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亲爱的客栈3》模式大改,慢综艺终要走上快车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亲爱的客栈3》模式大改,慢综艺终要走上快车道

这两年来,慢综艺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侵蚀,一些新生的综艺节目,即便是有慢综艺的内核,也鲜少提这一概念。

文|文娱商业观察 阿木

在新一季《亲爱的客栈》中,刘涛在第一次员工见面会时说:“不要叫我涛姐,要叫老板。”

时隔一年后,第三季的《亲爱的客栈》回归了,但是一股陌生的味道油然而生。这一季节目一改此前模式,增设了职场竞争、上岗考核等多个环节,把慢综艺的节奏极速拉快,堪比现代职场综艺画风。

遥记得当初节目刚开播的时候,节目组喊出的口号是“慢下来,去生活”;而时过境迁,如今改版后的节目变得更像是“快一点,去工作”。

经过国内综艺市场三年的洗礼,慢综艺节目集体更改画风,老牌慢综走上快车道,新生慢综更是注重强规则、强设定,面临三年大考的慢综艺,敢问出路在何方?

慢综艺化身职场综艺,《亲爱的客栈》的自我救赎

在刚开播的《亲爱的客栈3》第一期节目中,老板娘刘涛转身成为客栈的大boss,第一季管家陈翔晋升老板助理,而阚清子、林心如、张翰、马天宇、吴磊、李兰迪六位成员,通过递交简历、面试、参与培训等多个流程,来展现各自的优势和各具特色的职场属性,最终竞争唯一合伙人的名额。

节目中,在集体培训前,刘涛说:“希望我们结束的时候,大家还能是朋友。”、“要对六位亲人六亲不认”,大有此前黄晓明做老板时的范儿,一股浓郁的严肃气息溢出了屏幕外,#刘涛严格#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种全新的模式让慢综艺变得不再慢,甚至于让节目的整体感观都变得尤为紧张压迫,失去了最初慢综艺的治愈属性。

而《亲爱的客栈》之所以这一次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内容改革,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此前节目模式一次又一次的遭遇挫败。

2017年,《亲爱的·客栈》第一季在紧促的准备后开播,以刘涛王珂夫妇结婚十年作为契机,在四川泸沽湖开了一家客栈,阚清子、纪凌尘、陈翔以管家身份加入其中,当时的风格主要强调的还是两性关系,也是这档节目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

有一个小细节,当时节目名字中还有一个点,导演陈歆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想把“亲爱的”做成一个系列,不一定是客栈,其他的什么也可以,这让节目后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是一年后,阚清子和纪凌尘分手闹得满城风雨、陈翔也是负面新闻缠身,节目不得已在第二季进行大幅度人员调整和模式升级。

最终第二季选择了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除了刘涛王珂夫妇,加入了武艺、王鹤棣、马思超、沈月等年轻艺人,撇开了爱情属性,节目组把目光投向旅游扶贫,从客栈选址到运营,都是以扶贫作为大主题。

虽然这样一来使得节目出发点更具有正能量,但是节目的收视表现却一路下滑,CSM52城收视最低点跌至0.283,不到第一季收视率的三分之一。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第三季节目才必须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慢综艺集体加速,国产综艺更爱强规则

除了《亲爱的客栈》一连串的模式修改,加快节目节奏,其他的多档慢综艺节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提速。

像是此前收官的《中餐厅3》,一直是处在一个十分紧张的状态,第三季节目中更是设定了零启动资金和市长下发两万欧元营业额的强限定,让嘉宾处于高度的疲惫和压力之下,毫无慢综艺诞生之初的痕迹。

不过也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诞生了全民热议的“明学”,“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一系列的经典台词,跨越圈层,突破综艺节目的边界。

这一次《亲爱的客栈3》也如出一辙的效法。一方面,使用开会来制造矛盾,被不少人认定为是对“明言明语”模式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同样设定20天创收10万元(房费除外)的严格目标。

通过节目前面的倒叙快剪,不难看出在节目的后期,人物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突出,或许会带来新一轮的舆论风波。

然而,慢综艺起初的模样并非如此。

国内慢综艺最早的风潮主要是从韩国来的,在韩综中,一大批以《三时三餐》《尹食堂》《孝利家民宿》《小森林》《自然而然》等为代表的节目集体走向治愈系,给予不少观众心灵上的藉慰。

转而到国内后,一旦弱化规则,就会显得无聊且不真实。习惯于强规则、多设定的国内电视观众,更倾向于注重节目中的戏剧冲突与矛盾。换句话说,喜欢看“吃瓜”的超过了喜欢看“吃饭”的。

在国内第一批慢综艺节目中,《青春旅社》《三个院子》等纷纷一季而终,唯有《向往的生活》依然在坚挺着。

但是在《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时,刘宪华的离开、张子枫的加入,让节目也略显寡淡,如果反复以往下去,或许终会让观众嚼之无味,所以之后新一季节目可能需要在内容上有所升级。

旅行熟人加观察室,慢综艺还能有哪些出口?

