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点剧读 牛角尖
2018年,两档垂直类综艺《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带热“偶像选秀”类节目风潮之后,综艺市场便真正迎来了“偶像元年”——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两大团体相继“出道”,分别捧红了蔡徐坤、杨超越、孟美岐等新新偶像,全民pick偶像时代正式到来。
一年之后,当流量明星带不起作品热度、偶像演员不再“吃香”,综艺市场的风向标也由原来的“全民pick偶像”转变为“pick演员”,卫视与平台之间明里暗里也都在争夺“演员演技”,换言之,这是一场全民“pick演员”的时代。
近日,正在腾讯视频与浙江卫视分别播出的两档演艺类综艺《演员请就位》和《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简称《巅峰对决》)率先拉开了“演员之战”。节目播出后,网上有关这两档节目的讨论声并不在少数。尤其是率先开播的《演员请就位》,仅首期节目中的“郭敬明大战李成儒”相关话题,便收割了2.4亿话题阅读量,随后该节目又以“陈凯歌一针见血式的点评”再次收获一票粉丝。
相比之下,上周六晚开播的《巅峰对决》热度则显得有点“不足”。这一季节目组虽邀请来了张国立、李冰冰、秦昊等七位著名演员前来担任“导师”,但节目组却是采取“一带一”的教学方式——让老演员互相PK,新人演员则以“助演”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首期节目播出后,网上也有人质疑其为“演员版《我是歌手》,节目赛制完全偏向了“导师级”的老戏骨。
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演员类节目的尴尬之处,即一档立志于pick演员的节目,最后话题点却落在了导师席上。这于节目本身而言,是好是坏?演技类综艺扎堆上演,观众又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同类型综艺?
导师先行,“演技”未尽?
一档节目在播之前,观众最先关注的便是该节目的导师阵容、演员选手等阵容问题,这本就无可厚非,可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若大众关注点还是停留在导师身上,这是否就说明了一定问题。
从当下在播的这两档演技类节目来看,节目中的“导师”阵容显然比pick演员更具话题性。以《演员请就位》为例,该节目在播出之前,网上对其谈论最多的便是“导师阵容”问题,节目中陈凯歌、李少红、赵薇以及郭敬明,四位导演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出色的代表作品。即便是郭敬明,也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执导作品里也出现了系列累计票房超18亿的《小时代》四部曲。
可行至如今,该节目已在市场中陆续播出三期,每期节目也都为大众提供一定话题热度,但却在推演员方面,迟迟并未见太大的进展。反而是身处导师席位的郭敬明,一度凭借“专业术语”和“最佳辩手”的身份,开始“圈粉”。不少网友表示,一开始奔着骂人的心态去看郭敬明,却未想到被他谦卑的态度所打动。
节目中还有一位导师也被网友疯狂圈粉,那便是曾执导过《霸王别姬》、《孩子王》等多个经典影片的陈凯歌导演,其“一针见血”式的现场指导被网友评价为,“看他讲戏比演员演的还动人”。
最明显的便是在郎月婷与牛骏峰饰演的《海洋天堂》片段中,节目组特意放了陈凯歌幕后指导的片段,网友看完后反馈道,“如若按照两位演员之前的表演方式进行,最多只会是「不出戏」,绝达不到当前效果”,这也间接说明了导演的功底。
导师能力超群,这显然不是“坏事”,甚至是这类节目的必备元素之一。可若是一味的借助“导师”力量,是否也说明了这类节目自身所持有的一定的问题。目前,就《演员请就位》和《巅峰对决》这两档节目来看,节目中pick演员的环节也存在不少问题。
《演员请就位》中,节目一开始定位的视角便是以导师视角pick演员,这也成为“演技”争论的一大问题。不少网友在看了前三期节目播出后,认为导师的评判标准有误,“优秀的都被「待定了」,一般般的都被入选了”。当然,这当中肯定存在个人主观判断,可节目播出三期,大众对节目中的演员讨论,却远不如导师话题来的猛烈,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好演员”欠缺的问题。
另外,两档节目的互相“撞题”也是一大问题。《演员请就位》邀请来了李少红导演作为导师,《巅峰之战》中却又惊现了李少红的身影,且依旧是作为“评委”出席;演员杨迪和周奇“前脚”还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摩拳擦掌,后脚又跑去《巅峰之战》中做“学徒”。不仅如此,两档节目中还都出现了《无名之辈》中任素汐想要自杀的那场片段,当真是大型的“撞车”现场。
如此同类化,也难免不让观众落入“傻傻分不清”的争议漩涡中。不过,这也并非全是节目本身问题所致。而是基于演员类节目所承有的市场体量,做pick演员类的综艺,远比做pick偶像类的节目要复杂许多。
市场需要这么多演技综艺吗?
