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变了味的“代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变了味的“代经济”

“代经济”的出现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待“代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同时,任何“代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得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早上10点半,刘藤通过“闪送”将一份公司的文件送到了离自己20多公里外的客户手中;中午12点,他从外卖员手中接过了自己订的外卖;下午,他又收到了一份海外代购回来的包裹……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各种服务,跑腿、排队,都有人会“代你效劳”。

其实,除了快递、代购、代驾等一些传统服务外,一些特别的“代”服务也正悄然兴起,“代喝奶茶”“代相亲”“代健身”等,不仅名字猎奇,服务内容更让人大跌眼镜。

对此,有人直呼“新奇有趣”,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新消费需求的满足;也有人认为这些服务“剑走偏锋”,其合法性合理性极具争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代经济”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在注重猎奇性、个性化的同时,也必须将其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引导其良性发展。 

猎奇催生的“代”服务 

周艺明是个“奶茶控”,奶茶的各种知名品牌,几乎每个口味她都尝试过,每次她在朋友圈分享喝奶茶的图片和对奶茶口味的“测评”也都获赞无数。

但是,最近正在接受健身训练的她被教练告诫不许喝含糖的饮品,正在为如何既能不喝又能保持朋友圈的奶茶“打卡”犯愁时,周艺明发现了一项名为“代喝”的服务。

“简直像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样!”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周艺明和这名商家取得了联系。

“服务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替’客户喝。”周艺明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客户负责告知要代喝什么饮品,由服务方自行下单购买,饮品送到后,服务方会和客户进行视频通话让客户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还会发送图片并谈谈样式、口感等感受。客户除了要支付正常的饮品费用外,还需要根据服务内容支付“增值费用”,如果仅是代喝,每杯多收取10元,如果需要编辑朋友圈文案及美图,价格则在20元至50元不等。

最终,周艺明选择了一项30元的“增值服务”,对方除了在和她视频过程中喝完奶茶外,还写了一份100字左右的奶茶评价文案,并附上3张修过图的照片,方便周艺明发朋友圈。

不过,对于这种“别人喝着,你看着”的“代喝”服务,周艺明总感觉怪怪的:“可能更多是一种猎奇心理吧,想尝试一下。”

事实上,“猎奇”正是一些年轻人选择尝试这种“代经济”的最根本原因。

大三学生郝琪曾经做过一段“代喝”业务,她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很少有“回头客”,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花钱看别人吃喝,就是图新鲜尝试一下。

尽管这些业务都会打出“你想吃啥我来代”“适合想喝又怕胖的你”等宣传噱头,但从郝琪的经历来看,只有个别人是真的关心代喝饮品的口感,看重朋友圈“文案”,大多数客户只是想体验一下这种猎奇服务,“实际中,问的多,真正购买服务的少”。

法治周末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代吃”“代喝”等关键词,并未发现相关业务。郝琪透露,这类小众的消费行为,多数用户还是难以接受,所以“主阵地”主要集中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输入“代喝”关键词,立刻出现众多业务,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记者注意到,提供此类服务的人群多标记为在校大学生或“90后”。 

五花八门的“代经济” 

“代吃”“代喝”业务只是当前“代经济”的冰山一角。如今,在网络平台搜索“代”字,其关联业务五花八门。健身跑步很枯燥,有“代陪跑”业务;不会垃圾分类,找“代收垃圾”帮忙;不会堆雪人,甚至有“代堆雪人”替你完成……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代不了”。

在电影《私人订制》里,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现实,除了一些专业“代上坟”人士帮客户尽孝外,有些陵园也推出了由工作人员代为祭拜,并通过视频直播向家人汇报的业务。

现实中,有面对往生者的“代上坟”,自然也有专门应对活人的“代相亲”。

陈锋(化名)就曾做过“代相亲”业务,客户都是一些被父母逼迫相亲、又实在难以拒绝的人,女性客户占比相对更多。

陈锋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代相亲”业务一般分为两类,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到一些相亲会、联谊会帮着“走过场”,拍一些现场照片,帮客户拿到一两名异性资料,就可以交差;另一种需要与相亲对象直接一对一见面,这种则相对复杂,要提前熟知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因为很多相亲双方都有资料、照片,为了避免穿帮,“代相亲”者大多会以客户的朋友身份做掩护。

