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战后政治秩序(上):联合国在冷战时期的成败功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战后政治秩序(上):联合国在冷战时期的成败功过

通过既提供悄声对话的机会,也提供激烈然而和平的舌战场所,联合国对阻止冷战升级成为20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5年,智利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

70年前,当卷入60多个国家、7000多万人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需要重建的不只是凋敝的家园和脆弱的人心,还有轰然倒塌的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重建的外在表现就是联合国的诞生。

事实上,随着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新的政治秩序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孕育。

1942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用自己创造的新词“联合国家”来代替反法西斯联盟——“同盟国”;当年元旦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中首次使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1945年6月26日,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其中波兰为后补),联合国于当年10月24日在旧金山正式成立。

联合国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而它也给联合国提供了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国际联盟以英法等一边的战胜国为主导,并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法西斯国家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约束。从决策机制上来看,它采用的是“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反而从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爆发,就是其失败的明证。

因此,当同盟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做准备时,他们拒绝了重新恢复国际联盟的想法,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组织。

联合国安理会会场。图片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的是,联合国依然有国际联盟的部分影子。正如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专业教授爱德华·勒克所说:“联合国一开始便是二战同盟国的延展,甚至还采用了后者的名称,出席旧金山成立大会的国家必须曾向轴心国宣战。在联合国宪章中,仍多次使用了‘敌国’这一提法。那些国家如何以及在何时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在当时尚有待观察。”从后续的进程看,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56年较早加入联合国,而同为战败国的两德1973年才加入联合国。

此外,相当一部分国际联盟的宗旨和政策被移植到联合国这个新的组织中。其中不光包括国际法庭和国际劳工组织等低调但有效力的机构,还有秘书处的工作构想以及一些关键计划,比如“维和”行动。

但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最为显著的要素或许是:美国和苏联的加入。这样的政治秩序结构与当时的国际格局遥相呼应——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完全被二战的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便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的分歧和不信任在二战结束前就显现出来。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两国在争夺“影响力范围”的过程中暗自角力。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1947年3月,以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的出炉,标志着美苏这两个大国正式步入冷战。联合国也成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争夺势力的场所,双方都极力拉拢立场相对中立的国家。最终,联合国成员国分成两大对立阵营。

在联合国的架构中,包括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在内的传统大国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被给予更加强有力的地位——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决策程序中采用的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有效避免了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不过,在处理朝鲜半岛危机时,联合国出现了“例外”,直接介入了大国间的战争冲突。

二战期间,朝鲜半岛被日本侵略并占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接管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这样的方案同时也为朝鲜半岛南北冲突埋线了隐患。随着朝韩在三八线附近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朝鲜战争最终在1950年6月25日全面爆发。

1950年初,苏联就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表现出强硬态度,甚至不惜以退出安理会作为抗议。而当朝鲜半岛战火点燃时,苏联尚未返回安理会,更未能行使否决权阻止联合国介入。就这样,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决议,授权美国领导同盟军抵抗朝鲜对韩国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虽然维持和平是联合国的主要权力和目标,但除了朝鲜战争,冷战期间它只能对冷战之外的冲突进行介入。比如,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爆发严重冲突,是联合国首次尝试解决这里的地区争端,结果当年11月联合国的181号决议——即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的分治决议,却成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

但是,当时成立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TSO)为后来一连串机构指明了方向。其中有:联合国印巴军事观察团(UNMOGIP)、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联合国黎巴嫩观察团(UNOGIL)、联合国塞浦路斯维和部队(UNFICYP)等等。其中一些组织机构保持行动长达50年,比如克什米尔观察部队。

事实上,在冷战中其余大部分时间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都陷入低谷。虽然联合国于1956年建立起第一支维和部队以应对第二次中东战争,但当苏联对匈牙利采取军事行动时,联合国在冷战时的局限性显露无遗。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匈牙利国内反对苏联控制的呼声逐渐壮大起来。当年10月,匈牙利首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10月23日,苏联决定采取军事干预,但这一举动最终使得示威演变成流血冲突。为了进一步控制局面,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强风”的军事行动,并迅速地控制了匈牙利全境。匈牙利当局后来公布的报告显示,苏军入侵事件大约造成27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匈牙利在苏联采取军事措施后曾致信联合国请求援助,但联合国没能采取任何行动。

联合国维和部队。

比起调停和监督国家间的纷争,如果联合国扮演起“政府”的角色处理内部冲突也将面临挑战。在1960年至1964年的刚果维和行动(ONUC)中,联合国动用军事力量打击叛乱分子,以此维持刚果的统一——这背离了严格中立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又通常被认为对维和任务的成功至为关键。

不过,冷战期间联合国对全球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上世纪60年代前后,联合国推动了世界去殖民化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批独立国家作为新成员。单在1960年就有17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其中有16个来自非洲。可以说,以和平方式实现非殖民化是联合国早期取得的成功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自身也从一个联盟组织转变成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使处于明显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得以加入进来。

随着大批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消除贫困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联合国的主要议事日程。实际上,冷战对联合国的掣肘也促成了其工作重心的转移。到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预算要远远高于其维和预算。

联合国的成败功过无法简单盖棺定论,世界从未有过任何类似机构,因此不存在联合国可与之相比的现成标准。可以确定的是,联合国的表现远胜于国际联盟,尽管与其最初设计目标存有差距。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勒克看来,通过既提供悄声对话的机会,也提供激烈然而和平的舌战场所,这个国际组织对阻止冷战紧张状态升级成为20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实现了联合国的核心目标——和平与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战后政治秩序(上):联合国在冷战时期的成败功过

