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亚历山大是一个看不见的城市:人们生活在其中,但却看不见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亚历山大是一个看不见的城市:人们生活在其中,但却看不见它

随着亚历山大的飞速发展,建筑师Mohamed Gohar也在试图记录这座古埃及港口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阿拉伯语单词“wahashtini”是对女性说“我想你”的意思。亚历山大这个名字也属阴性。有一天,本文作者Mohamed Gohar在几乎看不到海的老旧滨海山路上看到了亚历山大城的标签,仿佛看到了某种象征——象征着身在这座城市又想念这座城市的市民的抱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依恋着过去——或者说是过去依附于我。不管怎样,我总是能无比强烈地感受到我的城市,古埃及港口亚历山大的过去。

作为一名建筑师,建筑的迅速消失及其建筑和历史价值深刻影响了我。我一直担心,城市的精华将会消失,我自己过去的痕迹,还有在亚历山大生活了几个世纪的其他人过去的痕迹也会随之消失,于是我决定赶在人们或时间摧毁某幢建筑之前,记录下它现存的状态。

2015年,我在亚历山大一座古老的土耳其小镇上画下了这幅画,当时人们正在拆除一幢老建筑。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2013年,我启动了“描述亚历山大”(Description of Alexandria)项目,旨在记录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记录不同建筑背后的文化记忆。

《描述亚历山大·卷一》Mohamed Gohar,可在项目官网下载

最初,我将写生图像和描述性的文字集结成册出版,还创办了一本期刊刊载相关文章。我想要呈现出亚历山大现在的形象,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只关注于亚历山大过去遗留下来的建筑,并没有将其与时代相结合。我让城市的历史价值高过了现有价值。

但是,亚历山大丰富的建筑遗产正在迅速消失,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消极的怀旧状态,这种怀旧情绪迫使我们回顾历史、挖掘历史,试图在历史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无计划的拆和建持续不断,亚历山大城也因此被一层层的灰尘、混乱、城市的畸形与喧嚣掩盖了。结果,亚历山大的居民变得无法沟通和倾听彼此,也无法将整个城市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所以,为了能够真实而准确地描述亚历山大,我正在尝试着兼顾过去与现在。我加入了新的插图和文章,试图捕捉、诠释和记录亚历山大日常生活的丰富细节,也试图展现出在这个深刻而快速的变革期亚历山大城在视觉文化方面的认同感。

亚历山大城的歌剧院——赛义德·达尔维什剧场(前身为穆罕默德·阿里剧院)。现在的建筑建于20世纪初。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是关于被遗忘的入口。

作为内外两个世界的交界,入口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都意义非凡。入口能够将人们联系起来,也能将人们分开,讲述着生活中迄今尚未被记录的故事。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建筑师,我的职责就是向亚历山大的居民描述这个看不见的城市,向他们展示被隐藏和被忽略的部分。这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他们穿过亚历山大城被遗忘的街道。书中的图片和描述性文本讲述了这座城市的故事,不是渲染情怀,而是还原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亚历山大城的真实故事,也许还能帮助我们看到亚历山大的未来。

