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人网?是那个做字幕、能追剧的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人网?是那个做字幕、能追剧的吗?

再厚的情怀滤镜,也无法掩盖新版人人APP的粗糙。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不止一个学生年纪的人问出“是人人美剧吗”“是人人字幕组吗”,拼着老命从互联网坟场爬出来的人人网,复活之路怕是不好走。也没办法走老路——今天的学生,谁还认识这个当年的校园社交霸主呢?老师们的年纪倒是正相当。

但毕竟曾是80、90后的社交圣地,人人网在app store 上架,还是引起了极大关注。一时间,人人网官博被“全力支持,人人崛起”“安卓客户端麻烦快上”“过去就归过去,黑历史让人心累”“回不去了”等评论霸屏。

发表测评之余,老粉还为产品出谋划策。这就难免暴露了人人网的顽疾和瓶颈:定位模糊、功能不全、用户流失、内容匮乏……

但无论人人网未来是逆天改命还是穷途末路,都无法抹除它在国人社交编年史里的重要戏份。

十四年沉浮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交平台的崛起和没落,网红的诞生和沉寂,用户的追捧与离散。

真的只是内测版!

再厚的情怀滤镜,也无法掩盖新版人人APP的粗糙。

哪怕官博几番强调“只是上线了个小小小测试版”“离我们想要的版本相差甚远”,也挡不住产品评分下跌至3分。

最先下载试玩的用户,多数是在一堆带着“人人”标签的视频、直播软件中,费力挖到了隐秘的人人网APP。安卓商城则查无此“人”,官博表示正在开发中。

从设计上来看,这版人人APP自带怀旧光环。戳进软件,我们就能看到经典的蓝白配色和图标。“重新出发,从此社交不在单调,让熟悉的人不再陌生”的开屏介绍,让用户瞬间想起了夕阳下逝去的青春。

或许是网友跟风追忆年华,让官方也摸清了营销的新姿势。如今开屏字样都已换成:你的青春在这里,人人的明天你决定。

时隔已久,许多老用户早已忘了账号密码。虽然人人官博贴心置顶了解决方案,但找回操作仍然繁琐。不乏网友发现原账户被莫名注销,纷纷微博讨要说法。而即便登陆成功,咱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熟悉界面,可能又撞上了频繁闪退。

Bug消耗着用户激情,唱衰声此起彼伏,这无疑为人人APP后面的回归之路增添阻力。

目前来看,人人APP主要的功能几乎没变,包含了首页、聊天、发布新鲜事、发现和个人信息五部分,舍弃了饱受用户诟病的直播。

其中主页呈现了好友的新鲜事动态,可以进行转赞评互动。整体排版设计和ins、绿洲有几分相似,让人不禁揣测人人APP是否有意将重心转移至图片社交。

如果你资料填写充分,就会在主页的“你可能认识的人”里匹配好友。硬糖君也找到了校友,可点进去发现大家新鲜事停更在数年前。找到旧友不假,可全是僵尸粉啊!

有意思的是,有网友透露他们在“你可能认识的人”发现了明星身影。微博、闲鱼和小红书等平台,靠着明星生活赚足了流量和话题。吃瓜群众对明星过去的好奇,或许能为人人APP绝地求生的卖点。

若是官方联合艺人来一场“自曝黑历史”的行为艺术,还愁没有噱头和热度?硬糖君斗胆提议,首轮咱就搞学生时代的素颜比拼,让大家看看谁是天生丽质,谁又是鬼斧神工。

关于创新部分,内测版里增加了“学习应用”,囊括了PPT、电子书、论文和兴趣学习四类,链接了比格ppt、爱学术和好课网等三方平台。

不过“学习应用”看似满足了学生党的功能性需求,仔细观察会发现资源陈旧短缺,且存在明显的需求错配现象。好课网里尽是小学生、中考、高考的内容,是想押注05社交还是靠孩子圈回80后?

据官方介绍,人人网APP还将持续上线学习工具、小游戏、树洞和表白墙等功能。这些板块或许能加强人人网APP的“校园社交”属性,使其在同质化产品中区分开来。

一番体验下来,用户似乎并不能看到人人网APP强烈的求生欲望。如果没有更为独特的运营开发,想靠着情怀牌夺回用户不切实际。而即便实现了微博化和ins化也绝不是真正创新,谁会跳出现有社交圈子就为找回校友?