这两年来,慢综艺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侵蚀,一些新生的综艺节目,即便是有慢综艺的内核,也鲜少提这一概念。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纵使这些慢综艺不再强调“慢”的假象,但依然是对于这一类型节目的异化,反过来看,这也就是慢综艺节目的几大出口。

其一,旅行类型可以丰富慢综艺的可能性。慢综艺诞生之初,基本上都是选择了另外一处固定场景,在此处进行一段时间的生活或是运营,而加入旅行元素后,慢综艺从场景到内容都具有了无限可能。

像国产治愈系综艺《奇遇人生》一直就是在路上,跟随明星去各地做各种挑战,而他们通常为五天的录制,仅仅只用一个小时左右呈现。一方面,这种做法让节目永远都有新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把慢生活极度浓缩,只保留精华部分。

其二,熟人关系可以增强慢综艺的戏剧性。慢综艺的人物关系往往有着熟人网络的特征,彼此的社会关系可以作为节目先天的有利条件,让嘉宾之间有更自然的表达和行为,同时也可以满足观众对于明星私下生活的窥探欲。

像《幸福三重奏》聚焦三组夫妻关系,即便只是家长里短,也让观众有所回味;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聚焦四姐妹的朋友关系,外加之旅行的内容,在展现友情真实样貌同时,也可以引发观众共鸣;还有像《我最爱的女人们》聚焦婆媳关系,传递和谐家庭的理念,关注代际沟通和相处之道等。

其三,观察室模式可以引领慢综艺的单一视角。今年以来,观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普遍运用到各大类型节目中,在内容以外,增加了观众视角,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可以引领观众投射到内容,丰富了慢综艺的叙事。

比如说,《妻子的浪漫旅行》让丈夫观察妻子,隔空的设定反而增加了夫妻间的表达,有利于双方关系更为紧密;《做家务的男人》以自己观察自己,才发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惰性和不足,以做进一步的改善。

虽然像《亲爱的客栈3》这样已经不再属于慢综艺,但是节目尽管不能够以纯正的慢综艺形式存在,笔者依然希望在节目改版过程中,切忌用力过猛,最好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与其他节目类型做到有机融合,而不是强行改版,调整至适当的节奏不失为一种改良之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亲爱的客栈3》模式大改,慢综艺终要走上快车道

这两年来,慢综艺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侵蚀,一些新生的综艺节目,即便是有慢综艺的内核,也鲜少提这一概念。

文|文娱商业观察 阿木

在新一季《亲爱的客栈》中,刘涛在第一次员工见面会时说:“不要叫我涛姐,要叫老板。”

时隔一年后,第三季的《亲爱的客栈》回归了,但是一股陌生的味道油然而生。这一季节目一改此前模式,增设了职场竞争、上岗考核等多个环节,把慢综艺的节奏极速拉快,堪比现代职场综艺画风。

遥记得当初节目刚开播的时候,节目组喊出的口号是“慢下来,去生活”;而时过境迁,如今改版后的节目变得更像是“快一点,去工作”。

经过国内综艺市场三年的洗礼,慢综艺节目集体更改画风,老牌慢综走上快车道,新生慢综更是注重强规则、强设定,面临三年大考的慢综艺,敢问出路在何方?

慢综艺化身职场综艺,《亲爱的客栈》的自我救赎

在刚开播的《亲爱的客栈3》第一期节目中,老板娘刘涛转身成为客栈的大boss,第一季管家陈翔晋升老板助理,而阚清子、林心如、张翰、马天宇、吴磊、李兰迪六位成员,通过递交简历、面试、参与培训等多个流程,来展现各自的优势和各具特色的职场属性,最终竞争唯一合伙人的名额。

节目中,在集体培训前,刘涛说:“希望我们结束的时候,大家还能是朋友。”、“要对六位亲人六亲不认”,大有此前黄晓明做老板时的范儿,一股浓郁的严肃气息溢出了屏幕外,#刘涛严格#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种全新的模式让慢综艺变得不再慢,甚至于让节目的整体感观都变得尤为紧张压迫,失去了最初慢综艺的治愈属性。

而《亲爱的客栈》之所以这一次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内容改革,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此前节目模式一次又一次的遭遇挫败。

2017年,《亲爱的·客栈》第一季在紧促的准备后开播,以刘涛王珂夫妇结婚十年作为契机,在四川泸沽湖开了一家客栈,阚清子、纪凌尘、陈翔以管家身份加入其中,当时的风格主要强调的还是两性关系,也是这档节目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

