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技术一定优于老的?看大通V80的遭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技术一定优于老的?看大通V80的遭遇

不久前看到一条微博,说的是大通V80在澳大利亚的碰撞测试中铩羽而归,仅获两星(要知道80年代就投产的70系陆地巡洋舰还撞出来三星呢)。去看了下ANCAP,这事情还登在人家新闻栏里了,看来不是假消息。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和V80功能比较类似的厢式货车。这家伙在全世界需多国家有售,口碑很不错,名声也相当大——大到了我国有好几个厂家同时都在山寨它,而许多客户买完山寨货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车标记抠掉,把淘宝买来的牛头标记粘上去——没错,它就是丰田海狮(官方名:海艾士)。

之所以提到这款车,是因为它和大通V80有不少可比较之处。首先它们功能相近,都是厢式货车。第二,年代相近,这代HIACE(H200系)投产是2004年,和LDV Maxus同年。第三,它也参加过ANCAP的测试且安全配置近似。测试款HIACE为2011年改进了膝部保护能力的版本,没有ESC电子稳定程序,配备双气囊,这两点和大通V80一致。第四,这款车在大陆也有售,当然价格真的很贵很贵。

海狮作为一款连鼻子都没有的Cab over面包车,它得到了4星。

毫无疑问,对于这种轻客来说,平头设计虽然能够很有效地增加装载/乘坐空间,但并不利于碰撞安全,因为可以容纳缓冲结构的空间太少了——然而它居然真的做到了:正碰分数不算多高,但已经超越了新世代全顺和V80这俩短鼻车,对于一款平头车来说简直逆天。

正好ANCAP能提供两车碰撞成绩的pdf可以下载,由于两车侧面碰撞等成绩是直接换算的(按照ANCAP的说法,这种较高的车在侧面碰撞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因此默认都给了满分),因此不看星星直接看正面碰撞更加简单快捷。

丰田海狮

(根据ANCAP给出的图片和澳大利亚丰田官网提供的车型图片,测试版本与日规尺寸基本一致,是长4.695米,宽1.695米的短体窄款海狮,连使用的保险杠都是缩短的版本。)

  正面碰撞9.5分。

海狮的9.5分里面,头/颈3分,胸部2.5分,大腿4分,小腿和脚0分。

  

评语:除了脚坑处变形比较明显外,驾驶舱形状保持得很不错。制动踏板因此向后移动26厘米,向上移动11.5厘米(嗯,这里的确体现出了平头车的缺陷…)。转向柱向后移动3厘米,侧向移动1.7厘米,不过上移了14.4厘米。A柱向后移动8.1厘米。碰撞期间所有车门保持关闭,碰撞后需要使用工具来打开驾驶侧车门。气囊很好地承托住了驾驶者和乘客头部,改进款未发现有膝部损伤。(新西兰版本比澳大利亚版本多扣一分,因为它只有一个气囊…)

修正分数项(9.5分是计算修正后的结果):

 

头部分数由于转向柱上移,扣除1分。

胸部没有扣分,

大腿没有扣分,

小腿由于踏板移动,扣除1分,

脚部由于踏板移动,扣至0分。

正面碰撞满分为16分。考虑到丰田卡罗拉正面碰撞14.88分,凯美瑞姊妹车丰田Aurion正面碰撞15.59分,大众速腾(当然人家那儿叫捷达,不像一汽把捷达的名字安到一个海外从没出现过的特供车上去了)正面15.20分,海狮这个成绩其实挺一般。但毕竟安全配置低,车型老,小型厢货设计,这种情况下在ANCAP测试中拿到4星成绩的确猛(考虑到用途和市场爱好,轻型厢货之类的车子产品寿命总是比普通乘用车长很多),考虑到它是在没鼻子的情况下干掉了那几个短头车就更是了。

顺便提一下,我坏坏地查了下JEEP的成绩,牧马人正面碰撞分数只有10.51分,指南者为11.21分。克莱斯勒也是拼了,不愧是三大家里面最无法直视的。

 丰田Aurion

 牧马人

大通V80(LDV V80)

正面碰撞总分4.97分(原本是5.97分,但是由于碰撞时有一个车门被撞开了,被额外扣除1分)

头/颈3分,胸部1.33分,大腿1.64分,小腿和脚0分。

  

评语:在正面碰撞中,驾驶舱已经丧失了结构完整性。转向柱和踏板都出现了过度移动,转向柱零件对驾驶员膝部有潜在伤害可能。仪表台的零件也有可能对驾驶者和乘客的膝部产生伤害。一扇门在碰撞时打开,因此扣除1分。(根据后面表格,转向柱后移3厘米,侧移1.3厘米,上移1.17厘米,制动踏板后移25厘米,离合器踏板上移21.4厘米,A柱后移7.2厘米)

