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博通拍卖设计展车,独立设计公司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博通拍卖设计展车,独立设计公司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

早在2014年就已宣布破产的博通,因其将于9月开始拍卖旗下的79个展车模型而重新回到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这79件收藏品将以总计不低于100万欧元的价格拍卖,而单是1976年产的兰博基尼Miura S实车就在近期以高于100万的价格被卖出,所以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收藏品卖的还真不贵。

兰博基尼 Miura S

这些即将被拍卖的车型诞生于怎样的背景之下?它们的背后又有什么含义?这就要从博通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说起了。

1912年11月,博通(Bertone)的创始人年仅28岁的乔万尼博通(Giovanni Bertone)先生在意大利都灵开设了一家马车工匠作坊,主要修理和制造马车。在当时,这家马车工匠作坊就以超高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一时。1914年爆发的一战,使意大利工业进入了相当严重的衰退期,乔万尼先生的马车工匠作坊也不得不暂时停业。

历经4年,战争终于在1918年的11月正式结束,虽然经济还没有重新建设好,但不少企业得到了翻身的机会,而博通公司就是其一。重新营业之后,乔万尼先生决定壮大博通供公司,并且将重心放到了汽车上。由此,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这个以汽车设计为主的博通正式诞生了。

第二年,SPA汽车公司找到博通,希望在他们的23S底盘基础上设计及制作出一款鱼雷外形的车辆。紧接着菲亚特委托博通设计了501 Sport Sluro Corsa,这款车以高性能和运动性著称,也成为了这类型车的始祖,并使得菲亚特在接下来的年代里因它而享负盛名。

菲亚特501 Sport Sluro Corsa

经过了菲亚特以及SPA之后,博通已经相当强盛,在20年代,博通公司与很多车厂都有关系,可以说是当时都灵汽车工业的心脏。在这期间,博通在诸如Fast、Chirbiri、Aurea、SCAT、Diatto等品牌的底盘基础上设计并打造车身,设计了包括菲亚特的527S Ardita 2500这台在当时极富创新性的经典之作。

菲亚特527S Ardita 2500

随后而来的二战,博通公司跟其他车身制作公司一样,主要为军方设计车型,博通利用蓝旗亚Artena的底盘设计了博通的救护车。在这个过程中,博通并未放弃对民用车的设计研发,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在30年代刚加盟到其父亲公司的努西奥博通在40年代拥有了相当大的作为,他在战争时期设计的蓝旗亚Aprilia敞篷版以及菲亚特Stanguellini赛车版,可以说引领了接下来十年内汽车设计业的潮流。

蓝旗亚Aprilia敞篷版

博通公司在50年代接到了第一份来自MG和Bistol的外国订单,也正是这个机会让其被世人认识。同时,努西奥博通还致力于阿尔法罗密欧Sprint外形的设计。这台车在1954年曾于都灵车展中展出,原本是以1000台为量作生产的,但由于太受欢迎,在1954至1955年之间生产了接近4万台。

阿尔法罗密欧Sprint

在50年代末的时候,博通公司就制作了如阿尔法罗密欧的Speciale、阿斯顿马丁DB2/4以及玛莎拉蒂3500GT等车型,而到了60年代,努西奥博通更以“意大利式”这个概念分别制作了阿尔法罗密欧2600 Sprint轿跑和敞篷版、两台法拉利25GT、一台阿斯顿马丁DB4 GT Jet以及玛莎拉蒂5000GT车型。

玛莎拉蒂5000GT车型

时间很快就来到60年代末,随着博通与兰博基尼的合作逐渐加固,两家公司开始合作设计兰博基尼车型,第一台就是经典的兰博基尼Miura。这台车于1966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首发,Miura的出现重新定义了高性能轿跑车在外观上的概念。Miura之后,努西奥博通又再设计了两台经典的车型,探索不同寻常的外形以及创新的结构等的特点,仿佛成为了努西奥博通的品牌含义。

兰博基尼Miura

到70年代,博通从一个只有三人的马车作坊变成了拥有1500名员工的大企业,并继续与兰博基尼合作设计Jarama和Urraco两台车,此外还与蓝旗亚合作,在Fulvia 1.6 HF的底盘基础上制作了Stratos Zero样车。1972年,博通的创办人乔万尼博通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8岁,博通为了纪念这位创始人,设计制作了玛莎拉蒂Kamshin和菲亚特X1/9这两台车。这两款车均是以小型单座敞篷车的概念来设计,而菲亚特X1/9更是作为菲亚特850的后继车型来推出。这两台车的推出同样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菲亚特X1/9从72年开始投产一直到88年停产,期间总共生产了16万辆。

