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六问茶饮店老板:你的公众号还有自己的特色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六问茶饮店老板:你的公众号还有自己的特色吗?

都用漫画、都是新品、都推折扣。除此之外,就没内容可发了吗?

文|咖门 政雨

编辑|孙超

太千篇一律了。

如今,打开茶饮品牌的公众号,只有两个感觉:嗯,这么精美,一定养了专门的团队在做。唉,一点特色都没有,钱白花了。

不是不好,是没有风格。都用漫画、都是新品、都推折扣。除此之外,就没内容可发了吗?

集中看了几十个餐饮品牌的公众号,咱们再来谈谈这事。

品牌做公众号,就是为了卖货?

最近,听闻有个开了千家店的茶饮品牌,在筹备升级,还挖来一位品牌负责人。

我赶紧去翻了其公众号,画风果然不一样了:过去,就是写产品多好喝、母亲节带着妈妈来喝打5折;现在,用漫画呈现加工过程,体现用料好;请模特拍套写真,展示产品风格

——传递给顾客的,从赤裸的产品,上升到品牌气质阶段。瞬间感觉质感高级了不少。

很多老板习惯于“卖货”思维,一篇公众号能引来1000位到店客人,就很知足。

但在我看来,品牌做公众号,第一动机是贩卖品牌气质,第二顺位才是卖货。品牌质感做出来,可以吸引1000位反复到店的信徒顾客。

但随之而来的是第2个问题:品牌意识跟上来,创意还没打开。

除了发新品,还能发什么?

有一半的品牌,发新品占了公众号内容的50%以上。另一半的品牌,推折扣占了50%以上。

除此之外,还能发点啥?

1.发科普知识:蜜雪冰城科普过冰淇淋、芝士的来源,茶颜悦色擅长介绍用过的茶叶,海底捞连变脸都详细说了一番。

用知识培养的消费者更加理智、忠实。

2.发产品销量Top榜:茶百道、茶颜悦色的公众号里,会不定期发布产品销量排名。

榜单就是心理暗示,刺激消费者反复下单招牌产品。

榜单给顾客暗示,图片截取自茶颜悦色

3.发品牌日常:时常把老板、伙伴细节拿出来晒晒,溜溜办公室趣事。

没有那么多不可公开的秘密,对顾客就和交朋友一样,越熟悉,粘性越高。

品牌部伙伴就是内部记者,化身半个侦探,任何观察到的都能写。反响好的,还能作为保留节目,开个特色专栏。

为什么不开个固定“栏目”呢?

打开巴奴的公众号,满眼都是写食材,不停写食材。

鸭血、竹笋、毛肚……从生产、采摘、处理、加工、到端上桌,每一步都完整呈现,画风堪比《舌尖上的中国》。据其内部人员透露,出这样一篇内容,品牌部人员常常要花一个多月时间熬夜出差。

最后呈现出的感受很明确:看起来他们原料真的不错。立刻能联想到其“产品主义”定位。

海底捞公众号的画风有点清奇,乍一看以为是本菜单——开了一个“开饭了”的固定栏目,定期找人做应时应景的家常菜教程。

海底捞固定栏目“开饭了”,图片截取自海底捞火锅

但仔细一想挺“海底捞的”,这算是一种远程服务吧,服务你到店吃好,也要服务你在家吃好。

按照这个思路,茶饮品牌最适合的,是出个茶相关的专栏,关键策划的具体方向要年轻有趣,能体现品牌文化感。

提炼出品牌内核,开个专栏,消费者对你品牌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关键是再不愁没内容可发了)

除了用漫画,没别的形式了吗?

从茶饮品牌开始重视做公众号起,就刮起一股用漫画的“不正之风”,还愈演愈烈。

现在你看看,90%以上的品牌,每期内容都是一长副漫画结束。神奇的是,设计师也够厉害,这么多品牌竟然没有风格重复的,都带着点差异、带着点自己的风格。

但类似于淘宝卖货的条漫,再配上几个模特的形式,美则美矣,缺点灵魂。

茶颜悦色的前品牌负责人何一汀,在咖门刚上线的《茶颜悦色爆红路径》品牌课程中,举到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80年代的美女林青霞、朱茵等等美得与众不同;当下的明星,美得令人脸盲。

有些品牌在尝试新形式了:蜜雪冰城擅长用动图表现一个橙子的汁水饱满;卡旺卡录制的音频节目,甜甜的女声讲一个关于杨枝甘露的故事,让人对产品也充满幻想。

给你听的杨枝甘露,图片截取自卡旺卡

刚刚登上中式快餐第一名的老乡鸡,公众号也独具一格:甚至连一张产品图都没有,内容长度不超过2屏,却让人忍不住反复看两三遍。

跳出头部品牌树的模板,建立自己的风格吧。

冷冰冰、文绉绉,连点“人气”都没有?