(根据ANCAP的规则要求,在分数修正项中有一个很温和的条例,就是头颈、胸部、大腿、小腿和脚这4个分区里,除了脚部这块以外,其余每个部位最多只允许扣除2分,扣分项再多也只扣2分。如果没有这个保底条例,大通V80的分数还会更难看)

分数修正项:

 

由于车门打开,总分扣除1分。

由于转向柱向上移动11.7厘米,扣除1分(头/颈)。

由于胸部接触方向盘,扣除1分(胸部)。

由于客舱完整度破坏,扣除1分(胸部)。

由于可能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双腿均产生伤害,每人各扣除2分(大腿)。

由于离合器踏板上移21.4厘米,扣除1分(大腿)。

由于制动踏板后移25厘米,扣除4分(小腿和脚)。

由于脚坑处发生了破裂状况,扣除1分(小腿和脚)。

作为一款前置前驱,拥有短鼻的厢式货车,LDV V80(大通V80)在缓冲区空间布局上比平头的H200海狮宽松太多了,按理说得到比9.5分更好的成绩理所应当,然而它却用短鼻搞出了4.97分,简直可悲可叹。也许仅有的安慰,就是V80不像新世代全顺那样又漏酸又起火吧。

 

这说明平头车就一定比短鼻车安全么?当然不是。

 

海狮的平头设计一是确有车型传统可循,二是有利于承载空间的最大化(尤其是部分款式尺寸还受到法规限制),所以平头实际上算是种权宜之计,而并非最优解。

丰田也的确尝试过衍生出长头海狮,有各种高低配和宽窄体,国内常见的阁瑞斯就源于宽体版,不过也只持续了一代,之后就把自己本来就不算多的那点份额还给了Noah/Voxy、爱尔法、平头海狮这些同门伙伴,恐怕还是觉得不太划得来,定位也不是很清晰。

由于可容纳缓冲区的空间太小,轻客达到同样安全性的前提下,平头车要比短鼻车更难以设计。

所以,ANCAP的正面碰撞测试中平头丰田海狮评分超过大通V80,只能说是丰田在海狮这方面的设计制造上完全碾压了LDV V80,用不利于安全的车身式样轻松反杀,而不该推而广之地说平头车一定比长头车安全。

在研发、制造能力千差万别的厂家手中,新技术不一定效果好,传统技术也不一定就差,看似高档的设定,由于设计制造的差距,实际效果可能反被其他家看似老旧的设计吊打,这要看具体厂家具体车型。单纯看着配置单上那堆名词来脑补,难免会被坑。此事可详询当年那些觉得科技含量高,嗷嗷入手9AT吉普自由光的车主们。

延伸阅读

那些被传统技术碾压的高科技车型们——

6AT是不是一定比4AT就好呢?当年去试驾别克英朗GT,1.8自动挡款,那是第一款我觉得应该全程手动模式的车,因为D档完全无法满足我的驾驶需求。而好友的丰田wish,2.0+4AT,变速器换挡轻巧利落而且非常随心,日常驾驶中比2.0+5AT的马自达5还更有劲儿,手动模式毫不含糊。

这说明4档比6档好么?当然不是。

混动是不是一定就比纯汽油更高效呢?之前公关稿满天飞的奥迪A3 e-tron就证明并不是这样,毕竟火腿肠没法让这车被扶上墙,只能让五毛们不饿死在地下室。而本田当年的IMA,在诸多车型上也被证实节油效果并不出色,故障率还偏高,被自己家纯汽油吊打。

这说明混动是垃圾么?当然也不是,Hybrid就很靠谱且十分高效。目前本田出了好几套理念完全不同的新款混合动力车,我倒是挺期待,至于其长期可靠性如何,我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小排量直喷涡轮增压和多档变速器一定强劲又高效么?前段时间有幸开了几天哈弗H9,一个字,烂(我为这句话负责!)。95%时间疲软的加速,逻辑非常混乱的变速箱,表显约16升的百公里油耗(95号汽油)。父亲开后表示这车烂得让他直头疼,我就没敢给他老人家看油耗显示。

