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影院里被嘲「糊」的陈凯歌,怎么综艺就重回神坛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影院里被嘲「糊」的陈凯歌,怎么综艺就重回神坛了?

参考郭敬明某个“洗白”片段——《仙剑奇侠传》的组中,3位演员贡献出至今最烂的一场表演,全场却无人说破。

文|剧王

《演员请就位》,看了吗?

没追不要紧,它的内容无非等于“进化版演员的诞生”。

4位知名导演坐镇,亲自挑选并指导演员们还原影视片段,最后组成战队PK。

套路依旧。

真正神奇的,来自一则播出3期后的热搜排名数据:

啧啧。

算不算“剧不对名”?

演员毫无水花,导演频上热搜。(演技不够,导演来凑)

区区第一和第五这两个涉及到参赛演员的话题,还都是导演带着“火”的。

更邪门的是,因为点评引发热议的几位导演,几乎完全逆转了先前的口碑评价。

首当其冲,“烂片之王”郭敬明。

台前如科班,幕后真·专业。

来看这嘴里一套套的蹦出技术名词——

肢体和台词过于激烈,叫“话剧式表演”;

太在乎回应观众的现场反应,叫“表演的虚荣心”;

演戏留白不做绝,叫“电影化的叙事语言”;

抓紧“开枪前几秒”调动观众注意,叫“抉择之前”...

以下几处情境里,他甚至提供了绝佳的对应手段。

内部排练时,学会“表演永远是演相反的东西”。

就像内心越紧张,表面越平静。

演癌症晚期时,情绪不能长期处于爆发状态。

演员要舍弃本能反应,展现一点点崩溃的“曲线过程”。

《妖猫传》的段落,让缺乏经验的彭晓冉体现妖的媚态和兽性,可以在话到极致时,尾音配合低头一声嘶吼...

《亲爱的》高潮处,寻子多年的夫妻迎来新生命,两人却产生分歧时,丈夫可以一遍遍播放医生的语音逼退妻子,并配以下跪的“防守姿态”...

这是作品评分绝不过及格线的郭敬明吗?

有了“舌战李诚儒”,“光吹理论不给干货”等事实证明,他还是我们认识的郭四娘。

善成焦点,善于诡辩,善做卖弄,自怜又自傲。

不过,印象中多了一点。

审美过关,有基本的专业追求和认知。

拆开来,就是知道“是什么”,但说不清“为什么”,也不会“怎么做”。

他的指导,给内行算稚嫩,对外行的观众却兼具了综艺效果和影视入门教材的作用。

信不信,节目中的某些演员,懂的倒真没他多?

印象错位的,陈凯歌当属第二。

在小四的对比下,他既有老牌导演“一针见血”的成熟风范,又有温和低调的君子气度。

来看第三期,陈凯歌手下出的全场最佳的一组表演

《海洋天堂》中,牛骏峰和朗月婷饰演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弟。

不幸的是,弟弟天生脑瘫,姐姐也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绝症。

情境聚焦点在于,姐姐下班回家要考察弟弟对生活技能的运用。

可是,她比平时都着急,绝望和无助。

时间飞快的走,弟弟却要一个人留在过去,谁来陪他?

压抑的一场戏中,陈凯歌做了两处加减法

第一,简化屋内陈设,搬去多余道具,增加金鱼和花束,彰显生命力。

第二,姐姐面对拒绝沟通,发疯暴动的弟弟时,不去阻拦。

任他疯,任他闹。

她静静地看着,哭着,等着。

适时,姐姐只需要说一句:“要是我不在了,谁来照顾你”...

一静一动的衬托下,被命运操纵的人物瞬显无力。

提笔生花。

陈凯歌,懂人

第一期里,他点拨陈若轩的片段同样精彩。

面对父亲死去的情节,陈选择嚎啕大哭。

陈凯歌问,你为什么而哭?

他答不出来。

仅仅因为不想让父亲死?

没有足够的动机和反应,这就是一句空话——

要是真的紧张,早该在劫匪掏枪时就有所触动。

然后才一步步濒临爆发。

嚎哭也会真正感染观众。

陈凯歌,懂情绪。

提供了这么多通俗易懂的片场经验,是不是该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了?

E君夸不出口。

但,绝非否认能力的意思,否则哪来上述的列举。

别忘了,他指导的全为具体的片段。

重情感、抠细节、知人物...