“是委婉拒绝还是保持联系?要打听哪些细节情况?”客户事前会定下“大方向”,多数情况下都是要求敷衍了事,但也有的客户看到现场传回的照片,觉得不错的,要求“代相亲”者临场应变,调整方向。

陈锋透露,这种“代相亲”服务一般不会摆在明面上,多是通过QQ群、贴吧等发布广告,也有一些情感咨询工作室会提供这种服务,并不愁客源,像每年“十一”这样的长假期间,生意会更多。此前也曾有媒体报道,某些平台的长假代相亲服务,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如果上述这些“代经济”有的还只是有些新奇,那么诸如“代考试”“代写论文”等则直接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陈卓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就在他忙着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的时候,却发现一些同学已经在网上找好了论文代写人,他也曾在学校的论坛和贴吧看到过一些代写论文的广告。

2018年7月,教育部曾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但陈卓直言,身边同学找人代写论文的并不少,他的一位室友就通过某平台找了名代写,最终约定2500元“包改、包查重、包通过”,“从对方发来的开题报告来看,写得还很专业”。

记者搜索后发现,当前很多“代写”服务还包括“代写学生作业”,一位商家甚至表示:“这项业务开展的不错,有些还是家长帮孩子找的。” 

“懒人经济”需规范 

代购、代驾的出现满足了民众的日常需求,但此后很多跟风出现的“代经济”则更多受到了诟病,不少人认为,什么都可以“代”,会让年轻人什么都不做,“代经济”成为了一种“懒人经济”。

在刘俊海看来,“懒人经济”也并非完全是负面词汇,它的出现也有着这个时代的特征。如今的一些人愿意用金钱去换取时间和便捷,而互联网的发展又为这种服务提供了基础,事实上,一些“代经济”的出现也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北京市民李雪就经常使用美团平台的“跑腿”业务到牛街的一家店购买酱牛肉:“那家店没有开通外卖平台,我家又离牛街很远,这种‘代跑腿’业务能节省我的时间,非常方便。”李雪外出旅游也经常会找“代订酒店”服务,这些人很多和酒店有关系或有合作,价格比自己订还要低。

“‘代经济’意味着花钱买时间,花钱买人力,消费者可以节省出时间进行其他活动,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收入,这种‘代经济’的出现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刘俊海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看待“代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代经济”不同类型的标准,关键就在于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公序良俗,任何“代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得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比如,代取东西与代吃东西,字面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在差异巨大,前者是在提供便捷的运输服务,后者则噱头大于实际意义;“代相亲”“代写作业”这类“代经济”则与社会发展精神背道而驰,还涉及诚信等诸多问题,属于应该被监管和禁止的范畴;而像“代考试”这样的行为,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已正式将“代考”行为入刑,服务双方都可能因触犯法律,承担相应责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律师赵占领对此表示认同,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一项“代经济”能否持久,关键是看其是否能真的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能否真的解决或部分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赵占领以“代吃喝”“代堆雪人”等所谓打着创意牌的“代经济”为例称,这类服务从某些方面看可能满足了极少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博眼球、炒作之嫌明显,这种跟风的“代经济”必然会逐渐被淘汰。

“尽管‘代经济’可以开发无限想象,但也离不开规范的约束。”赵占领强调,对于当前花样百出的“代经济”,除了民众应理性看待选择外,更需要加强监管,尤其是这些服务所集中的网络平台,要对商家进行审核并对那些打着“代经济”旗号的不良服务进行清理。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当前在大型的电商平台,那些无实际意义、打擦边球的“代经济”并不会堂而皇之的出现,除了多数集中在二手交易平台外,也有一些商家巧立名目,比如将“代写作业”隐藏在“作业辅导”业务中,将“代相亲”隐藏在“情感咨询”中。

如今,“代经济”的火热可以看做是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在刘俊海看来,众多商家要想借着这波“东风”谋求发展,其核心还是要以服务说话,否则将只是昙花一现。

此前专做宠物市场的公司“pidan彼诞”在今年春节推出了“代喂猫”服务,为过年期间的“留守猫”上门喂食,但却因被投诉喂猫不专业、把猫砂当猫粮喂等丑闻最终停止了该项业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变了味的“代经济”

