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生产瑞士军刀的维氏家族,一个世纪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生产瑞士军刀的维氏家族,一个世纪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

瑞士维氏军刀全球闻名,但生产维氏军刀的这家百年企业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图片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作者:王玉玲

瑞士维氏军刀全球闻名,但生产维氏军刀的这家百年企业却并不为人所熟知。自从1884年,卡尔•埃尔森纳(Karl Elsener I, 1860年~1918年)创立维氏军刀,目前已经传承到第四代,1950 年第三代卡尔•埃尔森纳(Carl Elsener III )接管公司运营;2007年第四代卡尔•埃尔森纳(Carl Elsener IV)接管公司运营,进一步拓展全球多样化产品品牌 Victorinox 的各项业务。

四代传承

1884年,卡尔•埃尔森纳在瑞士施维茨州伊巴赫开办了一家刀具作坊,他的母亲维多利亚(Victoria)在自家开的帽子店辅助销售这些刀具。当时的瑞士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地几乎没有工业,很多年轻的农民被迫移民到他乡。为了创造就业机会,1891年卡尔•埃尔森纳一世成立了瑞士刀匠大师协会 (Association of Swiss Master Cutlers)。 

1891年10月该协会制造出了第一批发往瑞士军队的士兵刀。这款士兵刀非常坚固耐用,但却很重,因此卡尔•埃尔森纳一世开始制造设计精巧的袖珍刀,他用诸如学生刀、军官刀和农民刀等名字来区分这些刀,还特别为军官们制造出了重量轻而且美观的刀,除了具备士兵刀上所有的刀片、锥子、罐头起子和螺丝刀外,还有一个小刀片和一个拔塞钻。这种两个弹簧上面装有六个刀体的新模型被卡尔称为“军官刀”。1897年,维氏的这款军官刀申请专利,注册“瑞士军刀”。

同一年,埃尔森纳一世的母亲去世,为纪念母亲,埃尔森纳一世将母亲的名字Victoria作为品牌名称,并将十字盾牌徽标注册为商标。1921年,不锈钢(Inox)发明,维氏把不锈钢名称“inox”加到公司名称中,这就形成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维氏——Victorinox。

1945年,二战结束后,驻扎欧洲的美军士兵纷纷购买维氏军刀,作为带回家乡的纪念品。从此维氏军刀逐渐闻名全世界。

“911”难关

从来没有人预料到,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会对瑞士军刀产生巨大的影响。“911”以后的各国航空安全法规中,禁止乘客随身携带刀具登机,瑞士军刀在机场免税店渠道也被迫关闭——一直以来,机场免税店都是瑞士军刀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销售一夜之间下滑了超过30%。”第四代埃尔森纳回忆道。

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瑞士军刀除了维氏军刀,还有威戈军刀,同样诞生于19世纪末,同样为瑞士军队的军刀供应商,同样以外销为主,两家连品牌logo都很相似,长久以来,两家一直不相上下,互为竞争对手。直到2005年,威戈被维氏收购。

到2004年底,威戈刀具销量下滑了约43%,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成。而此前威戈采取的激进战略埋下的财务隐患被引爆。为了扩张,威戈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向银行大幅举债,而银行则借此质押了威戈的大部分股份。当威戈的财务问题越来越严重,银行拟将其出售,否则就关闭威戈。2005年,维氏收购威戈,并保留了这一品牌,没有造成工人失业,也保护了瑞士军刀的技术,成为一段佳话。至此,威戈成为维氏麾下子公司,结束了双雄争霸的历史。

大力发展具有新功能的军刀、折叠工具和手表,在机场免税店销售不受新法规限制的产品,以及再度合理分配人员,把军刀生产人员调到生产手表和餐厨刀具的部门,从而平稳地度过了这场危机,并通过收购,顺理成章地成为瑞士军刀唯一代言人。

家族银行蓄水池

在第三代卡尔•埃尔森纳掌管维氏时期,曾经也有短期财务波动的状况,基于对财务危机的深刻洞察,他为维氏定立了两条原则:一,在经济繁荣、公司业务景气时,建立储蓄;二,不负债,对银行贷款要尤其小心谨慎。他经常拿着亨利•福特一世(Henry Ford I)的话教导儿子埃尔森纳四世,“银行在天晴时给你一把伞,开始下雨时却会把伞拿走”。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维氏从来没有从银行借过一分钱,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来自盈余储备,而这也帮助维氏安然度过“911”后的市场难关,甚至在收购威戈时,维氏也全部使用盈余储备。同时,建立充足的盈余储备,也为维氏形成了一条独辟蹊径之路——利用经济周期,开展具有维氏特色的反周期营销。