拍成一部好电影必备这些因素,它们加起来却未必是一部好电影。

一切的根本,得建立影片的结构上。

把握了整体的走向,故事才会说的清楚。

现在回忆一下,《白昼流星》,《妖猫传》,《道士下山》,《赵氏孤儿》...,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是碎片。

很多处绝妙的感受,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核心

好比一篇立意深刻,文笔精彩的作文,连体裁都无法形容,更别说主题了。

想起一件趣事。

2008年,奥运会策划活动竞标时,陈凯歌“单枪匹马”到达现场,二话不说以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开场,以示感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没念完,人就被淘汰了。

组委会说,我们要的是创意方案,不要诗人

有点好笑,有点难过。

陈凯歌就是这样一位“成也感性,败也感性”的纠结导演。

节目中,他在分析《妖猫传》的白居易时,提出了一点。

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推啊,敲啊,有什么重要。

可白居易不行,他非要弄出个究竟。

这就是诗人。

敏感,脆弱,多情。

死死地,坚守着对诗歌的期待和自我的追求。

真像陈凯歌的自白

我们都说,陈凯歌失控了。

其实改变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霸王别姬》时,仿佛老天凑了一桌最好的牌。

陈凯歌可以随处点睛,后头有的是编剧芦苇,演员张国荣,制片徐枫等神人撑着全局。

《霸王别姬》片场

离开了他们,陈凯歌的优点就显得有些尴尬——没人在乎“推敲”的区别了

太执着于“表达方式”,反而容易陷入极端的困境。

偏偏这种细节上的差异,观众未必都能感同身受。

《演员请就位》,如同一个应运而生的定制舞台。

陈凯歌以评委的身份具体举例,观众才明白了其中的妙处,认可了他的用心。

李少红导演同理。

2005年后,作品分数全在及格上下,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节目一播,网友纷纷倒戈。

“她有女导演的细腻,也有男导演果敢,还正面能嘲讽郭小四。”

奇不奇。

一档综艺,让荧幕上流失的信任被重新建立。

但它又真的牢固吗?

参考郭敬明某个“洗白”片段——《仙剑奇侠传》的组中,3位演员贡献出至今最烂的一场表演,全场却无人说破。

情境是锁妖塔内,失忆的李逍遥和林月如要联手救出赵灵儿。

你看郭敬明又是怎么吐槽的:

“作为一个演员,你们要学会逻辑自洽,不能一会一个样”。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刚刚林月如和李逍遥还在山盟海誓要结婚,等李逍遥闻完忘忧草,抱头痛苦挣扎,林月如却在和赵灵儿聊天!”

“你未婚夫都死那儿了,你没反应吗?”

噗。

确实有理有据。

等等,类似的效果我们难道不熟悉吗?

郭敬明老师的《小时代》里肯定见过。

请问两分钟内,他们在吵的是几件事?

讽刺归讽刺。

“会说不会做”,却不是给郭敬明一个人的警钟。

《演员请就位》,给了所有参与者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不会掩盖先前存在的问题。

这点,无论位置高低。

观众或许会通过节目,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老一辈”和“新人”处境。

而热度之后,真正留存的,还是作品的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影院里被嘲「糊」的陈凯歌,怎么综艺就重回神坛了?

参考郭敬明某个“洗白”片段——《仙剑奇侠传》的组中,3位演员贡献出至今最烂的一场表演,全场却无人说破。

文|剧王

《演员请就位》,看了吗?

没追不要紧,它的内容无非等于“进化版演员的诞生”。

4位知名导演坐镇,亲自挑选并指导演员们还原影视片段,最后组成战队PK。

套路依旧。

真正神奇的,来自一则播出3期后的热搜排名数据:

啧啧。

算不算“剧不对名”?

演员毫无水花,导演频上热搜。(演技不够,导演来凑)

区区第一和第五这两个涉及到参赛演员的话题,还都是导演带着“火”的。

更邪门的是,因为点评引发热议的几位导演,几乎完全逆转了先前的口碑评价。

首当其冲,“烂片之王”郭敬明。

台前如科班,幕后真·专业。

来看这嘴里一套套的蹦出技术名词——

肢体和台词过于激烈,叫“话剧式表演”;

太在乎回应观众的现场反应,叫“表演的虚荣心”;

演戏留白不做绝,叫“电影化的叙事语言”;

抓紧“开枪前几秒”调动观众注意,叫“抉择之前”...

以下几处情境里,他甚至提供了绝佳的对应手段。

内部排练时,学会“表演永远是演相反的东西”。

就像内心越紧张,表面越平静。

演癌症晚期时,情绪不能长期处于爆发状态。

演员要舍弃本能反应,展现一点点崩溃的“曲线过程”。

《妖猫传》的段落,让缺乏经验的彭晓冉体现妖的媚态和兽性,可以在话到极致时,尾音配合低头一声嘶吼...

《亲爱的》高潮处,寻子多年的夫妻迎来新生命,两人却产生分歧时,丈夫可以一遍遍播放医生的语音逼退妻子,并配以下跪的“防守姿态”...

这是作品评分绝不过及格线的郭敬明吗?

有了“舌战李诚儒”,“光吹理论不给干货”等事实证明,他还是我们认识的郭四娘。

善成焦点,善于诡辩,善做卖弄,自怜又自傲。

不过,印象中多了一点。

审美过关,有基本的专业追求和认知。

拆开来,就是知道“是什么”,但说不清“为什么”,也不会“怎么做”。

他的指导,给内行算稚嫩,对外行的观众却兼具了综艺效果和影视入门教材的作用。

信不信,节目中的某些演员,懂的倒真没他多?