兰博基尼Urraco

兰博基尼Jarama

蓝旗亚Stratos Zero

70年代末期,可以说博通迎来了创立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转折,1976年,博通与沃尔沃(Volvo)合作制作了264TE的车型。而在1977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展出了由264TE改进而来的262C之后,决定将整条生产线的所有工作,包括从粗车身的安装到机械装配再到路试等都交给博通,也正因此,博通正式由设计及车身制作公司转变成了一家汽车制造商。

沃尔沃262C

80年代,博通公司的汽车制造开始走上轨道,它们已经正式开始自行生产菲亚特的Ritmo Cabrio以及X1/9车型,而除了生产,博通还负责这两款车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80年代的博通公司并没有什么大事记,只是不断有车厂请它们为其设计车身,而当中就包括1982年,由努西奥博通先生亲自签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项目,那就是雪铁龙BX。1987年,随着博通公司与通用欧洲公司的长期合作,通用决定与博通签订一项新的商务协议,委托博通生产欧宝的Kadet Cabrio车型。

菲亚特Ritmo Cabrio

菲亚特X1/9

90年代的博通已经是一家相当成熟、国际知名的公司了,这时的它除了继续探索全新的车身设计元素之外,更加强了对新技术的关注。1992年的都灵车展上,博通带来了一台双座电动跑车Blitz,车架采用特殊的钢材制作,车身则由玻璃纤维结合,车身极轻。然而由于电池技术并不先进,这台车并未量产。

Blitz

1997年,发生了一件对博通未来命运影响十足的大事,努西奥博通去世了。此后的博通仿佛像失了魂一样,经营状况逐渐不佳。到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博通转让了位于Grugliasco的工厂并进行了重组,变成了一家全面覆盖交通设计及其他工业设计的服务供应商,开始提供多元的设计服务。

2014年,在乔治亚罗被大众收购、宾法同样面临出售的尴尬局面之时,同为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博通因破败不堪的债务危机正式宣告破产,百年的意大利设计工作室就此终结。

博通的破产,有其自身管理乏善导致不堪资金债务重负的原因,也有全球制造业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更受到了各大车企纷纷壮大自己的设计部门导致独立汽车设计公司的资源结构与车企重复这一行业发展趋势的制约。

自身能够独立完成整条价值链的研发和制造成为了众多车企越来越看重的核心实力,同时,产品效费比过低的业务模式终会导致设计公司的利润锐减——博通等设计公司的殒没并非汽车设计史的一出悲剧;相反,它将成为汽车设计制造行业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高效的资本社会中汽车设计制造最正确的存在形式。

文/好妹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博通拍卖设计展车,独立设计公司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

早在2014年就已宣布破产的博通,因其将于9月开始拍卖旗下的79个展车模型而重新回到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这79件收藏品将以总计不低于100万欧元的价格拍卖,而单是1976年产的兰博基尼Miura S实车就在近期以高于100万的价格被卖出,所以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收藏品卖的还真不贵。

兰博基尼 Miura S

这些即将被拍卖的车型诞生于怎样的背景之下?它们的背后又有什么含义?这就要从博通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说起了。

1912年11月,博通(Bertone)的创始人年仅28岁的乔万尼博通(Giovanni Bertone)先生在意大利都灵开设了一家马车工匠作坊,主要修理和制造马车。在当时,这家马车工匠作坊就以超高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一时。1914年爆发的一战,使意大利工业进入了相当严重的衰退期,乔万尼先生的马车工匠作坊也不得不暂时停业。

历经4年,战争终于在1918年的11月正式结束,虽然经济还没有重新建设好,但不少企业得到了翻身的机会,而博通公司就是其一。重新营业之后,乔万尼先生决定壮大博通供公司,并且将重心放到了汽车上。由此,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这个以汽车设计为主的博通正式诞生了。

第二年,SPA汽车公司找到博通,希望在他们的23S底盘基础上设计及制作出一款鱼雷外形的车辆。紧接着菲亚特委托博通设计了501 Sport Sluro Corsa,这款车以高性能和运动性著称,也成为了这类型车的始祖,并使得菲亚特在接下来的年代里因它而享负盛名。

菲亚特501 Sport Sluro Corsa

经过了菲亚特以及SPA之后,博通已经相当强盛,在20年代,博通公司与很多车厂都有关系,可以说是当时都灵汽车工业的心脏。在这期间,博通在诸如Fast、Chirbiri、Aurea、SCAT、Diatto等品牌的底盘基础上设计并打造车身,设计了包括菲亚特的527S Ardita 2500这台在当时极富创新性的经典之作。

菲亚特527S Ardita 2500

随后而来的二战,博通公司跟其他车身制作公司一样,主要为军方设计车型,博通利用蓝旗亚Artena的底盘设计了博通的救护车。在这个过程中,博通并未放弃对民用车的设计研发,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在30年代刚加盟到其父亲公司的努西奥博通在40年代拥有了相当大的作为,他在战争时期设计的蓝旗亚Aprilia敞篷版以及菲亚特Stanguellini赛车版,可以说引领了接下来十年内汽车设计业的潮流。