“我酸了”

“今天,请你吃个瓜”

“喝汤吗?我已经第三碗了”

这是海底捞公众号内容的标题,就像面对面聊天。

海底捞文章截图,图片截取自海底捞火锅

茶饮品牌的公众号,文字越来越文绉绉,遣词造句硬拗文化感,感觉不到“人气”。

古茗推出“大叔”,造出一个能对话的人设。海底捞的形式更极致,没名字,但能感觉到人的存在。留言回复像讲段子,比正文都精彩。

还是老乡鸡,将人物风格发挥到极致,从封面图、内容、留言,设置得狡猾机智,一看就是有趣的灵魂。

截2个封面图感受一下:

对比标题和封面图一起看,图片截自老乡鸡

写公众号,考虑过品牌格局吗?

说回海底捞、巴奴的专栏内容:另一个维度讲,记录各地找食材、找大师出菜谱,就是在挖掘和发扬中国的美食文化,这些内容本身就有厚重感。

内容的价值感彰显品牌的厚度,体现企业的包容性。

公众号内容细节里,还体现企业的专业度:喜茶每篇都会注明创作团队名字,星巴克文章右上角会注明“广告”二字,麦当劳最后例行注明活动产品信息。

星巴克、喜茶、麦当劳的微信小细节

规范、严谨的处理,显示对创作者的尊重、对读者的尊重,品牌的认真、专业都是在细节中传递的。

即使在公众号上,也能体现一个品牌的格局。

最后,以防被骂,补充一句。大多品牌没风格有2个致命原因

  1. 老板还没有找到品牌风格,没方向发挥(这个一定是老板找的);

  2.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老板管得太多,束缚了灵感的发挥(这个一定要老板少插手)。

统筹|政雨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六问茶饮店老板:你的公众号还有自己的特色吗?

都用漫画、都是新品、都推折扣。除此之外,就没内容可发了吗?

文|咖门 政雨

编辑|孙超

太千篇一律了。

如今,打开茶饮品牌的公众号,只有两个感觉:嗯,这么精美,一定养了专门的团队在做。唉,一点特色都没有,钱白花了。

不是不好,是没有风格。都用漫画、都是新品、都推折扣。除此之外,就没内容可发了吗?

集中看了几十个餐饮品牌的公众号,咱们再来谈谈这事。

品牌做公众号,就是为了卖货?

最近,听闻有个开了千家店的茶饮品牌,在筹备升级,还挖来一位品牌负责人。

我赶紧去翻了其公众号,画风果然不一样了:过去,就是写产品多好喝、母亲节带着妈妈来喝打5折;现在,用漫画呈现加工过程,体现用料好;请模特拍套写真,展示产品风格

——传递给顾客的,从赤裸的产品,上升到品牌气质阶段。瞬间感觉质感高级了不少。

很多老板习惯于“卖货”思维,一篇公众号能引来1000位到店客人,就很知足。

但在我看来,品牌做公众号,第一动机是贩卖品牌气质,第二顺位才是卖货。品牌质感做出来,可以吸引1000位反复到店的信徒顾客。

但随之而来的是第2个问题:品牌意识跟上来,创意还没打开。

除了发新品,还能发什么?

有一半的品牌,发新品占了公众号内容的50%以上。另一半的品牌,推折扣占了50%以上。

除此之外,还能发点啥?

1.发科普知识:蜜雪冰城科普过冰淇淋、芝士的来源,茶颜悦色擅长介绍用过的茶叶,海底捞连变脸都详细说了一番。

用知识培养的消费者更加理智、忠实。

2.发产品销量Top榜:茶百道、茶颜悦色的公众号里,会不定期发布产品销量排名。

榜单就是心理暗示,刺激消费者反复下单招牌产品。

榜单给顾客暗示,图片截取自茶颜悦色

3.发品牌日常:时常把老板、伙伴细节拿出来晒晒,溜溜办公室趣事。

没有那么多不可公开的秘密,对顾客就和交朋友一样,越熟悉,粘性越高。

品牌部伙伴就是内部记者,化身半个侦探,任何观察到的都能写。反响好的,还能作为保留节目,开个特色专栏。

为什么不开个固定“栏目”呢?

