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汽巨变,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汽巨变,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赎

整合大幕的拉开,无疑和大环境下的挑战加剧及北汽自身现状有关。

文|驾仕派 密斯特张

10月15日,北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北汽自主乘用车品牌——BEIJING,这也宣告北汽集团拉开了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两大品牌的序幕。

根据官宣,整合范围将包括产品和技术资源,未来将全力打造BEIJING这一核心品牌。而对消费者层面来说,这一整合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将是未来原北京汽车(绅宝系)和原北汽新能源品牌旗下产品都将逐步悬挂英文LOGO“BEIJING”,而不再是以前的中文“北”字椭圆象形车标。

整合大幕的拉开,无疑和大环境下的挑战加剧及北汽自身现状有关。

传统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去年到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已连续第14个月同比下滑。而北汽绅宝的下滑更是甚于行业变化,根据历年销量数据,2016年绅宝品牌旗下车型累计销量224500辆,同比增长87%;但到了2017年即快速下滑至108269辆,同比下降55.4%;2018年绅宝品牌7款车型累计销量只有69329辆;到了今年,绅宝系1-6月份仅售出20988辆。事实上北汽集团在燃油车上的失守还不限于绅宝品牌,北汽幻速突然“失速”,威旺、昌河逐年势衰,北汽传统汽车板块急需提振。

而与传统能源车的颓败截然相反,北汽新能源却连续多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年度销量第一,目前已成为北汽自主乘用车板块最核心的明星板块,北汽当前希望“以北汽新能源提振整体趋势”的诉求无疑是有的。

根据此次北汽官方对BEIJING品牌的定位,其代表着北汽“高、新、特”战略中的“新”字主力军,将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核心,推动北汽自主乘用车业务全面创新发展,开启北汽集团自主发展新篇章——在这一定位中,北汽新能源无疑是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但事实上,当前北汽新能源自身也并非一片坦途。首先,补贴的大幅退坡对新能源市场大环境影响颇大,目前持续数年月月增长的销量势头出现变化,国内新能源市场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在此形势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没有完卵,其中北汽新能源1-9月份累计销量尽管同比增长20.45%,但98382辆的整体销量距离其2019年年度目标22万辆相差甚远,且9月份单月销量更出现了13%的同比下滑。

另外,北汽新能源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追溯北汽新能源历史,“造车底子薄”是北汽新能源的明显短板,甚至在早期拿证之前需要由北汽为其负责底盘、车身、电子电器等环节的生产。可以说北汽新能源相比北京汽车,除了电动化本身这一块和大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占优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多的资本。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近年的发展对北京市场特殊环境的依赖太过强烈,对补贴的依赖也十分强烈。2016-2017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占比中最核心的产品是A00级的EC系列车型,而EC系列的特点是总价低——10万元的小车补贴占车价的一半,而车辆的成本中也以电池为绝对核心,缺乏更大的溢价空间,使得北汽新能源忙活一年到头最后利润微薄,更多是为电池供应企业“打了工”。

这种情况直到紧凑型车EU5上市后才有所扭转,其价格区间为13.29-17.19万元,今年1-9月销量突破7.3万辆,大幅超过第二名比亚迪元EV的5.5万辆,几乎提前锁定了今年的新能源车型单车销量冠军。新销量支柱的诞生,让北汽新能源拥有了比当年热销EC系列时更高的单车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EU系列的强势依然有一定局限性,其销量构成中来自于专车市场和采购大单的比例很高。在这方面,北京市场“护犊子”的能力之强也是没谁了,不仅有政策扶持,且出租车市场的电动化也将给北汽新能源提供巨大的机会。

另外,北汽新能源自身也在积极“造血”,有消息显示其与滴滴联合成立的“京桔新能源”在今年3月份接收了10000辆EU5网约车,而2019年北汽新能源将总共向京桔交付2万辆纯电动汽车作为网约车运营。

所以从理论来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以绅宝品牌为主)整合后无疑将为技术的融合提供机会。比如北汽在传统能源车上的技术积累(包括前萨博)和经验,将有助于提升北汽新能源车型的综合产品力。从我之前试驾北汽新能源车型的体验来看,像油门、刹车、转向调校这些最最基础的项目上,北汽新能源也的确还有提升空间。

