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阿富汗,一处千年佛教遗址正面临着塔利班、采矿业的双重威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阿富汗,一处千年佛教遗址正面临着塔利班、采矿业的双重威胁

更遗憾的是,因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没有地方保存,大量重要文物都就地存放着。

图片来源:网络

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出发,沿着加德兹公路(Gardez highway)往南驱车一个小时左右,穿过熙熙攘攘的店铺,不断冒着柴油尾气的卡车,吵吵闹闹的驴车,就会看到一个急剧的左拐弯,延伸至一段尚未铺就的路。这个与塔利班友好的洛加尔省小镇,路边的炸弹、断断续续的火箭袭击、绑架、谋杀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等你沿着干枯的河床往前,穿过小村庄,军事路障,哨兵塔,以及一个空荡荡的、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蓝色屋顶院子,前方的视野就会开阔许多——没有树木的峡谷中布满了战壕与古墙。

过去七年中,一队阿富汗与国际考古学家在650位劳工的帮助下,在这个地方发掘出了成千上万的佛像、手稿、硬币和圣碑。因为他们的工作,如今整个佛寺和防御工事都得以重见天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此时遗迹周围设有100多个检查点,1700多位警员夜以继日地守护这里。

这项发掘称得上阿富汗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考古发现。在遗迹下方,还埋藏着一个绵延3.5英里(约5公里)的铜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矿藏之一,含有1250万吨铜矿。古时候,这个铜矿使得这里的佛寺富有无比;熔炼时残留的紫色、蓝色以及绿色矿渣早已固化,还撒落在Baba Wali山的斜坡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生产规模有多大。今天,阿富汗政府希望铜矿可以帮助他们重归富有,或者至少达到自给自足。

采矿工作的停滞为考古带来了机会

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过于轻描淡写:Mes Aynak,意即“小铜井”。但Mes Aynak与“小”可没有一点关系。2007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取得此地铜矿30年的开采权,以30亿美元竞标成功,并允诺为这个发展落后的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以及400兆瓦的发电厂。阿富汗政府预计该铜矿将会为脆弱的国家经济注入12亿美元的资金。自2002年以来,阿富汗一直依靠外国援助,如今还面临着70亿美元的年度赤字。

Mes Aynak的考古潜力已经闻名数十年。此项与中国的交易公开之后,阿富汗文化遗产倡导者要求在进行露天采矿之前,要完成这一大批遗产的挖掘和记录。但其实,这里的文物早已危在旦夕。法国考古学家Philippe Marquis说:“如果该遗迹不被挖矿所毁掉,那么它也会被偷盗者所毁掉。”从2009年到2014年,Philippe Marquis一直在此处主持挖掘工作。他说,最好要从现在开始系统地将这些文物归档。

不过,一系列危险却使得采矿工作不断推迟。2012年至2013年,为中国工程师所建的蓝色屋顶院子被一系列的火箭袭击数次之后就宣告荒废。20世纪80年代苏联留下的地雷、还有近年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留下的爆炸物也都是威胁。2014年,8位矿坑清理专家被塔利班杀死。另据“9·11”委员会说,阿富汗处于塔利班控制下时,Mes Aynak是基地组织的一处营地,参与2001年“9·11”袭击的4名劫机者就是在此处接受的训练。

使得采矿工作难上加难的还有运输问题——此地没有铁路可以将铜矿运输出去,也极度缺乏水资源——所以,尽管采矿工作本应于2012年开始,但实际上现在仍未开始。2013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想要重新商定协议内容,但双方至今仍未达成一致。在2018年之前,该地都不太可能进行任何采矿工作。

采矿工作的推迟使得考古学家有更充足的时间挖掘文物,尽管他们的帮手人数正在逐渐减少。

这个麻烦不断的地区,也曾有过一段宁静的历史

采矿工作的推迟使得考古学家有更充足的时间挖掘文物,尽管他们的帮手人数正在逐渐减少。Mes Aynak拥有的过去与现在他们所处的混乱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8世纪,Mes Aynak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成为当时的精神中心。该遗迹周围至少有七个多层佛寺,每个佛寺周围都有岗楼和高墙等防御设施。考古学家们在其中发现了100多个片岩和粘土佛塔,以及用于祭拜的遗骨匣。

