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PE券商抢食回归中概股策略有变 从“广撒网”到“精选目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PE券商抢食回归中概股策略有变 从“广撒网”到“精选目标”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今年五六月份以来,回归的十几家中概股中,一半左右都有中信证券担任买方投资人或者财富顾问的角色。但由于市场恶化,中概股回归国内的前景似乎不再明朗,国内PE和券商系对这块蛋糕的策略也开始从大规模“撒网”到“精选目标”。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7月以来,A股股市震荡不断,牛市带来的兴奋效应已逐渐消失;注册制年内推出希望渺茫,连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市场也一蹶不振。那些曾经垂涎中美市值差价的海外上市公司犹豫了,对于回归A股的“to be or not to be”,真成了一个问题。

今年以来,已有约三十家中概股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或正在进行私有化。非上市公司中,正在拆红筹解除VIE架构的也有一百多家。“前一阵投行对潜在中概股项目都是抢食的态度,但目前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海外上市公司都适合回归。”一位正在操作海外退市项目的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据悉,企业在回归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痛点,包括如何设计回归方案,如何解决ICP牌照、ESOP落地、境内外资产整合的问题,以及如何平衡新老股东、境内外投资者利益等,都成为机构参与中概股回归套利的绝好机会。

如果像业内预估的此轮中概股回归浪潮将延续到2017年,那么在这一波行情中赚得多的必将是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6月初,红杉资本便已联合华泰证券成立百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核心投资策略聚焦中国概念股和红筹股回归。随后,国信证券联手9家PE大鳄,高调宣布参战网络中概股回归。7月,中信证券与策源创投和华兴资本也共同成立50亿元互联网产业基金,布局中概股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五六月份以来,回归的十几家中概股当中有一半左右,都有中信证券担任买方投资人或者财富顾问的角色,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奇虎360,以及后续的世纪互联、当当、学大教育等等。

然而,中概股回归的利润并不是毫无风险。前述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一般机构会与企业签约,未来帮助你把市值做到多少,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帮你做股价。”如果企业在国内上市不畅,机构在退出时也会面临一系列难题。

截至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月会议审议内容中还是没有出现《证券法》修订草案的身影,证券法修订二读继续延后,注册制年内推出的希望也更加渺茫。拟回归的企业质量不一,机构在选择企业时也多了许多犹豫。

“市场估值体系的差异让很多海外上市企业产生回归冲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另外就是很多创业者看到了A股市场未来改革的潜力,尤其是以注册制为主的举措。”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表示,“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搞不好,红筹、VIE架构也拆了,A股还没上牛市就过去了,创业者竹篮打水一场空!更麻烦的是,在这个期间如果企业需要用钱,那就有点危险了。”

中金公司并购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认为,中概股未来再上市还是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每一个公司将来私有化之后都一定能再上市,也不是每一个公司上市了之后都一定能够取得高估值。

中信证券方浩认为,在A股市场出现波动的背景下,适合回归的企业应该满足:商业模式面向国内终端的客户或消费者,可以利用A股市场很好的品牌传播效应使用户价值和股东价值统一化;市值偏向于中小型市值,如果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话,回归A股市场估值溢价效果就不明显;未来商业模式还需有可拓展性或者可变性。

包凡说,“动荡的市场是考验人的,这的确会起到一定过滤作用,看企业回归是为了赚取两个市场估值上的差异,还是基于长远的战略。”

一位长期研究A股市场的券商人士称,要看到A股的进化能力。中概股回归的过程动辄需要两至三年,届时,互联网公司在A股的估值定位将越来越清晰。是否能在企业初期享受到国内市场强大的爆发力,是国内市场吸引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魅力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信证券

5.6k
  • 中信证券遭深交所现场督导,A股股价应声大跌4.88%
  • 大跌4.88%!中信证券回应:高度重视深交所督导工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PE券商抢食回归中概股策略有变 从“广撒网”到“精选目标”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今年五六月份以来,回归的十几家中概股中,一半左右都有中信证券担任买方投资人或者财富顾问的角色。但由于市场恶化,中概股回归国内的前景似乎不再明朗,国内PE和券商系对这块蛋糕的策略也开始从大规模“撒网”到“精选目标”。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7月以来,A股股市震荡不断,牛市带来的兴奋效应已逐渐消失;注册制年内推出希望渺茫,连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市场也一蹶不振。那些曾经垂涎中美市值差价的海外上市公司犹豫了,对于回归A股的“to be or not to be”,真成了一个问题。

今年以来,已有约三十家中概股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或正在进行私有化。非上市公司中,正在拆红筹解除VIE架构的也有一百多家。“前一阵投行对潜在中概股项目都是抢食的态度,但目前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海外上市公司都适合回归。”一位正在操作海外退市项目的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据悉,企业在回归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痛点,包括如何设计回归方案,如何解决ICP牌照、ESOP落地、境内外资产整合的问题,以及如何平衡新老股东、境内外投资者利益等,都成为机构参与中概股回归套利的绝好机会。

如果像业内预估的此轮中概股回归浪潮将延续到2017年,那么在这一波行情中赚得多的必将是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6月初,红杉资本便已联合华泰证券成立百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核心投资策略聚焦中国概念股和红筹股回归。随后,国信证券联手9家PE大鳄,高调宣布参战网络中概股回归。7月,中信证券与策源创投和华兴资本也共同成立50亿元互联网产业基金,布局中概股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五六月份以来,回归的十几家中概股当中有一半左右,都有中信证券担任买方投资人或者财富顾问的角色,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奇虎360,以及后续的世纪互联、当当、学大教育等等。

然而,中概股回归的利润并不是毫无风险。前述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一般机构会与企业签约,未来帮助你把市值做到多少,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帮你做股价。”如果企业在国内上市不畅,机构在退出时也会面临一系列难题。

截至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月会议审议内容中还是没有出现《证券法》修订草案的身影,证券法修订二读继续延后,注册制年内推出的希望也更加渺茫。拟回归的企业质量不一,机构在选择企业时也多了许多犹豫。

“市场估值体系的差异让很多海外上市企业产生回归冲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另外就是很多创业者看到了A股市场未来改革的潜力,尤其是以注册制为主的举措。”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表示,“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搞不好,红筹、VIE架构也拆了,A股还没上牛市就过去了,创业者竹篮打水一场空!更麻烦的是,在这个期间如果企业需要用钱,那就有点危险了。”

中金公司并购董事总经理刘书林认为,中概股未来再上市还是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每一个公司将来私有化之后都一定能再上市,也不是每一个公司上市了之后都一定能够取得高估值。

中信证券方浩认为,在A股市场出现波动的背景下,适合回归的企业应该满足:商业模式面向国内终端的客户或消费者,可以利用A股市场很好的品牌传播效应使用户价值和股东价值统一化;市值偏向于中小型市值,如果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话,回归A股市场估值溢价效果就不明显;未来商业模式还需有可拓展性或者可变性。

包凡说,“动荡的市场是考验人的,这的确会起到一定过滤作用,看企业回归是为了赚取两个市场估值上的差异,还是基于长远的战略。”

一位长期研究A股市场的券商人士称,要看到A股的进化能力。中概股回归的过程动辄需要两至三年,届时,互联网公司在A股的估值定位将越来越清晰。是否能在企业初期享受到国内市场强大的爆发力,是国内市场吸引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魅力所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