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欢迎来到“曼彻哈顿”:城市如何为豪华摩天大楼出售了灵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欢迎来到“曼彻哈顿”:城市如何为豪华摩天大楼出售了灵魂

高楼大厦在整个曼彻斯特疯长,但百米高空上的休息室和顶楼豪华公寓里的橄榄园能不能解决这座城市一路飙高的住房危机呢?

从左到右分别是轴心塔、比瑟姆塔和丁斯盖特广场的公寓大楼 图片来源:lowefoto/Alamy

“人间地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曾经这么形容曼彻斯特的天使绿地(Angel Meadow)。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造访英格兰的时候,这片地区还是最臭名昭著的贫民窟之一,肮脏污秽、饱受疾病折磨,还是暴力滋生的温床。1844年,他写道,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唤起恐惧和愤慨”。

要是今天他还能故地重游,一定会忍不住说出同样的话,不过原因就与以往不同了。这个绿意盎然的公园两旁曾经挤满了维多利亚时期贫民乞丐的坟墓,一个个墓碑高低起伏,而今新公寓楼巨大的水泥框架正拔地而起。它们最终会进化成17楼、22楼的大厦,然后又眼看41楼的新成员后来居上,这些冰冷的玻璃大厦组成了“超光滑的城市家园”,将中心公园团团围住——而且没有一间房是你买得起的。

这就是远东发展集团(Far East Consortium)价值2亿英镑的MeadowSide项目。远东集团是一家香港地产公司,在避税天堂拉丁美洲的开曼群岛完成注册。MeadowSide项目选址的地方原本是中世纪曼彻斯特的门户,也是画家劳伦斯·斯蒂芬·劳瑞(LS Lowry)笔下的风景,现在被撕了个稀巴烂,好容下756间豪宅,而且许多都已经作为期房被香港的投资者买走了。售房广告小册子如此营销:“玻璃遇上草地,水泥邂逅绿树。”这块土地也见证了国际资本与一个不惜代价吸引投资的城市之间的碰撞。

MeadowSide规划图 图片来源:Placenorthwest.co.uk

“我真受不了自己的城市变成露天矿区。”皮卡迪利区译员山姆·惠勒(Sam Wheeler)说,他所在的这个地区正是高楼大厦疯长的地方,“就算是把自然搞得遍地垃圾,但如果这么做是为了解决住房危机,那我们兴许还有得聊。但这些项目为的根本不是解决曼彻斯特最迫切的需求,并不能提供多少住房。”

官方数据表明,目前曼彻斯特有2000多户居民是居无定所的,这个数字在过去的五年中翻了6倍。这座城市无家可归的人口超过4000,其比例领跑英格兰北部地区,近13500个家庭在待定名单上排队等着社会住房。然而去年新增了多少社会住房呢?只有28间。尽管如此,曼彻斯特依然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发展。起重机丛生,勾勒出天际线,水泥升降机井雄踞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孕育着下一栋摩天大楼。看着自己的成功,这座城市也开始飘飘然了,傲慢地推销着它奢华的生活方式理念:房地产开发商Moda的“天使花园”配有一个屋顶运动场、电影院和“晴空休息室”,住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App上搞定。

氧气塔楼则主打五星级酒店级别的设施以及“冉冉升起的全球目的地那令人窒息的美景”。轴心塔是“排外和宏伟建筑的真正缩影”,可惜外观花哨俗气,不禁让人以为设计师在雕琢到一半的时候电脑突然碎屏了。除了政策要求的20%经济适用房的限额外,这些地产中没有一个舍得建造一间人们买得起的公寓。

“曼彻斯特的豪宅还不够多。” 伊恩·辛普森在他比瑟姆塔的顶楼公寓里说 图片来源:Fabio de Paolo

在过去两年里,曼彻斯特规划委员会批准通过的61个大型住宅开发项目中,共计提供了14677所住房,但没有一间达到了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它们既不是社会公租房,房价也没有低于市场价的80%。在经济增长的欲望下,一波波打了激素般的开发项目不经审核就能得到批准,在今天看来再明显不过了:这是现代英国所有城市中最彻底的城市形态变化。