法国总领事馆所在的大楼是亚历山大海滨的首批建筑之一,始建于20世纪初,提供给法国外交官居住。该建筑所体现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受到了法老时代艺术的影响,从建筑内部这个门廊上的拱顶石装饰和悬臂梁就可以看出。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以前,我每天上班路上都会经过这座废弃大楼,楼里只住着看门人一家和他们的狗。根据官方文件的规定,看门人将会成为新建筑的所有者——这里的做法就是这样,以防止真正的所有者提出法律质疑。那时,每天我都在问自己它什么时候会被拆除,2019年上半年,它终于被拆掉了。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爱德华·卡拉姆别墅建于1893年。1956年,纳赛尔发起了国有化运动,随后,这幢别墅便成为了“亚历山大工作室”,作为艺术家与作家的总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西帕希宫是亚历山大海滨的一座现代地标。宫殿可能建于1945年至1948年之间,由埃及建筑师阿里·萨比特设计,具有独特的摩尔式复兴建筑风格。最近,西帕希宫及其地产被卖给了一个投资者,有传言说它很快就会被拆除。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家理发店外的招牌上过去写着“兰比斯沙龙”。如今招牌被刷了漆,这行字已经没有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店简约而别致的门面、富丽堂皇的内饰以及店里的老式美发工具一直吸引着我。后来有一天,我决定去那里理个发,以便进行调查。我和一位在理发店工作的文静的中年男子聊了起来,他好像就是老板。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是Al Attarin老工业区的一家汽车零件店。店名很奇怪,在阿拉伯语中读作“Alzabet Al Lord”。“Alzabet”是“军官”的意思,而“Lord”则是英国贵族的头衔。除了招牌文字及颜色以外,下面的小字写着该商店所出售的汽车型号。伏尔加就位列其中,伏尔加是苏联文化的象征,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当时苏联正是埃及最强大的盟友。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扇由木头和玻璃制成的门板是滨江路上一家古老的传统咖啡馆的入口,咖啡馆今年被完全拆除了。图中的阿拉伯文写着“新晶咖啡馆”。我在这里的个人经历是,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法国艺术家朱利安·索尔的地方,他当时正在里面画画。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亚历山大为数不多留存至今并且仍在使用的土耳其风格房屋之一。这些房屋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梁,房间小且向外突出,我们在阿拉伯语中称之为“shakmah”。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疗养院电梯上的铸铁装饰,该疗养院位于亚历山大城中的意大利退休社区。房屋的建造始于1929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埃内斯托·维鲁奇设计。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现在的埃里亚胡·汉那比犹太教堂是传统的塞法迪式设计。它是中东最大的犹太教堂之一,也是亚历山大唯一还在使用的犹太教堂,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原址上的老犹太教堂建于14世纪,后来被拿破仑的军队摧毁,埃里亚胡·汉那比犹太教堂就在其遗址之上建成。据信,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836年,于1850年落成。目前,埃及当局一直在对这座犹太教堂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已修复长达数月。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Kom Al Dikka社区里的一个门廊。1892年,著名歌手、作曲家艾尔·谢赫·赛义德·达尔维什就出生在这里。达尔维什创作的埃及国歌于1979年被采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希腊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大半生都住在这座建筑的入口处。这里现在是卡瓦菲博物馆的所在地。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本文作者Mohamed Gohar是一位建筑师、艺术家和独立研究员,常驻亚历山大。2013年,他启动了“描述亚历山大”项目,这是一个综合了文献、大规模调查及收藏的项目,旨在保护亚历山大城的建筑与文化,项目内容包括吸引公众参与,还有收集与建筑遗产相关的故事。

(翻译:都述文)

来源:卫报

原标题:Alexandria is an invisible city: we live in it, but cannot see it

最新更新时间:12/19 15: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亚历山大是一个看不见的城市:人们生活在其中,但却看不见它

随着亚历山大的飞速发展,建筑师Mohamed Gohar也在试图记录这座古埃及港口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阿拉伯语单词“wahashtini”是对女性说“我想你”的意思。亚历山大这个名字也属阴性。有一天,本文作者Mohamed Gohar在几乎看不到海的老旧滨海山路上看到了亚历山大城的标签,仿佛看到了某种象征——象征着身在这座城市又想念这座城市的市民的抱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依恋着过去——或者说是过去依附于我。不管怎样,我总是能无比强烈地感受到我的城市,古埃及港口亚历山大的过去。

作为一名建筑师,建筑的迅速消失及其建筑和历史价值深刻影响了我。我一直担心,城市的精华将会消失,我自己过去的痕迹,还有在亚历山大生活了几个世纪的其他人过去的痕迹也会随之消失,于是我决定赶在人们或时间摧毁某幢建筑之前,记录下它现存的状态。

2015年,我在亚历山大一座古老的土耳其小镇上画下了这幅画,当时人们正在拆除一幢老建筑。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2013年,我启动了“描述亚历山大”(Description of Alexandria)项目,旨在记录这座城市的古老建筑,记录不同建筑背后的文化记忆。

《描述亚历山大·卷一》Mohamed Gohar,可在项目官网下载

最初,我将写生图像和描述性的文字集结成册出版,还创办了一本期刊刊载相关文章。我想要呈现出亚历山大现在的形象,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只关注于亚历山大过去遗留下来的建筑,并没有将其与时代相结合。我让城市的历史价值高过了现有价值。

但是,亚历山大丰富的建筑遗产正在迅速消失,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消极的怀旧状态,这种怀旧情绪迫使我们回顾历史、挖掘历史,试图在历史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无计划的拆和建持续不断,亚历山大城也因此被一层层的灰尘、混乱、城市的畸形与喧嚣掩盖了。结果,亚历山大的居民变得无法沟通和倾听彼此,也无法将整个城市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所以,为了能够真实而准确地描述亚历山大,我正在尝试着兼顾过去与现在。我加入了新的插图和文章,试图捕捉、诠释和记录亚历山大日常生活的丰富细节,也试图展现出在这个深刻而快速的变革期亚历山大城在视觉文化方面的认同感。