通过既提供悄声对话的机会,也提供激烈然而和平的舌战场所,联合国对阻止冷战升级成为20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5年,智利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

70年前,当卷入60多个国家、7000多万人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需要重建的不只是凋敝的家园和脆弱的人心,还有轰然倒塌的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重建的外在表现就是联合国的诞生。

事实上,随着苏联和美国相继参战,新的政治秩序在二战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孕育。

1942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用自己创造的新词“联合国家”来代替反法西斯联盟——“同盟国”;当年元旦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中首次使用了“联合国”这一名称。1945年6月26日,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其中波兰为后补),联合国于当年10月24日在旧金山正式成立。

联合国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而它也给联合国提供了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国际联盟以英法等一边的战胜国为主导,并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法西斯国家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约束。从决策机制上来看,它采用的是“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反而从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爆发,就是其失败的明证。

因此,当同盟国开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做准备时,他们拒绝了重新恢复国际联盟的想法,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全新的组织。

联合国安理会会场。图片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的是,联合国依然有国际联盟的部分影子。正如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专业教授爱德华·勒克所说:“联合国一开始便是二战同盟国的延展,甚至还采用了后者的名称,出席旧金山成立大会的国家必须曾向轴心国宣战。在联合国宪章中,仍多次使用了‘敌国’这一提法。那些国家如何以及在何时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在当时尚有待观察。”从后续的进程看,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56年较早加入联合国,而同为战败国的两德1973年才加入联合国。

此外,相当一部分国际联盟的宗旨和政策被移植到联合国这个新的组织中。其中不光包括国际法庭和国际劳工组织等低调但有效力的机构,还有秘书处的工作构想以及一些关键计划,比如“维和”行动。

但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最为显著的要素或许是:美国和苏联的加入。这样的政治秩序结构与当时的国际格局遥相呼应——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完全被二战的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便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的分歧和不信任在二战结束前就显现出来。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两国在争夺“影响力范围”的过程中暗自角力。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1947年3月,以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的出炉,标志着美苏这两个大国正式步入冷战。联合国也成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争夺势力的场所,双方都极力拉拢立场相对中立的国家。最终,联合国成员国分成两大对立阵营。

在联合国的架构中,包括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在内的传统大国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被给予更加强有力的地位——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决策程序中采用的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有效避免了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不过,在处理朝鲜半岛危机时,联合国出现了“例外”,直接介入了大国间的战争冲突。

二战期间,朝鲜半岛被日本侵略并占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接管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这样的方案同时也为朝鲜半岛南北冲突埋线了隐患。随着朝韩在三八线附近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朝鲜战争最终在1950年6月25日全面爆发。

1950年初,苏联就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表现出强硬态度,甚至不惜以退出安理会作为抗议。而当朝鲜半岛战火点燃时,苏联尚未返回安理会,更未能行使否决权阻止联合国介入。就这样,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决议,授权美国领导同盟军抵抗朝鲜对韩国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虽然维持和平是联合国的主要权力和目标,但除了朝鲜战争,冷战期间它只能对冷战之外的冲突进行介入。比如,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爆发严重冲突,是联合国首次尝试解决这里的地区争端,结果当年11月联合国的181号决议——即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的分治决议,却成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

但是,当时成立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TSO)为后来一连串机构指明了方向。其中有:联合国印巴军事观察团(UNMOGIP)、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联合国黎巴嫩观察团(UNOGIL)、联合国塞浦路斯维和部队(UNFICYP)等等。其中一些组织机构保持行动长达50年,比如克什米尔观察部队。

事实上,在冷战中其余大部分时间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都陷入低谷。虽然联合国于1956年建立起第一支维和部队以应对第二次中东战争,但当苏联对匈牙利采取军事行动时,联合国在冷战时的局限性显露无遗。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匈牙利国内反对苏联控制的呼声逐渐壮大起来。当年10月,匈牙利首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10月23日,苏联决定采取军事干预,但这一举动最终使得示威演变成流血冲突。为了进一步控制局面,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强风”的军事行动,并迅速地控制了匈牙利全境。匈牙利当局后来公布的报告显示,苏军入侵事件大约造成27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匈牙利在苏联采取军事措施后曾致信联合国请求援助,但联合国没能采取任何行动。

联合国维和部队。

比起调停和监督国家间的纷争,如果联合国扮演起“政府”的角色处理内部冲突也将面临挑战。在1960年至1964年的刚果维和行动(ONUC)中,联合国动用军事力量打击叛乱分子,以此维持刚果的统一——这背离了严格中立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又通常被认为对维和任务的成功至为关键。

不过,冷战期间联合国对全球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上世纪60年代前后,联合国推动了世界去殖民化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批独立国家作为新成员。单在1960年就有17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其中有16个来自非洲。可以说,以和平方式实现非殖民化是联合国早期取得的成功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自身也从一个联盟组织转变成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使处于明显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得以加入进来。

随着大批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消除贫困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联合国的主要议事日程。实际上,冷战对联合国的掣肘也促成了其工作重心的转移。到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预算要远远高于其维和预算。

联合国的成败功过无法简单盖棺定论,世界从未有过任何类似机构,因此不存在联合国可与之相比的现成标准。可以确定的是,联合国的表现远胜于国际联盟,尽管与其最初设计目标存有差距。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勒克看来,通过既提供悄声对话的机会,也提供激烈然而和平的舌战场所,这个国际组织对阻止冷战紧张状态升级成为20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实现了联合国的核心目标——和平与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