蓝旗亚Aprilia敞篷版

博通公司在50年代接到了第一份来自MG和Bistol的外国订单,也正是这个机会让其被世人认识。同时,努西奥博通还致力于阿尔法罗密欧Sprint外形的设计。这台车在1954年曾于都灵车展中展出,原本是以1000台为量作生产的,但由于太受欢迎,在1954至1955年之间生产了接近4万台。

阿尔法罗密欧Sprint

在50年代末的时候,博通公司就制作了如阿尔法罗密欧的Speciale、阿斯顿马丁DB2/4以及玛莎拉蒂3500GT等车型,而到了60年代,努西奥博通更以“意大利式”这个概念分别制作了阿尔法罗密欧2600 Sprint轿跑和敞篷版、两台法拉利25GT、一台阿斯顿马丁DB4 GT Jet以及玛莎拉蒂5000GT车型。

玛莎拉蒂5000GT车型

时间很快就来到60年代末,随着博通与兰博基尼的合作逐渐加固,两家公司开始合作设计兰博基尼车型,第一台就是经典的兰博基尼Miura。这台车于1966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首发,Miura的出现重新定义了高性能轿跑车在外观上的概念。Miura之后,努西奥博通又再设计了两台经典的车型,探索不同寻常的外形以及创新的结构等的特点,仿佛成为了努西奥博通的品牌含义。

兰博基尼Miura

到70年代,博通从一个只有三人的马车作坊变成了拥有1500名员工的大企业,并继续与兰博基尼合作设计Jarama和Urraco两台车,此外还与蓝旗亚合作,在Fulvia 1.6 HF的底盘基础上制作了Stratos Zero样车。1972年,博通的创办人乔万尼博通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8岁,博通为了纪念这位创始人,设计制作了玛莎拉蒂Kamshin和菲亚特X1/9这两台车。这两款车均是以小型单座敞篷车的概念来设计,而菲亚特X1/9更是作为菲亚特850的后继车型来推出。这两台车的推出同样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菲亚特X1/9从72年开始投产一直到88年停产,期间总共生产了16万辆。

兰博基尼Urraco

兰博基尼Jarama

蓝旗亚Stratos Zero

70年代末期,可以说博通迎来了创立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转折,1976年,博通与沃尔沃(Volvo)合作制作了264TE的车型。而在1977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沃尔沃展出了由264TE改进而来的262C之后,决定将整条生产线的所有工作,包括从粗车身的安装到机械装配再到路试等都交给博通,也正因此,博通正式由设计及车身制作公司转变成了一家汽车制造商。

沃尔沃262C

80年代,博通公司的汽车制造开始走上轨道,它们已经正式开始自行生产菲亚特的Ritmo Cabrio以及X1/9车型,而除了生产,博通还负责这两款车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80年代的博通公司并没有什么大事记,只是不断有车厂请它们为其设计车身,而当中就包括1982年,由努西奥博通先生亲自签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项目,那就是雪铁龙BX。1987年,随着博通公司与通用欧洲公司的长期合作,通用决定与博通签订一项新的商务协议,委托博通生产欧宝的Kadet Cabrio车型。

菲亚特Ritmo Cabrio

菲亚特X1/9

90年代的博通已经是一家相当成熟、国际知名的公司了,这时的它除了继续探索全新的车身设计元素之外,更加强了对新技术的关注。1992年的都灵车展上,博通带来了一台双座电动跑车Blitz,车架采用特殊的钢材制作,车身则由玻璃纤维结合,车身极轻。然而由于电池技术并不先进,这台车并未量产。

Blitz

1997年,发生了一件对博通未来命运影响十足的大事,努西奥博通去世了。此后的博通仿佛像失了魂一样,经营状况逐渐不佳。到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博通转让了位于Grugliasco的工厂并进行了重组,变成了一家全面覆盖交通设计及其他工业设计的服务供应商,开始提供多元的设计服务。

2014年,在乔治亚罗被大众收购、宾法同样面临出售的尴尬局面之时,同为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博通因破败不堪的债务危机正式宣告破产,百年的意大利设计工作室就此终结。

博通的破产,有其自身管理乏善导致不堪资金债务重负的原因,也有全球制造业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更受到了各大车企纷纷壮大自己的设计部门导致独立汽车设计公司的资源结构与车企重复这一行业发展趋势的制约。

自身能够独立完成整条价值链的研发和制造成为了众多车企越来越看重的核心实力,同时,产品效费比过低的业务模式终会导致设计公司的利润锐减——博通等设计公司的殒没并非汽车设计史的一出悲剧;相反,它将成为汽车设计制造行业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高效的资本社会中汽车设计制造最正确的存在形式。

文/好妹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