冲在前线的是丁斯盖特广场(Deansgate Square),高耸入云的灰色玻璃塔组成了一部四重奏,宛如防御炮台,与南边休姆地区的建筑傲然对峙。西塔蹭蹭蹿上64楼,对外宣传为“新高度”。曼城的明星前锋塞尔吉奥·阿圭罗也迅速抢购了一套顶楼的复式公寓。“这比我想象的任何东西都要高。”建筑设计师伊恩·辛普森(Ian Simpson)表示,“这是曼彻斯特第一座真正的摩天大楼,高达200多米。”他的书桌上摆着大杰克森街及周围地区的模型,清楚标出丁斯盖特升降机登陆的位置——辛普森还计划建设一个25座高楼大厦的建筑群。“这里即将摇身一变,成为迷你曼哈顿了,”他说,“这些高塔正开始创造出一道真正的城市天际线,这是曼彻斯特前所未有的。”

海报已经开始大张旗鼓,期待着“曼彻哈顿”的诞生。不过距离这道高耸的天际线正式完工还有好一段路要走,现在的曼彻斯特更像是中国三线城市外环路上的景观。

辛普森的大杰克逊街模型,这也是丁斯盖特高楼即将升起的地方 图片来源:Oliver Wainwright

丁斯盖特四塔现在高高耸立在辛普森旧厂房改装的办公室之上,望不到顶。这位设计师就算回到家也摆脱不了高楼大厦。他住在附近比瑟姆塔顶楼的一间复式住宅里,家中还有着自己的橄榄园。比瑟姆塔在2006年完工,有47层楼高,直到去年都是曼彻斯特最高的建筑。“晚上在窗口远眺,我只能看到红眼航空闪烁的警示灯。”

这话听起来着实令人恼火。但对辛普森来说,这一个个遥远的红色圆点正象征了他的追求:把曼彻斯特变成高楼大厦的圣地、城市中心生活的麦加。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炸弹爆炸的时候,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人口只有400人。“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有3.5万,我希望它还能继续增长,达到20万,因为城市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人,人口就是驱动力。”

辛普森介绍说,市中心“曾经是那些无处可去的贫民的聚居区”,现在则成了一个令人趋之若鹜的地方,更需要豪华公寓来匹配这一身价了。他补充说,“部分原因就在于,曼彻斯特的豪宅还不够多。”

辛普森相信,大量冒出的奢华住宅喜闻乐见,因为这样一来,那些住在郊区——比如说奥特林厄姆、威尔姆斯洛和迪兹伯里——天天开车通勤的人就能够搬回城里来了。他认为,缺乏可负担住房的根源在于财政活力。“要想高性价比地建造这些高楼大厦谈何容易,地产商也是要赚钱的,又不是所有城市都像伦敦一样。”

曼城开发商Renaker拿下了三一岛,并且获批建筑修最高的住宅大厦 图片来源:Allied London

Renaker是丁斯盖特广场和周围高楼建筑群背后的开发商和建筑商,看起来干得还不错。据Renaker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这家企业营业额达1.328亿英镑,比上年增长37%,税前利润达460万英镑。去年,这家公司拿下了著名的三一岛,并且获批建筑修最高的住宅大厦。据国际地产集团世邦魏理仕(CBRE)的数据显示,曼彻斯特的平均住宅收益率为5.8%,而伦敦仅有3%。业内人士分析说:“曼彻斯特的回报率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资金都流向这里。”

城市规划专家乔纳森·西尔弗(Jonathan Silver)博士回国后开始研究曼彻斯特的建筑热潮,并且在牛津路上设了一个收容所,就在第一批拔地而起的高楼旁边。

“这样并列形成的强烈对比,让我想起我调查过的一些非洲城市,”他说,“一切都变了。2013年以前,曼彻斯特的开发模式还是非常地方性的:本地开发商与本国的银行合作,制定方案,投入建筑,然后卖给个人买家。而现在,地产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工具,好重新入局世界经济,吸引投资,不管来自中国还是阿布扎比。”他说,19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的座右铭就是:“任何投资都是好的投资。”但时代变了,市政也该醒醒了。

