负担,提升公众的获得感。

文|法治周末报 何勇海

责编|马蓉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频繁遭患者诟病的一些药品涨价问题,《意见》特别提出,要加大药品价格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配送情况严重不良或连续多次预警等情况的药品,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息披露、暂停挂网等措施,坚决予以约束。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必须确保执行到位,不仅见行动,而且见成效。它事关民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必须确保公众的用药需求,减轻公众的用药负担,提升公众的获得感。

如何遏制药价过快上涨呢?上述《意见》提出,分类妥善处理一些药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对涨价不合理且违法的,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对涨价不合理但尚不构成违法的,约谈督促企业主动纠正,必要时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

实际上,对涨价不合理且违法的,在依法依规实施处罚时,还要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这样才能以儆效尤、惩前毖后;对涨价不合理但尚不构成违法的,除了督促企业主动纠正、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还应当像国外一些国家那样,在相当长时期内,要求企业将总体利润空间控制在某个区间,超过的部分利润返还给政府。一句话,遏制药价过快上涨,无论违法与否,都要大动生产企业的利益奶酪。

当然,药品生产企业涨价,也有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等涨价的客观因素。比如,在生产成本上涨中,原料药短缺及涨价是一大因素。如今在我国,能够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比较集中,企业批文少,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现象;而成品药生产企业批文多、企业多,在原料药对成品药几乎是“一对百”的情况下,原料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使得原料药价格大幅涨价,或者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成品药生产企业也就会跟着涨。

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在要求原料药企业合理定价、降低价格,严禁哄抬价格之外,要逐步放开原料药生产的审批,鼓励原料药和成品药一体化生产。这也是降低药价的可行之路。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还必须真正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多年来,在我国药品销售领域,中间环节太多,药企生产出药品后,必须卖给医药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卖给医院、药店,医药销售公司又分全国、省级、地市级,再往下是医药代表,因此有些药出厂价10多元,零售就是一百多元。

虽然国家这些年在出台政策,压缩中间环节,但出于垄断、操控药品市场价格的目的,一些地方中间环节并没有被压缩掉,只是相对隐蔽。在有的地方,即使减少了中间环节,原来存在于中间环节的灰色利益被医院、药店吞噬,并没有让利给患者。如何降低中间环节对药品利润的大量侵吞,是当下必须考虑的。

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也要齐头并进。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鼓励其他医疗机构推行“两票制”。这是一种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以“两票”替代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

去年,4个直辖市和广州等7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通俗讲,就是国家组织多个城市地区进行“团购”药品,申报最低价格的企业中标,实现以量换价,降低药品价格。在这次试点国家“团购”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2%,在11个城市形成价格洼地。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到全国,力图让更多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这恐怕是药品流通领域的一次大改革。期待这样的改革更多更猛。

遏制药价过快上涨,需要努力的方向、需要下的功夫还有许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8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我们常常讲‘医者仁心’,卖药也要讲良心。因为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特殊商品,不能说涨价就涨价。”

(作者系时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