Mes Aynak同时也是犍陀罗地区(Gandhara,现位于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经济中心。在这里,诸如印度教、佛教、拜火教等重要宗教在此相遇,古希腊、波斯、中亚、印度文化在此融合。挖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阿富汗考古学家Abdul Qadir Temory将此地称为“世界的中心”。

在公元1世纪,犍陀罗的佛教使该地区的艺术发生极大变化。当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以写实主义风格,将佛画成人形的艺术家。Mes Aynak出土的佛像中仍残留着红色、蓝色、黄色、橘色的长袍痕迹,此外还有大量金色珠宝、古代手稿以及壁画。其中一个片岩雕像中雕刻的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这里还出土了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铜币。其中大部分铜币上都印着公元2世纪贵霜帝国统治者迦腻色伽一世。他或许并不信佛教,但是他却非常欢迎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如起源于古波斯的拜火教)在贵霜帝国内传播。许多铜币一面印着迦腻色伽一世,另一面则印着坐佛或是波斯神(如财神Ardokhsha)。

87岁的喀布尔居民Nancy Hatch Dupree在美国出生,是一位研究阿富汗遗产的学者。他说:“迦腻色伽的铜币不论是在罗马还是在中国,都很有价值。贵霜帝国的钱币上共有23位神。如此多的神灵象征着那时人们容纳一切的胸怀。那是一个人们思想极其开放的年代。”

人们对古佛教的了解仅限于贸易和仪式,对其和工业生产的关系却一无所知。而Mes Aynak或许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佛教经济体系的东西,填补这块空白。闻名世界的巴米扬大佛地处丝绸之路,是古代佛教弟子朝圣的地方。那里曾有两座巨大的、建于公元6世纪的佛像。2001年佛像被塔利班炸毁。与巴米扬大佛地处丝绸之路不同,Mes Aynak由于是炼铜中心而变得日益繁荣。如果说巴米扬是纽约,那么Mes Aynak就是匹兹堡。

曾在1973年与法国团队一起来到Mes Aynak的阿富汗考古学家Zemaryalai Tarzi说:“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寺庙群是否同时也是生产或工业中心。佛教寺庙与可用于工业、商业的自然资源中心联系如此紧密,这是前无所有的。”

宝藏之地

解开Mes Aynak的全部谜团需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下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24岁的Sultan Masoud Muradi是喀布尔建筑工人的儿子,毕业于喀布尔大学。他也参与到对Mes Aynak的挖掘工作中。他与同事来自不同的民族,却可以一同工作,他对此非常骄傲。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的穆斯林根据民族不同,分裂为不同的派别,造成一场恐怖的内战。所以,不同民族一同工作在阿富汗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我们有五千年历史,阿富汗的新一代必须要了解这段历史。否则我们只能因恐怖主义和种植罂粟而闻名世界了。”他拿着铁锹,停下手上的挖掘工作,稍做休息。

Mes Aynak附近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这可能是由于该地的炼铜工作所导致的。但这反过来也使得铜矿生产不得不停止。炼铜需要大量可以烧制成为木炭的木材。从铜矿中提取一磅铜需要20磅木炭。要将火烧至2000华氏度(约1093摄氏度),使火炉连烧数天需要大量木材。

2012年在此进行挖掘工作的英国冶金考古专家Thomas Eley发现,这里的铜矿生产的节奏是逐渐放慢的。这与他之前想的完全相反。由于此地的树木减少,使得可供冶炼的木炭减少,工人们被迫采用更为缓慢的方式进行炼铜。

除此之外,炼铜还需要稳定的水源用来洗矿和冷却白热化的铜块。水源可能是来自山间泉水,浅溪,以及如今仍在部分阿富汗地区使用的古代地下灌溉管道坎儿井(karez)。该地北部出土的长约30英尺(约9米)的坎儿井可能就是这种灌溉管道的一部分。持续不断的伐树使得该地区降水量减少,水源更为缺乏。

水源短缺对这块偏干旱的地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继续采矿的障碍。2013年喀布尔智库Integrity Watch Afghanistan发布的报告称,Mes Aynak附近的居民抱怨初步钻探之后,这里的地下水位下降了6英尺(约1.8米)。该报告的作者Javed Noorani说:“铜矿开采时,每8个小时就需要700万升水。该地区早已变得水源缺乏。”