山姆·惠勒表示同意。“城市规划者渴望扭转后工业化时代的衰落,并且不计代价改造城市中心,他们成功了,人回来了。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同了,人口不会减少,但如果我们坚持要他们增加社会住房的话,开发商连一根手指头都不会动。”

圣迈克尔大厦的计算机生成图像,正对着曼联球星加里·内维尔和瑞恩·吉格斯的大楼和脚底的历史遗迹 图片来源:Stephen Hodder

理查德·里斯(Richard Leese)从1996年就开始担任市政局的领导人,以其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闻名。里斯坚持,规划委员会对开发商已经非常严格了。“我有信心,我们已经拿到了这么长时间里最好的条件,”他说,“我们的规划师能够使用强大的评估工具,但依然难以在财政上匹配。”他认为这归根结底就是个选择的问题:“我们要么就吞掉绿化带,要么就在城市里待重新开发的闲置用地上建设高密度的大楼。我倒不觉得这些楼建得太高了。20年后,人们可能就要问,‘当初为什么建得这么矮?’”

曼联前球星加里·内维尔和瑞恩·吉格斯的地产计划饱受争议,这个商业帝国背后是靠棕榈油发家致富的新加坡大亨林荣福(Peter Lim)。在他们的对面,圣迈克尔大厦也傲然挺立,俯视着一级法令保护建筑曼彻斯特市政厅。很难相信,未来许多人会希望这栋楼能再高一些。里斯的理论听起来更像是狡辩,对这些冲天炮说不,并不意味着要付出铲光绿地的代价。在高密度的城市开发用地上建造混合业权的社区,并且和城市的其他部分兼容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完善的计划,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每一寸土地上疯狂硬塞,拼命推高楼层,直到撞上飞行轨迹。

“真丢脸。”曼彻斯特市民社会组织(Manchester Civic Society)的玛格丽特·科利尔(Margaret Collier)教授叹息道。她曾经众筹组织了一次活动,抗议圣迈克尔大厦的建设计划。“这个规划没有达到目标,但当局并没有足够仔细地审查。在曼彻斯特我们有一个绝伦的历史核心,我并不觉得最终没能保护好它还有理了。”

似乎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角落能幸免于难。在波希米亚风格的北部地区,一座有棱角的“玻璃树桩”计划在被规划委员会因为楼层太高而否决了三次之后,近来终于通过了,可是最新的版本看起来就更高了。这个项目被称作是“休德希尔碎片”(Shudehill Shard),由亿万富翁弗雷德·多恩(Fred Done)撑腰。完工后,一栋17层高的楔子即将插入这个五彩斑斓的低楼层地区,而且和以往的工程一样,虽然是议会所有的财产,但没有提供任何普通市民可负担的住宅。

正如惠勒问过的那样:“市政应该为了某些亿万富翁浮华的地产项目而甩卖掉这座城市里仅存的、民主控制的土地,还是应该听从当地居民和代表的意见,正确行使权力,负责地规范开发商的行为呢?”很不幸,他们选择了前者。

好在曼彻斯特市民的强烈批评也慢慢开始产生影响。今年早些时候,30层的“天鹅之家”(Swam House)承诺会加入经济适用房,虽然占所有公寓总数的比例只有5%,但至少起了个好头。与此同时,规划委员会还将可行性分析公开化,并且设立了一种“追回机制”,当收益率高出预期时生效。委员会必须坚持真正的兼容性开发,提高设计的水准,同时尊重城市的肌理。否则,曼彻斯特的命脉、这个强大引擎中的燃油终将一点点耗尽。

“如果酒吧服务员、清洁工和护士无处安家的话,他们就不属于这座城市,”惠勒说,“是居民让这座城市正常运行,他们也要在这里活得下去,我觉得这并不是个过分的要求吧。”

(翻译:马昕)

来源:卫报

原标题:Welcome to Manc-hattan: howthe city sold its soul for luxury skyscrape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欢迎来到“曼彻哈顿”:城市如何为豪华摩天大楼出售了灵魂

高楼大厦在整个曼彻斯特疯长,但百米高空上的休息室和顶楼豪华公寓里的橄榄园能不能解决这座城市一路飙高的住房危机呢?

