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电魂 山石
“网上贸易让城市商业区变得空荡荡!”这是德国《焦点》周刊前不久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德国实体经济正陷入困境,每3个店铺就有1个是空的。这种问题在德国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尤为突出。
由此看来,零售实体店日子不好过,不仅仅是国内独有的现象。在德国这样经济成熟而发达的国家,一样遭遇到线上购物兴盛的影响,出现了线下实体店关门或倒闭的现象。可见,现在全球一体化至深,发达国家遭遇的问题,国内一样的存在。
不可否认,20世纪70年代,德国城市开始出现开店潮。这些店铺大多是家庭性质的经营,当时被看做是德国经济繁荣的象征。而国内的实体店开店潮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大约比德国晚10年至20年左右。
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零售业逐步被国内外大型连锁店取代。大型连锁店的兴起,直接推升了房地产价格的大涨,许多中小店铺难以再承受不断高涨的房租,被迫关门歇业。从时间概念上来看,国内连锁卖场大约是在2000年兴起,同样是晚10年左右。
那一轮的实体店关门潮是缘于连锁卖场的出现,而近年来实体店的关门潮则是网络购物的兴起。不过这一次线上购物兴起,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说明一点,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基本同步。
2010年前后,线上平台开始崛起,更是使得实体店雪上加霜。重要原因在于,线上销售减少了原来厂家到终端那些层层环节,厂家商品可以让直接与用户见面,这样就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实体店的价格优势一去不复返。
线上销售不仅仅在于价格上因减少层级而便宜,更重要的是,一来新兴消费群体特别愿意尝试新的模式,线上销售兴起吸引走了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双11”、“618”超级火爆就是例证;二来线上购物比便利店还要便利,手指尖一点,不用吹灰之力,商品即送上门来。
而在便利性上来说,国内也已经超越欧美发达国家。这很大程度上是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已经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差别,缩小了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有人生存的地方,只要手指间弹回一指,购买即可以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现在中小实体店铺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比起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有过而无不及。可以说,中小实体门店开关门的频率周期越来越短,敢于尝试着大多数是有去无回。
不过,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国内线上流量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像阿里、京东、苏宁等线上巨头,又开始往线下发展。兼并百货商场、收购卖场、开设小店、吸收加盟,通过种种形式布局线下终端。
或许,这也是中小实体店的一个出路,值得投资者、从业者认真思考。毕竟,加入航母序列就有了主心骨,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或许还有出路。顺势与借势,也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否则在大平台上一样日子不好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