这说明小排量的直喷涡轮增压引擎都差么?当然不是。说明多档非手动变速器都差么?也不是。正确的制造商能把这两样东西有效结合在一起,做出出色的产品。

这类例子其实不胜枚举,选车从来不应只看看宣传册上谁辞藻华丽,谁高科技名词堆砌得多就拍板,而要看实效。毕竟,我们想要买回去的,不是那本炫丽的宣传册。

撰稿:Eason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技术一定优于老的?看大通V80的遭遇

不久前看到一条微博,说的是大通V80在澳大利亚的碰撞测试中铩羽而归,仅获两星(要知道80年代就投产的70系陆地巡洋舰还撞出来三星呢)。去看了下ANCAP,这事情还登在人家新闻栏里了,看来不是假消息。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和V80功能比较类似的厢式货车。这家伙在全世界需多国家有售,口碑很不错,名声也相当大——大到了我国有好几个厂家同时都在山寨它,而许多客户买完山寨货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车标记抠掉,把淘宝买来的牛头标记粘上去——没错,它就是丰田海狮(官方名:海艾士)。

之所以提到这款车,是因为它和大通V80有不少可比较之处。首先它们功能相近,都是厢式货车。第二,年代相近,这代HIACE(H200系)投产是2004年,和LDV Maxus同年。第三,它也参加过ANCAP的测试且安全配置近似。测试款HIACE为2011年改进了膝部保护能力的版本,没有ESC电子稳定程序,配备双气囊,这两点和大通V80一致。第四,这款车在大陆也有售,当然价格真的很贵很贵。

海狮作为一款连鼻子都没有的Cab over面包车,它得到了4星。

毫无疑问,对于这种轻客来说,平头设计虽然能够很有效地增加装载/乘坐空间,但并不利于碰撞安全,因为可以容纳缓冲结构的空间太少了——然而它居然真的做到了:正碰分数不算多高,但已经超越了新世代全顺和V80这俩短鼻车,对于一款平头车来说简直逆天。

正好ANCAP能提供两车碰撞成绩的pdf可以下载,由于两车侧面碰撞等成绩是直接换算的(按照ANCAP的说法,这种较高的车在侧面碰撞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因此默认都给了满分),因此不看星星直接看正面碰撞更加简单快捷。

丰田海狮

(根据ANCAP给出的图片和澳大利亚丰田官网提供的车型图片,测试版本与日规尺寸基本一致,是长4.695米,宽1.695米的短体窄款海狮,连使用的保险杠都是缩短的版本。)

  正面碰撞9.5分。

海狮的9.5分里面,头/颈3分,胸部2.5分,大腿4分,小腿和脚0分。

  

评语:除了脚坑处变形比较明显外,驾驶舱形状保持得很不错。制动踏板因此向后移动26厘米,向上移动11.5厘米(嗯,这里的确体现出了平头车的缺陷…)。转向柱向后移动3厘米,侧向移动1.7厘米,不过上移了14.4厘米。A柱向后移动8.1厘米。碰撞期间所有车门保持关闭,碰撞后需要使用工具来打开驾驶侧车门。气囊很好地承托住了驾驶者和乘客头部,改进款未发现有膝部损伤。(新西兰版本比澳大利亚版本多扣一分,因为它只有一个气囊…)

修正分数项(9.5分是计算修正后的结果):

 

头部分数由于转向柱上移,扣除1分。

胸部没有扣分,

大腿没有扣分,

小腿由于踏板移动,扣除1分,

脚部由于踏板移动,扣至0分。

正面碰撞满分为16分。考虑到丰田卡罗拉正面碰撞14.88分,凯美瑞姊妹车丰田Aurion正面碰撞15.59分,大众速腾(当然人家那儿叫捷达,不像一汽把捷达的名字安到一个海外从没出现过的特供车上去了)正面15.20分,海狮这个成绩其实挺一般。但毕竟安全配置低,车型老,小型厢货设计,这种情况下在ANCAP测试中拿到4星成绩的确猛(考虑到用途和市场爱好,轻型厢货之类的车子产品寿命总是比普通乘用车长很多),考虑到它是在没鼻子的情况下干掉了那几个短头车就更是了。

顺便提一下,我坏坏地查了下JEEP的成绩,牧马人正面碰撞分数只有10.51分,指南者为11.21分。克莱斯勒也是拼了,不愧是三大家里面最无法直视的。

 丰田Aurion

 牧马人

大通V80(LDV V80)

正面碰撞总分4.97分(原本是5.97分,但是由于碰撞时有一个车门被撞开了,被额外扣除1分)

头/颈3分,胸部1.33分,大腿1.64分,小腿和脚0分。

  

评语:在正面碰撞中,驾驶舱已经丧失了结构完整性。转向柱和踏板都出现了过度移动,转向柱零件对驾驶员膝部有潜在伤害可能。仪表台的零件也有可能对驾驶者和乘客的膝部产生伤害。一扇门在碰撞时打开,因此扣除1分。(根据后面表格,转向柱后移3厘米,侧移1.3厘米,上移1.17厘米,制动踏板后移25厘米,离合器踏板上移21.4厘米,A柱后移7.2厘米)