鸡腿、拼车、校园大使,人人帝国的崛起

哪怕内测版使用感再差,也挡不住老用户的试用热情。人人网APP下载量,一度挤进苹果商城的前五十。

而对曾投身人人网发展的用户来说,他们试玩并非单纯追求重温学生时代,而是为了回味“集体创业”的激荡岁月。人人是多牛传媒的,而校内是王兴和推广大使的。

2005年,连续创业者王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版Facebook的打造。他紧盯大学校园SNS这一垂直领域,开发了主打学生实名交友的校内网。彼时,陈一舟也推出了5Q校园网,靠着“注册送鸡腿”夺得校园社交半壁江山。

从创办之初,打入校内组织、赞助学生活动的策略,就贯穿于校内网(人人网)整个运营环节。

迫于资金压力,王兴最终以200万美元把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的千橡互动。2006年年底,校内网和5Q网完成整合,成为中国最大校园社区。

合并后,人人网在全国各校全面展开校园大使招聘,带领学生掀起了pc时代的地推热潮。而沈七(化名)这类学生组织成员,正是校内网最心仪的人选。

回忆起这段经历,沈七仍觉得热血沸腾。一来,校内网员工在培训中反复强调着眼界、梦想和价值,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集体使命感。

二来,当时人人网风靡校园,大使的特殊身份为沈七带来了一定人气和关注,以至于他能忽略0.5元/人的低廉回报,全身心投入宣传推广。

当然,沈七不是孤军奋战,他在学弟学妹中培养了一群强劲的“雇佣兵”。发传单、拉横幅、送鸡腿、搞联谊都成了“校内大使”的日常。

他们通过不同场景激发老师同学的好奇,让其自愿加入人人网的社交体系里。基于亲缘的校园地推,让人人网获取了大量优质用户,完成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两年时间,我申请赞助了五六场校内大型活动,组织了好几十次学生联谊。”沈七回忆道。

如果说大使扛起了人人网的基础建设,那网红则是彻底带动平台互动氛围的“鲶鱼”。

人人网兴盛时期,青年学生热衷聚集于此,展开社会话题的讨论和交锋。2008年左右,人人网催生出不同圈层的年轻意见领袖,李硕、毕小双、井越、胡辛束等。

不过,随着平台没落,网红们也各奔东西,踏上了转型或沉寂的道具。

“人人网也许能回去,我们回不去了。这话听着很俗,但确实是大家的心声,哎。”沈七一声叹息。

被抛弃的人人网

沈七这些老用户,把人人帝国的崩塌归因于改名。时至今日,他们都在微博、豆瓣和知乎呼唤用回“校内”。

2009年8月4日,校内网正式更名人人网。这一用户抵制的改名举措背后,其实包裹着平台天花板的尴尬。没人永远是学生,但永远有人是学生。这句话既是人人网的存活逻辑,也是其面临的用户困境。

学生群体庞大,意味着校内网一直拥有潜在用户。可学生走出校园后,身份转换带动社交工具变化,用户流失和活度降低也成为平台痛点。而注入的新鲜血液,又需要足够时间培养情感黏性。如此一来,校内网用户达到一定体量后很难再有突破。

更名人人,透露了平台试图扩大用户群,寻找广阔发展空间的野心。可此举却让在校学生丧失了圈层归属感,引发了强烈的口碑反噬。

除了自身局限和变革造成的用户流失外,各类竞品也蚕食着人人网的市场。2008年,开心网推出的一款偷菜游戏,抢占了互联网用户大量娱乐时间,人人网用户使用时长出现下降。随后,陈一舟靠着山寨开心网,初步实现了截流,开始布局社交游戏。

然而在人人网、开心网竭力厮杀时,腾讯又半路杀出买下开心农场的开发商,专供QQ空间使用。

此后,人人网便陷入了抢夺用户时间的恶战。2009年,微博面市,靠着明星、名人的入驻刷足存在感,成为网友新的舆论圣地。好在人人网凭借内容差异,勉强抵挡了微博的围剿。

2011年5月,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迎来了高光时刻。“广告+社交游戏”的稳定盈利模式,让人人网市值持续增长,一度达到94亿美元的巅峰。可同年腾讯推出微信,改写了社交产品的格局,给人人网带来了致命冲击。

尤其是在知乎、豆瓣这类圈层社交产品出现后,趣缘社交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瓜分了大量国民总时间。夹缝求生的人人网,在游戏下架、高管变动和转型失败系列问题中日渐式微,最终于2018年卖身多牛传媒。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网的失败也归因于内容生产力的消亡。几度转型,让大批原生网红丧失了对平台的信心。在沈七看来,人人网早在八年前流行的转帖热潮中,就已经死了。

微博、知乎和豆瓣的流量红利,诱惑着博主出走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人人网彻底丧失创作活力。其中,初代人人网红、哲学男神井越,就在微博、B站实现了再就业,成为坐拥200多万粉丝的“中国Vlog博主第一人”。

怀旧多是一时兴起,实用和娱乐才是大众刚需。如何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人人网,今天的00后,恐怕很难被一根鸡腿收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人人网

619
  • 人人网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止盈转亏
  • 人人网2022年上半年总净营收同比增长4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人网?是那个做字幕、能追剧的吗?