随着维氏的发展,家族体系日益复杂、企业也日益庞大,并不断国际化,该如何保障企业的盈余储备就成为维氏的考虑因素,埃尔森纳家族也在家族内部成文规定,不应将公司的利润盈存、厂房和设备看作家族的财产,而应将其视为受托管理的资产,21世纪时,埃尔森纳家族又为盈余储备做了更加完备的制度性建设,建立了自有资金(家族基金)的运作体系,也就是“家族银行模式”。

2000年以前,维氏是股份公司,股权由家族成员持有,但为了避免家族后辈在传承过程中稀释股份并索取巨额分红,最终导致维氏衰落,第四代埃尔森纳和父亲第三代埃尔森纳决定成立基金会,由基金会掌握维氏公司的股权。2000年维氏(Victorinox)基金会成立,持有维氏(Victorinox AG )90%的股份。剩余10%归非营利性的Carl and Elise Elsener-Gut基金会所有。Carl and Elise Elsene-Gut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支持国内和国际慈善项目。

与一般家族基金会或股份公司定期向家族成员分红不同,维氏公司不向任何股东分红,每年利润的90%作为盈余公积金留在维氏基金,其余10%通过上述家族慈善基金在瑞士及不发达国家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如果家族成员想要动用盈余资金,还需要向维氏基金会提出申请,并获得审批。“它旨在帮助公司保持财务独立,能够可持续发展,确保公司财务实力不被代代传承的过程削弱。”第四代埃尔森纳说,“我们十一个兄弟姐妹都是维氏基金的股东,但我们谁也不拿一分钱分红。我们也要努力工作,才能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

现在,维氏形成了基金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双层结构,基金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保持核心价值观、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确定利润盈余的用途及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人选等,而维氏公司委员会则主要负责业务发展。凭借着家族世代流传的价值观和制度体系,维氏度过了难关。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2RT3uP5eH9lPepA2pbzmg

原标题:维氏家族的家族银行蓄水池

最新更新时间:11/12 16: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生产瑞士军刀的维氏家族,一个世纪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

瑞士维氏军刀全球闻名,但生产维氏军刀的这家百年企业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图片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作者:王玉玲

瑞士维氏军刀全球闻名,但生产维氏军刀的这家百年企业却并不为人所熟知。自从1884年,卡尔•埃尔森纳(Karl Elsener I, 1860年~1918年)创立维氏军刀,目前已经传承到第四代,1950 年第三代卡尔•埃尔森纳(Carl Elsener III )接管公司运营;2007年第四代卡尔•埃尔森纳(Carl Elsener IV)接管公司运营,进一步拓展全球多样化产品品牌 Victorinox 的各项业务。

四代传承

1884年,卡尔•埃尔森纳在瑞士施维茨州伊巴赫开办了一家刀具作坊,他的母亲维多利亚(Victoria)在自家开的帽子店辅助销售这些刀具。当时的瑞士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地几乎没有工业,很多年轻的农民被迫移民到他乡。为了创造就业机会,1891年卡尔•埃尔森纳一世成立了瑞士刀匠大师协会 (Association of Swiss Master Cutlers)。 

1891年10月该协会制造出了第一批发往瑞士军队的士兵刀。这款士兵刀非常坚固耐用,但却很重,因此卡尔•埃尔森纳一世开始制造设计精巧的袖珍刀,他用诸如学生刀、军官刀和农民刀等名字来区分这些刀,还特别为军官们制造出了重量轻而且美观的刀,除了具备士兵刀上所有的刀片、锥子、罐头起子和螺丝刀外,还有一个小刀片和一个拔塞钻。这种两个弹簧上面装有六个刀体的新模型被卡尔称为“军官刀”。1897年,维氏的这款军官刀申请专利,注册“瑞士军刀”。

同一年,埃尔森纳一世的母亲去世,为纪念母亲,埃尔森纳一世将母亲的名字Victoria作为品牌名称,并将十字盾牌徽标注册为商标。1921年,不锈钢(Inox)发明,维氏把不锈钢名称“inox”加到公司名称中,这就形成了今天广为人知的维氏——Victorinox。

