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全网夸爆的妖孽李诞,凭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全网夸爆的妖孽李诞,凭什么?

就这么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看起来永远在活跃气氛的诞总,凭什么能获得如此多关注?

文|电影头条

李诞红了。

不,李诞爆火了!

有人很喜欢李诞,认为他从来都不是简单无脑的好笑,幽默与撒泼打滚的喜剧表演是有区别的。

当然也有人质疑李诞,认为他消解崇高,解构权威,又丑又懒。

而最近,一则关于李诞的热搜再次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这回可不是什么深夜买醉,而是他在《奇葩说》中的一场辩论。

辩题是这样的:博物馆着火,应该救名画还是救小猫?

李诞上场之前,站在正方(支持救名画)的黄执中就用他一贯的套路,给你揭开现象看本质。

黄执中说:这道题真正考验的是你对世界认知的能力。

小猫近距离的哀嚎谁都能听到,但如果你能听到名画在百余年前发出的“远方的哭声”,那说明你对世界的认知已超越常人,对猫和名画抱有相似的同理心。

然而就在全场都沉浸在他所创造的,让人细思极恐的“远方的哭声”里时,李诞笑嘻嘻的登场了。

9分钟,全程无尿点,3个观点依次递进。

第一,成就名画。

艺术品的价值是人赋予的,为了救一个生命而被烧掉,是赋予名画最好的意义,是它最好的归宿。

所以,名画被烧掉,不是毁灭,反而恰恰是成就。

第二,成就好人。

人是自私而现实的,救一幅名画,最多被奉为一时的英雄(这里又顺便讽刺了一下当下的社交网络,人们对热点的追逐和快速遗忘)。

但如果救猫,这条被你救起的鲜活生命便会时时陪伴滋养你。

因为救了一个猫,你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好人。

第三,生命平等,没有大小远近之分,不能为了所谓的伟大文明,而去牺牲哪怕再微小的个体。

“近处的哭声你都不管,你管的了远处的哭声吗?“一句话拆解了执中辛辛苦苦构建的论点。

后面又把”远方的哭声“,定义为”想象中的哭声“,让执中的论点更站不住脚。

整段辩论,看起来嘻嘻哈哈,又把道理说的明明白白。

9分钟结束,全场沸腾

“这才是段子的高级境界。”

“这几乎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牛的结辩。”

一向端庄温和的康永,接连欢呼了两个Bravo!

薛教授评价这段演讲,应该成为《奇葩说》的一段经典。

当然也有人批评李诞,评价他是伪知识分子,他能红简直太悲哀了。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么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看起来永远在活跃气氛的诞总,凭什么能获得如此多关注?

其实在勇哥看来,这就是一个“现象级”明星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现象级”?

简单来说,就是他代表着很多当代人的价值取向,至少是大多数年轻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人们对他们的爆红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他们就是他们所处时代年轻人的代表。

勇哥记得,上一个达到如此级别的现象级明星还是韩寒。

在韩寒的时代,年轻人热衷反抗权威,对这个统治世界的规则充满蔑视。

甚至用退学这种激进的方式,试图对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一声呐喊。

在李诞的时代,年轻人同样反抗权威。

但与20年前不同的是,我们不再愤青,每天叫嚣着要改变社会,去创造一个更理想的世界。

我们要的是开心,要的是娱乐,我们要笑!

因为我们早已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我们而改变多少。

那......

何不遵循本能去寻找快乐,娱乐世人呢?

所以,我们开始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潜规则。

我们开始用调侃的方式,表达对权威的蔑视。

很快,我们便聪明的发现,原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远比去改变规则快乐得多啊!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葛优瘫”,就像李诞上《奇葩说》一样,随便一瘫能换出800个姿势。

也像李诞《向往的生活》中的一躺,随时随地想让自己过活的更加自在一些。

而我们每个喜欢李诞的人,也许没有他活的自在,但只要看到他站在那里,就如同看到了一个理想自在的自己一般。

而他所说的话,也同样代表着极度渴望自在的年青一代。

用自嘲的方式,调笑我们卑陋的生活,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李诞只是调侃,他大概还远远得不到如此多人的喜爱。

