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疯狂投资背后,“世界铜王”王文银玩转地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疯狂投资背后,“世界铜王”王文银玩转地产

据统计,王文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277家公司中,房地产、置业公司就超过55家。​​​​​​​

文|英才杂志

26个交易日录得14个涨停板,股价涨幅接近300%,九鼎新材(002201.SZ)的换主和暴涨行情背后,中国最神秘富豪之一、身家1000亿元的王文银和他控制的正威集团又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由于旗下资产未上市,正威集团鲜少在公众面前曝光信息,一直给人以低调的形象。王文银本人也曾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正威奉行的是低调的文化。”

但细数正威集团及实控人王文银的发展史,从坊间流传的三次豪赌成为“世界铜王”的传奇发家史、以火箭般的速度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到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疯狂“大撒币”。王文银的正威集团与低调无缘,更多的是神秘。

传奇发家史:冒险家,赌徒?

自2008年正威集团首次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以来,其业绩就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正威集团排名第119位,在上榜的民营企业阵营中仅次于华为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超过了恒大、阿里与腾讯。

这样惊人的规模与成绩从何而来?由于旗下资产没有上市,正威的信息鲜少向外界披露。在正威的官方表述中,这都源于王文银的三次“豪赌”。

1997年遇上亚洲金融危机,王文银囤房囤设备开工厂,之后赶上电源线旺销期,在很短的时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

2003年赶上“非典”,各种资产价格下跌,正威集团却先后买下国内几座大的铜矿山、钨矿山,将产业链条由铜制造延长到矿业,让正威集团一举成为铜行业的最大玩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王文银再次出手,陆续完成十几单并购,包括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设立三个海外总部。

正威向媒体传达的消息也侧面印证了这些历史。自媒体华商韬略对王文银的采访中提到,王文银早在20年前自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就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规律。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之前他已有预感。2014年在接受自媒体正和岛采访时,王文银曾表示,等到下一次危机的时候,再来一次疯狂的并购。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王文银则讲出了“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的人生格言。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正威集团都释放了这样的信息:对于经济周期和商品周期的精准认识,加上大胆的冒险抄底,最终成就了王文银,成就了“世界铜王”的地位和天量的财富。

在最新出炉的胡润中国富豪榜中,王文银家族以1000亿的财富排在百富榜的第十五位。根据官网资料,正威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

出生于贫寒的农村家庭,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到家财万贯的“世界铜王”,王文银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这样短时间内快速的崛起非常突然,让很多人都摸不到头脑。

根据深商联执行会长林慧分享的一则故事:2013年6月份,深圳召开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市长许勤在报告工作时,突然间提到,听说深圳又出现了一个世界500强叫正威,谁知道这公司是怎么回事?在场者面面相觑。

这大概也是外界对于正威集团和王文银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神秘。天量的财富是真是假,又从何而来?自述的发家史能否自圆其说?

质疑随之而来。

由于旗下资产还未上市,正威资产和业绩的真实性没有一个权威的认证。无论是《财富》500强,还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这些排行榜的数据都是由企业自行申报得来,这些机构也无法对所有企业的数据进行核查。

而根据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开市场发债时披露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2018年其营业收入为1586亿元,这与其母公司在2019年财富500强榜单中的763.6亿美元营收相差两倍之多。

此外,这些榜单都是以企业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为评选标准。这导致一些特殊行业内的企业,如商贸、供应链等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质,排名遥遥领先。

正威集团的业务范围同样也包含一定数量的贸易业务,这些业务做大了正威集团的整体营收。根据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17年该公司的铜贸易收入高达400多亿元,占到总营收的1/4以上。

贸易业务模式简单,所需人员较少,可以轻松做大营业收入。根据财新的报道,同样曾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华信就是通过贸易业务买卖做大流水,很多贸易甚至完全是虚假贸易。

而财富中文网2013年对王文银的采访稿中也提到,正威旗下成立3年的铜贸易公司,人均营业额达到了12亿元,这已经相当于一家小规模上市公司一年的营收。

因此,排行榜中正威5000多亿的营收既没有公开的审计报告验真,也无法证伪。不过因为贸易业务的存在,正威营业收入的含金量可能要打一个折扣。

可以确认的是,成为世界500强对正威有着诸多的好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政府的资源倾斜、企业的形象与品牌推广等等。这也为正威在全国的疯狂投资铺平了道路。

全国“大撒币”:财神,投机者?