1945年,二战结束后,驻扎欧洲的美军士兵纷纷购买维氏军刀,作为带回家乡的纪念品。从此维氏军刀逐渐闻名全世界。

“911”难关

从来没有人预料到,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会对瑞士军刀产生巨大的影响。“911”以后的各国航空安全法规中,禁止乘客随身携带刀具登机,瑞士军刀在机场免税店渠道也被迫关闭——一直以来,机场免税店都是瑞士军刀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销售一夜之间下滑了超过30%。”第四代埃尔森纳回忆道。

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瑞士军刀除了维氏军刀,还有威戈军刀,同样诞生于19世纪末,同样为瑞士军队的军刀供应商,同样以外销为主,两家连品牌logo都很相似,长久以来,两家一直不相上下,互为竞争对手。直到2005年,威戈被维氏收购。

到2004年底,威戈刀具销量下滑了约43%,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成。而此前威戈采取的激进战略埋下的财务隐患被引爆。为了扩张,威戈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向银行大幅举债,而银行则借此质押了威戈的大部分股份。当威戈的财务问题越来越严重,银行拟将其出售,否则就关闭威戈。2005年,维氏收购威戈,并保留了这一品牌,没有造成工人失业,也保护了瑞士军刀的技术,成为一段佳话。至此,威戈成为维氏麾下子公司,结束了双雄争霸的历史。

大力发展具有新功能的军刀、折叠工具和手表,在机场免税店销售不受新法规限制的产品,以及再度合理分配人员,把军刀生产人员调到生产手表和餐厨刀具的部门,从而平稳地度过了这场危机,并通过收购,顺理成章地成为瑞士军刀唯一代言人。

家族银行蓄水池

在第三代卡尔•埃尔森纳掌管维氏时期,曾经也有短期财务波动的状况,基于对财务危机的深刻洞察,他为维氏定立了两条原则:一,在经济繁荣、公司业务景气时,建立储蓄;二,不负债,对银行贷款要尤其小心谨慎。他经常拿着亨利•福特一世(Henry Ford I)的话教导儿子埃尔森纳四世,“银行在天晴时给你一把伞,开始下雨时却会把伞拿走”。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维氏从来没有从银行借过一分钱,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来自盈余储备,而这也帮助维氏安然度过“911”后的市场难关,甚至在收购威戈时,维氏也全部使用盈余储备。同时,建立充足的盈余储备,也为维氏形成了一条独辟蹊径之路——利用经济周期,开展具有维氏特色的反周期营销。

随着维氏的发展,家族体系日益复杂、企业也日益庞大,并不断国际化,该如何保障企业的盈余储备就成为维氏的考虑因素,埃尔森纳家族也在家族内部成文规定,不应将公司的利润盈存、厂房和设备看作家族的财产,而应将其视为受托管理的资产,21世纪时,埃尔森纳家族又为盈余储备做了更加完备的制度性建设,建立了自有资金(家族基金)的运作体系,也就是“家族银行模式”。

2000年以前,维氏是股份公司,股权由家族成员持有,但为了避免家族后辈在传承过程中稀释股份并索取巨额分红,最终导致维氏衰落,第四代埃尔森纳和父亲第三代埃尔森纳决定成立基金会,由基金会掌握维氏公司的股权。2000年维氏(Victorinox)基金会成立,持有维氏(Victorinox AG )90%的股份。剩余10%归非营利性的Carl and Elise Elsener-Gut基金会所有。Carl and Elise Elsene-Gut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支持国内和国际慈善项目。

与一般家族基金会或股份公司定期向家族成员分红不同,维氏公司不向任何股东分红,每年利润的90%作为盈余公积金留在维氏基金,其余10%通过上述家族慈善基金在瑞士及不发达国家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如果家族成员想要动用盈余资金,还需要向维氏基金会提出申请,并获得审批。“它旨在帮助公司保持财务独立,能够可持续发展,确保公司财务实力不被代代传承的过程削弱。”第四代埃尔森纳说,“我们十一个兄弟姐妹都是维氏基金的股东,但我们谁也不拿一分钱分红。我们也要努力工作,才能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

现在,维氏形成了基金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双层结构,基金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保持核心价值观、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确定利润盈余的用途及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人选等,而维氏公司委员会则主要负责业务发展。凭借着家族世代流传的价值观和制度体系,维氏度过了难关。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2RT3uP5eH9lPepA2pbzmg

原标题:维氏家族的家族银行蓄水池

最新更新时间:11/12 16:1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