但是考古学家们需要解决的则不是缺乏问题,而是过于丰富的问题。挖掘的速度超过了储存和保护的速度。阿富汗文化部前副部长,同时也是考古学家的Omar Sultan说:“挖掘很容易,但是保护却很难。”

一千多件重要文物在出土后,直接被运往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馆长Omara Khan Massoudi说:“很抱歉我们无法接受全部文物,因为这里确实空间不足。”

现在,成千上万件Mes Aynak的文物只能暂时放置在遗迹附近。大部分都尚未进行研究和分析。Massoudi和Sultan曾谈过在当地建立一座博物馆,但在短期内,这只能是一座虚拟博物馆,进行网上重建,来保存Mes Aynak的回忆。

但是,首先必须解决的是阿富汗的安全问题。从长期来看,更多的出土文物会面临着极大的危险。Mes Aynak的安保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确保当地人拥有一份工作,以免他们无法抗拒来自塔利班的胁迫或诱惑。

世界银行曾与阿富汗矿业石油部一同支持这里的考古工作,据世界银行估计,这里的矿产将会制造4500个直接就业机会,以及成千上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这些年来,数百人拿着当地相对丰厚的工资,在考古现场用镐和铲子进行挖掘工作,或是做一些其他辅助性工作。Habib Rahman说:“如果你没有吃的,也没有工资,当孩子饥饿的时候,你会去做任何事情,或是加入会给他们支付工资的塔利班。”2001年,这位42岁、留着白色胡子的父亲在放羊时碰到地雷,失去了一条腿。现在他每天会在拐杖的帮助下,花费两个小时从村子里来到遗迹旁,清洗陶罐碎片。

在近期,如Rahman等当地人的贫困生活仍不会有太大改变。许多人对他们正在帮忙挖掘的文物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历史怀有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们感觉自己与伊斯兰教出现之前的历史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过往的成就感到崇敬。一位自称Javed的36岁工人说:“我的先祖们都是穆斯林,但是通过此次挖掘工作,我们对以往的先辈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工作的时候,我会想,这里是一处文明,一家工厂,一座城市,这里有过国王。是的,这里同样也是阿富汗。”

 

翻译:尉艳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国家地理

原标题:Mega Copper Deal in Afghanistan Fuels Rush to Save Ancient Treasures

最新更新时间:08/27 14: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阿富汗,一处千年佛教遗址正面临着塔利班、采矿业的双重威胁

更遗憾的是,因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没有地方保存,大量重要文物都就地存放着。

图片来源:网络

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出发,沿着加德兹公路(Gardez highway)往南驱车一个小时左右,穿过熙熙攘攘的店铺,不断冒着柴油尾气的卡车,吵吵闹闹的驴车,就会看到一个急剧的左拐弯,延伸至一段尚未铺就的路。这个与塔利班友好的洛加尔省小镇,路边的炸弹、断断续续的火箭袭击、绑架、谋杀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等你沿着干枯的河床往前,穿过小村庄,军事路障,哨兵塔,以及一个空荡荡的、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蓝色屋顶院子,前方的视野就会开阔许多——没有树木的峡谷中布满了战壕与古墙。

过去七年中,一队阿富汗与国际考古学家在650位劳工的帮助下,在这个地方发掘出了成千上万的佛像、手稿、硬币和圣碑。因为他们的工作,如今整个佛寺和防御工事都得以重见天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此时遗迹周围设有100多个检查点,1700多位警员夜以继日地守护这里。

这项发掘称得上阿富汗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考古发现。在遗迹下方,还埋藏着一个绵延3.5英里(约5公里)的铜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矿藏之一,含有1250万吨铜矿。古时候,这个铜矿使得这里的佛寺富有无比;熔炼时残留的紫色、蓝色以及绿色矿渣早已固化,还撒落在Baba Wali山的斜坡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生产规模有多大。今天,阿富汗政府希望铜矿可以帮助他们重归富有,或者至少达到自给自足。

采矿工作的停滞为考古带来了机会

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过于轻描淡写:Mes Aynak,意即“小铜井”。但Mes Aynak与“小”可没有一点关系。2007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取得此地铜矿30年的开采权,以30亿美元竞标成功,并允诺为这个发展落后的地区修建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以及400兆瓦的发电厂。阿富汗政府预计该铜矿将会为脆弱的国家经济注入12亿美元的资金。自2002年以来,阿富汗一直依靠外国援助,如今还面临着70亿美元的年度赤字。

