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文贯中: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推动城乡一体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文贯中: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推动城乡一体化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指出,当前中国制度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出发,使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的发展。

2019年4月2日,广州最繁华地段的城中村“冼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日前指出,中国应当尽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从制度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从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10月31日,文贯中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活动上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农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严重错位,这或将影响中国长远的发展潜力。

“目前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以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了GDP的90%。然而持有农村户口的人仍在总人口的60%以上。”文贯中说,这说明当前中国已经具有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但从社会结构看,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错位导致了城乡人口收入的巨大差别。根据文贯中提供的数据,2013-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7037元扩大到22964元,逐年扩大。

从农业来看,文贯中说,虽然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大,但国际竞争性不强。主要产品质量差、土地细零化、土地经营规模狭小、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等都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以老弱病残妇以及大量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农村不但使农业丧失内在活力,难以产生有内在活力的现代农场,也造成农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同时,在享受公共服务的质和量以及政治参与度等方面,农村人口相对于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差距。”

“为了公正和公平起见,社会结构的转型必须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尽量同步。”文贯中说,一方面要使绝大部分人口从依靠农业谋生,变为依靠工商业谋生,另一方面,其他少数农业人口要能够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以市场原则组织农场。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才能得到弥合,农业人口也才能得到全国的平均收入。

对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文贯中说:“好的参照系就在家门口,也就是历史文化传统、土地和人口密度和中国十分相近的东亚地区。”

他指出,在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要素拥有者可以基于自利的考虑,随价格信号的指引,为取得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同时实现国民经济总值的极大化。同时,城市的集聚效应使城市人均收入不断上升,吸引农民进城。在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前提下,最低效的农民会首先进城就业和定居,这就使城乡收入差逐渐弥合。

与这种制度相比,文贯中认为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背道而驰。“在中国模式下,土地流动性严重受到束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则被户口制度束缚着。农民工虽然进城打工,但无法对城市化形成稳定的预期。”他说。

文贯中指出,如果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能极大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社会的公平公正,因而极大地提振内需,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提供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文贯中: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推动城乡一体化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指出,当前中国制度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出发,使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的发展。

2019年4月2日,广州最繁华地段的城中村“冼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樊旭

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日前指出,中国应当尽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从制度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从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10月31日,文贯中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举办的活动上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农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严重错位,这或将影响中国长远的发展潜力。

“目前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以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了GDP的90%。然而持有农村户口的人仍在总人口的60%以上。”文贯中说,这说明当前中国已经具有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但从社会结构看,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错位导致了城乡人口收入的巨大差别。根据文贯中提供的数据,2013-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7037元扩大到22964元,逐年扩大。

从农业来看,文贯中说,虽然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大,但国际竞争性不强。主要产品质量差、土地细零化、土地经营规模狭小、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成本高昂等都是中国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以老弱病残妇以及大量留守儿童为主体的农村不但使农业丧失内在活力,难以产生有内在活力的现代农场,也造成农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同时,在享受公共服务的质和量以及政治参与度等方面,农村人口相对于城市人口也有显著的差距。”

“为了公正和公平起见,社会结构的转型必须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尽量同步。”文贯中说,一方面要使绝大部分人口从依靠农业谋生,变为依靠工商业谋生,另一方面,其他少数农业人口要能够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以市场原则组织农场。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才能得到弥合,农业人口也才能得到全国的平均收入。

对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文贯中说:“好的参照系就在家门口,也就是历史文化传统、土地和人口密度和中国十分相近的东亚地区。”

他指出,在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要素拥有者可以基于自利的考虑,随价格信号的指引,为取得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同时实现国民经济总值的极大化。同时,城市的集聚效应使城市人均收入不断上升,吸引农民进城。在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前提下,最低效的农民会首先进城就业和定居,这就使城乡收入差逐渐弥合。

与这种制度相比,文贯中认为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背道而驰。“在中国模式下,土地流动性严重受到束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则被户口制度束缚着。农民工虽然进城打工,但无法对城市化形成稳定的预期。”他说。

文贯中指出,如果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能极大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社会的公平公正,因而极大地提振内需,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提供动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