印象错位的,陈凯歌当属第二。

在小四的对比下,他既有老牌导演“一针见血”的成熟风范,又有温和低调的君子气度。

来看第三期,陈凯歌手下出的全场最佳的一组表演

《海洋天堂》中,牛骏峰和朗月婷饰演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弟。

不幸的是,弟弟天生脑瘫,姐姐也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绝症。

情境聚焦点在于,姐姐下班回家要考察弟弟对生活技能的运用。

可是,她比平时都着急,绝望和无助。

时间飞快的走,弟弟却要一个人留在过去,谁来陪他?

压抑的一场戏中,陈凯歌做了两处加减法

第一,简化屋内陈设,搬去多余道具,增加金鱼和花束,彰显生命力。

第二,姐姐面对拒绝沟通,发疯暴动的弟弟时,不去阻拦。

任他疯,任他闹。

她静静地看着,哭着,等着。

适时,姐姐只需要说一句:“要是我不在了,谁来照顾你”...

一静一动的衬托下,被命运操纵的人物瞬显无力。

提笔生花。

陈凯歌,懂人

第一期里,他点拨陈若轩的片段同样精彩。

面对父亲死去的情节,陈选择嚎啕大哭。

陈凯歌问,你为什么而哭?

他答不出来。

仅仅因为不想让父亲死?

没有足够的动机和反应,这就是一句空话——

要是真的紧张,早该在劫匪掏枪时就有所触动。

然后才一步步濒临爆发。

嚎哭也会真正感染观众。

陈凯歌,懂情绪。

提供了这么多通俗易懂的片场经验,是不是该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了?

E君夸不出口。

但,绝非否认能力的意思,否则哪来上述的列举。

别忘了,他指导的全为具体的片段。

重情感、抠细节、知人物...

拍成一部好电影必备这些因素,它们加起来却未必是一部好电影。

一切的根本,得建立影片的结构上。

把握了整体的走向,故事才会说的清楚。

现在回忆一下,《白昼流星》,《妖猫传》,《道士下山》,《赵氏孤儿》...,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是碎片。

很多处绝妙的感受,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核心

好比一篇立意深刻,文笔精彩的作文,连体裁都无法形容,更别说主题了。

想起一件趣事。

2008年,奥运会策划活动竞标时,陈凯歌“单枪匹马”到达现场,二话不说以一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开场,以示感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没念完,人就被淘汰了。

组委会说,我们要的是创意方案,不要诗人

有点好笑,有点难过。

陈凯歌就是这样一位“成也感性,败也感性”的纠结导演。

节目中,他在分析《妖猫传》的白居易时,提出了一点。

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推啊,敲啊,有什么重要。

可白居易不行,他非要弄出个究竟。

这就是诗人。

敏感,脆弱,多情。

死死地,坚守着对诗歌的期待和自我的追求。

真像陈凯歌的自白

我们都说,陈凯歌失控了。

其实改变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霸王别姬》时,仿佛老天凑了一桌最好的牌。

陈凯歌可以随处点睛,后头有的是编剧芦苇,演员张国荣,制片徐枫等神人撑着全局。

《霸王别姬》片场

离开了他们,陈凯歌的优点就显得有些尴尬——没人在乎“推敲”的区别了

太执着于“表达方式”,反而容易陷入极端的困境。

偏偏这种细节上的差异,观众未必都能感同身受。

《演员请就位》,如同一个应运而生的定制舞台。

陈凯歌以评委的身份具体举例,观众才明白了其中的妙处,认可了他的用心。

李少红导演同理。

2005年后,作品分数全在及格上下,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节目一播,网友纷纷倒戈。

“她有女导演的细腻,也有男导演果敢,还正面能嘲讽郭小四。”

奇不奇。

一档综艺,让荧幕上流失的信任被重新建立。

但它又真的牢固吗?

参考郭敬明某个“洗白”片段——《仙剑奇侠传》的组中,3位演员贡献出至今最烂的一场表演,全场却无人说破。

情境是锁妖塔内,失忆的李逍遥和林月如要联手救出赵灵儿。

你看郭敬明又是怎么吐槽的:

“作为一个演员,你们要学会逻辑自洽,不能一会一个样”。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刚刚林月如和李逍遥还在山盟海誓要结婚,等李逍遥闻完忘忧草,抱头痛苦挣扎,林月如却在和赵灵儿聊天!”

“你未婚夫都死那儿了,你没反应吗?”

噗。

确实有理有据。

等等,类似的效果我们难道不熟悉吗?

郭敬明老师的《小时代》里肯定见过。

请问两分钟内,他们在吵的是几件事?

讽刺归讽刺。

“会说不会做”,却不是给郭敬明一个人的警钟。

《演员请就位》,给了所有参与者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不会掩盖先前存在的问题。

这点,无论位置高低。

观众或许会通过节目,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老一辈”和“新人”处境。

而热度之后,真正留存的,还是作品的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