好笑有趣只是他吸引观众的方式,但真正让人们记住他的,其实是在李诞调笑生活的表面之下,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艺术品的价值,是活在人们心中的

诚如李诞所说,所有艺术品都是人类自己对它们进行定义的。

它们承载的历史,承载的故事,比艺术品本身可能更有价值。

一副名家画作,可能纪录了画家所处时代的信息,包含了画家本人以往的经历,还有在某一时间段的情绪。

一个伟大的建筑也许蕴含着一个辉煌时代下诸多感人故事。

但说白了,它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而这些历史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意义。

有强感知能力的人,才可以通过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与作者进行对话。

但对于更多平常人来说,那些所谓的艺术品不过就是一块布满油墨的画布,或者毫无意义堆砌在一起的石膏混凝土。

至于那些将艺术品价值过分鼓吹的人,又何尝不是活在一个权威为我们构造的想象共同体之中,而不自知呢?

2 人的本能就是自私。

在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物种演化的动力就是绝对的自私。

所有的基因都会以自私为第一原则,每一种基因都希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尽可能把自己多复制几个拷贝。

从而使自己在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竞争中存留下来。才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生物只是基因制造出来的生存机器,所以生物的各种行为,哪怕表面上看上去很无私,它背后必然有一个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基因的博弈。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蒙了,不过不要紧。

只要记住,人类虽然凭借文明和理智,让我们稍稍摆脱了基因导致的自私,但当我们不假思索时,出于本能的自私行为是无法避免的

而拥有如此深刻思想的李诞,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喜剧明星的底气。

原来,他贩卖的可不仅仅是搞笑的才艺,还有将大家理想中样子活成了现实的形象。

机智而准确的抓住现代人,娱乐至死向往自在,还崇尚理智的心理。

塑造出一个反权威反崇高,但从不求改变世界,只想活出自在的角色。

满足大众价值观的期待,做一个仅限于此时代的“现象级”明星。

我想,这大概就是聪明人李诞成功的秘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全网夸爆的妖孽李诞,凭什么?

就这么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看起来永远在活跃气氛的诞总,凭什么能获得如此多关注?

文|电影头条

李诞红了。

不,李诞爆火了!

有人很喜欢李诞,认为他从来都不是简单无脑的好笑,幽默与撒泼打滚的喜剧表演是有区别的。

当然也有人质疑李诞,认为他消解崇高,解构权威,又丑又懒。

而最近,一则关于李诞的热搜再次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这回可不是什么深夜买醉,而是他在《奇葩说》中的一场辩论。

辩题是这样的:博物馆着火,应该救名画还是救小猫?

李诞上场之前,站在正方(支持救名画)的黄执中就用他一贯的套路,给你揭开现象看本质。

黄执中说:这道题真正考验的是你对世界认知的能力。

小猫近距离的哀嚎谁都能听到,但如果你能听到名画在百余年前发出的“远方的哭声”,那说明你对世界的认知已超越常人,对猫和名画抱有相似的同理心。

然而就在全场都沉浸在他所创造的,让人细思极恐的“远方的哭声”里时,李诞笑嘻嘻的登场了。

9分钟,全程无尿点,3个观点依次递进。

第一,成就名画。

艺术品的价值是人赋予的,为了救一个生命而被烧掉,是赋予名画最好的意义,是它最好的归宿。

所以,名画被烧掉,不是毁灭,反而恰恰是成就。

第二,成就好人。

人是自私而现实的,救一幅名画,最多被奉为一时的英雄(这里又顺便讽刺了一下当下的社交网络,人们对热点的追逐和快速遗忘)。

但如果救猫,这条被你救起的鲜活生命便会时时陪伴滋养你。

因为救了一个猫,你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好人。

第三,生命平等,没有大小远近之分,不能为了所谓的伟大文明,而去牺牲哪怕再微小的个体。

“近处的哭声你都不管,你管的了远处的哭声吗?“一句话拆解了执中辛辛苦苦构建的论点。

后面又把”远方的哭声“,定义为”想象中的哭声“,让执中的论点更站不住脚。

整段辩论,看起来嘻嘻哈哈,又把道理说的明明白白。

9分钟结束,全场沸腾

“这才是段子的高级境界。”

“这几乎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牛的结辩。”

一向端庄温和的康永,接连欢呼了两个Bravo!