而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品牌整合也将有利于提高效率。之前两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研究院,研发上也各自为战。如果进行不整合,那么北京汽车这边要不要自己投资发展新能源?何况新四化里包括智能化、网联化等是双方都需要发力的,如果分开发展,重复投资将不可避免,整合则必然有利于资源更好的协调与分配,从而更高效的获取成果。

不过目前来看,整合的最大难点将是研发体系。两大研发体系的壁垒是厚的,这涉及历史问题,也涉及现实利益问题。

两边的规模都太过庞大,尽管北汽集团拥有北汽新能源60%的股份,但北汽想要硬吃下北汽新能源显然面临各方面、包括北汽新能源自身巨大的阻力,且整合过程本身也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过,在BEIJING这个同一品牌的框架下,创造共同利益,各自完成研发主攻方向后进行融合,并在造型设计等一些层面上实现共享确是大有机会的。

从这次发布的官方消息来看,未来5年,北汽将对BEIJING品牌投入200亿的研发资金,全力打造两大全新平台—— 一个是具有深度融合、极致工程、柔性拓展和智能智造四大特征的BMFA油电混动产品平台;另一个是拥有纯电专属、迭代进化、高端舒适和模块拓展四大特征的BE22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未来新BEIJING品牌六款以上的高端纯电动车型将在这个平台上诞生。

显然,其中的油电混动平台将是原北汽绅宝板块发力主攻的方向,而纯电平台则依然属于北汽新能源。目前来看,两方面都没有碰PHEV的意思,反倒是类似理想ONE的增程式混动可能会被原北汽绅宝这边尝试。

另外,未来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绅宝的营销和渠道也将进行整合,目前透露的规划是“一个渠道”“一个品牌”“一个团队”。而在这次发布会上,新的BEIJING品牌营销团队已经进行了首次亮相,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将是统领营销工作的部门,主任李一秀此前被人们熟悉的职务为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

驾仕结语:

BEIJING新品牌的发布,开启了北京汽车和北汽新能源整合的序幕,而目前仅仅是大幕拉开了一个角。更多的体制需要改革,更多的融合需要探索。目前挂新标的EU7已经上市,能否1+1>2,起码要在下一轮新产品中才能看到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北汽集团

2.6k
  • CBA公布京沪大战罚单:上海队1人停赛2场,北京队5人停赛6场
  • 北京汽车(01958.HK)早盘大跌超10%,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7.8%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汽巨变,能否用“BEIJING”完成救赎

整合大幕的拉开,无疑和大环境下的挑战加剧及北汽自身现状有关。

文|驾仕派 密斯特张

10月15日,北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北汽自主乘用车品牌——BEIJING,这也宣告北汽集团拉开了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两大品牌的序幕。

根据官宣,整合范围将包括产品和技术资源,未来将全力打造BEIJING这一核心品牌。而对消费者层面来说,这一整合带来的最直观变化将是未来原北京汽车(绅宝系)和原北汽新能源品牌旗下产品都将逐步悬挂英文LOGO“BEIJING”,而不再是以前的中文“北”字椭圆象形车标。

整合大幕的拉开,无疑和大环境下的挑战加剧及北汽自身现状有关。

传统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去年到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已连续第14个月同比下滑。而北汽绅宝的下滑更是甚于行业变化,根据历年销量数据,2016年绅宝品牌旗下车型累计销量224500辆,同比增长87%;但到了2017年即快速下滑至108269辆,同比下降55.4%;2018年绅宝品牌7款车型累计销量只有69329辆;到了今年,绅宝系1-6月份仅售出20988辆。事实上北汽集团在燃油车上的失守还不限于绅宝品牌,北汽幻速突然“失速”,威旺、昌河逐年势衰,北汽传统汽车板块急需提振。

而与传统能源车的颓败截然相反,北汽新能源却连续多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年度销量第一,目前已成为北汽自主乘用车板块最核心的明星板块,北汽当前希望“以北汽新能源提振整体趋势”的诉求无疑是有的。

根据此次北汽官方对BEIJING品牌的定位,其代表着北汽“高、新、特”战略中的“新”字主力军,将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核心,推动北汽自主乘用车业务全面创新发展,开启北汽集团自主发展新篇章——在这一定位中,北汽新能源无疑是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但事实上,当前北汽新能源自身也并非一片坦途。首先,补贴的大幅退坡对新能源市场大环境影响颇大,目前持续数年月月增长的销量势头出现变化,国内新能源市场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在此形势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没有完卵,其中北汽新能源1-9月份累计销量尽管同比增长20.45%,但98382辆的整体销量距离其2019年年度目标22万辆相差甚远,且9月份单月销量更出现了13%的同比下滑。

