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土地制度变革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力量

据中国网报道,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八届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学发展七十年”高层论坛于2019年11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中有体制变革,也有结构变化,不是简单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是依靠体制变革推动结构变迁。

他指出,中国在体制上由旧制度转变为新制度;结构上,由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新中国70年来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其中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一直依靠体制变革推动结构转型。其中,土地制度变革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力量。

刘守英解释,体制上,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通过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不断完善体制,直到现在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整个体系的探索,在不断成熟和归于理性。

结构上,中国提出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后来又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改革前,提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并且提出分两步实现。改革以后,中国一以贯之地加速结构转型过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三步走”实现。再后来,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

为何说中国土地制度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力量?刘守英表示,中国的土地制度有其独特性,有体制、制度特征,是国家基础性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制度,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重要所有制形式,土地利益归属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另外,中国实现了城市土地国有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土地规划和用途、土地市场、土地增值收益上形成了政府对于土地制度运行的主导,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以地谋发展模式。

刘守英认为,中国结构转型最难的是如何从高度依赖于土地的乡土社会中剥离出来,因此,要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两个长期性,即体制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在结构上城乡中国的长期性,要实现现代化,增大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防止出现经济衰退,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