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米拉位于大马士革东北部134英里(约合215公里)处的叙利亚沙漠中。在这里,历史都书写于墙上:在神庙中,在门廊上,在墓碑边,在高耸入云的石柱之上。
这里的铭文通常用希腊语和阿拉姆语写成,显示出帕尔米拉独有的双语文化。帕尔米拉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今年5月,“伊斯兰国”(ISIS)从叙利亚政府军手上夺取该地,令该市文物的命运受到国际关注。
透过这些铭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生活面貌。例如,在一位名叫Male Agrippa的商人出资修建的巴尔·夏明神庙(Baal Shamin)中,一篇公元130年左右的碑文记录了罗马皇帝哈德连(Hadrian)来此访问。这篇铭文被刻在这座将罗马和近东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神庙门口。
8月25日,ISIS摧毁巴尔·夏明神庙的照片在网上曝光。
ISIS武装力量称自己于6月末在神庙周围安装简易爆炸装置。叙利亚古遗址负责人阿布杜卡林(Abdulkarim)说:“我亲眼看着帕尔米拉在我的眼前毁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神会帮助我们。”
除了摧毁巴尔·夏明神庙之外,ISIS还杀死了82岁的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Khaled al-Asaad)。这位考古界泰斗有11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名叫“芝诺比阿(Zenobia)”,和1700年前统治帕尔米拉的女王同名。
这里是十字路口,也是熔炉
帕尔米拉在历史中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3800年前。但是直到公元1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这片沙漠绿洲作为罗马和帕提亚帝国,以及之后的波斯萨珊王朝之间的贸易枢纽,才开始达到繁荣巅峰。
几个世纪以来,当地的商人都控制着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贸易。
当时,有许多商队穿过叙利亚沙漠,前往幼发拉底河,到达波斯湾,将宝石与香料卖往地中海,再运回珍贵的金属、玻璃以及其他远在印度才能找到的奢侈物品。帕尔米伦帝国的商人靠着收税和保护商队逐渐变得富有起来。
除此之外,商队带来的还有文化影响。帕尔米拉城中有成千上万篇铭文是献给腓尼基、巴比伦、阿拉伯、迦南文化中的神灵。
很长时间以来,罗马帝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帕尔米拉。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古典研究副教授Maura Heyn是一名研究帕尔米拉墓碑的专家,她说,帕尔米拉的商人在推崇东方神灵的同时,也接受着罗马帝国的文化习俗。
“可以说,帕尔米拉人是边塞的牛仔,但是他们同时也拥有帝国的文化习俗,在自己的城市建立起雄伟的建筑。”她指的是诸如建于公元32年的贝尔神庙(Temple of Bel)和建于公元2世纪或者3世纪,长达1.1公里的大石柱廊(Great Colonnade)。
当地人用铭文将这些成就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同时,帕尔米拉人也从罗马身上学到了纪念逝者的方式。这里的墓碑上刻着阿拉姆铭文,但是上面画的人却穿着罗马服装。
Heyn说:“这些墓碑为我们研究希腊-罗马世界中的珠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罗马帝国内,几乎没有城市可以像帕尔米拉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多的文化变迁的证明。
挑战罗马权威
帕尔米拉最著名的人毫无疑问是女王芝诺比阿,她使帕尔米拉逐渐富有,也在罗马帝国内掀起政治骚乱,并快速夺取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罗马东部省份,并将其组成帕尔米伦王国,但最终被罗马帝国统治者奥列良所击败。
在2011年冲突爆发之前,帕尔米拉一直是叙利亚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现代叙利亚人对这座曾辉煌一时,影响并最终质疑罗马权威的城市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叙利亚考古学家兼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Salam Al Kuntar说:“叙利亚人认为帕尔米拉非常特别,因为帕尔米拉是他们骄傲的源泉。他们对这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对城市中的石碑与艺术充满崇敬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热烈庆祝摆脱西方帝国主义的枷锁,但如今却面临着来自东方的原教旨主义士兵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翻译:尉艳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原标题:How Ancient Palmyra, Now in ISIS's Grip, Grew Rich and Powerful
最新更新时间:08/30 14:3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