如果要追溯起演技类节目的发展历程,17年浙江卫视重磅打造的《演员的诞生》无疑是逃不开的市场话题。该档节目不仅在当年拿下破2的收视佳绩,也成功让“演员演技”这项此前只存活于“观众口中”的一项考评,走上台前,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这档节目中,观众也陆续看到了周一围、蓝盈莹、刘敏涛、凌潇肃、辛芷蕾等此前不被观众叫上名字的好演员。第二季节目播出后,导师徐铮更是在节目中对演员嘉宾任素汐说道,“好演员的春天来了”。彼时市场中,演员天价片酬、演员道德操守等问题已存在已久,时至今日,这样的局面虽得到改观,可徐铮口中的“好演员的春天到了”,显然也并未完全实现。
可有关演员类的演技综艺,却如这两年偶像选秀类节目一般,一茬接着一茬。如今,显然已经进入了“第二波”收割期,除去上文提到的两档在播的演技类综艺节目之外,接下来市场中还将陆续播出优酷重磅打造的《演技派》、爱奇艺的《演员的品格2》,以及湖南卫视的《闪耀的路人》,从这些待播项目不难看出,演员类演技节目正式迎来了“市场风口”。
可它们同时也面临着大抵相似的问题。优酷重金打造的《演技派》,虽请来于正等话题性较强的导师阵容,但节目的重点依旧在于寻找优质青年演员,这点从它的演员阵容便可体现一二;爱奇艺打造的《演员的品格2》则吸取上一季节目的教训,极力升级导师阵容,以培养偶像的方式培养新人演员;湖南卫视的《闪耀的路人》则略显不同,该团队是由曾打造过《明星大侦探》的制作班底制作,因此节目的定位也是以悬疑推理的方式“考验”演员演技。
这些节目虽在形式与赛制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但于演技类综艺节目而言,这些创新是否有必要?换言之,市场需要这么大体量的演技类综艺吗?答案显示是否定。
首先,演员演技类综艺,与传统的偶像选秀、音乐选秀等综艺节目形式差距较大,它的节目主体都是立足于寻找出优质演员,因此在节目赛制、节目形式上,并不能做出太大“创新”,比如当下的这批演技类节目,虽赛制不同,但呈现方式都是几个演员拿到一个剧本同台“表演”。
其次,演员演技PK这种类型的节目,参与嘉宾与导师的可选择性本就不大。李少红、杨迪、周奇这三位嘉宾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在两档题材相同的节目中,似乎已说明一定问题。而节目中前来参赛的演员,基本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如明道一般红过却又快速陨落的一代偶像;其二则是一些只能让观众记住“脸庞”却叫不上名字的有演技演员,如早期的任素汐、辛芷蕾等;还有一类则是没有戏可拍、还在学校中摸爬滚打的年轻演员
这三类演员组成的“演技舞台”,虽同时具备了话题度和演技问题,但问题是上哪去找那么多同类演员?对于曾经红过的这类演员而言,“去节目”已经是一大挑战,而对于一些还未出名却又渴望出名的演员而言,“有没有演技”则成为观众最大的看点。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当前市场中“演员、导师”节目乱窜的现状。
最后,从结果导向来看,那些凭借演技类综艺“出圈”的演员,其发展前景又如何?以在节目中发挥最好的“周一围”为例,其在《演员的诞生》舞台上“拿下”冠军之位后,便顺利签约章子怡公司,与章子怡共同主演古装巨制《帝凰业》,未来可期。可随后等待他的却是,不断走下坡路的演技和“人设”崩塌。
是周一围的演技不好了吗?显然不是。他在《演员的诞生》舞台上的表演形式更多的是以电影形式对角色进行处理,可一旦脱离电影,或者说是人设较为浅薄的角色,他的表演方式则略显浮夸。这也反映出这类节目所持有的一个共同特质,即评价一个演员的演技标准究竟什么?是电影化,还是小品化,还是更为大众化的电视剧呢?
或许这些问题都需要留到“下一波”演技类综艺节目。但从当前节目表现和行业趋势来看,市场显然是不需要那么多的演技类综艺。毕竟pick演员早已是一项大众化的审美,而pick偶像则相对是一种更为圈层化的粉丝经济。切莫让演技类综艺成为偶像选秀类节目的“昨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