再厚的情怀滤镜,也无法掩盖新版人人APP的粗糙。

文|娱乐硬糖 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不止一个学生年纪的人问出“是人人美剧吗”“是人人字幕组吗”,拼着老命从互联网坟场爬出来的人人网,复活之路怕是不好走。也没办法走老路——今天的学生,谁还认识这个当年的校园社交霸主呢?老师们的年纪倒是正相当。

但毕竟曾是80、90后的社交圣地,人人网在app store 上架,还是引起了极大关注。一时间,人人网官博被“全力支持,人人崛起”“安卓客户端麻烦快上”“过去就归过去,黑历史让人心累”“回不去了”等评论霸屏。

发表测评之余,老粉还为产品出谋划策。这就难免暴露了人人网的顽疾和瓶颈:定位模糊、功能不全、用户流失、内容匮乏……

但无论人人网未来是逆天改命还是穷途末路,都无法抹除它在国人社交编年史里的重要戏份。

十四年沉浮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交平台的崛起和没落,网红的诞生和沉寂,用户的追捧与离散。

真的只是内测版!

再厚的情怀滤镜,也无法掩盖新版人人APP的粗糙。

哪怕官博几番强调“只是上线了个小小小测试版”“离我们想要的版本相差甚远”,也挡不住产品评分下跌至3分。

最先下载试玩的用户,多数是在一堆带着“人人”标签的视频、直播软件中,费力挖到了隐秘的人人网APP。安卓商城则查无此“人”,官博表示正在开发中。

从设计上来看,这版人人APP自带怀旧光环。戳进软件,我们就能看到经典的蓝白配色和图标。“重新出发,从此社交不在单调,让熟悉的人不再陌生”的开屏介绍,让用户瞬间想起了夕阳下逝去的青春。

或许是网友跟风追忆年华,让官方也摸清了营销的新姿势。如今开屏字样都已换成:你的青春在这里,人人的明天你决定。

时隔已久,许多老用户早已忘了账号密码。虽然人人官博贴心置顶了解决方案,但找回操作仍然繁琐。不乏网友发现原账户被莫名注销,纷纷微博讨要说法。而即便登陆成功,咱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熟悉界面,可能又撞上了频繁闪退。

Bug消耗着用户激情,唱衰声此起彼伏,这无疑为人人APP后面的回归之路增添阻力。

目前来看,人人APP主要的功能几乎没变,包含了首页、聊天、发布新鲜事、发现和个人信息五部分,舍弃了饱受用户诟病的直播。

其中主页呈现了好友的新鲜事动态,可以进行转赞评互动。整体排版设计和ins、绿洲有几分相似,让人不禁揣测人人APP是否有意将重心转移至图片社交。

如果你资料填写充分,就会在主页的“你可能认识的人”里匹配好友。硬糖君也找到了校友,可点进去发现大家新鲜事停更在数年前。找到旧友不假,可全是僵尸粉啊!

有意思的是,有网友透露他们在“你可能认识的人”发现了明星身影。微博、闲鱼和小红书等平台,靠着明星生活赚足了流量和话题。吃瓜群众对明星过去的好奇,或许能为人人APP绝地求生的卖点。

若是官方联合艺人来一场“自曝黑历史”的行为艺术,还愁没有噱头和热度?硬糖君斗胆提议,首轮咱就搞学生时代的素颜比拼,让大家看看谁是天生丽质,谁又是鬼斧神工。

关于创新部分,内测版里增加了“学习应用”,囊括了PPT、电子书、论文和兴趣学习四类,链接了比格ppt、爱学术和好课网等三方平台。

不过“学习应用”看似满足了学生党的功能性需求,仔细观察会发现资源陈旧短缺,且存在明显的需求错配现象。好课网里尽是小学生、中考、高考的内容,是想押注05社交还是靠孩子圈回80后?

据官方介绍,人人网APP还将持续上线学习工具、小游戏、树洞和表白墙等功能。这些板块或许能加强人人网APP的“校园社交”属性,使其在同质化产品中区分开来。

一番体验下来,用户似乎并不能看到人人网APP强烈的求生欲望。如果没有更为独特的运营开发,想靠着情怀牌夺回用户不切实际。而即便实现了微博化和ins化也绝不是真正创新,谁会跳出现有社交圈子就为找回校友?