(根据ANCAP的规则要求,在分数修正项中有一个很温和的条例,就是头颈、胸部、大腿、小腿和脚这4个分区里,除了脚部这块以外,其余每个部位最多只允许扣除2分,扣分项再多也只扣2分。如果没有这个保底条例,大通V80的分数还会更难看)

分数修正项:

 

由于车门打开,总分扣除1分。

由于转向柱向上移动11.7厘米,扣除1分(头/颈)。

由于胸部接触方向盘,扣除1分(胸部)。

由于客舱完整度破坏,扣除1分(胸部)。

由于可能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双腿均产生伤害,每人各扣除2分(大腿)。

由于离合器踏板上移21.4厘米,扣除1分(大腿)。

由于制动踏板后移25厘米,扣除4分(小腿和脚)。

由于脚坑处发生了破裂状况,扣除1分(小腿和脚)。

作为一款前置前驱,拥有短鼻的厢式货车,LDV V80(大通V80)在缓冲区空间布局上比平头的H200海狮宽松太多了,按理说得到比9.5分更好的成绩理所应当,然而它却用短鼻搞出了4.97分,简直可悲可叹。也许仅有的安慰,就是V80不像新世代全顺那样又漏酸又起火吧。

 

这说明平头车就一定比短鼻车安全么?当然不是。

 

海狮的平头设计一是确有车型传统可循,二是有利于承载空间的最大化(尤其是部分款式尺寸还受到法规限制),所以平头实际上算是种权宜之计,而并非最优解。

丰田也的确尝试过衍生出长头海狮,有各种高低配和宽窄体,国内常见的阁瑞斯就源于宽体版,不过也只持续了一代,之后就把自己本来就不算多的那点份额还给了Noah/Voxy、爱尔法、平头海狮这些同门伙伴,恐怕还是觉得不太划得来,定位也不是很清晰。

由于可容纳缓冲区的空间太小,轻客达到同样安全性的前提下,平头车要比短鼻车更难以设计。

所以,ANCAP的正面碰撞测试中平头丰田海狮评分超过大通V80,只能说是丰田在海狮这方面的设计制造上完全碾压了LDV V80,用不利于安全的车身式样轻松反杀,而不该推而广之地说平头车一定比长头车安全。

在研发、制造能力千差万别的厂家手中,新技术不一定效果好,传统技术也不一定就差,看似高档的设定,由于设计制造的差距,实际效果可能反被其他家看似老旧的设计吊打,这要看具体厂家具体车型。单纯看着配置单上那堆名词来脑补,难免会被坑。此事可详询当年那些觉得科技含量高,嗷嗷入手9AT吉普自由光的车主们。

延伸阅读

那些被传统技术碾压的高科技车型们——

6AT是不是一定比4AT就好呢?当年去试驾别克英朗GT,1.8自动挡款,那是第一款我觉得应该全程手动模式的车,因为D档完全无法满足我的驾驶需求。而好友的丰田wish,2.0+4AT,变速器换挡轻巧利落而且非常随心,日常驾驶中比2.0+5AT的马自达5还更有劲儿,手动模式毫不含糊。

这说明4档比6档好么?当然不是。

混动是不是一定就比纯汽油更高效呢?之前公关稿满天飞的奥迪A3 e-tron就证明并不是这样,毕竟火腿肠没法让这车被扶上墙,只能让五毛们不饿死在地下室。而本田当年的IMA,在诸多车型上也被证实节油效果并不出色,故障率还偏高,被自己家纯汽油吊打。

这说明混动是垃圾么?当然也不是,Hybrid就很靠谱且十分高效。目前本田出了好几套理念完全不同的新款混合动力车,我倒是挺期待,至于其长期可靠性如何,我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小排量直喷涡轮增压和多档变速器一定强劲又高效么?前段时间有幸开了几天哈弗H9,一个字,烂(我为这句话负责!)。95%时间疲软的加速,逻辑非常混乱的变速箱,表显约16升的百公里油耗(95号汽油)。父亲开后表示这车烂得让他直头疼,我就没敢给他老人家看油耗显示。

这说明小排量的直喷涡轮增压引擎都差么?当然不是。说明多档非手动变速器都差么?也不是。正确的制造商能把这两样东西有效结合在一起,做出出色的产品。

这类例子其实不胜枚举,选车从来不应只看看宣传册上谁辞藻华丽,谁高科技名词堆砌得多就拍板,而要看实效。毕竟,我们想要买回去的,不是那本炫丽的宣传册。

撰稿:Eason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