“代经济”的出现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待“代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同时,任何“代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得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早上10点半,刘藤通过“闪送”将一份公司的文件送到了离自己20多公里外的客户手中;中午12点,他从外卖员手中接过了自己订的外卖;下午,他又收到了一份海外代购回来的包裹……

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各种服务,跑腿、排队,都有人会“代你效劳”。

其实,除了快递、代购、代驾等一些传统服务外,一些特别的“代”服务也正悄然兴起,“代喝奶茶”“代相亲”“代健身”等,不仅名字猎奇,服务内容更让人大跌眼镜。

对此,有人直呼“新奇有趣”,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新消费需求的满足;也有人认为这些服务“剑走偏锋”,其合法性合理性极具争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代经济”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在注重猎奇性、个性化的同时,也必须将其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引导其良性发展。 

猎奇催生的“代”服务 

周艺明是个“奶茶控”,奶茶的各种知名品牌,几乎每个口味她都尝试过,每次她在朋友圈分享喝奶茶的图片和对奶茶口味的“测评”也都获赞无数。

但是,最近正在接受健身训练的她被教练告诫不许喝含糖的饮品,正在为如何既能不喝又能保持朋友圈的奶茶“打卡”犯愁时,周艺明发现了一项名为“代喝”的服务。

“简直像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样!”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周艺明和这名商家取得了联系。

“服务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替’客户喝。”周艺明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客户负责告知要代喝什么饮品,由服务方自行下单购买,饮品送到后,服务方会和客户进行视频通话让客户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还会发送图片并谈谈样式、口感等感受。客户除了要支付正常的饮品费用外,还需要根据服务内容支付“增值费用”,如果仅是代喝,每杯多收取10元,如果需要编辑朋友圈文案及美图,价格则在20元至50元不等。

最终,周艺明选择了一项30元的“增值服务”,对方除了在和她视频过程中喝完奶茶外,还写了一份100字左右的奶茶评价文案,并附上3张修过图的照片,方便周艺明发朋友圈。

不过,对于这种“别人喝着,你看着”的“代喝”服务,周艺明总感觉怪怪的:“可能更多是一种猎奇心理吧,想尝试一下。”

事实上,“猎奇”正是一些年轻人选择尝试这种“代经济”的最根本原因。

大三学生郝琪曾经做过一段“代喝”业务,她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很少有“回头客”,基本都是“一锤子买卖”,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花钱看别人吃喝,就是图新鲜尝试一下。

尽管这些业务都会打出“你想吃啥我来代”“适合想喝又怕胖的你”等宣传噱头,但从郝琪的经历来看,只有个别人是真的关心代喝饮品的口感,看重朋友圈“文案”,大多数客户只是想体验一下这种猎奇服务,“实际中,问的多,真正购买服务的少”。

法治周末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代吃”“代喝”等关键词,并未发现相关业务。郝琪透露,这类小众的消费行为,多数用户还是难以接受,所以“主阵地”主要集中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输入“代喝”关键词,立刻出现众多业务,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记者注意到,提供此类服务的人群多标记为在校大学生或“90后”。 

五花八门的“代经济” 

“代吃”“代喝”业务只是当前“代经济”的冰山一角。如今,在网络平台搜索“代”字,其关联业务五花八门。健身跑步很枯燥,有“代陪跑”业务;不会垃圾分类,找“代收垃圾”帮忙;不会堆雪人,甚至有“代堆雪人”替你完成……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代不了”。

在电影《私人订制》里,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现实,除了一些专业“代上坟”人士帮客户尽孝外,有些陵园也推出了由工作人员代为祭拜,并通过视频直播向家人汇报的业务。

现实中,有面对往生者的“代上坟”,自然也有专门应对活人的“代相亲”。

陈锋(化名)就曾做过“代相亲”业务,客户都是一些被父母逼迫相亲、又实在难以拒绝的人,女性客户占比相对更多。

陈锋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代相亲”业务一般分为两类,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到一些相亲会、联谊会帮着“走过场”,拍一些现场照片,帮客户拿到一两名异性资料,就可以交差;另一种需要与相亲对象直接一对一见面,这种则相对复杂,要提前熟知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因为很多相亲双方都有资料、照片,为了避免穿帮,“代相亲”者大多会以客户的朋友身份做掩护。