打开巴奴的公众号,满眼都是写食材,不停写食材。

鸭血、竹笋、毛肚……从生产、采摘、处理、加工、到端上桌,每一步都完整呈现,画风堪比《舌尖上的中国》。据其内部人员透露,出这样一篇内容,品牌部人员常常要花一个多月时间熬夜出差。

最后呈现出的感受很明确:看起来他们原料真的不错。立刻能联想到其“产品主义”定位。

海底捞公众号的画风有点清奇,乍一看以为是本菜单——开了一个“开饭了”的固定栏目,定期找人做应时应景的家常菜教程。

海底捞固定栏目“开饭了”,图片截取自海底捞火锅

但仔细一想挺“海底捞的”,这算是一种远程服务吧,服务你到店吃好,也要服务你在家吃好。

按照这个思路,茶饮品牌最适合的,是出个茶相关的专栏,关键策划的具体方向要年轻有趣,能体现品牌文化感。

提炼出品牌内核,开个专栏,消费者对你品牌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关键是再不愁没内容可发了)

除了用漫画,没别的形式了吗?

从茶饮品牌开始重视做公众号起,就刮起一股用漫画的“不正之风”,还愈演愈烈。

现在你看看,90%以上的品牌,每期内容都是一长副漫画结束。神奇的是,设计师也够厉害,这么多品牌竟然没有风格重复的,都带着点差异、带着点自己的风格。

但类似于淘宝卖货的条漫,再配上几个模特的形式,美则美矣,缺点灵魂。

茶颜悦色的前品牌负责人何一汀,在咖门刚上线的《茶颜悦色爆红路径》品牌课程中,举到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80年代的美女林青霞、朱茵等等美得与众不同;当下的明星,美得令人脸盲。

有些品牌在尝试新形式了:蜜雪冰城擅长用动图表现一个橙子的汁水饱满;卡旺卡录制的音频节目,甜甜的女声讲一个关于杨枝甘露的故事,让人对产品也充满幻想。

给你听的杨枝甘露,图片截取自卡旺卡

刚刚登上中式快餐第一名的老乡鸡,公众号也独具一格:甚至连一张产品图都没有,内容长度不超过2屏,却让人忍不住反复看两三遍。

跳出头部品牌树的模板,建立自己的风格吧。

冷冰冰、文绉绉,连点“人气”都没有?

“我酸了”

“今天,请你吃个瓜”

“喝汤吗?我已经第三碗了”

这是海底捞公众号内容的标题,就像面对面聊天。

海底捞文章截图,图片截取自海底捞火锅

茶饮品牌的公众号,文字越来越文绉绉,遣词造句硬拗文化感,感觉不到“人气”。

古茗推出“大叔”,造出一个能对话的人设。海底捞的形式更极致,没名字,但能感觉到人的存在。留言回复像讲段子,比正文都精彩。

还是老乡鸡,将人物风格发挥到极致,从封面图、内容、留言,设置得狡猾机智,一看就是有趣的灵魂。

截2个封面图感受一下:

对比标题和封面图一起看,图片截自老乡鸡

写公众号,考虑过品牌格局吗?

说回海底捞、巴奴的专栏内容:另一个维度讲,记录各地找食材、找大师出菜谱,就是在挖掘和发扬中国的美食文化,这些内容本身就有厚重感。

内容的价值感彰显品牌的厚度,体现企业的包容性。

公众号内容细节里,还体现企业的专业度:喜茶每篇都会注明创作团队名字,星巴克文章右上角会注明“广告”二字,麦当劳最后例行注明活动产品信息。

星巴克、喜茶、麦当劳的微信小细节

规范、严谨的处理,显示对创作者的尊重、对读者的尊重,品牌的认真、专业都是在细节中传递的。

即使在公众号上,也能体现一个品牌的格局。

最后,以防被骂,补充一句。大多品牌没风格有2个致命原因

  1. 老板还没有找到品牌风格,没方向发挥(这个一定是老板找的);

  2.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老板管得太多,束缚了灵感的发挥(这个一定要老板少插手)。

统筹|政雨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