鸡腿、拼车、校园大使,人人帝国的崛起

哪怕内测版使用感再差,也挡不住老用户的试用热情。人人网APP下载量,一度挤进苹果商城的前五十。

而对曾投身人人网发展的用户来说,他们试玩并非单纯追求重温学生时代,而是为了回味“集体创业”的激荡岁月。人人是多牛传媒的,而校内是王兴和推广大使的。

2005年,连续创业者王兴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版Facebook的打造。他紧盯大学校园SNS这一垂直领域,开发了主打学生实名交友的校内网。彼时,陈一舟也推出了5Q校园网,靠着“注册送鸡腿”夺得校园社交半壁江山。

从创办之初,打入校内组织、赞助学生活动的策略,就贯穿于校内网(人人网)整个运营环节。

迫于资金压力,王兴最终以200万美元把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的千橡互动。2006年年底,校内网和5Q网完成整合,成为中国最大校园社区。

合并后,人人网在全国各校全面展开校园大使招聘,带领学生掀起了pc时代的地推热潮。而沈七(化名)这类学生组织成员,正是校内网最心仪的人选。

回忆起这段经历,沈七仍觉得热血沸腾。一来,校内网员工在培训中反复强调着眼界、梦想和价值,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集体使命感。

二来,当时人人网风靡校园,大使的特殊身份为沈七带来了一定人气和关注,以至于他能忽略0.5元/人的低廉回报,全身心投入宣传推广。

当然,沈七不是孤军奋战,他在学弟学妹中培养了一群强劲的“雇佣兵”。发传单、拉横幅、送鸡腿、搞联谊都成了“校内大使”的日常。

他们通过不同场景激发老师同学的好奇,让其自愿加入人人网的社交体系里。基于亲缘的校园地推,让人人网获取了大量优质用户,完成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两年时间,我申请赞助了五六场校内大型活动,组织了好几十次学生联谊。”沈七回忆道。

如果说大使扛起了人人网的基础建设,那网红则是彻底带动平台互动氛围的“鲶鱼”。

人人网兴盛时期,青年学生热衷聚集于此,展开社会话题的讨论和交锋。2008年左右,人人网催生出不同圈层的年轻意见领袖,李硕、毕小双、井越、胡辛束等。

不过,随着平台没落,网红们也各奔东西,踏上了转型或沉寂的道具。

“人人网也许能回去,我们回不去了。这话听着很俗,但确实是大家的心声,哎。”沈七一声叹息。

被抛弃的人人网

沈七这些老用户,把人人帝国的崩塌归因于改名。时至今日,他们都在微博、豆瓣和知乎呼唤用回“校内”。

2009年8月4日,校内网正式更名人人网。这一用户抵制的改名举措背后,其实包裹着平台天花板的尴尬。没人永远是学生,但永远有人是学生。这句话既是人人网的存活逻辑,也是其面临的用户困境。

学生群体庞大,意味着校内网一直拥有潜在用户。可学生走出校园后,身份转换带动社交工具变化,用户流失和活度降低也成为平台痛点。而注入的新鲜血液,又需要足够时间培养情感黏性。如此一来,校内网用户达到一定体量后很难再有突破。

更名人人,透露了平台试图扩大用户群,寻找广阔发展空间的野心。可此举却让在校学生丧失了圈层归属感,引发了强烈的口碑反噬。

除了自身局限和变革造成的用户流失外,各类竞品也蚕食着人人网的市场。2008年,开心网推出的一款偷菜游戏,抢占了互联网用户大量娱乐时间,人人网用户使用时长出现下降。随后,陈一舟靠着山寨开心网,初步实现了截流,开始布局社交游戏。

然而在人人网、开心网竭力厮杀时,腾讯又半路杀出买下开心农场的开发商,专供QQ空间使用。

此后,人人网便陷入了抢夺用户时间的恶战。2009年,微博面市,靠着明星、名人的入驻刷足存在感,成为网友新的舆论圣地。好在人人网凭借内容差异,勉强抵挡了微博的围剿。

2011年5月,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迎来了高光时刻。“广告+社交游戏”的稳定盈利模式,让人人网市值持续增长,一度达到94亿美元的巅峰。可同年腾讯推出微信,改写了社交产品的格局,给人人网带来了致命冲击。

尤其是在知乎、豆瓣这类圈层社交产品出现后,趣缘社交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瓜分了大量国民总时间。夹缝求生的人人网,在游戏下架、高管变动和转型失败系列问题中日渐式微,最终于2018年卖身多牛传媒。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网的失败也归因于内容生产力的消亡。几度转型,让大批原生网红丧失了对平台的信心。在沈七看来,人人网早在八年前流行的转帖热潮中,就已经死了。

微博、知乎和豆瓣的流量红利,诱惑着博主出走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人人网彻底丧失创作活力。其中,初代人人网红、哲学男神井越,就在微博、B站实现了再就业,成为坐拥200多万粉丝的“中国Vlog博主第一人”。

怀旧多是一时兴起,实用和娱乐才是大众刚需。如何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人人网,今天的00后,恐怕很难被一根鸡腿收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