“是委婉拒绝还是保持联系?要打听哪些细节情况?”客户事前会定下“大方向”,多数情况下都是要求敷衍了事,但也有的客户看到现场传回的照片,觉得不错的,要求“代相亲”者临场应变,调整方向。

陈锋透露,这种“代相亲”服务一般不会摆在明面上,多是通过QQ群、贴吧等发布广告,也有一些情感咨询工作室会提供这种服务,并不愁客源,像每年“十一”这样的长假期间,生意会更多。此前也曾有媒体报道,某些平台的长假代相亲服务,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如果上述这些“代经济”有的还只是有些新奇,那么诸如“代考试”“代写论文”等则直接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陈卓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就在他忙着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的时候,却发现一些同学已经在网上找好了论文代写人,他也曾在学校的论坛和贴吧看到过一些代写论文的广告。

2018年7月,教育部曾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但陈卓直言,身边同学找人代写论文的并不少,他的一位室友就通过某平台找了名代写,最终约定2500元“包改、包查重、包通过”,“从对方发来的开题报告来看,写得还很专业”。

记者搜索后发现,当前很多“代写”服务还包括“代写学生作业”,一位商家甚至表示:“这项业务开展的不错,有些还是家长帮孩子找的。” 

“懒人经济”需规范 

代购、代驾的出现满足了民众的日常需求,但此后很多跟风出现的“代经济”则更多受到了诟病,不少人认为,什么都可以“代”,会让年轻人什么都不做,“代经济”成为了一种“懒人经济”。

在刘俊海看来,“懒人经济”也并非完全是负面词汇,它的出现也有着这个时代的特征。如今的一些人愿意用金钱去换取时间和便捷,而互联网的发展又为这种服务提供了基础,事实上,一些“代经济”的出现也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北京市民李雪就经常使用美团平台的“跑腿”业务到牛街的一家店购买酱牛肉:“那家店没有开通外卖平台,我家又离牛街很远,这种‘代跑腿’业务能节省我的时间,非常方便。”李雪外出旅游也经常会找“代订酒店”服务,这些人很多和酒店有关系或有合作,价格比自己订还要低。

“‘代经济’意味着花钱买时间,花钱买人力,消费者可以节省出时间进行其他活动,服务提供者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收入,这种‘代经济’的出现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刘俊海对法治周末记者强调,看待“代经济”的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代经济”不同类型的标准,关键就在于它能否构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公序良俗,任何“代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得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比如,代取东西与代吃东西,字面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在差异巨大,前者是在提供便捷的运输服务,后者则噱头大于实际意义;“代相亲”“代写作业”这类“代经济”则与社会发展精神背道而驰,还涉及诚信等诸多问题,属于应该被监管和禁止的范畴;而像“代考试”这样的行为,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已正式将“代考”行为入刑,服务双方都可能因触犯法律,承担相应责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律师赵占领对此表示认同,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一项“代经济”能否持久,关键是看其是否能真的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能否真的解决或部分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赵占领以“代吃喝”“代堆雪人”等所谓打着创意牌的“代经济”为例称,这类服务从某些方面看可能满足了极少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博眼球、炒作之嫌明显,这种跟风的“代经济”必然会逐渐被淘汰。

“尽管‘代经济’可以开发无限想象,但也离不开规范的约束。”赵占领强调,对于当前花样百出的“代经济”,除了民众应理性看待选择外,更需要加强监管,尤其是这些服务所集中的网络平台,要对商家进行审核并对那些打着“代经济”旗号的不良服务进行清理。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当前在大型的电商平台,那些无实际意义、打擦边球的“代经济”并不会堂而皇之的出现,除了多数集中在二手交易平台外,也有一些商家巧立名目,比如将“代写作业”隐藏在“作业辅导”业务中,将“代相亲”隐藏在“情感咨询”中。

如今,“代经济”的火热可以看做是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在刘俊海看来,众多商家要想借着这波“东风”谋求发展,其核心还是要以服务说话,否则将只是昙花一现。

此前专做宠物市场的公司“pidan彼诞”在今年春节推出了“代喂猫”服务,为过年期间的“留守猫”上门喂食,但却因被投诉喂猫不专业、把猫砂当猫粮喂等丑闻最终停止了该项业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