大约从2013年以来,正威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疯狂投资。根据天眼查数据,2013年之前王文银担任高管或法人的公司仅有8家,从2013年至今新成立的公司达183家。

正威在全国投资的项目金额和规模之大、覆盖地域范围之广,恐怕连巨无霸央企也难与之相比。

据记者梳理,自2013年来,正威集团在各地宣传投资的项目已超过了数千亿元,单个项目的规模基本都在100亿以上。其中宣布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包括,在安徽池州投资1000亿的正威半导体产业园,在四川达州投资5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在成都投资500亿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数千亿的投资相对于价值10万亿的矿业储备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但比起正威经审核的财报中不足50亿的年利润则显得有些夸张。

事实上,这些宣称的高额投资有相当多的部分无法实际兑现。

根据媒体中国经营报的实际勘察,2013年启动,号称投资200亿元的“正威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最终搁浅。另一个于2014年启动的预计投资250亿元的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区项目直到2018年尚未开工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威在2012年拓展多元化,开始成立公司进军半导体产业链。2013年还并购了韩国三星8英寸晶圆制造厂的设备。但至今仍未有可以拿出手的成绩。

根据安徽日报2012年的报道,正威集团决定10年投资1000亿元,在安徽池州建设涵盖半导体IC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整机制造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园区。2013年财富中文网的报道称,正威集团已拥有铜和半导体两大产业链。

但显然,从购买设备到实际生产之间显然还有着很长的距离。池州新闻网的一篇报道指出,这批来自韩国的设备运到池州开发区之后,直到变卖拉走,从没有运转过。正威宣称的1000亿投资也不了了之。

记者发现,目前在正威集团的官网业务介绍当中,并没有半导体业务的身影。

正威旗下的正威半导体和芯威半导体有限公司都由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根据该公司2017年的财报,半导体并未出现在主营业务分类当中。天眼查资料中,正威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网站www.amersemicon.com已经无法打开。

多个项目流产、胎死腹中的背后,正威集团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有所图。

此前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的报道都曾指出,正威通过签署巨额项目,圈下连片土地,之后快速修建厂房,再以可观的土地和厂房等资产做抵押,进行贷款融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项目撬动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正威的半导体业务并未取得像样的成绩,甚至连收购的设备也已经变卖,但其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

通过这些产业园和产业基地,正威集团得以拿下大量的土地。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黄石和郑州航空港项目中,正威分别拿下1500亩和500多亩地,该媒体称,其理论上已经囤积了上万亩土地。

神奇的是,尽管有多个项目停摆、搁浅和流产的前车之鉴,正威集团的新项目仍然在全国各地不断落子,而且速度似乎有所加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从各地地方政府官宣的新闻中,正威在全国各地拟新建的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宣布的总投资金额达到了1950亿。其中包括四川达州550亿元、南通如皋300亿元、徐州市300亿元、江门市230亿元,哈尔滨市200亿元、沈阳150亿元、山东滕州120亿元、南通海安100亿元、湖南郴州1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正威集团投资的项目大多瞄准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求发展上项目比较急切,而正威“世界500强”的声誉极具“杀伤力”。

该人士认为,与庞青年的青年汽车9次投资9次失败相比,王文银的正威集团的投资至少有几个成功的案例,能够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也并不意外。在此前的合作当中,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投资金额,地方政府也不会给予其办理土地证。随着项目搁浅,地方政府也会将土地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以项目撬动融资之外,在不少地区的投资中,正威集团借着产业投资的名义扮演了地主的角色。

2017年3月份,正威掷资200亿元的正威赤峰林西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于内蒙古自治区签约落地。这一项目的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工业用地1500亩,配套商住用地1500亩。随后的4月份,由王文银担任法人的8家房地产公司在赤峰成立,包括赤峰德耀、赤峰富景、赤峰鼎昌等。

同样的,伴随着在宜春的投资,2017年1月份,由王文银担任高管的5家房地产公司在宜春成立。此前,同样的模式发生在重庆和营口。

实际上,天眼查出具的报告显示,王文银共在119家企业担任总监高职位,集中在房地产业行业。据记者统计,王文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277家公司中,房地产、置业公司就超过55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疯狂投资背后,“世界铜王”王文银玩转地产