亚历山大城的歌剧院——赛义德·达尔维什剧场(前身为穆罕默德·阿里剧院)。现在的建筑建于20世纪初。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我现在正在做的项目是关于被遗忘的入口。

作为内外两个世界的交界,入口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都意义非凡。入口能够将人们联系起来,也能将人们分开,讲述着生活中迄今尚未被记录的故事。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建筑师,我的职责就是向亚历山大的居民描述这个看不见的城市,向他们展示被隐藏和被忽略的部分。这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他们穿过亚历山大城被遗忘的街道。书中的图片和描述性文本讲述了这座城市的故事,不是渲染情怀,而是还原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亚历山大城的真实故事,也许还能帮助我们看到亚历山大的未来。

法国总领事馆所在的大楼是亚历山大海滨的首批建筑之一,始建于20世纪初,提供给法国外交官居住。该建筑所体现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受到了法老时代艺术的影响,从建筑内部这个门廊上的拱顶石装饰和悬臂梁就可以看出。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以前,我每天上班路上都会经过这座废弃大楼,楼里只住着看门人一家和他们的狗。根据官方文件的规定,看门人将会成为新建筑的所有者——这里的做法就是这样,以防止真正的所有者提出法律质疑。那时,每天我都在问自己它什么时候会被拆除,2019年上半年,它终于被拆掉了。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爱德华·卡拉姆别墅建于1893年。1956年,纳赛尔发起了国有化运动,随后,这幢别墅便成为了“亚历山大工作室”,作为艺术家与作家的总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西帕希宫是亚历山大海滨的一座现代地标。宫殿可能建于1945年至1948年之间,由埃及建筑师阿里·萨比特设计,具有独特的摩尔式复兴建筑风格。最近,西帕希宫及其地产被卖给了一个投资者,有传言说它很快就会被拆除。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家理发店外的招牌上过去写着“兰比斯沙龙”。如今招牌被刷了漆,这行字已经没有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店简约而别致的门面、富丽堂皇的内饰以及店里的老式美发工具一直吸引着我。后来有一天,我决定去那里理个发,以便进行调查。我和一位在理发店工作的文静的中年男子聊了起来,他好像就是老板。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是Al Attarin老工业区的一家汽车零件店。店名很奇怪,在阿拉伯语中读作“Alzabet Al Lord”。“Alzabet”是“军官”的意思,而“Lord”则是英国贵族的头衔。除了招牌文字及颜色以外,下面的小字写着该商店所出售的汽车型号。伏尔加就位列其中,伏尔加是苏联文化的象征,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当时苏联正是埃及最强大的盟友。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这扇由木头和玻璃制成的门板是滨江路上一家古老的传统咖啡馆的入口,咖啡馆今年被完全拆除了。图中的阿拉伯文写着“新晶咖啡馆”。我在这里的个人经历是,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法国艺术家朱利安·索尔的地方,他当时正在里面画画。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亚历山大为数不多留存至今并且仍在使用的土耳其风格房屋之一。这些房屋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木梁,房间小且向外突出,我们在阿拉伯语中称之为“shakmah”。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疗养院电梯上的铸铁装饰,该疗养院位于亚历山大城中的意大利退休社区。房屋的建造始于1929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埃内斯托·维鲁奇设计。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现在的埃里亚胡·汉那比犹太教堂是传统的塞法迪式设计。它是中东最大的犹太教堂之一,也是亚历山大唯一还在使用的犹太教堂,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原址上的老犹太教堂建于14世纪,后来被拿破仑的军队摧毁,埃里亚胡·汉那比犹太教堂就在其遗址之上建成。据信,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836年,于1850年落成。目前,埃及当局一直在对这座犹太教堂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已修复长达数月。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Kom Al Dikka社区里的一个门廊。1892年,著名歌手、作曲家艾尔·谢赫·赛义德·达尔维什就出生在这里。达尔维什创作的埃及国歌于1979年被采用。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希腊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大半生都住在这座建筑的入口处。这里现在是卡瓦菲博物馆的所在地。插画:Mohamed Gohar/The Guardian

本文作者Mohamed Gohar是一位建筑师、艺术家和独立研究员,常驻亚历山大。2013年,他启动了“描述亚历山大”项目,这是一个综合了文献、大规模调查及收藏的项目,旨在保护亚历山大城的建筑与文化,项目内容包括吸引公众参与,还有收集与建筑遗产相关的故事。

(翻译:都述文)

来源:卫报

原标题:Alexandria is an invisible city: we live in it, but cannot see it

最新更新时间:12/19 15:0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