Mes Aynak的考古潜力已经闻名数十年。此项与中国的交易公开之后,阿富汗文化遗产倡导者要求在进行露天采矿之前,要完成这一大批遗产的挖掘和记录。但其实,这里的文物早已危在旦夕。法国考古学家Philippe Marquis说:“如果该遗迹不被挖矿所毁掉,那么它也会被偷盗者所毁掉。”从2009年到2014年,Philippe Marquis一直在此处主持挖掘工作。他说,最好要从现在开始系统地将这些文物归档。

不过,一系列危险却使得采矿工作不断推迟。2012年至2013年,为中国工程师所建的蓝色屋顶院子被一系列的火箭袭击数次之后就宣告荒废。20世纪80年代苏联留下的地雷、还有近年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留下的爆炸物也都是威胁。2014年,8位矿坑清理专家被塔利班杀死。另据“9·11”委员会说,阿富汗处于塔利班控制下时,Mes Aynak是基地组织的一处营地,参与2001年“9·11”袭击的4名劫机者就是在此处接受的训练。

使得采矿工作难上加难的还有运输问题——此地没有铁路可以将铜矿运输出去,也极度缺乏水资源——所以,尽管采矿工作本应于2012年开始,但实际上现在仍未开始。2013年,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想要重新商定协议内容,但双方至今仍未达成一致。在2018年之前,该地都不太可能进行任何采矿工作。

采矿工作的推迟使得考古学家有更充足的时间挖掘文物,尽管他们的帮手人数正在逐渐减少。

这个麻烦不断的地区,也曾有过一段宁静的历史

采矿工作的推迟使得考古学家有更充足的时间挖掘文物,尽管他们的帮手人数正在逐渐减少。Mes Aynak拥有的过去与现在他们所处的混乱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8世纪,Mes Aynak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成为当时的精神中心。该遗迹周围至少有七个多层佛寺,每个佛寺周围都有岗楼和高墙等防御设施。考古学家们在其中发现了100多个片岩和粘土佛塔,以及用于祭拜的遗骨匣。

Mes Aynak同时也是犍陀罗地区(Gandhara,现位于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经济中心。在这里,诸如印度教、佛教、拜火教等重要宗教在此相遇,古希腊、波斯、中亚、印度文化在此融合。挖掘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阿富汗考古学家Abdul Qadir Temory将此地称为“世界的中心”。

在公元1世纪,犍陀罗的佛教使该地区的艺术发生极大变化。当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以写实主义风格,将佛画成人形的艺术家。Mes Aynak出土的佛像中仍残留着红色、蓝色、黄色、橘色的长袍痕迹,此外还有大量金色珠宝、古代手稿以及壁画。其中一个片岩雕像中雕刻的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这里还出土了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铜币。其中大部分铜币上都印着公元2世纪贵霜帝国统治者迦腻色伽一世。他或许并不信佛教,但是他却非常欢迎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如起源于古波斯的拜火教)在贵霜帝国内传播。许多铜币一面印着迦腻色伽一世,另一面则印着坐佛或是波斯神(如财神Ardokhsha)。

87岁的喀布尔居民Nancy Hatch Dupree在美国出生,是一位研究阿富汗遗产的学者。他说:“迦腻色伽的铜币不论是在罗马还是在中国,都很有价值。贵霜帝国的钱币上共有23位神。如此多的神灵象征着那时人们容纳一切的胸怀。那是一个人们思想极其开放的年代。”

人们对古佛教的了解仅限于贸易和仪式,对其和工业生产的关系却一无所知。而Mes Aynak或许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佛教经济体系的东西,填补这块空白。闻名世界的巴米扬大佛地处丝绸之路,是古代佛教弟子朝圣的地方。那里曾有两座巨大的、建于公元6世纪的佛像。2001年佛像被塔利班炸毁。与巴米扬大佛地处丝绸之路不同,Mes Aynak由于是炼铜中心而变得日益繁荣。如果说巴米扬是纽约,那么Mes Aynak就是匹兹堡。

曾在1973年与法国团队一起来到Mes Aynak的阿富汗考古学家Zemaryalai Tarzi说:“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寺庙群是否同时也是生产或工业中心。佛教寺庙与可用于工业、商业的自然资源中心联系如此紧密,这是前无所有的。”