据统计,王文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277家公司中,房地产、置业公司就超过55家。​​​​​​​

文|英才杂志

26个交易日录得14个涨停板,股价涨幅接近300%,九鼎新材(002201.SZ)的换主和暴涨行情背后,中国最神秘富豪之一、身家1000亿元的王文银和他控制的正威集团又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由于旗下资产未上市,正威集团鲜少在公众面前曝光信息,一直给人以低调的形象。王文银本人也曾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正威奉行的是低调的文化。”

但细数正威集团及实控人王文银的发展史,从坊间流传的三次豪赌成为“世界铜王”的传奇发家史、以火箭般的速度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到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疯狂“大撒币”。王文银的正威集团与低调无缘,更多的是神秘。

传奇发家史:冒险家,赌徒?

自2008年正威集团首次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以来,其业绩就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正威集团排名第119位,在上榜的民营企业阵营中仅次于华为和太平洋建设集团,超过了恒大、阿里与腾讯。

这样惊人的规模与成绩从何而来?由于旗下资产没有上市,正威的信息鲜少向外界披露。在正威的官方表述中,这都源于王文银的三次“豪赌”。

1997年遇上亚洲金融危机,王文银囤房囤设备开工厂,之后赶上电源线旺销期,在很短的时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

2003年赶上“非典”,各种资产价格下跌,正威集团却先后买下国内几座大的铜矿山、钨矿山,将产业链条由铜制造延长到矿业,让正威集团一举成为铜行业的最大玩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王文银再次出手,陆续完成十几单并购,包括将美国、欧洲的一些铜加工企业收入囊中,设立三个海外总部。

正威向媒体传达的消息也侧面印证了这些历史。自媒体华商韬略对王文银的采访中提到,王文银早在20年前自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就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规律。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之前他已有预感。2014年在接受自媒体正和岛采访时,王文银曾表示,等到下一次危机的时候,再来一次疯狂的并购。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王文银则讲出了“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的人生格言。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正威集团都释放了这样的信息:对于经济周期和商品周期的精准认识,加上大胆的冒险抄底,最终成就了王文银,成就了“世界铜王”的地位和天量的财富。

在最新出炉的胡润中国富豪榜中,王文银家族以1000亿的财富排在百富榜的第十五位。根据官网资料,正威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元。

出生于贫寒的农村家庭,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到家财万贯的“世界铜王”,王文银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这样短时间内快速的崛起非常突然,让很多人都摸不到头脑。

根据深商联执行会长林慧分享的一则故事:2013年6月份,深圳召开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市长许勤在报告工作时,突然间提到,听说深圳又出现了一个世界500强叫正威,谁知道这公司是怎么回事?在场者面面相觑。

这大概也是外界对于正威集团和王文银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神秘。天量的财富是真是假,又从何而来?自述的发家史能否自圆其说?

质疑随之而来。

由于旗下资产还未上市,正威资产和业绩的真实性没有一个权威的认证。无论是《财富》500强,还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这些排行榜的数据都是由企业自行申报得来,这些机构也无法对所有企业的数据进行核查。

而根据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开市场发债时披露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2018年其营业收入为1586亿元,这与其母公司在2019年财富500强榜单中的763.6亿美元营收相差两倍之多。

此外,这些榜单都是以企业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为评选标准。这导致一些特殊行业内的企业,如商贸、供应链等由于其特殊的行业性质,排名遥遥领先。

正威集团的业务范围同样也包含一定数量的贸易业务,这些业务做大了正威集团的整体营收。根据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17年该公司的铜贸易收入高达400多亿元,占到总营收的1/4以上。

贸易业务模式简单,所需人员较少,可以轻松做大营业收入。根据财新的报道,同样曾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华信就是通过贸易业务买卖做大流水,很多贸易甚至完全是虚假贸易。

而财富中文网2013年对王文银的采访稿中也提到,正威旗下成立3年的铜贸易公司,人均营业额达到了12亿元,这已经相当于一家小规模上市公司一年的营收。

因此,排行榜中正威5000多亿的营收既没有公开的审计报告验真,也无法证伪。不过因为贸易业务的存在,正威营业收入的含金量可能要打一个折扣。

可以确认的是,成为世界500强对正威有着诸多的好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政府的资源倾斜、企业的形象与品牌推广等等。这也为正威在全国的疯狂投资铺平了道路。

全国“大撒币”:财神,投机者?

