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忽悠式回购”抬头?这些公司“一股没买”便终止回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忽悠式回购”抬头?这些公司“一股没买”便终止回购

“忽悠式回购”往往高发于基本面较差,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对这类公司保持足够的警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胡颖君

去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叠加监管层面的政策驱动,大大小小的上市公司为维护股价稳定,纷纷抛出回购计划,由此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回购潮。

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37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公司未能在实施期限内未足额完成回购任务,更有甚者,直接选择取消回购或提前终止回购。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9家上市公司“一股没买”便匆匆取消回购,而它们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的是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回购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也有因资金不足而无力回购,或是股价一直高于回购最高价,还有因为与其他规定冲突而无法回购。

今年以来取消回购或提前终止回购的上市公司名单

宝鹰股份 (002047.SZ)便是因为“钱没到位”而选择终止回购。10月28日公司公告,因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公司可转债项目被中止,以及结合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发行可转债并撤回申请。因第二期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公司决定终止实施此次回购。截至目前,公司第二期回购股份尚未实施首次回购。

京蓝科技(000711.SZ)此前拟用于3000万元至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目的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不过,由于回购实施期限之内,公司正在为收购中科鼎实的部分股权募集配套资金,按照规定无法实施回购,因此取消回购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日上集团(002593.SZ)、利德曼(300289.SZ)、蓝股份(300297.SZ)等公司仅回购少量股份便提前终止回购股份。

“轻易食言”总归要付出代价,利德曼因违反回购细则而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去年8月,利德曼发布回购预案,拟自筹资金或自有资金回购5000万-1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利德曼便意欲提前终止回购计划。并表示:因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于2018年12月发生变更,鉴于公司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董事会综合考虑公司股权激励需求、2019年度经营计划及银行贷款还款计划,为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发展,同意终止此次回购公司股份计划。

不过,对于这一理由,深交所并不买账。根据回购细则,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后,非因充分正当事由不得变更或者终止。

蓝盾股份此前拟以4000万-8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期限为12个月。然而,时间过去一大半,蓝盾股份实际回购金额仅219.92万元,且实控人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减持,该公司因此被质疑存在利用回购信息炒作股价以配合控股股东减持的嫌疑。

10月23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具体说明目前回购金额远低于回购计划的原因及后续安排, 并质问本次回购是否为“忽悠式”回购。

11月4日晚间,蓝盾股份回复深交所称,公司实际回购股份情况与回购方案存在差异,该等差异因公司所面临的行业发展机遇、市场环境及公司资金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所致,并决定终止实施回购。

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回购股票要求上市公司拥有较为充裕的货币资金,对于质地良好且“不差钱”的公司而言,回购有利于提振股价,增强股东信心。而“忽悠式回购”往往高发于基本面较差,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对这类公司保持足够的警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利德曼

  • 利德曼(300289.SZ):去年公司已实现少量海外订单
  • 利德曼(300289.SZ):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34.6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忽悠式回购”抬头?这些公司“一股没买”便终止回购

“忽悠式回购”往往高发于基本面较差,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对这类公司保持足够的警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胡颖君

去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叠加监管层面的政策驱动,大大小小的上市公司为维护股价稳定,纷纷抛出回购计划,由此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回购潮。

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37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公司未能在实施期限内未足额完成回购任务,更有甚者,直接选择取消回购或提前终止回购。

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9家上市公司“一股没买”便匆匆取消回购,而它们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的是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回购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也有因资金不足而无力回购,或是股价一直高于回购最高价,还有因为与其他规定冲突而无法回购。

今年以来取消回购或提前终止回购的上市公司名单

宝鹰股份 (002047.SZ)便是因为“钱没到位”而选择终止回购。10月28日公司公告,因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公司可转债项目被中止,以及结合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发行可转债并撤回申请。因第二期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公司决定终止实施此次回购。截至目前,公司第二期回购股份尚未实施首次回购。

京蓝科技(000711.SZ)此前拟用于3000万元至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目的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不过,由于回购实施期限之内,公司正在为收购中科鼎实的部分股权募集配套资金,按照规定无法实施回购,因此取消回购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日上集团(002593.SZ)、利德曼(300289.SZ)、蓝股份(300297.SZ)等公司仅回购少量股份便提前终止回购股份。

“轻易食言”总归要付出代价,利德曼因违反回购细则而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去年8月,利德曼发布回购预案,拟自筹资金或自有资金回购5000万-1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利德曼便意欲提前终止回购计划。并表示:因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于2018年12月发生变更,鉴于公司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董事会综合考虑公司股权激励需求、2019年度经营计划及银行贷款还款计划,为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发展,同意终止此次回购公司股份计划。

不过,对于这一理由,深交所并不买账。根据回购细则,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后,非因充分正当事由不得变更或者终止。

蓝盾股份此前拟以4000万-8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期限为12个月。然而,时间过去一大半,蓝盾股份实际回购金额仅219.92万元,且实控人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减持,该公司因此被质疑存在利用回购信息炒作股价以配合控股股东减持的嫌疑。

10月23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具体说明目前回购金额远低于回购计划的原因及后续安排, 并质问本次回购是否为“忽悠式”回购。

11月4日晚间,蓝盾股份回复深交所称,公司实际回购股份情况与回购方案存在差异,该等差异因公司所面临的行业发展机遇、市场环境及公司资金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所致,并决定终止实施回购。

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回购股票要求上市公司拥有较为充裕的货币资金,对于质地良好且“不差钱”的公司而言,回购有利于提振股价,增强股东信心。而“忽悠式回购”往往高发于基本面较差,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对这类公司保持足够的警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