宝藏之地

解开Mes Aynak的全部谜团需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下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24岁的Sultan Masoud Muradi是喀布尔建筑工人的儿子,毕业于喀布尔大学。他也参与到对Mes Aynak的挖掘工作中。他与同事来自不同的民族,却可以一同工作,他对此非常骄傲。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的穆斯林根据民族不同,分裂为不同的派别,造成一场恐怖的内战。所以,不同民族一同工作在阿富汗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我们有五千年历史,阿富汗的新一代必须要了解这段历史。否则我们只能因恐怖主义和种植罂粟而闻名世界了。”他拿着铁锹,停下手上的挖掘工作,稍做休息。

Mes Aynak附近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这可能是由于该地的炼铜工作所导致的。但这反过来也使得铜矿生产不得不停止。炼铜需要大量可以烧制成为木炭的木材。从铜矿中提取一磅铜需要20磅木炭。要将火烧至2000华氏度(约1093摄氏度),使火炉连烧数天需要大量木材。

2012年在此进行挖掘工作的英国冶金考古专家Thomas Eley发现,这里的铜矿生产的节奏是逐渐放慢的。这与他之前想的完全相反。由于此地的树木减少,使得可供冶炼的木炭减少,工人们被迫采用更为缓慢的方式进行炼铜。

除此之外,炼铜还需要稳定的水源用来洗矿和冷却白热化的铜块。水源可能是来自山间泉水,浅溪,以及如今仍在部分阿富汗地区使用的古代地下灌溉管道坎儿井(karez)。该地北部出土的长约30英尺(约9米)的坎儿井可能就是这种灌溉管道的一部分。持续不断的伐树使得该地区降水量减少,水源更为缺乏。

水源短缺对这块偏干旱的地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继续采矿的障碍。2013年喀布尔智库Integrity Watch Afghanistan发布的报告称,Mes Aynak附近的居民抱怨初步钻探之后,这里的地下水位下降了6英尺(约1.8米)。该报告的作者Javed Noorani说:“铜矿开采时,每8个小时就需要700万升水。该地区早已变得水源缺乏。”

但是考古学家们需要解决的则不是缺乏问题,而是过于丰富的问题。挖掘的速度超过了储存和保护的速度。阿富汗文化部前副部长,同时也是考古学家的Omar Sultan说:“挖掘很容易,但是保护却很难。”

一千多件重要文物在出土后,直接被运往喀布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馆长Omara Khan Massoudi说:“很抱歉我们无法接受全部文物,因为这里确实空间不足。”

现在,成千上万件Mes Aynak的文物只能暂时放置在遗迹附近。大部分都尚未进行研究和分析。Massoudi和Sultan曾谈过在当地建立一座博物馆,但在短期内,这只能是一座虚拟博物馆,进行网上重建,来保存Mes Aynak的回忆。

但是,首先必须解决的是阿富汗的安全问题。从长期来看,更多的出土文物会面临着极大的危险。Mes Aynak的安保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确保当地人拥有一份工作,以免他们无法抗拒来自塔利班的胁迫或诱惑。

世界银行曾与阿富汗矿业石油部一同支持这里的考古工作,据世界银行估计,这里的矿产将会制造4500个直接就业机会,以及成千上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这些年来,数百人拿着当地相对丰厚的工资,在考古现场用镐和铲子进行挖掘工作,或是做一些其他辅助性工作。Habib Rahman说:“如果你没有吃的,也没有工资,当孩子饥饿的时候,你会去做任何事情,或是加入会给他们支付工资的塔利班。”2001年,这位42岁、留着白色胡子的父亲在放羊时碰到地雷,失去了一条腿。现在他每天会在拐杖的帮助下,花费两个小时从村子里来到遗迹旁,清洗陶罐碎片。

在近期,如Rahman等当地人的贫困生活仍不会有太大改变。许多人对他们正在帮忙挖掘的文物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历史怀有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他们感觉自己与伊斯兰教出现之前的历史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过往的成就感到崇敬。一位自称Javed的36岁工人说:“我的先祖们都是穆斯林,但是通过此次挖掘工作,我们对以往的先辈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工作的时候,我会想,这里是一处文明,一家工厂,一座城市,这里有过国王。是的,这里同样也是阿富汗。”

 

翻译:尉艳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国家地理

原标题:Mega Copper Deal in Afghanistan Fuels Rush to Save Ancient Treasures

最新更新时间:08/27 14: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