大约从2013年以来,正威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疯狂投资。根据天眼查数据,2013年之前王文银担任高管或法人的公司仅有8家,从2013年至今新成立的公司达183家。

正威在全国投资的项目金额和规模之大、覆盖地域范围之广,恐怕连巨无霸央企也难与之相比。

据记者梳理,自2013年来,正威集团在各地宣传投资的项目已超过了数千亿元,单个项目的规模基本都在100亿以上。其中宣布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包括,在安徽池州投资1000亿的正威半导体产业园,在四川达州投资5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在成都投资500亿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数千亿的投资相对于价值10万亿的矿业储备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但比起正威经审核的财报中不足50亿的年利润则显得有些夸张。

事实上,这些宣称的高额投资有相当多的部分无法实际兑现。

根据媒体中国经营报的实际勘察,2013年启动,号称投资200亿元的“正威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最终搁浅。另一个于2014年启动的预计投资250亿元的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区项目直到2018年尚未开工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威在2012年拓展多元化,开始成立公司进军半导体产业链。2013年还并购了韩国三星8英寸晶圆制造厂的设备。但至今仍未有可以拿出手的成绩。

根据安徽日报2012年的报道,正威集团决定10年投资1000亿元,在安徽池州建设涵盖半导体IC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整机制造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园区。2013年财富中文网的报道称,正威集团已拥有铜和半导体两大产业链。

但显然,从购买设备到实际生产之间显然还有着很长的距离。池州新闻网的一篇报道指出,这批来自韩国的设备运到池州开发区之后,直到变卖拉走,从没有运转过。正威宣称的1000亿投资也不了了之。

记者发现,目前在正威集团的官网业务介绍当中,并没有半导体业务的身影。

正威旗下的正威半导体和芯威半导体有限公司都由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根据该公司2017年的财报,半导体并未出现在主营业务分类当中。天眼查资料中,正威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网站www.amersemicon.com已经无法打开。

多个项目流产、胎死腹中的背后,正威集团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有所图。

此前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的报道都曾指出,正威通过签署巨额项目,圈下连片土地,之后快速修建厂房,再以可观的土地和厂房等资产做抵押,进行贷款融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项目撬动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正威的半导体业务并未取得像样的成绩,甚至连收购的设备也已经变卖,但其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

通过这些产业园和产业基地,正威集团得以拿下大量的土地。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黄石和郑州航空港项目中,正威分别拿下1500亩和500多亩地,该媒体称,其理论上已经囤积了上万亩土地。

神奇的是,尽管有多个项目停摆、搁浅和流产的前车之鉴,正威集团的新项目仍然在全国各地不断落子,而且速度似乎有所加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从各地地方政府官宣的新闻中,正威在全国各地拟新建的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宣布的总投资金额达到了1950亿。其中包括四川达州550亿元、南通如皋300亿元、徐州市300亿元、江门市230亿元,哈尔滨市200亿元、沈阳150亿元、山东滕州120亿元、南通海安100亿元、湖南郴州1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正威集团投资的项目大多瞄准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求发展上项目比较急切,而正威“世界500强”的声誉极具“杀伤力”。

该人士认为,与庞青年的青年汽车9次投资9次失败相比,王文银的正威集团的投资至少有几个成功的案例,能够与地方政府达成合作也并不意外。在此前的合作当中,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投资金额,地方政府也不会给予其办理土地证。随着项目搁浅,地方政府也会将土地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以项目撬动融资之外,在不少地区的投资中,正威集团借着产业投资的名义扮演了地主的角色。

2017年3月份,正威掷资200亿元的正威赤峰林西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于内蒙古自治区签约落地。这一项目的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工业用地1500亩,配套商住用地1500亩。随后的4月份,由王文银担任法人的8家房地产公司在赤峰成立,包括赤峰德耀、赤峰富景、赤峰鼎昌等。

同样的,伴随着在宜春的投资,2017年1月份,由王文银担任高管的5家房地产公司在宜春成立。此前,同样的模式发生在重庆和营口。

实际上,天眼查出具的报告显示,王文银共在119家企业担任总监高职位,集中在房地产业行业。据记者统计,王文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277家公司中,房地产、置业公司就超过55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