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时

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多个,有关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文|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责编|马蓉蓉

10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

为落实中央决定,教育部、司法部于2016年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在此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多个,有关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分级处理,未成年人犯罪 

近几年,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时见诸报端,不断地挑动着公众的神经。

“我从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后来他在外面念职高,刚满14周岁就抢劫,在一次抢了出租车司机100元后被关了起来,这个事情就一直在我心中留了很多年。”正是这一事件,让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姚万勤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避免适用重刑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的一大特色,我国一直对未成年人施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我国对未成年犯的重刑适用率仅在15%左右。

在姚万勤看来,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强调刑罚的宽缓化,并不应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宽大处罚。目前,在世界上的趋势也并非如此,比如,美国已经调整了政策,对犯有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使用监禁刑,而且调整监禁刑时间上浮。这意味着,美国也感觉到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轻刑也是行不通的。

对于应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苑宁宁提出应建立分级干预和分级处遇制度。

她提到,行为分类可按照与现行法衔接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把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三类,并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一类是不良行为,交给学校进行教育监管;第二类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以公安来主导,公安在治安管理法中应该设计一定的措施;第三类是触犯刑法行为,未达责任年龄的触犯刑法的由检察院、法院来适用相关的措施,而犯罪行为适用刑法,或采取是刑法的替代措施来解决。

除了法律的手段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外,社会的参与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式。

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园长孟繁英在社区中为未成年人做普法教育,在社区的工作中也会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

“记得有一次,我给3个杀害老师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和辅导,那时3个孩子的指甲很长、手指很脏,我帮他们剪了指甲,他们就很信任我,当时一个12岁的孩子直接躺在我怀里失声痛哭。”孟繁英说,这3个孩子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没有掉一滴眼泪,通过感化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才是打开他们心里大门的钥匙。 

法治教育应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在此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副局长刘汉银透露,法治知识的内容未来将计划增加进中、高考之中。

刘汉银认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目前正在探索将法治知识增加入中小学课堂。刘汉银介绍,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少年设立法治课程,并将法治知识内容增加进中高考中。“目前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覆盖。”

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潘瑞芳在会上展示了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严峻性和必要性。她做调研时发现,读过宪法的人只有20%,有30%的人完全没读过宪法,对部分宪法知识的调查准确率只有50%。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潘瑞芳强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奕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要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必须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一是要着力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法治教育的第一教材,法治教育首先是宪法教育,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以宪法教育夯实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二是要着力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是主渠道,学校是主阵地;三是要着力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和水平,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必须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

据刘汉银介绍,为提高青少年法律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各类学校普遍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目前,全国配备率达到了77.3%,不过他强调,单靠学校是无法完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还需要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律教育格局。

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就是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法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万多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家勤介绍,相关的基地建设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法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应该成为很多高校中小学的一个必修课。”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除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这项工作之外,预防青少年犯罪,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处理这方面的突发事件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也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门大学问。促进我们从原来零星的、散落式的那种普法活动,把它变为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全民性的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望今年出台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普及也离不开立法的发展。

2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副主任刘新华曾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将提请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此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透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修订过程当中,最早有望在10月底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初次提交审议。

宋英辉介绍,相关草案增加了网络保护,完善学校、社会保护的规定,完善司法保护,特别是被害人保护,以及建立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特别是专门的学校教育等内容。

此外,宋英辉称,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已经起草完成,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经公布并于10月1日起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有望在今年出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时

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多个,有关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文|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责编|马蓉蓉

10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

为落实中央决定,教育部、司法部于2016年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在此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建设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多个,有关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分级处理,未成年人犯罪 

近几年,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时见诸报端,不断地挑动着公众的神经。

“我从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后来他在外面念职高,刚满14周岁就抢劫,在一次抢了出租车司机100元后被关了起来,这个事情就一直在我心中留了很多年。”正是这一事件,让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姚万勤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避免适用重刑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的一大特色,我国一直对未成年人施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我国对未成年犯的重刑适用率仅在15%左右。

在姚万勤看来,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强调刑罚的宽缓化,并不应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就必须宽大处罚。目前,在世界上的趋势也并非如此,比如,美国已经调整了政策,对犯有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使用监禁刑,而且调整监禁刑时间上浮。这意味着,美国也感觉到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轻刑也是行不通的。

对于应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苑宁宁提出应建立分级干预和分级处遇制度。

她提到,行为分类可按照与现行法衔接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把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三类,并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一类是不良行为,交给学校进行教育监管;第二类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以公安来主导,公安在治安管理法中应该设计一定的措施;第三类是触犯刑法行为,未达责任年龄的触犯刑法的由检察院、法院来适用相关的措施,而犯罪行为适用刑法,或采取是刑法的替代措施来解决。

除了法律的手段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外,社会的参与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式。

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园长孟繁英在社区中为未成年人做普法教育,在社区的工作中也会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

“记得有一次,我给3个杀害老师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和辅导,那时3个孩子的指甲很长、手指很脏,我帮他们剪了指甲,他们就很信任我,当时一个12岁的孩子直接躺在我怀里失声痛哭。”孟繁英说,这3个孩子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没有掉一滴眼泪,通过感化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才是打开他们心里大门的钥匙。 

法治教育应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在此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副局长刘汉银透露,法治知识的内容未来将计划增加进中、高考之中。

刘汉银认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为切实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目前正在探索将法治知识增加入中小学课堂。刘汉银介绍,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少年设立法治课程,并将法治知识内容增加进中高考中。“目前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覆盖。”

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潘瑞芳在会上展示了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严峻性和必要性。她做调研时发现,读过宪法的人只有20%,有30%的人完全没读过宪法,对部分宪法知识的调查准确率只有50%。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潘瑞芳强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奕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要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必须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一是要着力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法治教育的第一教材,法治教育首先是宪法教育,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以宪法教育夯实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二是要着力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是主渠道,学校是主阵地;三是要着力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和水平,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必须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

据刘汉银介绍,为提高青少年法律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各类学校普遍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目前,全国配备率达到了77.3%,不过他强调,单靠学校是无法完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还需要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律教育格局。

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就是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法治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3万多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家勤介绍,相关的基地建设标准也正在制定中。

“法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应该成为很多高校中小学的一个必修课。”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除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这项工作之外,预防青少年犯罪,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处理这方面的突发事件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也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个包括但不限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门大学问。促进我们从原来零星的、散落式的那种普法活动,把它变为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全民性的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望今年出台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普及也离不开立法的发展。

2月,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副主任刘新华曾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将提请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

此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宋英辉透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修订过程当中,最早有望在10月底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初次提交审议。

宋英辉介绍,相关草案增加了网络保护,完善学校、社会保护的规定,完善司法保护,特别是被害人保护,以及建立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特别是专门的学校教育等内容。

此外,宋英辉称,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已经起草完成,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经公布并于10月1日起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有望在今年出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