薛教授评价这段演讲,应该成为《奇葩说》的一段经典。

当然也有人批评李诞,评价他是伪知识分子,他能红简直太悲哀了。

那么问题来了,就这么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看起来永远在活跃气氛的诞总,凭什么能获得如此多关注?

其实在勇哥看来,这就是一个“现象级”明星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现象级”?

简单来说,就是他代表着很多当代人的价值取向,至少是大多数年轻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人们对他们的爆红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他们就是他们所处时代年轻人的代表。

勇哥记得,上一个达到如此级别的现象级明星还是韩寒。

在韩寒的时代,年轻人热衷反抗权威,对这个统治世界的规则充满蔑视。

甚至用退学这种激进的方式,试图对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一声呐喊。

在李诞的时代,年轻人同样反抗权威。

但与20年前不同的是,我们不再愤青,每天叫嚣着要改变社会,去创造一个更理想的世界。

我们要的是开心,要的是娱乐,我们要笑!

因为我们早已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我们而改变多少。

那......

何不遵循本能去寻找快乐,娱乐世人呢?

所以,我们开始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潜规则。

我们开始用调侃的方式,表达对权威的蔑视。

很快,我们便聪明的发现,原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远比去改变规则快乐得多啊!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葛优瘫”,就像李诞上《奇葩说》一样,随便一瘫能换出800个姿势。

也像李诞《向往的生活》中的一躺,随时随地想让自己过活的更加自在一些。

而我们每个喜欢李诞的人,也许没有他活的自在,但只要看到他站在那里,就如同看到了一个理想自在的自己一般。

而他所说的话,也同样代表着极度渴望自在的年青一代。

用自嘲的方式,调笑我们卑陋的生活,对自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李诞只是调侃,他大概还远远得不到如此多人的喜爱。

好笑有趣只是他吸引观众的方式,但真正让人们记住他的,其实是在李诞调笑生活的表面之下,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艺术品的价值,是活在人们心中的

诚如李诞所说,所有艺术品都是人类自己对它们进行定义的。

它们承载的历史,承载的故事,比艺术品本身可能更有价值。

一副名家画作,可能纪录了画家所处时代的信息,包含了画家本人以往的经历,还有在某一时间段的情绪。

一个伟大的建筑也许蕴含着一个辉煌时代下诸多感人故事。

但说白了,它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而这些历史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意义。

有强感知能力的人,才可以通过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与作者进行对话。

但对于更多平常人来说,那些所谓的艺术品不过就是一块布满油墨的画布,或者毫无意义堆砌在一起的石膏混凝土。

至于那些将艺术品价值过分鼓吹的人,又何尝不是活在一个权威为我们构造的想象共同体之中,而不自知呢?

2 人的本能就是自私。

在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有这样一段表述。

物种演化的动力就是绝对的自私。

所有的基因都会以自私为第一原则,每一种基因都希望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尽可能把自己多复制几个拷贝。

从而使自己在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竞争中存留下来。才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生物只是基因制造出来的生存机器,所以生物的各种行为,哪怕表面上看上去很无私,它背后必然有一个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基因的博弈。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蒙了,不过不要紧。

只要记住,人类虽然凭借文明和理智,让我们稍稍摆脱了基因导致的自私,但当我们不假思索时,出于本能的自私行为是无法避免的

而拥有如此深刻思想的李诞,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喜剧明星的底气。

原来,他贩卖的可不仅仅是搞笑的才艺,还有将大家理想中样子活成了现实的形象。

机智而准确的抓住现代人,娱乐至死向往自在,还崇尚理智的心理。

塑造出一个反权威反崇高,但从不求改变世界,只想活出自在的角色。

满足大众价值观的期待,做一个仅限于此时代的“现象级”明星。

我想,这大概就是聪明人李诞成功的秘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