从左到右分别是轴心塔、比瑟姆塔和丁斯盖特广场的公寓大楼 图片来源:lowefoto/Alamy

“人间地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曾经这么形容曼彻斯特的天使绿地(Angel Meadow)。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造访英格兰的时候,这片地区还是最臭名昭著的贫民窟之一,肮脏污秽、饱受疾病折磨,还是暴力滋生的温床。1844年,他写道,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唤起恐惧和愤慨”。

要是今天他还能故地重游,一定会忍不住说出同样的话,不过原因就与以往不同了。这个绿意盎然的公园两旁曾经挤满了维多利亚时期贫民乞丐的坟墓,一个个墓碑高低起伏,而今新公寓楼巨大的水泥框架正拔地而起。它们最终会进化成17楼、22楼的大厦,然后又眼看41楼的新成员后来居上,这些冰冷的玻璃大厦组成了“超光滑的城市家园”,将中心公园团团围住——而且没有一间房是你买得起的。

这就是远东发展集团(Far East Consortium)价值2亿英镑的MeadowSide项目。远东集团是一家香港地产公司,在避税天堂拉丁美洲的开曼群岛完成注册。MeadowSide项目选址的地方原本是中世纪曼彻斯特的门户,也是画家劳伦斯·斯蒂芬·劳瑞(LS Lowry)笔下的风景,现在被撕了个稀巴烂,好容下756间豪宅,而且许多都已经作为期房被香港的投资者买走了。售房广告小册子如此营销:“玻璃遇上草地,水泥邂逅绿树。”这块土地也见证了国际资本与一个不惜代价吸引投资的城市之间的碰撞。

MeadowSide规划图 图片来源:Placenorthwest.co.uk

“我真受不了自己的城市变成露天矿区。”皮卡迪利区译员山姆·惠勒(Sam Wheeler)说,他所在的这个地区正是高楼大厦疯长的地方,“就算是把自然搞得遍地垃圾,但如果这么做是为了解决住房危机,那我们兴许还有得聊。但这些项目为的根本不是解决曼彻斯特最迫切的需求,并不能提供多少住房。”

官方数据表明,目前曼彻斯特有2000多户居民是居无定所的,这个数字在过去的五年中翻了6倍。这座城市无家可归的人口超过4000,其比例领跑英格兰北部地区,近13500个家庭在待定名单上排队等着社会住房。然而去年新增了多少社会住房呢?只有28间。尽管如此,曼彻斯特依然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蓬勃发展。起重机丛生,勾勒出天际线,水泥升降机井雄踞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孕育着下一栋摩天大楼。看着自己的成功,这座城市也开始飘飘然了,傲慢地推销着它奢华的生活方式理念:房地产开发商Moda的“天使花园”配有一个屋顶运动场、电影院和“晴空休息室”,住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App上搞定。

氧气塔楼则主打五星级酒店级别的设施以及“冉冉升起的全球目的地那令人窒息的美景”。轴心塔是“排外和宏伟建筑的真正缩影”,可惜外观花哨俗气,不禁让人以为设计师在雕琢到一半的时候电脑突然碎屏了。除了政策要求的20%经济适用房的限额外,这些地产中没有一个舍得建造一间人们买得起的公寓。

“曼彻斯特的豪宅还不够多。” 伊恩·辛普森在他比瑟姆塔的顶楼公寓里说 图片来源:Fabio de Paolo

在过去两年里,曼彻斯特规划委员会批准通过的61个大型住宅开发项目中,共计提供了14677所住房,但没有一间达到了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它们既不是社会公租房,房价也没有低于市场价的80%。在经济增长的欲望下,一波波打了激素般的开发项目不经审核就能得到批准,在今天看来再明显不过了:这是现代英国所有城市中最彻底的城市形态变化。