另外,北汽新能源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追溯北汽新能源历史,“造车底子薄”是北汽新能源的明显短板,甚至在早期拿证之前需要由北汽为其负责底盘、车身、电子电器等环节的生产。可以说北汽新能源相比北京汽车,除了电动化本身这一块和大的新能源发展趋势占优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多的资本。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近年的发展对北京市场特殊环境的依赖太过强烈,对补贴的依赖也十分强烈。2016-2017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占比中最核心的产品是A00级的EC系列车型,而EC系列的特点是总价低——10万元的小车补贴占车价的一半,而车辆的成本中也以电池为绝对核心,缺乏更大的溢价空间,使得北汽新能源忙活一年到头最后利润微薄,更多是为电池供应企业“打了工”。

这种情况直到紧凑型车EU5上市后才有所扭转,其价格区间为13.29-17.19万元,今年1-9月销量突破7.3万辆,大幅超过第二名比亚迪元EV的5.5万辆,几乎提前锁定了今年的新能源车型单车销量冠军。新销量支柱的诞生,让北汽新能源拥有了比当年热销EC系列时更高的单车价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EU系列的强势依然有一定局限性,其销量构成中来自于专车市场和采购大单的比例很高。在这方面,北京市场“护犊子”的能力之强也是没谁了,不仅有政策扶持,且出租车市场的电动化也将给北汽新能源提供巨大的机会。

另外,北汽新能源自身也在积极“造血”,有消息显示其与滴滴联合成立的“京桔新能源”在今年3月份接收了10000辆EU5网约车,而2019年北汽新能源将总共向京桔交付2万辆纯电动汽车作为网约车运营。

所以从理论来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以绅宝品牌为主)整合后无疑将为技术的融合提供机会。比如北汽在传统能源车上的技术积累(包括前萨博)和经验,将有助于提升北汽新能源车型的综合产品力。从我之前试驾北汽新能源车型的体验来看,像油门、刹车、转向调校这些最最基础的项目上,北汽新能源也的确还有提升空间。

而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品牌整合也将有利于提高效率。之前两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研究院,研发上也各自为战。如果进行不整合,那么北京汽车这边要不要自己投资发展新能源?何况新四化里包括智能化、网联化等是双方都需要发力的,如果分开发展,重复投资将不可避免,整合则必然有利于资源更好的协调与分配,从而更高效的获取成果。

不过目前来看,整合的最大难点将是研发体系。两大研发体系的壁垒是厚的,这涉及历史问题,也涉及现实利益问题。

两边的规模都太过庞大,尽管北汽集团拥有北汽新能源60%的股份,但北汽想要硬吃下北汽新能源显然面临各方面、包括北汽新能源自身巨大的阻力,且整合过程本身也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过,在BEIJING这个同一品牌的框架下,创造共同利益,各自完成研发主攻方向后进行融合,并在造型设计等一些层面上实现共享确是大有机会的。

从这次发布的官方消息来看,未来5年,北汽将对BEIJING品牌投入200亿的研发资金,全力打造两大全新平台—— 一个是具有深度融合、极致工程、柔性拓展和智能智造四大特征的BMFA油电混动产品平台;另一个是拥有纯电专属、迭代进化、高端舒适和模块拓展四大特征的BE22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未来新BEIJING品牌六款以上的高端纯电动车型将在这个平台上诞生。

显然,其中的油电混动平台将是原北汽绅宝板块发力主攻的方向,而纯电平台则依然属于北汽新能源。目前来看,两方面都没有碰PHEV的意思,反倒是类似理想ONE的增程式混动可能会被原北汽绅宝这边尝试。

另外,未来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绅宝的营销和渠道也将进行整合,目前透露的规划是“一个渠道”“一个品牌”“一个团队”。而在这次发布会上,新的BEIJING品牌营销团队已经进行了首次亮相,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将是统领营销工作的部门,主任李一秀此前被人们熟悉的职务为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

驾仕结语:

BEIJING新品牌的发布,开启了北京汽车和北汽新能源整合的序幕,而目前仅仅是大幕拉开了一个角。更多的体制需要改革,更多的融合需要探索。目前挂新标的EU7已经上市,能否1+1>2,起码要在下一轮新产品中才能看到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