有一个小细节,当时节目名字中还有一个点,导演陈歆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想把“亲爱的”做成一个系列,不一定是客栈,其他的什么也可以,这让节目后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是一年后,阚清子和纪凌尘分手闹得满城风雨、陈翔也是负面新闻缠身,节目不得已在第二季进行大幅度人员调整和模式升级。

最终第二季选择了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除了刘涛王珂夫妇,加入了武艺、王鹤棣、马思超、沈月等年轻艺人,撇开了爱情属性,节目组把目光投向旅游扶贫,从客栈选址到运营,都是以扶贫作为大主题。

虽然这样一来使得节目出发点更具有正能量,但是节目的收视表现却一路下滑,CSM52城收视最低点跌至0.283,不到第一季收视率的三分之一。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第三季节目才必须破釜沉舟,放手一搏。

慢综艺集体加速,国产综艺更爱强规则

除了《亲爱的客栈》一连串的模式修改,加快节目节奏,其他的多档慢综艺节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提速。

像是此前收官的《中餐厅3》,一直是处在一个十分紧张的状态,第三季节目中更是设定了零启动资金和市长下发两万欧元营业额的强限定,让嘉宾处于高度的疲惫和压力之下,毫无慢综艺诞生之初的痕迹。

不过也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诞生了全民热议的“明学”,“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一系列的经典台词,跨越圈层,突破综艺节目的边界。

这一次《亲爱的客栈3》也如出一辙的效法。一方面,使用开会来制造矛盾,被不少人认定为是对“明言明语”模式的借鉴,另一方面,也同样设定20天创收10万元(房费除外)的严格目标。

通过节目前面的倒叙快剪,不难看出在节目的后期,人物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突出,或许会带来新一轮的舆论风波。

然而,慢综艺起初的模样并非如此。

国内慢综艺最早的风潮主要是从韩国来的,在韩综中,一大批以《三时三餐》《尹食堂》《孝利家民宿》《小森林》《自然而然》等为代表的节目集体走向治愈系,给予不少观众心灵上的藉慰。

转而到国内后,一旦弱化规则,就会显得无聊且不真实。习惯于强规则、多设定的国内电视观众,更倾向于注重节目中的戏剧冲突与矛盾。换句话说,喜欢看“吃瓜”的超过了喜欢看“吃饭”的。

在国内第一批慢综艺节目中,《青春旅社》《三个院子》等纷纷一季而终,唯有《向往的生活》依然在坚挺着。

但是在《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时,刘宪华的离开、张子枫的加入,让节目也略显寡淡,如果反复以往下去,或许终会让观众嚼之无味,所以之后新一季节目可能需要在内容上有所升级。

旅行熟人加观察室,慢综艺还能有哪些出口?

这两年来,慢综艺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侵蚀,一些新生的综艺节目,即便是有慢综艺的内核,也鲜少提这一概念。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纵使这些慢综艺不再强调“慢”的假象,但依然是对于这一类型节目的异化,反过来看,这也就是慢综艺节目的几大出口。

其一,旅行类型可以丰富慢综艺的可能性。慢综艺诞生之初,基本上都是选择了另外一处固定场景,在此处进行一段时间的生活或是运营,而加入旅行元素后,慢综艺从场景到内容都具有了无限可能。

像国产治愈系综艺《奇遇人生》一直就是在路上,跟随明星去各地做各种挑战,而他们通常为五天的录制,仅仅只用一个小时左右呈现。一方面,这种做法让节目永远都有新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把慢生活极度浓缩,只保留精华部分。

其二,熟人关系可以增强慢综艺的戏剧性。慢综艺的人物关系往往有着熟人网络的特征,彼此的社会关系可以作为节目先天的有利条件,让嘉宾之间有更自然的表达和行为,同时也可以满足观众对于明星私下生活的窥探欲。

像《幸福三重奏》聚焦三组夫妻关系,即便只是家长里短,也让观众有所回味;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聚焦四姐妹的朋友关系,外加之旅行的内容,在展现友情真实样貌同时,也可以引发观众共鸣;还有像《我最爱的女人们》聚焦婆媳关系,传递和谐家庭的理念,关注代际沟通和相处之道等。

其三,观察室模式可以引领慢综艺的单一视角。今年以来,观察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普遍运用到各大类型节目中,在内容以外,增加了观众视角,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可以引领观众投射到内容,丰富了慢综艺的叙事。

比如说,《妻子的浪漫旅行》让丈夫观察妻子,隔空的设定反而增加了夫妻间的表达,有利于双方关系更为紧密;《做家务的男人》以自己观察自己,才发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惰性和不足,以做进一步的改善。

虽然像《亲爱的客栈3》这样已经不再属于慢综艺,但是节目尽管不能够以纯正的慢综艺形式存在,笔者依然希望在节目改版过程中,切忌用力过猛,最好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与其他节目类型做到有机融合,而不是强行改版,调整至适当的节奏不失为一种改良之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