冲在前线的是丁斯盖特广场(Deansgate Square),高耸入云的灰色玻璃塔组成了一部四重奏,宛如防御炮台,与南边休姆地区的建筑傲然对峙。西塔蹭蹭蹿上64楼,对外宣传为“新高度”。曼城的明星前锋塞尔吉奥·阿圭罗也迅速抢购了一套顶楼的复式公寓。“这比我想象的任何东西都要高。”建筑设计师伊恩·辛普森(Ian Simpson)表示,“这是曼彻斯特第一座真正的摩天大楼,高达200多米。”他的书桌上摆着大杰克森街及周围地区的模型,清楚标出丁斯盖特升降机登陆的位置——辛普森还计划建设一个25座高楼大厦的建筑群。“这里即将摇身一变,成为迷你曼哈顿了,”他说,“这些高塔正开始创造出一道真正的城市天际线,这是曼彻斯特前所未有的。”

海报已经开始大张旗鼓,期待着“曼彻哈顿”的诞生。不过距离这道高耸的天际线正式完工还有好一段路要走,现在的曼彻斯特更像是中国三线城市外环路上的景观。

辛普森的大杰克逊街模型,这也是丁斯盖特高楼即将升起的地方 图片来源:Oliver Wainwright

丁斯盖特四塔现在高高耸立在辛普森旧厂房改装的办公室之上,望不到顶。这位设计师就算回到家也摆脱不了高楼大厦。他住在附近比瑟姆塔顶楼的一间复式住宅里,家中还有着自己的橄榄园。比瑟姆塔在2006年完工,有47层楼高,直到去年都是曼彻斯特最高的建筑。“晚上在窗口远眺,我只能看到红眼航空闪烁的警示灯。”

这话听起来着实令人恼火。但对辛普森来说,这一个个遥远的红色圆点正象征了他的追求:把曼彻斯特变成高楼大厦的圣地、城市中心生活的麦加。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炸弹爆炸的时候,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人口只有400人。“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有3.5万,我希望它还能继续增长,达到20万,因为城市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人,人口就是驱动力。”

辛普森介绍说,市中心“曾经是那些无处可去的贫民的聚居区”,现在则成了一个令人趋之若鹜的地方,更需要豪华公寓来匹配这一身价了。他补充说,“部分原因就在于,曼彻斯特的豪宅还不够多。”

辛普森相信,大量冒出的奢华住宅喜闻乐见,因为这样一来,那些住在郊区——比如说奥特林厄姆、威尔姆斯洛和迪兹伯里——天天开车通勤的人就能够搬回城里来了。他认为,缺乏可负担住房的根源在于财政活力。“要想高性价比地建造这些高楼大厦谈何容易,地产商也是要赚钱的,又不是所有城市都像伦敦一样。”

曼城开发商Renaker拿下了三一岛,并且获批建筑修最高的住宅大厦 图片来源:Allied London

Renaker是丁斯盖特广场和周围高楼建筑群背后的开发商和建筑商,看起来干得还不错。据Renaker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这家企业营业额达1.328亿英镑,比上年增长37%,税前利润达460万英镑。去年,这家公司拿下了著名的三一岛,并且获批建筑修最高的住宅大厦。据国际地产集团世邦魏理仕(CBRE)的数据显示,曼彻斯特的平均住宅收益率为5.8%,而伦敦仅有3%。业内人士分析说:“曼彻斯特的回报率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资金都流向这里。”

城市规划专家乔纳森·西尔弗(Jonathan Silver)博士回国后开始研究曼彻斯特的建筑热潮,并且在牛津路上设了一个收容所,就在第一批拔地而起的高楼旁边。

“这样并列形成的强烈对比,让我想起我调查过的一些非洲城市,”他说,“一切都变了。2013年以前,曼彻斯特的开发模式还是非常地方性的:本地开发商与本国的银行合作,制定方案,投入建筑,然后卖给个人买家。而现在,地产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工具,好重新入局世界经济,吸引投资,不管来自中国还是阿布扎比。”他说,19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的座右铭就是:“任何投资都是好的投资。”但时代变了,市政也该醒醒了。

山姆·惠勒表示同意。“城市规划者渴望扭转后工业化时代的衰落,并且不计代价改造城市中心,他们成功了,人回来了。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同了,人口不会减少,但如果我们坚持要他们增加社会住房的话,开发商连一根手指头都不会动。”

圣迈克尔大厦的计算机生成图像,正对着曼联球星加里·内维尔和瑞恩·吉格斯的大楼和脚底的历史遗迹 图片来源:Stephen Hodder

理查德·里斯(Richard Leese)从1996年就开始担任市政局的领导人,以其大刀阔斧的城市改造闻名。里斯坚持,规划委员会对开发商已经非常严格了。“我有信心,我们已经拿到了这么长时间里最好的条件,”他说,“我们的规划师能够使用强大的评估工具,但依然难以在财政上匹配。”他认为这归根结底就是个选择的问题:“我们要么就吞掉绿化带,要么就在城市里待重新开发的闲置用地上建设高密度的大楼。我倒不觉得这些楼建得太高了。20年后,人们可能就要问,‘当初为什么建得这么矮?’”

曼联前球星加里·内维尔和瑞恩·吉格斯的地产计划饱受争议,这个商业帝国背后是靠棕榈油发家致富的新加坡大亨林荣福(Peter Lim)。在他们的对面,圣迈克尔大厦也傲然挺立,俯视着一级法令保护建筑曼彻斯特市政厅。很难相信,未来许多人会希望这栋楼能再高一些。里斯的理论听起来更像是狡辩,对这些冲天炮说不,并不意味着要付出铲光绿地的代价。在高密度的城市开发用地上建造混合业权的社区,并且和城市的其他部分兼容是完全可能的。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完善的计划,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每一寸土地上疯狂硬塞,拼命推高楼层,直到撞上飞行轨迹。

“真丢脸。”曼彻斯特市民社会组织(Manchester Civic Society)的玛格丽特·科利尔(Margaret Collier)教授叹息道。她曾经众筹组织了一次活动,抗议圣迈克尔大厦的建设计划。“这个规划没有达到目标,但当局并没有足够仔细地审查。在曼彻斯特我们有一个绝伦的历史核心,我并不觉得最终没能保护好它还有理了。”

似乎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角落能幸免于难。在波希米亚风格的北部地区,一座有棱角的“玻璃树桩”计划在被规划委员会因为楼层太高而否决了三次之后,近来终于通过了,可是最新的版本看起来就更高了。这个项目被称作是“休德希尔碎片”(Shudehill Shard),由亿万富翁弗雷德·多恩(Fred Done)撑腰。完工后,一栋17层高的楔子即将插入这个五彩斑斓的低楼层地区,而且和以往的工程一样,虽然是议会所有的财产,但没有提供任何普通市民可负担的住宅。

正如惠勒问过的那样:“市政应该为了某些亿万富翁浮华的地产项目而甩卖掉这座城市里仅存的、民主控制的土地,还是应该听从当地居民和代表的意见,正确行使权力,负责地规范开发商的行为呢?”很不幸,他们选择了前者。

好在曼彻斯特市民的强烈批评也慢慢开始产生影响。今年早些时候,30层的“天鹅之家”(Swam House)承诺会加入经济适用房,虽然占所有公寓总数的比例只有5%,但至少起了个好头。与此同时,规划委员会还将可行性分析公开化,并且设立了一种“追回机制”,当收益率高出预期时生效。委员会必须坚持真正的兼容性开发,提高设计的水准,同时尊重城市的肌理。否则,曼彻斯特的命脉、这个强大引擎中的燃油终将一点点耗尽。

“如果酒吧服务员、清洁工和护士无处安家的话,他们就不属于这座城市,”惠勒说,“是居民让这座城市正常运行,他们也要在这里活得下去,我觉得这并不是个过分的要求吧。”

(翻译:马昕)

来源:卫报

原标题:Welcome to Manc-hattan: howthe city sold its soul for luxury skyscrape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